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有喇叭,幾萬人是如何聽到將軍訓話的?佩服古人智慧!

2021-01-09 騰訊網

不管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還是西漢開創者劉秀,無不都是在馬背上打來的天下。對於建功立業心切的將士們來說更是家常便飯,那麼問題來了,古代在沒有音響的情況下,如何保證將軍給幾萬人訓話能夠被聽清楚呢?

歷朝歷代在每一次開戰前都要集中士兵然後宣誓,再喝一碗臨行酒,通常,將軍們站在人群之上講話,也就是所謂的高臺,為什麼呢?總不能是站得高看得遠吧!是因為站得高講話,聲音的傳播沒有受到物體的阻擋,自然就傳播得更遠一點。而且,士兵們能看得到將軍講話,看得到很重要!因為你可以看得到他嘴型的變化,大概能猜到講什麼也就能聽清楚了,

古人打仗的時候,最方便的交流方式就是旗語了,這一點想來大家都是知道的。《三國演義》之中,徐庶的巔峰戰績不正是擊敗了使用八門金鎖陣的曹仁。戰鬥開始之後,在冷兵器的戰場上自然是喊殺聲振聾發聵的,但是旗語也就只能表達一些簡單的命令,將軍訓話想來用的自然不會是旗語了。

其實,在每一次打仗之前,作為一軍統帥,他們往往會先找來手下的將軍們,一起開個小會,討論一下仗該怎麼打,兵力該怎麼部署。而後,在即將要開戰的時候,將軍又會把士兵們都召集在一起,搞一個「誓師大會」。這樣一來,通過訓話的方式,來鼓舞士氣,讓將士們都能在戰場上奮勇殺敵。

