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我是一隻鳥叔,我最早接觸鸚鵡的繁殖是在六七年前人工孵化鸚鵡蛋,那時候的我還是一隻新手小白,懵懵懂懂,後來我跟大家一樣看到可愛美麗的小鸚鵡,也想擁有一隻自己用孵化機孵化的小鸚鵡,零天手養!做真正的鳥爸,不過理想跟現實的差距往往是巨大的,孵化失敗了好多次,不過最終通過不斷地學習成功的孵化了金剛鸚鵡和金凱鸚鵡(下面分別是藍黃金剛和金凱),
藍黃金剛鸚鵡
金凱克鸚鵡
那時候使用的是韓國進口的入門級孵化機,溫度和溼度都不精準,不過好在兩個小傢伙都順利出殼了(下圖就是那兩隻小傢伙)
左邊藍黃金剛鸚鵡蛋右邊金凱鸚鵡蛋(出殼前三天)
左邊藍黃金剛鸚鵡,右邊金凱鸚鵡(剛出殼一小時)
小傢伙們順利出殼後我特別的開心,但沒想到的是出殼後的人工餵養才是最大的挑戰,兩隻加起來價值兩萬元的小傢伙就在我的無知餵養下匆匆離世......所以我非常能體會大家在孵化失敗和餵養失敗後的心情,但是經驗就是這樣來的,慘痛的經歷讓我學到了很多,為了儘量避免大家在人工孵化和餵養的道路上再遇坎坷,我會更新人工孵化和餵養的文章來幫助大家學習我的經驗。
下面我給大家講一下關於人工孵化鸚鵡的知識,這次先給大家講最基本的鸚鵡在蛋內發育過程
當鳥蛋在雌鳥體內被受Jing之後,蛋內細胞分裂停止,直到產下鳥蛋並在合適的環境下進行孵化,當孵化開始時,細胞繼續生長、發育。在開始孵化時,隨著胚胎的發育,雛鳥身體部位開始分化出來,重要器官也慢慢發育完善,直到雛鳥破殼而出。
第1天:
在適當的環境下(合適的溫度和溼度),蛋內細胞繼續分裂,胚胎繼續發展,頭部和消化道開始出現,血液系統和神經系統也開始建立。眼睛也開始慢慢發育。
第2天:
腦部開始形成,耳朵和眼睛正在逐漸形成。
第3天:
爪子和翅膀開始形成,耳、臉部喙部逐步形成。尾巴開始出現,呼吸和排洩系統也開始形成。蛋白的養分源源不斷輸送到胚胎內。
第4-6天:
雛鳥的全部器官基本初步形成,維持生命的大部分器官都顯露出輪廓。胚胎變化成C型隨著口腔、舌和鼻竇的發育,呼吸系統和消化系統進一步發展,心臟繼續發育。
第7天:
由於胚胎繼續增長,循環系統佔據了蛋黃的一半。心臟完全封閉在胸部肌肉內,翅膀和爪子基本成型,雛鳥破殼的乳齒開始發育。
第8-10天:
頭部和喙部進一步發展,腳趾可以清晰的看到,身體開始成長的更快
第11-19天:
胚胎大小是之前的兩倍大小,胚胎速度發育更快,因此每一天都有新的變化,喙部,眼部更加清晰。
第20天之後:
小型鸚鵡發育比中大型更快,有些品種18天左右就出殼了,有些21天左右出殼,中大型一般需要26天-28天左右,出殼前幾天氣室會大面積偏移,雛鳥會調整體位(如果胎位不正,如啄殼點在蛋的小頭,則需要人工幫助破殼,詳細做法請看我之前發布的人工幫助小鳥出殼的視頻)將頭部靠向氣室一端,準備破殼。大家發現啄殼點後停止翻蛋,啄殼點那面朝上,將孵化機溫度調整到37.0度,溼度調整到65%-70%來幫助小鸚鵡出殼。之後我會講詳細的孵化數據,如果大家還有不明白的問題請給我留言,或者去看我發布的短視頻。感謝閱讀及轉發。
聲明:本文由一隻鳥叔原創,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