一盆剩飯,一條狗鏈,一個不在乎貴賤的主人家,這也許就是很多人眼中的「土狗」印象。

以前在農村,家家戶戶都會養一隻中華田園犬。白天陪主人上山下田,晚上獨自守護著家園。那時候農村普遍比較窮,最貴重的東西可能就是每天辛苦照料的雞鴨牛羊了。

其實,與其說土狗的作用是看家護院,不如說是一種命脈裡無法割捨的傳承。它更多的時候,是一個家無法或缺的成員,陪伴孩子長大,目送老人離去,成為一個家族生息繁衍的重要記憶。

如果你是在農村長大的孩子,生命中肯定有一段淳樸的回憶,是跟一隻土狗有關的。也許是害怕的,也許是溫情的,即使離家很遠,時間很久,它都會把你拉回到那個你魂牽夢繞的地方,在城市的夜裡,安靜地想起那隻或黃或黑的身影。

東亞狼是中華田園犬的祖先,血性、敏捷、忠誠、護主,與中華大地上的人們相依為命近萬年。它是華夏大地上土生土長的狗,蘇東坡的《江城子·密州出獵》裡「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提到的「牽黃」,牽的就是中華田園犬。

但是隨著國外養寵文化的滲透,很多國外的所謂純種狗,成了如今大多數家庭的主角。現在的人,也許更需要一隻會賣萌、懂撒嬌、能治癒的狗。而土狗的地位,也在城市化的進程中,日漸式微。

城市裡沒有讓它追逐打鬧的田野,也沒有隨性而活的自由,更多「人性化」的規則,徹底擠壓了它的生存空間。即使有在城市裡生活的土狗,但它們早已經沒有了嚮往自由的魂,更像是一隻披著土狗外殼的寵物狗。

沒有對錯,只有時代的無奈。
在傳統觀念裡,狗糧、狗衣、狗玩具、狗預防針,這些通通都與中華田園犬無關。它不需要太多陪伴,也不需要無微不至的照顧。它需要的,僅僅是一盆剩飯,和主人一個肯定的眼神。

不是它不想矯情,也不是它天生命硬,可能是因為來自人類的偏見。它沒有純正的血統,也沒有討喜的外貌,更談不上貴族的氣息。
在人類的視野裡,它已經變得可有可無。在城鄉交界的小賣部門口彷徨,在人越來越少的村口等待,在日漸遠去的記憶中消亡。
作者:雪貂留香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