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臨床護理技術服務規範(徵求意見稿)》

2021-01-11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月11日電 衛生部今天發布《常用臨床護理技術服務規範(徵求意見稿)》,則對患者入院護理、出院護理以及生命體徵監測等技術服務項目,從工作目標、規範要點和結果標準等方面做出規範,從而保證臨床護理工作的服務質量和水平。

  以下為全文:

  常用臨床護理技術服務規範(徵求意見稿)

  一、患者入院護理

  (一)工作目標

  熱情接待患者,幫助其儘快熟悉環境;觀察和評估患者病情和護理需求;滿足患者安全、舒適的需要。

  (二)工作規範要點

  1.備好床單位。根據患者病情做好準備工作,並通知醫師。

  2.向患者進行自我介紹,妥善安置患者於病床。

  3.測量患者生命體徵,了解患者的主訴、症狀、自理能力、心理狀況,填寫患者入院相關資料。

  4.入院告知:向患者/家屬介紹主管醫師、護士、病區護士長。介紹病區環境、作息時間、探視制度及有關管理規定等。鼓勵患者/家屬表達自己的需要及顧慮。

  5.完成入院護理評估,與醫師溝通確定護理級別,遵醫囑實施相關治療及護理。

  6.完成患者清潔護理。

  (三)結果標準

  1.物品準備符合患者需要,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時救治。

  2.患者/家屬知曉護士的告知事項,對護理服務滿意。

  二、患者出院護理

  (一)工作目標

  患者/家屬知曉出院指導的內容,掌握必要的康復知識。

  (二)工作規範要點

  1.告知患者。針對患者病情及恢復情況進行出院指導,包括出院後注意事項、帶藥指導、飲食及功能鍛鍊、複診時間及地點等。

  2.聽取患者住院期間的意見和建議。

  3.做好出院登記,整理出院病歷。

  4.對患者床單位進行常規清潔消毒。

  (三)結果標準

  1.患者/家屬能夠知曉護士的告知事項,對服務滿意。

  2.床單位清潔消毒符合要求。

  三、生命體徵監測技術

  (一)工作目標

  安全、準確、及時測量患者的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為疾病診療和制定護理措施提供依據。

