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正確注射胰島素?專家為你解讀最新指南

2021-01-10 健康界

中國糖尿病患病人群佔世界第一,而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胰島素。胰島素注射看似簡單,實則不易,胰島素注射裝置、注射技術都是使用胰島素治療的重要環節。目前,我國糖尿病患者的注射現狀不容樂觀。

一方面,注射部位輪換不規範、注射筆用針頭的重複使用、注射時手法錯誤以及患者教育不充分等現象仍然存在,這些問題影響了胰島素治療的效果;另一方面,在我國,醫務人員對於胰島素注射技術對血糖控制的影響方面的認識也有限,如何規範胰島素注射,中國的醫護工作者和患者在認識上還有較多的不足之處。

11月23日,在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第二十一次全國學術會議(CDS 2017)上,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嚴孫杰教授為各位同道帶來了《中國糖尿病藥物注射技術指南(2016年版)》解讀,介紹了指南相較於2011版的更新要點及研究證據,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重要內容。

嚴孫杰 教授

指南:從2011到2016

更新點一:胰島素注射技術

1、針頭長度

2011版:臨床上沒有證據支持推薦成人使用超過8 mm長度的針頭和兒童使用超過6 mm長度的針頭。

2016版:無論患者年齡、性別或BMI指數,均推薦患者使用4 mm垂直注射;對於採用針頭長度>4 mm或使用注射器的患者,當患者皮膚至肌肉層的距離小於針頭長度時,推薦患者採用捏皮技術。

2、注射部位(成人和兒童)

2011版:注射部位按區域劃分。

2016版:推薦特定的注射部位,與骨性或體表標誌相關的確切位點。

注射部位

更新點二:皮下脂肪增生(LH)

2011版:醫護工作者應當仔細檢查注射部位,同時將異常記錄在患者的個人護理計劃中,至少每個部位每年應當接受一次檢查(兒童最好每次隨訪都接受檢查)。

2016版:

1、所有患者在每次常規隨訪時,均應接受注射部位的檢查;

2、糖尿病相關醫護工作者,應當接受正確篩查皮下脂肪增生及其它注射部位併發症的培訓;

3、應當指導患有皮下脂肪增生的患者停止向病灶區域注射,感受正常組織及皮下脂肪增生部位對藥物代謝的差異,告知患者當注射至正常皮下組織時,可能會有些許疼痛,要經常監測血糖以避免低血糖風險,減少胰島素用量(往往降低20%),學習自我檢查,發現正常組織及皮下脂肪增生組織的差異。

更新點三:胰島素給藥的心理問題

2011版:關於疼痛和注射體驗的恐懼感的信息很少。

2016版:

1、應向所有患者及護理人員提供利於他們治療的普遍及個體化的教育或諮詢;

2、保證所有的患者和護理人員可以得到醫護工作者的支持,使用病人導向的循證心理教育工具或方法來達到共同目標;

3、糖尿病護理醫護工作者應該擅長於確認那些會影響胰島素給藥的心理問題;

4、醫護工作者應該有一系列治療行為技巧來減輕胰島素治療帶來的心理焦慮及影響;

5、應使用不同減輕疼痛及/或注射恐懼的方法來減輕注射的心理影響。

更新點四:胰島素輸注

2011版:未提及。

2016版:關於導管刺入部位、併發症輪換、導管扭曲、靜默性阻塞及新型輸入設備推薦中均有涉及。

更新點五:針刺傷及銳器處置

2011版:TITAN中只提及了銳器處置。

2016版:關於如何防止針刺傷以及針對僱主,僱員及下遊工人的危險性評估在推薦中都有全面的信息。

從指南到實踐:皮下脂肪增生

什麼是皮下脂肪增生?

