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虎」成語近一半為貶義 專家:受狼拖累

2020-11-24 中國新聞網

  褒義詞佔三成 虎沾「龍」光 貶義詞約佔一半 分析原因——

  老虎成語 受狼拖累

  虎是當今體型最大的貓科動物,據說,老虎對環境要求很高,各老虎亞種均在所屬食物鏈中處於最頂端,在自然界中沒有天敵。

  可能正是基於虎的威猛,在東北的方言中,「虎」這個字用來形容一個人做事魯莽。聽起來有點「貶」虎,但事實上,並不是所有與虎有關的含義都貶,我國還有很多虎的圖騰崇拜。

  無論是褒義還是貶義,都自有其道理。在虎年新春之際,本報記者搜羅190個與虎有關的成語,試圖了解與「虎」有關的成語文化。

  「虎」字成語,褒義、貶義、中性皆有之。中國民俗語言學會副會長譚汝為與語言文字專家王寧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對虎成語進行了解讀。

  如何解釋這種既複雜又有趣的現象呢?須從文化語言學的角度進行開掘和闡釋。自古及今,中國民俗形成一種傳統文化底蘊,這就決定了虎文化內容的豐富性和審美的多元化。其中包含著審美情趣和價值觀念,典型地反映了我們的民族心理。

  虎成語·褒義

  王者雄風 多取「威猛」

  本報統計發現,在眾多虎成語中,儘管褒貶皆有之,但是褒義的約佔總數30%,比例不小。

  中國民俗語言學會副會長譚汝為認為,褒義成語多取虎之威猛義。如:猛虎插翅、如虎添翼、虎頭虎腦、虎背熊腰、虎嘯風生、虎頭燕頷、鷹揚虎視、將門虎子、酒虎詩龍、初生牛犢不怕虎等。

  譚汝為進一步解釋說,老虎是大自然的傑作,它斑紋美麗,體型矯健,步態優雅,表情威嚴,具有一種蓬勃的生命力,就是虎虎生氣:雄威懾千裡,長嘯鎮百邪,是威嚴、雄偉、陽剛的化身,所以演化為吉祥的圖騰。他說,這種觀念出於審美。

  他說,老虎是極具靈性的生命體,它繁衍生息在有山有水的自然環境中,由食草動物如山羊、鹿、野豬等作為其食物。為了生存,虎與生俱來必須具備頑強、勇猛的王者雄風。

  虎龍結合 虎沾「龍」光

  有意思的是,「虎」與「龍」結合的成語大多表褒義,如:龍騰虎躍、盤龍臥虎、藏龍臥虎、龍行虎步、風虎雲龍、降龍伏虎、虎踞龍盤、虎穴龍潭、龍驤虎視、龍吟虎嘯、龍跳虎臥、生龍活虎、虎略龍韜、龍精虎猛等。

  在記者統計的60個褒義虎成語中,「虎」與「龍」結合的成語佔了六成之多。

  譚汝為說,「龍」是帝王象徵,沾上皇族的高貴,端坐廟堂之上享受奉祀;而「虎」卻是山野之王,草根情懷,「氣吞萬裡」,因此,與歐美的雄鷹、非洲的雄獅、南亞的大象一樣,老虎就是華夏理想主義的英雄圖騰。

  中國民俗認為,虎能驅鬼避邪,所以古時門神上除「神荼」「鬱壘」之外,還有老虎,用它鎮宅驅兇——這種觀念產生於敬畏。

  因此,它和「龍」同享尊榮,但「龍」畢竟為傳說的虛幻聖靈,可望而不可即,虛無飄渺,而「虎」卻在動物園和馬戲團裡,是現實存在的。

  所以,在成語中,一旦「虎」逢「龍」,多為吉祥。

  老虎成語 對聯常客

  記者發現,也許就是因為虎的秉性的特殊性,人們對虎年的期待也有所不同。早在虎年尚未到來之際,在網絡上流傳的虎年對聯中也夾雜了不少「虎」的影子。

  比如,「虎添雙翼前程遠,國展宏圖事業新」就是借用了「如虎添翼」的意思。北京師範大學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語言文字專家王寧表示,帶有動物的成語,是人們基於對動物形象等特性的認識而創製的。

  她說,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虎」被賦予不同的文化含義,但其中一種認為虎叫聲大、力氣大、生猛,是百獸之王,是正義、威嚴的象徵,成為漢民族的崇拜對象。

  王寧表示,隨著虎年的到來,有關虎的幾個民眾熟知且吉利的成語,諸如龍騰虎躍、人中龍虎、龍行虎步、生龍活虎等,預計會在廣告詞和新春祝賀中出現較多,並且定會出現很多與虎相關的代表祥和奮進的春聯。

  當然,除了虎字被寫入對聯,威猛的老虎被印刷成年畫,貼上大門,成為鎮守大門的新門神,在虎年,它肯定會更加受到追捧。同時,它也會被印製在各種節日禮品上,製成各種工藝品,成為人們賞玩的熱門。而正月十五,一盞霸氣的虎燈,亦能增色不少。