  (二)工作規範要點

  1.告知患者,做好準備。測量體溫前30分鐘避免進食、冷熱飲、冷熱敷、洗澡、運動、灌腸、坐浴等影響體溫的因素。

  2.對嬰幼兒、老年痴呆、精神異常、意識不清、煩躁和不合作者,護士應在床旁協助患者測量體溫。

  3.測腋溫時應當擦乾腋下,將體溫計放於患者腋窩深處並貼緊皮膚,防止脫落。測量5—10分鐘後取出。

  4.測口溫時應當將體溫計斜放於患者舌下,用鼻呼吸,閉口3分鐘後取出。

  5.測肛溫時應當先在肛表前端塗潤滑劑,將肛溫計輕輕插入肛門3-4釐米,3分鐘後取出。用消毒紗布擦拭體溫計。

  6.發現體溫和病情不相符時,應當複測體溫。

  7.用過的體溫計應消毒。

  8.評估測量脈搏部位的皮膚情況,避免在偏癱側、形成動靜脈瘻側肢體、術肢等部位測量脈搏。

  9.測脈搏時協助患者採取舒適的姿勢,以食指、中指、無名指的指端按壓橈動脈,力度適中,以能感覺到脈搏搏動為宜。

  10.一般患者可以測量30秒,脈搏異常的患者,測量1分鐘。

  11.發現有脈短絀,應兩人同時分別測量,一人測心率,一人測脈搏。

  12.測量呼吸時患者取自然體位,護士保持診脈手勢,觀察患者胸部或腹部起伏,測量30秒。危重患者、呼吸困難、嬰幼兒、呼吸不規則者測量1分鐘。

  13.觀察患者呼吸頻率、節律、幅度和類型等情況。

  14.危重病人呼吸微弱不易觀察時,可用棉花少許置鼻孔前,觀察棉花吹動情況,並計數。

  15.測量血壓時,協助患者採取坐位或者臥位,保持血壓計零點、肱動脈與心臟同一水平。

  16.驅盡袖帶內空氣,平整地纏於患者上臂中部,鬆緊以能放入一指為宜,下緣距肘窩2-3釐米。

  17.正確判斷收縮壓與舒張壓。如血壓聽不清或有異常時,應間隔1-2分鐘後重新測量。

  18.測量完畢,排盡袖帶餘氣,關閉血壓計。

  19.長期觀察血壓的患者,做到「四定」:定時間、定部位、定體位、定血壓計。

  20.結果準確記錄在護理記錄單或繪製在體溫單上。

  21.將測量結果告訴患者/家屬。如果測量結果異常,觀察伴隨的症狀和體徵,及時與醫師溝通並處理。

  (三)結果標準

  1.護士測量方法正確,測量結果準確。

  2.記錄準確,對異常情況溝通及時。

  四、導尿技術

  (一)工作目標

  遵醫囑為患者導尿,患者能夠知曉導尿的目的,能夠配合。

  (二)工作規範要點

  1.遵循查對制度,符合無菌技術、標準預防原則。

  2.告知患者/家屬留置尿管的目的、注意事項,取得患者的配合。

  3.評估患者的年齡、性別、病情、導尿目的、合作程度、膀胱充盈度、局部皮膚等。根據評估結果,選擇合適的導尿管。

  4.導尿過程中嚴格遵循無菌技術操作原則,避免汙染,保護患者隱私。

  5.為男性患者插尿管時,遇有阻力,特別是尿管經尿道內口、膜部、尿道外口的狹窄部、恥骨聯合下方和前下方處的彎曲部時,囑患者緩慢深呼吸,慢慢插入尿管。

  6.插入導尿管後注入10-15毫升無菌生理鹽水,輕拉尿管以證實尿管固定穩妥。

  7.尿瀦留患者一次導出尿量不超過1000毫升,以防出現虛脫和血尿。

  8.指導患者在留置尿管期間保證充足液體入量,預防發生感染和結石。

  9.囑患者在留置尿管期間防止尿管打折、彎曲、受壓、脫出等情況發生,保持通暢。

  10.囑患者保持尿袋高度低於恥骨聯合水平,防止逆行感染。

  11.指導長期留置尿管的患者進行膀胱功能訓練及骨盆底肌的鍛鍊,以增強控制排尿的能力。患者留置尿管期間,尿管要定時夾閉。

  (三)結果標準

  1.患者/家屬知曉護士告知的事項,對操作滿意。

  2.操作規範、安全,未給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損傷。

  3.尿管與尿袋連接緊密,引流通暢,固定穩妥。

  五、胃腸減壓技術

  (一)工作目標

  遵醫囑為患者置胃管,患者能夠了解有關知識並配合。

  (二)工作規範要點

  1.遵循查對制度,符合無菌技術、標準預防原則。

  2.告知患者/家屬留置胃管的目的、注意事項,取得患者的配合。

  3.評估患者病情、意識狀態、合作程度、患者鼻腔、有無分泌物阻塞、是否通暢,以及患者有無消化道狹窄或食道靜脈曲張等,患者是否有以往插管的經驗。根據評估結果選擇合適的胃管。

  4.準確測量胃管插入的長度。

  ⑴由耳垂到鼻尖再到劍突的距離。

  ⑵前髮際到劍突的距離(成人45-55釐米,兒童14-18釐米)。

  5.插管過程中指導患者配合技巧,安全順利地插入胃管。

  6.昏迷患者應先將頭向後仰,插至咽喉部(約15釐米),再用一手託起頭部,使下頜靠近胸骨柄,插至需要的長度。如插入不暢,應檢查胃管是否盤在口腔中。插管過程中如發現嗆咳、呼吸困難、紫紺等情況,表示誤入氣管,應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後重插。

  7.檢查胃管是否在胃內。

  8.調整減壓裝置,將胃管與負壓裝置連接,妥善固定於床旁。

  9.告知患者留置胃腸減壓管期間禁止飲水和進食,保持口腔清潔。

  10.妥善固定胃腸減壓裝置,防止變換體位時加重對咽部的刺激,以及胃管受壓、脫出影響減壓效果。

  11.觀察引流物的顏色、性質、量,並記錄24小時引流總量。

  12.留置胃管期間應當加強患者的口腔護理。

  13.胃腸減壓期間,注意觀察患者水電解質及胃腸功能恢復情況。

  14.及時發現並積極預防和處理與引流管相關的問題。

  (三)結果標準

  1.患者/家屬能夠知曉護士的告知事項,對服務滿意。

  2.護士操作過程規範、準確、動作輕巧,患者配合。

  3.確保胃管於胃內,固定穩妥,保持有效胃腸減壓。

  六、灌腸技術

  (一)工作目標

  遵醫囑準確、安全地為患者灌腸;清潔腸道,解除便秘及腸脹氣;降溫;為診斷性檢查及手術做準備。

  (二)工作規範要點

  1.評估患者的年齡、意識,有無煩躁、焦慮、及配合程度,有無灌腸禁忌症, 對急腹症、妊娠早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禁止灌腸;肝性腦病患者禁用肥皂水灌腸;傷寒患者灌腸量不能超過500毫升,液面距肛門不得超過30釐米。