皮下脂肪增生(LH)是胰島素長期注射的常見併發症之一,由於注射部位的皮下脂肪細胞或組織增大及硬化引起。

根據中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相關的脂肪增生患病率及危險因素研究(CCLS)結果顯示,我國LH患病率為53.1%,而造成皮下脂肪增生的危險因素有肥胖、重複使用針頭、胰島素使用時間長、劑量大。LH不僅僅導致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同時也增加了醫院和社會醫療成本。

皮下脂肪增生有哪些影響?

根據葡萄糖鉗夾試驗和混合餐耐量試驗兩項研究得出,與注射與正常皮下脂肪組織相比,將胰島素注射於LH部位:

胰島素吸收顯著下降,血糖波動增加

胰島素峰濃度顯著降低34%

胰島素對血糖的作用在前4小時下降了27%

餐後血糖濃度顯著增加,在注射後2-5小時增加58%

如何預防皮下脂肪增生?

嚴孫杰指出,避免針頭重複使用和注射部位的輪換是預防皮下脂肪增生的有效辦法。

目前針頭重複使用是相當常見的情況,但是針頭重複使用的後果極其危險,研究顯示:

針頭重複使用2次,皮下脂肪風險增加54%

針頭重複使用3次,皮下脂肪風險增加76%

針頭重複使用6次,皮下脂肪風險高達85%

因此,預防皮下脂肪增生,糾正和避免注射部位輪換不規範、注射筆用針頭的重複使用是重中之重。

從新指南看安全注射

針刺傷一直是醫護人員最嚴重的職業安全威脅之一,超過30種血源性細菌和病毒能通過針刺傷進行傳播。

2016年一份調查結果顯示7773份有效問卷中,41.45%的護士發生過糖尿病藥物注射相關的針刺傷,累計發生胰島素相關針刺傷86次/千人。

而對於針刺傷,新指南也從「減少不必要的注射、加強安全針裝置和容器、規範操作、個人防護及行政控制」五方面提出了相應建議。

採用規範的注射不僅僅是保護患者,也是保護醫護人員的重要手段!

綜上,基於2011版,2016版從實踐和循證的角度提出了更新的全面的建議,而指南的推廣和實施需要患者和醫護人員共同的努力。

原標題:CDS2017|專家解讀最新胰島素注射技術更新要點,值得收藏!

