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媽呀好可怕,它可能聞到寶寶身上的奶香味了。」
這是一位網友的聲音。小編感覺無論是誰遇到這事都感到十分可怕。
10月7日深夜,在大連高新區龍王塘一小區,發生了一起老鼠將嬰兒身體多處咬傷的不幸事件。
撕心裂肺的啼哭聲,把石先生夫婦從睡夢中驚醒。眼前的一幕讓他們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
嬰兒床上,剛出生11天的女兒渾身是血;一隻比巴掌還大的老鼠,正躥來跳去……
通過網傳視頻,我們可以看到孩子的嘴唇、下巴、手指等多處都有老鼠的老鼠的齒印。
老鼠傷人的事在生活中確有發生,也曾見諸於報端。2019年12月,雲南省楚雄州雙柏縣一名年僅3個月大的女嬰,獨自在家時遭到老鼠的啃食。女嬰鼻子的右側被完全咬掉,整個面部有上百處咬傷。當地醫院無法救治,孩子被緊急轉院到昆明市兒童醫院。
看到孩子如此嚴重的傷情,接診的醫生都被驚呆了。我們大概數了一下,根本就數不清楚,因為是密密麻麻的,反正還是很嚴重的。右側鼻翼這一塊,已經被咬傷,軟骨已經露出來了,面部有很多的齒痕咬傷。」
據悉,貴陽也發生類似事件。一名三個月大的女嬰,在睡覺的時候,被老鼠咬成重傷,頭皮被啃露出了頭骨,手指被咬傷嚴重,床單上滿是血跡。
不難看出,這幾個被老鼠咬傷的孩子都很小,大連的僅僅只有11天,最大的才有3個月。孩子們之所以被老鼠傷害,當然與他們沒有反抗能力之外,還有一個因素請大夥不要忘記。
其實,在本篇文章開頭那位網友的說法還是有道理的。
據云南被咬孩子的父母描述,事發前他們剛給孩子餵了奶。看孩子吃飽了,兩人便離開了,只留下孩子單獨在屋內。等兩人再次折返到房間裡時,就看到了令人驚愕的一幕。
昆明市兒童醫院醫生表示:「老鼠會聞著食物氣味會過來的,再一個鼻部在面部是比較突出的,像鼻部、耳部這一塊都是老鼠咬的重點部位。」
老鼠本身帶菌,繁殖力又強,家庭衛生不可以不防。平常家裡的環境,就要妥善存放食物,杜絕老鼠來訪的可能。在一些角落可以放置捕鼠夾,但是要小心孩子接觸不到。另外家裡如果有養貓的話,老鼠自然而然就會慢慢不見了。
從大連這一家的周圍環境來看,他們居住的樓房老鼠洞特別多。小區的滅鼠工作有待加強。對於每個家庭來說,滅鼠工作一定要做好。現在常見的滅鼠工具就是粘鼠板。
對於粘鼠板,有幾點需要大夥注意:
1.粘鼠板的選擇很重要。建議不要採購那種1-2塊錢的粘鼠板,因為小老鼠也許可以抓到,但大老鼠的話很難抓到,即使抓到了,也很容易被老鼠咬碎粘鼠板跑掉,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2.粘鼠板的擺放數量很重要。一般一個家庭至少也要放上15到20張粘鼠板,兩張的話數量太少,粘到老鼠的概率也大大降低。
3.粘鼠板上最好不要放食物。如果一定要放食物的話,建議在板的正中央,放上一點點,意思一下即可。
4.粘鼠板的擺放位置很重要,這個問題也是重點。
利用廚房有食物吸引,是老鼠經常進出的一個區域,在門口設置陷阱。此處擺放粘鼠板需要充分考慮老鼠逃脫的各種可能,粘鼠板擺放數量一般不少於2張。
廚房吊頂裡面,利用老鼠從高處跳下的時候一不小心撞上粘鼠板,這種方法針對比較狡猾的老鼠非常有效。
粘鼠板最適合沒捕鼠經驗的人使用,因為可以用增加粘鼠板的數量來彌補經驗的不足。
捕鼠工具很多,其他的簡單介紹如下:
老鼠夾,用一次要用熱水燙一次。
捕鼠籠,效果還不錯,就是比較吵。
電子滅鼠器。這玩意有點暴力,而且布線什麼的很麻煩,適合倉庫,和院子,不過家裡不要有小孩子,家裡人要小心,地面也不能太乾燥,不過它對來犯之敵可以直接滅掉,堪稱終極必殺器!
當然,市面上也有其他稀奇古怪的各種誘餌式裝置,說是可以連續抓老鼠什麼的,其實效果一般般,老鼠也不傻,都進去一個了,難道還會來嗎?
小編感覺,還是數老鼠夾和粘鼠板實惠。你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