  2.告知患者及家屬灌腸的目的及注意事項,指導患者配合。

  3.核對醫囑,做好準備,保證灌腸溶液的濃度、劑量、溫度適宜。

  4.協助患者取仰臥位或左側臥位,注意保暖,保護患者隱私。

  5.按照要求置入肛管,置入合適長度後固定肛管,使灌腸溶液緩慢流入並觀察患者反應。

  6.灌腸完畢,囑患者平臥,保持10-20分鐘後再排便並觀察大便性狀。

  7.灌腸過程中,患者有便意,指導患者做深呼吸,同時適當調低灌腸筒的高度,減慢流速。囑患者儘量堅持到有強烈的便意感。

  8.指導患者,如有心慌、氣促等不適症狀,立即平臥,避免發生意外。

  9.對患者進行降溫灌腸時,灌腸後保留30分鐘後再排便,排便後30分鐘測體溫。

  10.清潔灌腸應反覆多次,首先用肥皂水,再用生理鹽水,直至排出液澄清、無糞便為止。

  11.操作結束後,做好肛周清潔,整理床單位。

  12.觀察排出大便的量、顏色、性質及排便次數。

  (三)結果標準

  1.患者/家屬能夠知曉護士的告知事項,對服務滿意。

  2.護士操作過程規範、準確。

  3.患者排空大便及腸道內積氣,無併發症發生。

  七、氧氣吸入技術

  (一)工作目標

  遵醫囑給予患者氧氣治療,改善患者缺氧狀態,確保用氧安全。

  (二)工作規範要點

  1.評估患者病情、呼吸狀態、缺氧程度、鼻腔情況。

  2.告知患者安全用氧的重要性,做好四防,即防震、防火、防熱、防油。告知患者不能自行調節氧流量。

  3.根據評估結果,選擇合適的氧療方法。

  ⑴鼻導管或鼻塞:適用於低流量吸氧、有二氧化碳瀦留的患者。

  ⑵面罩:

