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參與社區治安義務巡邏一次積1分、參加社區環境衛生清掃一次積1分、參與便民代辦服務一次積1分,1分抵10元。6月11日,王粉菊老人拿著西安市碑林區白樹林街道辦事處發的「義林」志願服務冊,來到東倉門社區瑞達愛心超市兌換了一袋麵粉。目前,像王菊芬老人的「在冊」志願者已經達400多人。
參與社區治安義務巡邏一次積1分、參加社區環境衛生清掃一次積1分、參與便民代辦服務一次積1分,1分抵10元。6月11日,王粉菊老人拿著西安市碑林區白樹林街道辦事處發的「義林」志願服務冊,來到東倉門社區瑞達愛心超市兌換了一袋麵粉。目前,像王菊芬老人的「在冊」志願者已經達400多人。
市民拿著積分卡到超市兌換物品
昨天上午,家住柏樹林街道辦事處三學街社區的王粉菊老人,拿著自己的《志願服務積分記錄冊》來到位於東倉門社區的瑞達愛心超市兌換生活用品。冊子裡詳細記錄著她宣傳環保理念、組建舞蹈健身隊、幫助高齡老人打掃衛生、照顧失明群眾的生活、調解家庭矛盾等內容以及她志願服務的經歷和相應積分,共累計積分11分(抵110元現金)。老人用其中一部分積分兌換了一袋面說:「按照街道辦事處的志願做好事積分制管理,我們市民志願者只要有積分,就可以參加兌換獎勵,依據積分多少兌換相應的物品。我今天換了一袋子麵粉,剩下的積分以後缺啥兌換啥。」
前來兌換了一大包生活用品的市民志願者常潔家住端履門社區,她從大學起就積極參與各種志願服務活動,《志願服務積分記錄冊》記錄了她的每一項志願義舉。她說,今年3月份,正在外地出差的她接到父親生病的消息,情急之下無法及時趕回,街道優先為她家安排了志願者家政服務,幫她照顧父親,解了她的燃眉之急。她覺得她長期幫組別人實現了助人與互助的「愛的循環」。
該超市工作人員說,柏樹林街道辦事處拿出街道一部分資金,為市民參加積分兌換提供物品。大家可以兌換的物品大到米麵油,小到香皂、牙膏等生活用品應有盡有。其中一部分物品是轄區單位無償捐獻的,一部分是街道辦出資購置的,統一存放在超市的「兌換空間」裡。從1月份至今,已經有63位居民進行了志願服務積分兌換。
愛心積分回饋制吸引400市民
記者隨後從碑林區柏樹林街道了解到,他們通過近半年的探索,在轄區所有社區推廣志願者服務「積分制」管理,只要註冊登記成為志願者,就能獲得一本《志願服務積分記錄冊》,而每參加一次志願服務,都會通過積分與時長的形式記錄下來,手裡的積分便可兌換相應的物品,服務的時長又可換來一定的回饋服務。這種「對向流動」調動了志願者服務積極性的同時,也讓愛心在志願者與受助者之間循環流動。
柏樹林街道辦事處主任楊珩說,最初,街道辦的志願服務普遍是撿垃圾、大擦洗和文明勸導等,參與的志願者也大多是社區工作人員、低保人群、居民自治小組成員等。服務形式單一,服務目標群體不明確,居民缺乏參與感和認同感,不僅降低了志願者的積極性,也難以推動志願服務事業健康持續發展。如今,不同年齡段不同行業的居民都參與到志願服務中來,義務為市民提供家政服務、無償為老年人進行法律講座、自發對青少年進行心理輔導等等。
參與志願服務的志願者從最初的20幾人發展到現在的400多人,服務的形式也更加豐富。試運行積分制後,志願者參與活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大大地提高了,不像以前等社區電話通知了才參加。現在很多居民會主動詢問有無志願服務活動,主動申請參加。目前,街道辦12個社區全部開展了「志願積分服務回饋制」,讓更多的市民參與到志願服務中,營造人人參與志願服務,模範受到尊重的良好社會氛圍,有力地推進志願活動深入持久開展,大大促進了社區文明和諧。
「我覺得幫助身邊有需要的人,為大家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街道實行的積分制度,讓我覺得付出得到了肯定。兌換的東西不在多少貴賤,付出勞動後得到的回報更有意義。」市民王某告訴記者。在他看來,「積分服務回饋制」是一項很好的調劑,會激勵志願者持續參與服務,不僅是對個人志願服務的認可,更是一種對志願者自我價值的肯定。
本報記者 李永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