相關焦點

  • 怎樣正確注射胰島素
    (一般為睡前)注射;速效胰島素及含速效成分的預混胰島素(如門冬胰島素、賴脯胰島素等)應在飯前15min內注射;短效胰島素及含短效成分的預混胰島素(如重組人胰島素、生物合成人胰島素等)應在飯前30min內注射。
  • 胰島素注射技術指南強調 針頭要一針一換不能重複使用
    如果您是正在進行胰島素治療的「糖友」,發現自己的血糖沒有達標,那很可能就是您沒有掌握胰島素的正確注射方法。而近期發布的首個《中國糖尿病藥物注射技術指南》詳細講述了胰島素注射的步驟和技巧,對胰島素注射從準備到結束都有了明確的規定。
  • 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島素,你的「針」打對了嗎?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李啟富介紹,注射技術在糖尿病藥物注射治療中扮演重要角色,有的糖尿病患者每天需要注射胰島素,但你的「針」打對了嗎?你的「針」打對了嗎?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李啟富介紹,胰島素治療糖尿病的關鍵三要素為:合理的胰島素治療方案、規範的注射技術、以及對注射筆和針頭的正確選用。根據「2014-2015全球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注射技術調查問卷」的調查結果,我國糖尿病患者的注射現狀不容樂觀:有83.2%的患者重複使用注射筆用針頭,其中重複使用超過10次以上的患者高達25.7%。
  • 如何正確安全地注射胰島素?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胰島素並不陌生,許多病人出院後都需要在家自行注射胰島素,那麼,該如何正確安全地注射胰島素呢?01|胰島素的正確貯存胰島素既不能在陽光下曬,也不能在溫度較低的空間冷凍。胰島素在未開封的情況下,最好的儲存方法是放在2-8℃的冰箱冷藏室中保存[1]。
  • 重複使用筆用針頭注射胰島素有風險?
    根據「2014-2015全球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注射技術調查問卷」調查結果,我國有83 .2%的患者重複使用注射筆用針頭。專家呼籲,針頭重複使用可能造成感染、炎症和脂肪增生等併發症,針頭重複使用次數越多,脂肪增生患病率越高。
  • 首部無針注射指引發布,胰島素注射將迎來「無針時代」
    《指引》匯集了一線醫護專家加入,以提高醫護整體無針操作水平為目標,為護理工作者傳遞規範操作指導,推動了無針注射的發展,在國外實踐經驗基礎上,結合了我國無針注射實踐管理的特點和需求,是一部符合我國國情的無針注射管理規範章程。
  • 我國發布首部糖尿病患者無針注射胰島素「醫學指南」
    昨天,由中華護理學會糖尿病護理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趙芳教授牽頭,國內多位糖尿病領域權威專家成立的糖尿病醫療和護理專家小組,發布了國內首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無針注射操作指引》。這標誌著無針注射胰島素正式進入中國糖尿病臨床診療序列,也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擁有大範圍開展無針注射胰島素臨床應用的國家。胰島素作為治療糖尿病的重要藥物,受限於藥物特殊性,只能注射給藥。標準治療方案下,2型糖尿病患者每日至少2針,1型患者每日至少4針。這讓很多本應接受胰島素治療的患者望而卻步,以至於錯過了黃金治療期,加劇了併發症的到來。
  • 胰島素注射新技術——無針注射的研究進展
    對於口服藥降糖藥血糖控制不佳,需要起始胰島素治療的患者來說,近一半的患者會因為恐懼疼痛等原因拒絕使用胰島素治療,已使用胰島素治療的患者也會因不願注射而人為地減少胰島素注射次數和注射劑量。這些心理因素延誤了患者起始胰島素治療的時機,給血糖控制造成不利影響。
  • 胰島素注射 針頭須一次一換
    7月16日,由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主辦、BD中國支持的2012年中國糖尿病規範注射周系列活動在天津醫科大學代謝病醫院舉行,專家們通過講座、互動和示範,與患者分享了糖尿病規範注射的相關知識。  患者對胰島素有四怕  很多糖尿病患者對疾病的危害認識不足,寧可選擇吃藥,不願選擇胰島素治療。
  • ...糖尿病最新突破:免去胰島素注射不再遙遠【糖尿病治療最新方法】
    原標題:幹細胞治療糖尿病最新突破:免去胰島素注射不再遙遠【糖尿病治療最新方法】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高血糖則是由於胰島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損,或兩者兼有引起。
  • 糖尿病人用了胰島素就不能停?分享指南建議,教你正確使用胰島素