  ①普通面罩:適用於高流量吸氧,無二氧化碳瀦留的患者。

  ②儲氧面罩:可以提供較高的吸氧濃度。

  ③Venturi(文丘裡)面罩:可以提供控制性氧治療。

  ⑶氧氣帳或頭罩:主要適用於兒童。

  4.遵醫囑根據病情調節合適的氧流量。

  5.使用氧氣時,應先調節氧流量後應用。停用氧氣時,應先拔出導管,再關閉氧氣開關。

  6.密切觀察患者氧氣治療的效果。

  7.嚴格遵守操作規程,注意用氧安全。

  (三)結果標準

  1.患者/家屬能夠知曉護士的告知事項,對服務滿意。

  2.患者的缺氧症狀得到改善。

  八、霧化吸人療法

  (一)工作目標

  遵醫囑準確為患者提供劑量準確、安全、霧量適宜的霧化吸入。

  (二)工作規範要點

  1.遵循查對制度,符合標準預防、安全給藥的原則。

  2.了解患者過敏史、用藥史、用藥目的、患者呼吸狀況及配合能力。

  3.協助患者取合適體位。告知患者治療目的、藥物名稱,指導患者配合。

  4.按霧化吸入的目的和要求準備藥物和霧化裝置,並檢查裝置性能。

  5.給患者戴上面罩或口含嘴,指導患者吸入。氣管切開的患者,可直接將面罩置於氣管切開造口處。

  6.觀察患者吸入藥物後的反應及效果。

  7.霧化吸入的面罩、口含嘴一人一套,防止交叉感染。

  (三)結果標準

  1.患者/家屬能夠知曉護士的告知事項,對服務滿意。

  2.操作過程規範、安全,達到預期目的。

  九、血糖監測

  (一)工作目標

  遵醫囑準確測量患者血糖,為治療提供依據。

  (二)工作規範要點

  1.遵循查對制度,符合無菌技術、標準預防原則。

  2.告知患者監測血糖的目的,做好準備。評估患者穿刺部位皮膚狀況。

  3.確認血糖儀的號碼與試紙號碼一致,正確安裝採血針,確認監測血糖的時間(如空腹、餐後2小時等)。

  4.確認患者手指酒精幹透後實施採血,採血量充足,應使試紙試區完全變成紅色。

  5.指導患者穿刺後按壓1-2分鐘。

  6.將結果告訴患者/家屬,並通知醫師。

  7.對需要長期監測血糖的患者,穿刺部位應輪換,並指導患者血糖監測的方法。

  (三)結果標準

  1.患者/家屬能夠知曉護士的告知事項,對服務滿意。

  2.操作過程規範,結果準確。

  十、口服給藥技術

  (一)工作目標

  遵醫囑正確為患者實施口服給藥,並觀察藥物作用。

  (二)工作規範要點

  1.遵循標準預防、安全給藥原則。

  2.評估患者病情、過敏史、用藥史、不良反應史。如有疑問應核對無誤後方可給藥。

  3.告知患者/家屬藥物相關注意事項,取得患者配合。

  4.嚴格遵循查對制度,了解患者所服藥物的作用、不良反應以及某些藥物服用的特殊要求。

  5.協助患者服藥,為鼻飼患者給藥時,應當將藥物研碎溶解後由胃管注入。

  6.若患者因故暫不能服藥者,暫不發藥,並做好交班。

  7.對服用強心甙類藥物的患者,服藥前應當先測脈搏、心率,注意其節律變化,如脈率低於60次/分鐘或者節律不齊時,不可以服用。

  8.觀察患者服藥效果及不良反應。如有異常情況及時與醫師溝通。

  (三)結果標準

  1.患者/家屬知曉護士的告知事項,對服務滿意。

  2.幫助患者正確服用藥物。

  3.及時發現不良反應,採取適當措施。

  十一、密閉式輸液技術

  (一)工作目標

  遵醫囑準確為患者靜脈輸液,操作規範,確保患者安全。

  (二)工作規範要點

  1.遵循查對制度,符合無菌技術、標準預防、安全給藥原則。

  2.告知患者,做好準備。評估患者過敏史、用藥史及穿刺部位的皮膚、血管狀況。

  3.選擇合適的靜脈。老年、長期臥床、手術患者避免選擇下肢淺靜脈穿刺。

  4.告知患者輸注藥物名稱及注意事項。

  5.在靜脈配製中心或治療室進行配藥,配製化療和毒性藥物時應在安全的環境下配置。藥物要現用現配,注意配伍禁忌。

  6.協助患者取舒適體位,調節輸液速度。根據病情、年齡、藥物性質調節速度,囑患者不要自行調節輸液速度。

  7.觀察患者輸液部位狀況及有無輸液反應,及時處理輸液故障,對於特殊藥物、特殊患者應密切巡視。

  8.拔除輸液後,囑咐患者按壓穿刺點5~10分鐘,勿揉,凝血機制差的患者適當延長按壓時間。

  (三)結果標準

  1.患者/家屬能夠知曉護士的告知事項,對服務滿意。

  2.操作過程規範、準確。

  3.及時發現不良反應,採取適當措施。

  十二、密閉式靜脈輸血技術

  (一)工作目標

  遵醫囑為患者正確安全地靜脈輸血,操作規範,及時發現、處理併發症。

  (二)工作規範要點

  1.遵循查對制度,符合無菌技術、標準預防、安全輸血原則。

  2.告知患者,做好準備。評估患者生命體徵、輸血史、輸血目的、合作能力、心理狀態和血管狀況。告知患者輸血的目的、注意事項和不良反應。

  3.嚴格執行查對制度。輸血核對必須雙人核對,包括取血時核對,輸血前、中、後核對和發生輸血反應時的核對。核對內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別、床號、住院號、血袋號、血型、血液數量、血液種類、交叉試驗結果、血液有效期、血袋完整性和血液的外觀。發生輸血反應時核對用血申請單、血袋標籤、交叉配血試驗記錄及受血者與供血者的血型。

  4.建立合適的靜脈通道,密切觀察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立即停止輸血並通知醫師及時處理。

