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山坡驚現古代巨貓丨一周科技

2020-11-23 澎湃新聞

原創 見文末 果殼

歡迎收看一周科技。神秘的納斯卡地畫又發現了新圖案:一隻畫風獨特的巨型貓咪。

重返鯨落

當死去的鯨沉入深海,它會變成鯨落,滋養各種各樣的深海生物,形成宛如「深海綠洲」的生態系統。而在下面的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鯨落真實的樣子,以及它在一年之間發生的變化[1]。

「戴維森海山鯨落」2019與2020年的變化對比 | EVNautilus

2019年10月,勘探船鸚鵡螺號(E/V Nautilus)在戴維森海山(Davidson Seamount)附近發現了這隻小型鬚鯨的遺骸。當時,章魚、魚類、甲殼動物、食骨蠕蟲等大量動物正聚集在此,鬚鯨的軟組織已經被吃得所剩無幾。一年後,研究者操控潛水裝置重新探訪了這個鯨落,記錄下它的變化,並進行了樣本採集。與一年前相比,光顧鯨落的食腐動物明顯減少,鯨的骨架也從完整變得逐漸破碎。(更多閱讀:)

古老貓圖

在秘魯納斯卡的山坡上,人們發現了一幅來自約2000年前、長達37米的巨大貓圖——這是最新發現的納斯卡地畫圖案[2]。

畫風謎之可愛 | Johny Islas / Associated Press

納斯卡地畫又稱為納斯卡線條,是秘魯南部的納斯卡高原上的巨型地面繪圖。這些地畫可能出現於公元前500年~公元500年之間,是通過移除地面深色的巖石和泥土、露出底下淺色的沙石來完成的。納斯卡地畫在1939年被發現,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近幾年隨著無人機的使用,研究者發現了更多的地畫,至今已有約900幅,包括蜂鳥、猴子、樹木等多種圖形。這些地畫尺寸巨大,有些長達數百米。

進行維護工作的考古學家 | Jhony Islas/AP

這幅巨型貓圖位於一個陡峭的斜坡上,在自然侵蝕的影響下,它已經變得很難看清,在考古學家清理維護之後才重新得以顯現。研究者認為,未來他們還可能會發現更多的新圖形。

排尿衝動

作家亨利·米勒說:「減輕充盈的膀胱是人類最大的快樂之一。「然而,當膀胱被尿液充滿時,我們是如何感受到排尿衝動的?科學家最近發現,一個叫做PIEZO2的基因與此密切相關[3]。

PIEZO2基因可以幫助傳導膀胱充盈的信號(紫色為背根神經節,亮藍色為PIEZO2基因)| Kara L. Marshall et al

科學家對12名具有PIEZO2基因缺陷的人進行研究,發現他們幾乎都有排尿問題。例如,他們可以終日不排尿,感受不到排尿的需求,且每日排尿次數遠低於正常的5~6次。同時,他們往往都有尿道感染,感受不到身體上的一些觸摸和疼痛。

小鼠的研究進一步揭示了PIEZO2基因的功能:PIEZO2基因在一些背根神經節神經元和膀胱內部細胞中具有高活性,如果將PIEZO2基因在這些細胞中刪除,小鼠對於膀胱充盈的反應就會降低,而且出現排尿失禁的現象。PIEZO2基因能幫助膀胱細胞感知膀胱充盈程度,激發神經元將信號傳遞給神經系統的其他部分,從而促進排尿衝動。

超強抗壓

有些蟲子踏上一隻腳就可以踩死,但鐵定甲蟲(Phloeodes diabolicus)即使被汽車碾過也能存活下來。這種不會飛的甲蟲擁有異常牢固的外骨骼,在被壓壞之前,它們最多能承受149牛頓的力——這大約相當於在甲蟲身上壓了它體重39000倍的重量。

擅長對抗碾壓的鐵定甲蟲(Phloeodes diabolicus) | DAVID KISAILUS

本周,一項發表於《自然》的研究[4]揭示了鐵定甲蟲格外抗壓的秘密——它們的外骨骼具有緊密連接各個部分同時又能吸收衝擊的「鎖扣」結構。在甲蟲鞘翅間的接縫處,研究者發現了截面形似拼圖的「鎖扣」結構。這些「鎖扣」將鞘翅牢牢固定在一起,同時它們橢圓的幾何形狀有助於均勻分散受力。「鎖扣」當中的層狀微結構在受力時發生分層,這也能吸收部分能量,避免鎖扣發生斷裂。

