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商韜略
文 | 華商韜略 楊揚
今年,真是白瞎了
這說的就是今年被疫情催財的國內蝦產業。
由於受到疫情、自然災害等多重不利因素影響,今年國產蝦類的價格一路下挫。據媒體報導,今年廣東蝦售價創五年以來新低。
養蝦是技術活,賣蝦則像炒股票。
蝦類價格隨季節溫度波動很大,國產蝦價的低谷期一般為每年7月份左右。今年受疫情打擊,消費減少,蝦產業更是「雪上加霜」,價格下滑趨勢更為顯著。
比這個讓人糟心的,就是圍繞海產品與疫情傳播或真或假的各類傳言,這也影響了消費者的決策。
廣州某海鮮市場,受疫情和今年蝦類產量提升的影響,九節蝦、明蝦、羅氏蝦的價格都有所下降。九節蝦去年70-80元一斤,今年40多元一斤,售價差不多腰斬了一半。羅氏蝦去年賣60多元一斤,現在也只賣40-50元一斤。
有商戶則表示,儘管國內疫情已經控制住,但酒樓依然不能擺圍餐,蝦類銷量沒有起色。
售價低、生意卻不景氣,除了銷售受挫的原因外,也與進口蝦的增量有關。
我國作為人口大國,自然也是蝦類的消費大戶。以「夜市霸主」小龍蝦為例,每年被各地吃貨們吃掉的小龍蝦達到百萬噸。
因此,為解決蝦類市場的供需矛盾,目前我國仍需大量進口低價蝦,這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國內蝦類市場產品價格的不穩定。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從厄瓜多、越南等蝦類主產區的進口量不減反增,大量低價蝦的輸入也是國內蝦價崩盤的原因之一。
高溫隨著夏季一同到來,池塘溫度升高,氣溫的轉變使得池塘的營養成分及水色狀態都會有很大變化,藻類及微生物大量繁殖,有害病菌也找到了溫床。
今年南方多雨,洪水雨水本身也攜帶了一定的細菌病毒,這對蝦的體質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病蝦多,市場消費量也大不如前,這無疑給低迷的蝦價火上澆油。再者目前國外疫情仍然嚴峻,國際貿易形勢動蕩,國內經濟尚在復甦階段,國內外加工廠收購海產的積極性不高。多重壓力下,從業者紛紛表示現今的蝦類市場已經進入行業低谷中的低谷。
不過近日,在厄瓜多進口凍蝦外包裝檢測出病毒後,上月月底,永輝超市、盒馬鮮生、沃爾瑪等各大超市紛紛響應,多地賣場已經相繼下架厄瓜多凍蝦、南美白對蝦等南美蝦類,這將有利於國產蝦類清空庫存。
其中,盒馬鮮生方面已經下架了全部進口蝦類,均由國產蝦替代和補充,這或許會為重創下的國產蝦產業帶來一線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