    我國是2型糖尿病大國,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糖尿病人數量約為1.6億左右,而這些糖尿病人中,絕大多數都是2型糖尿病患者,如何正確的治療和控制糖尿病,改善糖尿病人的生存治療和預期壽命,減少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就成了很多朋友關係的問題。
  • 無針注射胰島素的經驗分享
    優點四:胰島素分布廣、吸收快且均勻相比較針頭注射在皮下的胰島素,無針胰島素注射器在皮下形成的藥液「團」更分散,彌散度更高,也就更利於吸收。無針注射器的缺點缺點一:價格過高、耗材較貴市場上可以買到的無針胰島素注射器,進口款(德國產)價格在6000元以上,國產款則在4000元以上,不包括後續耗材。
  • 生活衛士: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注射針頭一次一換
    在「達標,從規範注射開始」——2012年中國糖尿病規範注射周的活動上,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內分泌科主任王堅教授再三強調,血糖控制和正確注射胰島素在糖尿病治療中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很多糖尿病患者對疾病的危害認識不足,未能選擇正確的治療手段。這不但給患者帶來健康危害,也使整個家庭,乃至全社會背負起沉重的經濟負擔。」王堅說,很多患者對於胰島素注射治療存在怕疼痛和麻煩等認知誤區。
  • 注射胰島素,這個動作不注意,藥就白打了!
    據統計,我國已經使用胰島素的糖尿病患者,血糖達標率竟然只有37%。而注射技術不規範,是造成我國糖尿病人血糖達標率低的重要原因。由於使用胰島素的患者中多數為中老年人,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使用胰島素的細節,最終決定了血糖管理的成敗。一個動作沒注意,藥白打了!
  • 糖尿病,胰島素不是「萬能針」!長期注射或有4個危害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在血糖明顯升高的過程中應該注意用藥方面的問題,必要時可以注射胰島素進行改善,但是長時間使用胰島素來控制血糖,也會帶來負面影響,特別是胰島素沒有正確使用的情況下身體負擔會加重。因此,發現了糖尿病之後需要注射胰島素,但需要掌握正確的方法,這樣才能防止身體受到損傷。那麼,長期注射胰島素有可能會帶來哪些危害呢?長期不合理地注射胰島素可能會帶來哪些危害?
  • 手把手教你使用胰島素注射筆
    按時吃藥按需注射胰島素,控制血糖不是難題!不會怎麼用胰島素筆?看這裡看這裡No.1注射前洗手No.2核對胰島素類型和劑量No.3安裝筆芯安裝前應仔細檢查筆芯是否完好,有無裂縫;筆芯中藥液的顏色、性狀有無異常,有無絮狀物或結晶沉澱;筆芯是否過了有效期。
  • 在家注射胰島素很簡單,你真的注意自己使用的種類和量了嗎?
    雖然住院期間醫生護士將胰島素使用講得明明白白,也試著注射了幾次,可是回到家,自己獨立操作的時候,還是忐忑的很,感覺很沒有把握,用的對不對呢?感覺和護士教的不一樣了呢?萬一注射錯誤怎麼辦?這是正常的心理過程,就像學生聽老師講題,「一聽就會,一做就錯」,究其原因,和練得太少有關。
  • 胰島素不是「萬能針」,長期注射胰島素有這些危害!
    1、長期注射胰島素易出現低血糖反應出現低血糖的反應往往是由於糖友注射過量的胰島素,並且沒有按時吃飯,尤其是肝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容易引起低血糖的現象,部分患者甚至會出現昏迷。2、長期注射胰島素易造成胰島素過敏胰島素過敏往往是因為注射了非純化胰島素或動物胰島素導致的。胰島素過敏分為局部過敏與全身過敏。局部過敏表現為注射部位及其周圍出現斑丘疹瘙癢。
  • 胰島素注射專用盤 優化胰島素注射流程 | 護理創新我有一套
    技術領域本文介紹一種胰島素注射專用盤的護理創新。技術背景按照《醫療護理技術操作常規》規定,住院病人治療操作必須由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完成。目前,我院各病區均已將胰島素筆放在胰島素專用車或專用盒內,定點放置,注射時將胰島素筆放入普通輸液治療盤內,盤內無專門存放胰島素針頭、酒精棉片、利器盒的地方,導致治療盤內雜亂,多名患者胰島素筆放在一起容易誤拿導致護理差錯發生。而胰島素專用車或專用盒內有多種胰島素,不便攜帶至各病房操作。針對這一情況,我們研製了胰島素注射盤,為臨床提供了一種方便實用的護理工具。
  • 胰島素打哪裡,吸收效果好?注射之前,希望你能明白這2點
    部分類型的糖尿病患者需要注射胰島素,胰島素髮揮功能之後能夠維持血糖穩定。因此,在治療糖尿病過程中方法需要正確,如果需要注射胰島素來治療,也要定期到醫院進行胰島素的注射。那麼,胰島素注射在哪個部位比較適合呢?胰島素注射之後可以發揮良好的降糖效果,對於胰島素分泌不足,胰島素生物功能下降所引發的糖尿病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另外,胰島素的注射部位也是有講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