連接甲蟲兩側鞘翅形似拼圖的「鎖扣」結構 | DAVID KISAILUS

這些特性為工程師提供了新的靈感:參考甲蟲設計更高強度的連接結構,未來這或許可以在航空航天等領域得到應用。

再利用

本周《科學》發表的一項研究提供了塑料垃圾回收升級的新思路:通過簡單的反應步驟,就可以將聚乙烯塑料變成高利用價值的化工生產原料[5]。

聚乙烯常用於生產各種包裝材料 | 圖蟲創意

聚乙烯是最常見的塑料之一,常用於生產包括塑膠袋在內的各種包裝材料。這些塑料製品往往是一次性或短期使用,因此它們帶來了大量的塑料垃圾問題。而通過這種新的回收方法,廢舊聚乙烯塑料可以在催化劑作用下被降解,轉化為長鏈烷基芳烴化合物。這些化合物可以進一步被磺化,用於生產清潔劑等產品。與過去的處理方法相比,這種新方法條件更加簡單而溫和:它只需要較低的加熱溫度,不需要使用溶劑,同時也不需要額外加氫。

參考文獻

[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e0Mw_25ojg

[2]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0/oct/18/huge-cat-found-etched-desert-nazca-lines-peru

[3]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830-7

[4] https://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813-8%20%20%20%20%20