相關焦點

  • 古代沒有音響,將軍是怎樣給數10萬人訓話的?網友看後十分佩服
    在我們學生時代,班級裡上課的老師一般都是使用擴聲器講課,要是單憑自己的聲音講課的話,不但費力氣不說,還有可能後排的學生聽不到,那麼在古代那個沒有音響的年代,出兵之前將軍們是如何給10萬人訓話的呢?
  • 古代沒有喇叭,將軍給幾萬人訓話怎麼確保聽清楚?莫非練過獅子吼
    誓師大會最初是來自於古代的軍事戰爭,大軍在出徵之前,往往會由將軍給士兵們發起訓話,內容通常包含有出徵的目的與意義,當然這個意義基本上也是固定的,那就是「正義的我們打敗邪惡的敵人,獲得他們的土地、糧食與財富」;其次就是敵人究竟做了哪一些邪惡的事情,也就是指出敵人的罪惡。
  • 古代將軍訓話,真的是對著幾十萬人嗎?後面的士兵能聽到嗎?
    指望著幾萬人能聽到古代將軍訓話,根本不可能!古代的大規模集團軍作戰首先大家要明白一點,不管是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還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大規模的集團軍作戰,一直都有。比如萬曆年間的萬曆三大徵,再比如春秋戰國時期的圍魏救趙和白起坑殺敵方士兵這一系列的事件,都需要大規模的集團軍。而不像咱們周邊的一些小國家,哪怕是一場街頭對噴都描寫得有聲有色。
  • 古代的將領沒有「擴音器」,是怎麼給數萬將士訓話的?很簡單!
    一般來說,不管是在古代還是我們現在,出徵之前大多數都是會要進行所謂的誓師大會,都是要講兩句鼓舞士氣,但是古代可不像是我們現在這樣有擴音器的,那麼,在我們古代的時候,古代的將領沒有「擴音器」,是怎麼給數萬將士訓話的?其實是簡單的!
  • 古代將軍訓話都是對著幾萬人,後面的士兵們能夠聽得到嗎?
    以人類最大的聲音進行傳播,在並沒有任何現代擴音裝置的情況下,想讓連最後一名士兵都能聽清將領訓話講的什麼,其可能性為零。在冷兵器時代,古代將軍們就喊破嗓子,想讓所有士兵聽清他講什麼,這種情景只能在電視劇出現了。那麼古代為什麼還要集合幾萬士兵呢?士兵們聽不見,那麼將領的訓話的信息怎麼傳達下去呢?一,軍旗傳達。
  • 古代條件差,部隊的人數又非常多,將軍訓話士兵們怎麼聽清的?
    我們都知道,無論在什麼年代,軍隊就是一個國家不能夠缺少的東西,而在部隊之中,最常見的一個場景就是將領對士兵們進行訓話,在現在的話,科技非常的發達,所以說有個話筒和喇叭就能夠解決,臺下的士兵都能聽到將軍喊的話,而將軍也不必大聲的去進行呼喊,但是在古代的時候,軍隊他們又是怎樣去解決這種問題的呢?
  • 古代人是如何禦寒過冬的?看完這些,古人的智慧實在太令人佩服了
    現在不知不覺已經到了一月份了,正值整個冬天最冷的時候,對這種冷到刺骨的冬天,現在人禦寒的方式可謂是越來越多樣化了,這也得益於社會在進步,我們有足夠的方法去對抗冬天,例如北方最常見的暖氣,隨身貼著暖寶寶,各種羽絨服等等,而大家有沒有想過在各方面都不完善的古代,古人在面對這麼冷的天氣的時候,是如何去抵禦渡過冬天的
  • 故宮裡面沒有廁所,上萬人方便如何解決?看完佩服古人的智慧
    所以紫微、紫垣就成了帝王宮殿的代稱,在古代皇宮又是禁地,所以稱為「紫禁」。 故宮從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興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故宮是中國明清兩朝二十四位皇帝的宮殿,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
  • 古人判斷水井水質的一招,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現在不知道大家在農村裡是否還能見到一些水井,最原始的那種水井一般都在21世紀初就逐漸淘汰了因為現在農村也用上了自來水所以原始的水井就沒有什麼存在的價值了,好多水井都被填埋了,但是在過去尤其是古代一口水井對人類的生產生活可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這樣的「盒子」你見過嗎,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這樣的「盒子」你見過嗎,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對於古人來說,飯盒是下面這樣的,古時的家具多為榫卯結構,硬木在拼接、製作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做工精巧的硬木食盒,不僅可以做到滴水不漏,且能在外觀上充分利用木料固有的紋理色澤,給人一種典雅莊重之感,既美觀又實用。
  • 淺淡古人養魚的五法,佩服古人的智慧,無法複製的古法養魚
    【前言】在很多的古裝電視劇中,我們經常會看古代庭院裡擺放的各種不同大小,非常漂亮的魚缸,養著可愛的金魚。那麼。古人是如何養魚的了?在遙遠的古代沒有任何過濾措施的情況下,為什麼魚缸那麼清澈,魚兒那麼活潑呢?我們今年就來淺聊一下古人養魚幾個特點。
  • 佩服古人的智慧
    佩服古人的智慧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說一下故宮門前的那兩對大柱子了,他們不僅擁有著華美的外表,更是中國5百年歷史的見證。要知道這根大柱子可是有二十噸重啊,這放在落後的古代可以想想這是多麼浩大的一項工程。那麼當時古人在門前立這兩對大柱子又是為什麼呢?他們代表著什麼樣的智慧?這兩對柱子名叫華表,寓意著中華民族的威嚴和表率。
  • 古代沒有「拼音」,古人如何「識字」?這法子,厲害了!
    古人的智慧到底有多厲害?今天我們又領教了「一招」!大家都知道,在中國古代是沒有漢語拼音的,不止是很早以前沒有,就連清朝都沒有!也就是說,在中國長達5000年的文明裡,雖然有漢字存在,卻一直沒有拼音,那麼古人是如何「識字」的?並且還能寫出那麼多膾炙人口的詩句。
  • 為什麼故宮屋頂上沒有小鳥拉屎,看完設計原理,真佩服古人的智慧
    參觀完故宮,大家都很好奇,為什麼故宮頂上沒有小鳥在拉屎?故宮是屬於明、清兩個朝代的宮殿,彼此隔了很多年。建築佔地面積巨大,大小各異的房間有九千多間,房屋基本均為木結構,保存至今。即使經歷過許多朝代,即使有對人性的破壞,但依然穩穩地出現在大家面前,融入其中仍能感覺到曾經的光彩。
  • 在沒有冰箱的日子裡,如何保存食物?談談古人保存食物的智慧
    在沒有冰箱的日子裡,如何保存食物?談談古人保存食物的智慧隨著時代不斷變遷人們對物質生活的需求,也變得越來越貪得無厭。三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年輕男女在談婚論嫁的時候,只需要購買縫紉機、自行車、手錶,「三大件」就可以結為夫婦。時間進入二十一世紀初期之時,聘禮又變成了冰箱、彩電、洗衣機。
  • 沒有髮膠的古代人,如何固定髮型的?今天才知道古人的智慧
    我們都知道在我國古代,不同的時期都會有屬於當代特色的髮髻服飾妝容以及梳裝工具。代表著當時的社會文化,這一點通過當代豐富多彩的古裝影視劇就能看到各種精美的誇張的髮髻比比皆是。那麼我們知道現在的演員們扮相都是通過髮膠來定型的,可是我國古代沒有發姣她們是用什麼來固定的呢?
  • 古代沒有指紋識別技術,為何還要籤字畫押,古人原來這麼聰明
    我們在看電視劇的時候常常會看到這樣的情節,有官吏千方百計的想讓犯人籤字畫押,一旦犯人承認罪狀,就立馬讓其在罪狀上按手印畫押,那很多人就有疑惑了,在古代科技落後,沒有指紋識別技術,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區分手紋是誰的呢,籤字畫押的目的意義到底何在,萬一畫押了以後有人想抵賴不承認手印是自己的怎麼辦?這就別擔心了,古人自有古人的智慧。
  • 沒有鐘錶、手機的古代,古人是如何看時間的?
    就拿看時間來說,我們想要知道它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什麼手錶啊,手機啊,電腦啊,都可以準確的告訴我們時間,但是在古代呢,古人是怎麼知道時間的呢?今天,作者為大家分享一些古代的計時方法,看看有哪些驚嘆到了你?太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看太陽可以說是一種最簡單、最原始的看時間方式了,這也形成了古時候人們的勞作規律。
  • 古代沒有指甲鉗,古人是如何剪指甲的?
    可是,古代沒有指甲鉗,古人們是如何修剪指甲的呢?記得小時候看過一個段子,就是提問,失去了一隻手的楊過,是如何剪指甲的,這個答案後來眾說紛紜,當然金庸也無法解釋,但是在古代,剪指甲是生活必須要做的,雖然中國古代有個觀念叫做,「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但是指甲和頭髮是例外,是一定要剪的。
  • 古人經常籤字畫押,可是古代又沒有指紋技術,那是要做什麼呢?
    文/行走天涯古人經常籤字畫押,可是古代又沒有指紋技術,那是要做什麼呢?相信很多人在看以古代題材為歷史的電視劇或者電影的時候,應該都能看到這樣的一幅畫面,那就是犯了罪的百姓在認罪的時候,一般都需要籤字畫押,籤字的意思就是證明這個罪是自己犯的,那麼畫押一般就是按個手印,除此之外,古人在很多方面經常都會籤字畫押,比方說借錢,相當於留個憑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