  5.血製品應在產品規定的時間內輸完,輸入兩個以上供血者的血液時,應在兩份血液之間輸入0.9%氯化鈉注射液。

  6.開始輸血時速度宜慢,觀察15分鐘,無不良反應後,將滴速調節至要求速度。

  7.輸血完畢,貯血袋在4℃冰箱保存24小時。

  (三)結果標準

  1.患者/家屬能夠知曉護士的告知事項,對服務滿意。

  2.護士操作過程規範、準確。

  3.及時發現輸血反應,妥善處理。

  十三、靜脈留置針技術

  (一)工作目標

  正確使用留置針建立靜脈通道,減少患者反覆穿刺的痛苦。

  (二)工作規範要點

  1.遵循查對制度,符合無菌技術、標準預防原則。

  2.告知患者留置針的作用、注意事項及可能出現的併發症。

  3.評估患者病情、治療、用藥以及穿刺部位的皮膚和血管狀況。

  4.選擇彈性適當血管穿刺,正確實施輸液前後留置針的封管及護理。

  5.嚴密觀察留置針有無脫出、斷裂,局部有無紅腫熱痛等靜脈炎表現,及時處理置管相關併發症。

  6.囑患者穿刺處勿沾水,敷料潮溼應隨時更換,留置針側肢體避免劇烈活動或長時間下垂等。

  7.每次輸液前後應當檢查患者穿刺部位及靜脈走向有無紅、腫,詢問患者有關情況,發現異常時及時拔除導管,給予處理。

  (三)結果標準

  1.患者/家屬能夠知曉護士的告知事項,對服務滿意。

  2.護士操作過程規範、準確。

  十四、靜脈血標本的採集技術

  (一)工作目標

  遵醫囑準確為患者採集靜脈血標本,操作規範,確保患者安全。

  (二)工作規範要點

  1.遵循查對制度,符合無菌技術,標準預防原則。

  2.評估患者的病情、靜脈情況,準備用物。若患者正在進行靜脈輸液、輸血,不宜在同側手臂採血。

  3.告知患者/家屬採血的目的及採血前後的注意事項。

  4.協助患者,取舒適體位。

  5.採血後指導患者壓穿刺點5~10分鐘,勿揉,凝血機制差的患者適當延長按壓時間。

  6.按要求正確處理血標本,儘快送檢。

  (三)結果標準

  1.患者/家屬能夠知曉護士的告知事項,對服務滿意。

  2.護士操作過程規範、準確。

  3.採取標本方法正確,標本不發生溶血,抗凝標本無凝血,符合檢驗要求。

  十五、靜脈注射技術

  (一)工作目標

  遵醫囑準確為患者靜脈注射,操作規範,確保患者安全。

  (二)工作規範要點

  1.遵循查對制度,符合無菌技術、標準預防、安全給藥原則。

  2.告知患者,做好準備。評估患者過敏史、用藥史,以及穿刺部位的皮膚、血管狀況。

  3.告知患者輸注藥物名稱及注意事項。

  4.在靜脈配製中心或治療室進行配藥,藥物要現用現配,注意配伍禁忌。

  5.協助患者取舒適體位。

  6.根據病情及藥物性質掌握注入藥物的速度,必要時使用微量注射泵。

  7.靜脈注射過程中,觀察局部組織有無腫脹、嚴防藥液滲漏,觀察病情變化。

  8.拔針後,囑咐患者按壓穿刺點5~10分鐘,勿揉,凝血機制差的患者適當延長按壓時間。

  (三)結果標準

  1.患者/家屬知曉護士的告知事項,對服務滿意。

  2.護士操作過程規範、準確。

  十六、肌內注射技術

  (一)工作目標

  遵醫囑準確為患者肌內注射,操作規範,確保患者安全。

  (二)工作規範要點

  1.遵循查對制度,符合無菌技術、標準預防、安全給藥原則。

  2.告知患者,做好準備。評估患者病情、過敏史、用藥史,以及注射部位皮膚情況。

  3.告知患者藥物名稱及注意事項,取得患者配合。

  4.選擇合適的注射器及注射部位,需長期注射者,有計劃地更換注射部位。

  5.協助患者採取適當體位,患者注射時勿緊張,肌肉放鬆。

  6.注射中、注射後觀察患者反應、用藥效果及不良反應。

  7.需要兩種藥物同時注射時,應注意配伍禁忌。

  (三)結果標準

  1.患者/家屬知曉護士的告知事項,對服務滿意。

  2.護士操作過程規範、準確。

  十七、皮內注射技術

  (一)工作目標

  遵醫囑準確為患者進行皮內注射;確保患者安全。

  (二)工作規範要點

  1.遵循查對制度,符合無菌技術、標準預防、安全給藥原則。

  2.告知患者,做好準備。評估患者病情、過敏史、用藥史,以及注射部位皮膚情況。

  3.告知患者藥物名稱及注意事項,取得患者配合。

