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氧和反硝化菌的關係:反硝化是否可以在富氧的條件下進行?

2020-12-05 中國水產養殖網

作者:廣州勝維飼料高級工程師&nbsp施衛民

前幾天有朋友問到,反硝化是否可以在富氧的條件下進行,這些問題好像一句話也說不清楚,不來也應該諮詢微生物專業的人員好一點,不過既然朋友信賴了,這裡也就把平時看到的一些專業知識總結一下,以一管之見回報朋友的信賴吧。不一定準確僅供參考。

反硝化作用也稱硝酸鹽呼吸。反硝化是通過反硝化菌的代謝完成的,沒有反硝化菌就沒有反硝化反應。在自然界中,其實有很多細菌都具有反硝化能力,所以反硝化菌在種類學上並沒有專門的類群。

水體中反硝化的過程
反硝化過程是一個涉及硝酸鹽還原酶、亞硝酸鹽還原酶、一氧化氮還原酶、一氧化二氮還原酶這4種酶的四步生化還原反應。
反硝化的第一步:硝酸鹽在硝酸鹽還原酶的作用下,被還原成亞硝酸鹽
&nbsp
在這個反應中,需要兩個外源電子將硝酸鹽中N5+還原為亞硝酸鹽中N3+,同時脫下的一個O2-與細胞質中水分解產生的2H+結合生成H2O,其中:硝酸鹽還原酶
的合成會受水體中的溶解氧限制,其只有在無氧的條件下才能合成。這就是為什麼一般教科書上提到:反硝化反應必須在低溶解氧條件下才能夠完成脫氮反應的原因。
反硝化的第二步:亞硝酸鹽在亞硝酸鹽還原酶的作用下被還原成一氧化氮(NO)
一氧化氮是反硝化過程中的第一個氣態有劇毒中間產物。

該反應需要一個電子將亞硝酸鹽中N3+還原成N2+,同樣需要2H+與O2-結合生成H2O。
反硝化的第三步:在一氧化氮還原酶的作用下,NO被還原成N2O。

該反應需要2e和2H+將NO還原成N2O和H2O。
反硝化的第四步:在一氧化二氮還原酶作用下,N2O被還原成N2。

該反應所需的2e用於N2O(正一價N)到N2(0價N)的還原,
就生成了氮氣這種在自然界中氮的最穩定物質。
從上面看到,反硝化這個生化反應過程中,硝酸鹽(NO3-)通過硝酸鹽作為電子受體使NO3-還原成N2。
但由於硝酸鹽電子受體比O2(溶解氧)電子受體具有較低的正還原電勢,故合溶解氧會抑制了反硝化。
不過在2007年武漢大學從活性汙泥中分離得到1&nbsp株好氧反硝化細菌,據報導:這種菌株在好氧條件下能有效去除培養液中的硝酸鹽氮,&nbsp其脫氮率可達90%以上。通過對該菌株的形態觀察,&nbsp生理生化實驗以及16SrDNA&nbsp序列分析,&nbsp確定該菌株為假單胞菌(Pseudomonas&nbspsp.),見下圖:

&nbsp報導中:對影響該菌株反硝化的因素研究結果如下:
pH&nbsp值對好氧反硝化的影響
該菌株的反硝化最適宜的初始pH值為7.0。
溫度對好氧反硝化的影響
在25~35℃的溫度範圍內,該菌株都具有很高的脫氮效率。
DO濃度對好氧反硝化的影響
溶解氧對該菌株的反硝化基本沒有抑制作用,在DO2.3~11.3mg/L內,都可以選擇硝酸鹽作電子受體,氧的存在不會抑制硝酸鹽還原酶活性。表明菌株的反硝化酶系和有氧呼吸系統同時存在,氧不是抑制反硝化酶活性和反硝化酶生成的直接因素。
C/N&nbsp對好氧反硝化的影響
碳氮比對細菌的物質和能量代謝影響很大,實驗室結果表明:該菌株最佳的碳氮比為5.5~6.0。
&nbsp
結束語