[5]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70/6515/437

作者:麥麥,窗敲雨

原標題:《秘魯山坡驚現古代巨貓!丨一周科技》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秘魯沙漠發現「巨貓」圖騰,長37米,2000年前留下!
    地球上至今仍未發現外星人和外星科技的證據,但在千百年來,人類記載了很多「超自然現象」事件,都不約而同地將它們和外星人聯繫在一起。比如世界各地目擊的不明飛行物、美國51區、麥田圈、通古斯大爆炸等等。而秘魯文化部日前宣布發現新的「納斯卡線」,他們在沙漠找到了一個「巨貓」古代圖騰,其歷史距今超過2000年。難道這又是外星人的傑作?據悉,這隻「千年巨貓」位於首都利馬以南400公裡的伊卡沙漠(Ica Desert)裡,為秘魯文化部在制定旅遊新路線時意外發現。
  • 最新發現的納茲卡巨貓地畫
    據秘魯文化部,考古學家在秘魯南部的一處山坡上發現了一幅巨大的貓咪地畫,是近年來被發現的最新的納茲卡線條。納茲卡線條是秘魯荒原中一群神秘巨大的人為輪廓線條圖,有動物、植物和奇幻圖形,時間可以追溯至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前。
  • 遠古巨貓
    在社交平臺上火了,它實際上是秘魯納斯卡沙漠(Nazca Desert)上的一幅地畫(geoglyph)。除此之外,由於位於易受自然侵蝕影響的陡峭斜坡上,這隻巨貓還面臨著消失的可能。自然侵蝕威脅著散布在整個沿海乾旱平原上的所有地畫,其中大多數線條的蝕刻深度僅為10~30釐米,很容易遭受山洪、強風或人為的破壞。
  • 在乾旱的沙地上,科學家發現了一隻「遠古巨貓」
    納斯卡平原上,科學家在一處山坡上發現了一隻「遠古巨貓」,這隻貓的長度有37米,線條的寬度在30到40公分之間;不過這隻「巨貓」並不是在現代被畫在山坡上的,更不是小朋友畫的。而是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年至公元200年之間,算下來已經據今天已經大約2500年到1800年。
  • 這隻「遠古巨貓」,怎麼就火了?
    近日,一隻37米長的「貓」在社交平臺上火了,它實際上是秘魯納斯卡沙漠(Nazca Desert)上的一幅地畫(geoglyph)。在秘魯南部潘帕斯平原上,還分布著其他許多繪有線條和象形文字的大大小小的地畫,最大規模者跨度超過500米。
  • 一隻遠古「巨貓」現身了,可能至少有1800歲
    圖片來源:Johny Isla最近,一隻遠古「巨貓」現身了,考古學家在山地上還原了它的模樣並預測了這隻貓的年齡。結果顯示,這隻長達37米的「貓」可能至少已經1800歲了。
  • 遠古「巨貓」現身了,考古學家在山地上還原了它的模樣
    圖片來源:Johny Isla最近,一隻遠古「巨貓」現身了,考古學家在山地上還原了它的模樣並預測了這隻貓的年齡。結果顯示,這隻長達37米的「貓」可能至少已經1800歲了。近日,這隻37米長的「貓」在社交平臺上火了,它實際上是秘魯納斯卡沙漠(Nazca Desert)上的一幅地畫(geoglyph)。
  • 秘魯沙漠驚現一隻37米的「貓」,距今約兩千年歷史
    貓叔告白: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歡貓並養貓。無論你是資深貓奴,還是貓界小白,都應該與時俱進,學習和倡導科學養貓。貓叔會每天分享養貓知識,和一些關於貓咪有趣的故事,回答您養貓時所遇到的問題。關注愛貓生活公眾號,讓您的愛貓生活更精彩!
  • 2000年前巨型貓圖被發現,秘魯納斯卡荒原:真假成爭議焦點
    神秘的納斯卡線條大家早有耳聞,但最近在秘魯的納斯卡荒原上又有驚人發現,據BBC報導,該地發現了一隻巨大的貓圖像,長度超過37米,據專家鑑定,這隻貓的創作時間可以追溯至2000年前,但這風格和現代靈魂畫手十分相似!
  • 2000年前巨型貓圖被發現,秘魯納斯卡荒原:真假成爭議焦點!
    神秘的納斯卡線條大家早有耳聞,但最近在秘魯的納斯卡荒原上又有驚人發現,據BBC報導,該地發現了一隻巨大的貓圖像,長度超過37米,據專家鑑定,這隻貓的創作時間可以追溯至2000年前,但這風格和現代靈魂畫手十分相似!
  • 「千歲古貓」隱現秘魯一山腰
    秘魯文化部地質學家約翰尼·以斯拉介紹,無人機拍攝的視頻可以讓我們鳥瞰這個37米長的貓像。這個貓像是通過在山坡上雕刻溝槽並堆砌巖石製成的。 古人用12~16英寸寬的線條或溝槽來勾勒出貓輪廓,而有些部位,比如貓的眼睛和嘴巴,是由石頭堆積而成的。秘魯考古學家修復了這些受到歲月侵蝕的溝槽線條,使它們恢復了2000多年前的光彩。
  • 秘魯沙漠考古找到巨大貓咪圖案
    南美洲秘魯的納斯卡沙漠有著數以百計的巨大神秘圖騰,包括蜘蛛、蜂鳥、猴子等,這些圖案被稱作「納斯卡線」,199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入世界遺產。最近,考古學家在當地山坡上發現新圖騰,那是一隻躺著的巨大貓咪圖案。
  • 一隻遠古「巨貓」現身了,可能至少有1800歲,或與外星有關?
    最近,一隻遠古「巨貓」現身了,考古學家在山地上還原了它的模樣並預測了這隻貓的年齡。結果顯示,這隻長達37米的「貓」可能至少已經1800歲了。這隻37米長的「貓」在社交平臺上火了,它實際上是秘魯納斯卡沙漠(Nazca Desert)上的一幅地畫(geoglyph)。我們一起來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
  • 秘魯一周內連換三位元首
    秘魯中間派議員弗朗西斯科·薩加斯蒂16日當選國會主席,按憲法程序將接任總統職務。秘魯一周內連換三位國家元首:先是馬丁·比斯卡拉9日遭彈劾下臺,接替他的臨時總統曼努埃爾·梅裡諾上任五天後,因遭遇全國抗議示威浪潮,15日宣布辭職。
  • 看,一隻小貓咪學會了模仿人類丨一周科技
    原創 見文末 果殼歡迎收看一周科技。是的,你可以訓練一隻小貓咪模仿人類的動作——如果它足夠饞的話。分解塑料垃圾場裡藏著能夠吃掉塑料的酶。模仿貓咪在一項發表於《動物認知》的研究中,家貓首次展現了模仿人類動作的能力[2]。在實驗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一隻名叫「惠比壽」(Ebisu)的貓咪如何接受「我做你學」(Do as I do)的模仿訓練,學做人類訓練者展示的一系列動作。
  • 秘魯深海巨魷製成的魷魚條是什麼味道?
    別說,還真戳到我的 G 點了。。分享給同事們吃完之後,普遍的感覺就是鮮香有嚼勁!但廠家擔心一是國內海域的汙染問題,二是覺得此魷魚條對肉質有要求,須選用深海捕撈的巨魷方能做出口感的美味。黑市上新,巨好吃的魷魚絲,滿分好評推薦!
  • 科學家在秘魯發現新種水蛭 巨齒似暴龍
    這種新水蛭的前吸盤,進食時露出巨齒(未顯示)的開口。
  • 勾勒一隻身長37米的「巨貓」,2000年前的古人到底想幹啥?
    大太陽底下,一隻警覺地拱起腰、豎起耳朵,坦露腹部並張開尾巴的巨貓,被科學家們在秘魯著名的納斯卡沙漠發現。這隻足足有37米長,被驗證已有2000多年歷史遺產,用讓人驚嘆不已的線條,鬼斧神工般勾勒出的巨型圖畫,刻畫下了2000多年前帕拉卡斯文化獨特印記。
  • 人類世界驚現吃人大蛇綠水蚺 有人居然和它玩得歡
    人類世界驚現吃人大蛇綠水蚺 有人居然和它玩得歡時間:2016-08-03 14:37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重口味寵物!人類世界驚現吃人大蛇綠水蚺 有人居然和它玩得歡 綠水蚺是世界上最大的蛇,它的形態和體格估計會讓不少人毛骨悚然。然而,綠水蚺在國外,是一種十分受歡迎的動物。
  • 黃河驚現巨龜曾經風靡一時、這事件的真實性可見堪憂
    眾所周知黃河是中國第二條長河也被譽為母親河,當然這裡可能會說水質雖然非常的渾濁不堪,傳說中黃河裡卻生活著令人稱奇的生物,並且還是一頭體型巨大的巨龜,傳說當年在黃河邊生活的人們在黃河邊發現它之後驚嘆不已,部分膽小的都被驚呆了,自小以來從未見過如此巨大烏龜,沒想到此生這次卻遇見了,當地老者提到不枉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