  4.備好相應的搶救藥物與設備並處於備用狀態。

  5.皮試藥液要現用現配,劑量準確。

  6.告知患者皮試後20分鐘內不要遠離病房,不要按揉注射部位。

  7.密切觀察病情,及時處理各種過敏反應。

  8.正確判斷試驗結果。對皮試結果陽性者,應標記,並將結果告知醫師、患者及家屬。

  (三)結果標準

  1.患者/家屬知曉護士的告知事項,對服務滿意。

  2.護士操作過程規範、準確。

  十八、皮下注射技術

  (一)工作目標

  遵醫囑準確為患者皮下注射,操作規範,確保患者安全。

  (二)工作規範要點

  1.遵循查對制度,符合無菌技術、標準預防、安全給藥原則。

  2.告知患者,做好準備。評估患者病情、過敏史、用藥史,以及注射部位皮膚情況。

  3.告知患者藥物名稱及注意事項,取得患者配合。

  4.選擇合適的注射器及注射部位。需長期注射者,有計劃地更換注射部位。

  5.注射中、注射後觀察患者反應、用藥效果及不良反應。

  6.皮下注射胰島素時,囑患者注射後15分鐘開始進食,避免不必要的活動,注意安全。

  (三)結果標準

  1.患者/家屬知曉護士告知的事項,對服務滿意。

  2.護士操作過程規範、準確。

  十九、物理降溫法

  (一)工作目標

  遵醫囑安全地為患者實施物理降溫,減輕患者不適。

  (二)工作規範要點

  1.告知患者,做好準備。評估患者病情、意識、局部組織灌注情況、皮膚情況、配合程度、有無酒精過敏史。

  2.告知患者物理降溫的目的及注意事項。

  3.囑患者在高熱期間攝入足夠的水分。

  4.操作過程中,保護患者的隱私。

  5.實施物理降溫時應觀察局部血液循環和體溫變化情況。重點觀察患者皮膚狀況,如患者發生局部皮膚蒼白、青紫或者有麻木感時,應立即停止使用,防止凍傷發生。

  6.物理降溫時,應當避開患者的枕後、耳廓、心前區、腹部、陰囊及足底部位

  7.記錄患者的體溫和病情變化,及時與醫師溝通,嚴格交接班。

  (三)結果標準

  1.患者/家屬能夠知曉護士的告知事項,對服務滿意。

  2.護士操作過程規範。

  二十、經鼻/口腔吸痰法

  (一)工作目標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確保患者安全。

  (二)工作規範要點

  1.遵循無菌技術、標準預防、消毒隔離原則。

  2.告知患者,做好準備,如有義齒應取出。

  3.評估患者生命體徵、病情、意識狀態、合作程度、氧療情況、SpO2、咳嗽能力、痰液的顏色、量和粘稠度、按需吸痰。

  4.選擇粗細、長短、質地適宜的吸痰管。吸痰管應一用一換。

  5.吸痰前後給予高流量氧氣吸入2分鐘。

  6.調節合適的吸痰壓力,成人為<200毫米汞柱。

  7.吸痰時應旋轉上提,自深部向上吸淨痰液,避免反覆上提。每次吸痰時間小於15秒,間歇3-5分鐘。

  8.吸痰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的痰液情況、心率和SpO2,當出現心率下降或SpO2低於90%時,立即停止吸痰,待心率和SpO2恢復後再吸,判斷吸痰效果。

  9.吸痰過程中應鼓勵患者咳嗽。

  (三)結果標準

  1.清醒的患者能夠知曉護士的告知事項,並配合操作。

  2.護士操作過程規範、安全、有效。

  二十一、經氣管插管/氣管切開吸痰法

  (一)工作目標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確保患者安全。

  (二)工作規範要點

  1.遵循無菌技術、標準預防、消毒隔離原則。

  2.告知患者,做好準備。

  3.評估患者生命體徵、病情、意識狀態、合作程度、呼吸機的參數、SpO2、氣道壓力、痰液的顏色、量和粘稠度,按需吸痰。

  4.選擇粗細、長短、質地適宜的吸痰管。吸痰管應一用一換。

  5.吸痰前後給予100%的氧氣吸入2分鐘。

  6.調節合適的吸痰壓力,成人為<200毫米汞柱。

  7.吸痰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的痰液情況、心率和SpO2,當出現心率下降或SpO2低於90%時,立即停止吸痰,待心率和SpO2恢復後再吸。判斷吸痰效果。