一、從活性汙泥中篩選得到這株高效好氧反硝化細菌,經形態觀察、生理生化實驗以及16SrDNA序列分析等確定其屬於假單胞菌屬(是不是看起來這個假單胞菌屬這個名字和上面的照片很熟悉?)。

二、該菌株能在完全好氧的條件下以硝酸鹽作為電子受體進行反硝化,最終將硝酸鹽轉化為氮氣。在此過程中,會出現亞硝酸鹽的積累,但隨後亞硝酸鹽能被完全還原.在間歇培養條件下,其脫氮率能達到90%以上。

三、該菌株進行反硝化時的最適初始pH值為7.0,最適溫度為30℃。溶解氧對該菌株的好氧反硝化基本沒有抑制作用,在DO濃度為2.3~11.3mg/L的範圍內,均能進行高效的反硝化.碳氮比對好氧反硝化的影響很大,&nbsp最佳的碳氮比為5.5~6.0。

(本文已被瀏覽 15523 次)

相關焦點

  • 如何利用好氧顆粒汙泥實現同步硝化與反硝化?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1、生物脫氮與同步硝化反硝化在生物脫氮過程中,廢水中的氨氮首先被硝化菌在好氧條件下氧化為NO-X,然後NO-X在缺氧條件下被反硝化菌還原為N2(反硝化)。硝化和反硝化既可在活性汙泥反應器中進行,又可在生物膜反應器中進行,目前應用最多的還是活性汙泥法。
  • AO工藝的硝化與反硝化原理解釋 這篇文章說透了!
    ③反硝化( Denitrification):廢水中的NO2和NO3在缺氧條件下以及反硝化菌(兼性異養型細菌)的作用下被還原為N2的過程,其中硝化反應分為兩步進行:亞硝化和硝化。A/O工藝中因只有一個汙泥回流系統,因而使好氧異養菌、反硝化菌和硝化菌都處於缺氧/好氧交替的環境中,這樣構成的一種混合菌群系統,可使不同菌屬在不同的條件下充分發揮它們的優勢。將反硝化過程前置的另—個優點是可以藉助於反硝化過程中產生的鹼度來實現對硝化過程中對鹼度消耗的內部補充作用。
  • 滾氮吧 總氮君—汙水廠內的反硝化反應(中)
    在自然界中土壤水體中存在著這樣的一類細菌,它們既可以在有氧條件下呼吸生存,但是也可以缺氧條件下生存,在缺氧狀態下,它們利用體內的生物酶的作用,吸取外界的碳源作為能量,利用硝酸鹽中的氧進行呼吸作用,同時把硝酸鹽中的氮轉化成氮氣釋放出去,這個過程在自然界中的氮氣被生物生長利用的過程是反方向的,也是自然界中氮循環必不可少的一環,因此把這些微生物進行的反應稱為反硝化反應,而這部分的細菌就被稱為反硝化細菌
  • 反硝化濾池缺陷和優勢
    反硝化濾池缺陷和優勢 ,「157am40」 反硝化濾池哪家好?諮詢博渝環保。公司專業生產銷售T型濾磚、S型濾磚、BAF硝化濾池。反硝化深床濾池質量可靠,售後無憂,歡迎來電諮詢!反硝化濾池缺陷和優勢在傳統工藝中,曝氣池容積為時,可以降低廢水處理的運行成本,達到相同的處理效率和負荷。
  • 反硝化聚磷菌幫你同步解決脫氮除磷兩大問題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反硝化聚磷菌除磷工藝01反硝化除磷機理反硝化除磷就是在厭氧/缺氧環境交替運行的條件下,易富集一類兼有反硝化作用和除磷作用的兼性厭氧微生物,該聚磷菌能利用NO3-作為電子受體,通過它們的代謝作用同時完成過量吸磷和反硝化過程。
  • 硝化-反硝化生物濾池在汙水處理中的應用
    3.測試指標和分析方法主要測試指標有CODcr、NH4+-N和TN,分析方法按照《水和廢水水質監測方法》進行。3.回流比對BAF處理效果的影響在不同回流比條件下,BAF工藝對CODcr的平均去除率呈現先增加再減小的趨勢。