  8.吸痰過程中應鼓勵患者咳嗽。

  (三)結果標準

  1.清醒的患者能夠知曉護士的告知事項,並配合操作。

  2.護士操作過程規範、安全、有效。

  二十二、心電監測技術

  (一)工作目標

  遵醫囑正確監測患者心率、心律變化,動態評價病情變化,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

  (二)工作規範要點

  1.評估患者病情、意識狀態、皮膚狀況。

  2.對清醒患者,告知監測目的,取得患者合作。

  3.正確選擇導聯,設置報警界限,不能關閉報警聲音。

  4.囑患者不要自行移動或者摘除電極片、避免在監測儀附近使用手機,以免幹擾監測波形。

  5.密切觀察心電圖波形,及時處理異常情況。

  8.囑患者電極片處皮膚出現瘙癢、疼痛等情況時,及時告訴醫護人員。

  9.定時更換電極片和電極片位置。

  10.停用時,先向患者說明,取得合作後關機,斷開電源。

  (三)結果標準

  1.患者/家屬能夠知曉護士的告知事項,對服務滿意。

  2.護士操作規範。

  二十三、輸液泵/微量注射泵的使用技術

  (一)工作目標

  遵醫囑正確使用輸液泵/微量注射泵。

  (二)工作規範要點

  1.遵循查對制度,符合無菌技術、標準預防、安全給藥原則。

  2.告知患者,做好準備。評估患者生命體徵、年齡、病情、心功能等情況及藥物的作用和注意事項、患者的合作程度、輸注通路的通暢情況及有無藥物配伍禁忌。

  3.告知患者輸注藥物名稱及注意事項

  4.告知患者使用輸液泵/微量注射泵的目的、注意事項及使用過程中不可自行調節。

  5.妥善固定輸液泵/微量注射泵,按需設定參數。

  6.隨時查看工作狀態指示燈。

  7.觀察患者輸液部位狀況,觀察用藥效果和不良反應,發生異常情況及時與醫師溝通並處理。

  (三)結果標準

  1.患者/家屬能夠知曉護士的告知事項,對服務滿意。

  2.護士操作規範。

相關焦點

  • 《蓄熱燃燒法工業有機廢氣治理工程技術規範 (徵求意見稿)》
    目前,標準編制單位已完成標準的徵求意見稿,按照《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制修訂工作管理辦法》相關規定,現將標準徵求意見稿印送給你們,請研究提出書面修改意見,於2018年10月19日前反饋我部。標準徵求意見稿和編制說明可登錄我部網站(http://www.mee.gov.cn/)檢索查閱。
  • 《全國生態狀況調查評估技術規範(徵求意見稿)》存在重大缺陷,綠會...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近日,中國綠髮會研究室經慎重研究後,認為目前正在公開徵集意見的《全國生態狀況調查評估技術規範(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全國生態狀況調查評估技術規範》)存在重大技術及流程方面缺陷,特建議暫緩發布。
  • 2020年實施車險綜合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全文
    2020年實施車險綜合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全文  車險是與人民群眾利益關係密切的險種。我國車險經過多年的改革發展,取得了積極成效,但一些長期存在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根本解決,高定價、高手續費、經營粗放、競爭失序、數據失真等問題比較突出,離高質量發展要求還有較大差距。
  • 衛生計生委就《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的決定(徵求意見稿...
    國家衛生計生委關於修改《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的決定(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總體要求,進一步規範醫療機構管理,擬對《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有關條款予以修改,現起草完成了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解讀|《食品中2,4-滴二甲胺鹽等75種農藥最大殘留限量(徵求意見稿...
    2020年11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發布《食品中2,4-滴二甲胺鹽等75種農藥最大殘留限量(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食品夥伴網將徵求意見稿與GB 2763-2019標準文本進行了比對,本次徵求意見變化內容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新增技術要求說明   《徵求意見稿》新增了技術要求說明,明確了檢測方法在使用「按照」、「參照」時的區別。
  • 國家藥監局發布《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範》(徵求意見稿)
    【天地網訊】  今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了《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範》(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各界徵求意見,徵求意見截止日期為2018年8月22日。  針對徵求意見稿,有人認為有的過於嚴格,有的認為轉基因等的提法比較敏感。  我局認為,種質是中藥材品質安全、有效和質量可控的物質基礎,應當進行嚴格限定。早期版本中,擬對這些種質均進行禁用。
  • 徵求意見!合肥擬出臺辦法規範二手房交易
    徵求意見!為了提升交易服務水平,促進合肥市存量房市場平穩健康有序發展,近日,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起草了《合肥市存量房買賣合同網籤服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規範二手房交易,正在向社會各界公開徵求意見。
  • 國家林草局對《生態護林員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於《生態護林員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公告起始時間:2020年07月21日結束時間:2020年08月05日摘要信息:為規範全國生態護林員隊伍的建設與管理,經過前期調研和徵求意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林業工作站管理總站研究起草了《生態護林員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深圳養狗最新管理規範徵求意見詳情(附意見反饋渠道)
    近日,《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養犬管理規範(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範)在深圳市城管局網站上公開徵集意見。從養犬的登記、遛狗時的繩長、流浪犬的收治和領養等,規範均有詳細規定。
  • 輔酶Q10等五種保健食品原料標準與徵求意見稿比對解讀—輔酶Q10
    關於輔酶Q10等五種保健食品原料目錄曾在2019年公開徵求意見,食品夥伴網將2019年徵求意見稿與2020年的正式公告進行了比對,我們分為五篇,分別對五種保健食品原料徵求意見稿與正式公告內容進行比對,將主要變化整理如下。  讓我們先了解下原料輔酶Q10的相關情況。
  • 水質 硫化物的測定 亞甲基藍分光光度法 (徵求意見稿)
    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各有關單位: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保護生態環境,保障人體健康,提高生態環境管理水平,規範生態環境監測工作,我部決定製定《水質 鄰苯二甲酸酯類化合物的測定 液相色譜-三重四級杆質譜法》《水質 可吸附有機滷素(AOX)的測定 微庫侖法》《水質 硫化物的測定 亞甲基藍分光光度法》和《地表水監測技術規範》四項國家環境保護標準。
  • 教育懲戒徵求意見稿出臺:可要求罰站或面壁思過
    圖源:圖蟲創意芥末堆11月23日訊,教育部昨日公布了《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下稱《意見》)。該徵求意見共二十條,明確了不同情形下學校可採取的懲戒措施,亦釐清了教師和學校各自擁有的責任和權利邊界。
  • 關於徵求《石嘴山市烈性犬和其他禁養犬名錄(徵求意見稿)》意見的...
    關於徵求《石嘴山市烈性犬和其他禁養犬名錄(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公告 2020-09-11 17: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關於《鎮江市市區犬類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
    近日,鎮江市人民政府網站公布了《鎮江市市區犬類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關於《鎮江市市區犬類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為了加強犬類管理,防止人畜共患傳染病,保障公民身體健康和人身安全,維護社會公共秩序和市容環境
  • 城區擬出臺「養犬規範」公開徵求意見
    關於向社會公開徵求《宜昌市城區養犬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修改意見的通知為規範養犬行為,提升城市文明形象,保障市民健康和人身安全,根據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市公安局牽頭起草了《宜昌市城區養犬管理暫行辦法
  • 徵求意見!合肥擬出臺辦法規範二手房交易 買賣雙方可自行辦理網籤
    合肥擬出臺辦法規範二手房交易,買賣雙方可自行辦理網籤;市民可就徵求意見稿提建議由於市場環境的複雜性和交易主體是否誠實守信的影響,二手房交易市場一直以來最容易出現糾紛。為了提升交易服務水平,促進合肥市存量房市場平穩健康有序發展,近日,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起草了《合肥市存量房買賣合同網籤服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規範二手房交易,正在向社會各界公開徵求意見。
  • 國知局:中藥領域發明專利審查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意見稿|國知局...
    中藥領域發明專利審查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的精神,進一步做好中醫藥領域專利申請的審查工作,國家知識產權局起草形成了《中藥領域發明專利審查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
  • 固定汙染源廢氣 非甲烷總烴排放連續監測技術指南(試行)(徵求意見稿)
    北極星VOCs在線訊:日前,生態環境部印發《固定汙染源廢氣非甲烷總烴排放連續監測技術指南(試行)(徵求意見稿)》。全文如下:關於徵求《固定汙染源廢氣 非甲烷總烴排放連續監測技術指南(試行)(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函各有關單位: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落實《國務院關於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國發〔2018〕22號)有關要求,規範指導揮發性有機物(VOCs)排放重點源自動監控建設和運行管理
  • 國家發改委:《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徵求意見稿)
    國家發改委:《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徵求意見稿)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日前,發改委發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徵求意見稿)。《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徵求意見稿)》由鼓勵類、限制類、淘汰類三個類別組成。
  • 保健食品兩項評價程序徵求意見 「定義」被刷新
    市場總局同時表示,鑑於該規範已失效且原依據的法律法規標準已經發生變化,為切實加強保健食品檢驗與評價技術工作的管理,進一步提高相關工作的科學化、規範化水平,提升消費者食用安全、健康權益技術保障能力和標準,市場監管總局組織國家食品安全評估和檢驗機構、醫療機構和大學院校等權威技術機構,依據現有的法律法規標準,啟動了對《保健食品檢驗與評價技術規範》進行全面制修訂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