  • 檢驗甘度汙水處理反硝化菌總氮降解效率
    一、實驗器材與藥劑1. 20L實驗桶(透明最好),若是其他體積的實驗桶可同比例增加投加菌種和藥劑量。2. 攪拌器一個。反硝化菌種少許。取缺氧池泥水混合物20L於實驗桶中靜置一段時間,倒出上清液,再取好氧池出水(清液)倒入實驗桶中;2. 放入攪拌器,並設置轉速為50轉每分鐘;3.
  • 城市汙水深度處理中深床反硝化濾池的應用探討
    (2)深床反硝化濾池通過降流式重力濾池,對於水中 SS 的去除效果較好,且後續處理不需要設置終沉池或過濾池,濾池設計十分合理。(3)深床反硝化濾池可根據不同水質的實際情況,在深床過濾池與反硝化過濾池間進行靈活切換,實現了一池兩用,減少了成本 [1]。
  • 反硝化濾池用於上海市城鎮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實例!
    某城鎮汙水處理廠在提標改造工程中,深度處理採用反硝化濾池,總設計規模為 24 × 104 m /d,其中設備結合實際運行情況按 18 × 104 m /d 規模配置。運行結果表明,系統對硝態氮、總氮具有非常穩定的去除效果,出水總氮穩定在 10 mg /L 以下; 濾池微生物群落特徵和溶解氧變化,可以作為考察濾池運行狀態的必要輔助。經估算,該工程新增的直接運行費用為 0. 012 元/m。
  • 反硝化脫氮菌特性及反硝化性能研究
    反硝化脫氮菌是生物脫氮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在脫氮菌的作用下,將廢水中的氮轉化為氮氣。脫氮菌的脫氮過程一般可分為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生物法處理含氮廢水達標重要的部分是NO2-和NO3-轉化。
  • 工業汙水反硝化高效脫氮反應器
    傳統活性汙泥工藝對總氮去除效率較低,為提高脫氮效果,在傳統活性汙泥工藝的基礎上開發了強化脫氮工藝(如厭氧-缺氧-好氧工藝),通過設置具有不同溶解氧含率的反應單元來實現微生物功能分區,進而實現反硝化脫氮,一方面增加了建設費用,一方面仍然未解決汙泥處理的壓力。
  • BAF | 硝化菌VS聚磷菌?到底除磷和硝化該如何共存!
    然後經過好氧濾池或濾池的好氧段,好氧池出水回流到反硝化濾池,硝化濾池的出水NO-3-N回流到反硝化濾池,反硝化菌利用進水中的有機物作為電子供體,NO-3-N作為電子受體,進行電子轉移,最終轉化為N2轉移至空氣中,達到廢水脫氮的目的。
  • 汙水處理技術篇:如何利用好氧顆粒汙泥實現同步硝化反硝化?
    Part 1:生物脫氮與同步硝化反硝化在生物脫氮過程中,廢水中的氨氮首先被硝化菌在好氧條件下氧化為NO-X,然後NO-X在缺氧條件下被反硝化菌還原為N2(反硝化)。硝化和反硝化既可在活性汙泥反應器中進行,又可在生物膜反應器中進行,目前應用最多的還是活性汙泥法。
  • 汙泥膨脹原因分析和解決辦法
    汙泥絲狀菌膨脹可根據絲狀微生物對環境條件和基質種類要求的不同而劃分為五類類型:(1)低基質濃度型;(2)低溶解氧濃度型;(3)營養缺乏型;(4)高硫化物型;(5)pH不平衡型。在實際運行中,一般以汙泥絲狀菌膨脹為主,佔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