  如虎添翼

  三國蜀·諸葛亮《心書·兵機》:「將能執兵之權,操兵之逝,而臨群下,譬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隨所遇而施之。」

  虎背熊腰

  元·無名氏《飛刀對箭》二折:「好漢,狗背驢腰的。哦,是虎背熊腰。」

  龍行虎步

  《宋書·武帝紀上》:「劉裕龍行虎步,視瞻不凡,恐不為人下。」

  虎落平川

  《說嶽全傳》四O回:「虎落平川被犬欺。」

  餓虎飢鷹

  清·李寶嘉《活地獄》楔子:「衙門裡的人,一個個是餓虎飢鷹,不叫他們敲詐百姓,敲詐哪個呢?」

  文/本報記者 朱治華 實習記者 李莎莎

  本文特別感謝中國民俗語言學會副會長譚汝為先生

  虎成語·貶義

  受狼禍害 虎義被貶

  儘管關於褒揚虎的成語佔了三成之多,但是記者發現,似乎貶斥之意也不在少數,幾乎佔到48%。多取虎之兇殘義。因為,雖然虎具有不可否認的勇猛,但是有時也不乏勇猛無適度。

  貶義成語,如:鴟目虎吻、放虎歸山、養虎遺患、虎頭蛇尾、狐假虎威、虎視眈眈、飢鷹餓虎、開柙出虎、騎虎難下、為虎作倀、畏敵如虎、與虎謀皮、縱虎歸山、豺虎肆虐、垂餌虎口、握蛇騎虎、鯨吞虎噬、苛政猛於虎等。

  譚汝為認為,老虎捕食的兇猛殘暴,使人聯想到苛政的肆虐和暴力的兇殘。

  於是,這種動物性使人將它與「豺狼」齊名為伍,「虎狼之國」、「苛政猛於虎」、「官虎吏狼」的譴責鞭笞之聲也不絕於口。

  「虎」與「狼」結合的成語幾乎都表貶義,例如:豺狼虎豹、如狼似虎、拒虎進狼、官虎吏狼、狼貪虎視、虎穴狼巢、狼餐虎噬、狼顧虎視、狼前虎後、前怕狼後怕虎等。

  北京師範大學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語言文字專家王寧表示,除了虎有正義、勇猛的象徵外,另一種則偏向於認為虎生性兇殘,對人有危害,便出現了「武松打虎」之類的典故,具有貶斥之義,這方面恰恰和狼的無情可以匹配。

  譚汝為認為,這種觀念出於對現實社會的批判,其實是借老虎說事以刺世疾邪。人們對「虎」褒貶參半,愛惡皆存;而對「狼」卻清一色的貶斥,「狼」字成語無一含褒義,便是明證。

  虎成語·中性

  只佔少數 多為客觀

  中性成語:狼吞虎咽、二虎相鬥、虎口拔牙、虎鬥龍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中性者只佔總數一成,多為客觀描述。

  「虎」字成語這種繁複的感情色彩和審美心理,源自美學的「審美觀照下的美醜二重性」和修辭學的「比喻二柄多邊說」。 就是說:同一個喻體可以具有褒貶好惡迥然不同的感情色彩。

  譚汝為認為,「喻之二柄」得以存在的基礎是:相當多的自然物同時兼有美與醜兩種相對立的審美素質。

  我們讚美清純少女「柔情似水」,卻也可貶斥蕩婦「水性楊花」。同樣以「水」為喻,但好惡對峙。我們稱許「戰士個個小老虎」,卻也可譏諷某位悍婦是「母老虎」,都是「老虎」,卻愛憎迥然——這種觀念或手法的理據就是「喻之二柄」。

  ●虎名 借用褒義 虎入人名

  中國《百家姓》中,虎姓未列入其中,《中國人名大辭典》收錄虎氏姓名僅五例。雲南昭通地區的《虎氏家譜》記載:「吾祖奉請來朝。唐王親封虎威將軍……故由此子孫永遠姓虎。」這是一支以祖上官職稱謂為姓氏的族群。

  虎字寓意著有生氣、強健和勇敢,所以,人們特別喜歡將虎字用到姓名裡。統計發現,虎字是人們最常用到姓名中的生肖之一。

  古今中外,名字裡有「虎」的人,也確實英雄輩出。明代有著名的畫家唐伯虎,近代有西北軍著名的愛國將領楊虎城,當代,有全國勞動模範徐虎,也有人民烈士、《光明日報》駐南斯拉夫記者徐杏虎。時至今日,「虎字」或者「小虎」,仍然是最常見的乳名。

  《西遊記》裡,唐僧取經路上,多次遇到老虎以及老虎變化的妖精的威脅,這與歇後語「攔路虎」相映成趣。武松在景陽岡打虎,一戰成名,是《水滸傳》裡最精彩的章節。《三國演義》裡,劉備建立蜀漢政權,立即就封了五虎上將。

  佛教中,有伏虎羅漢,而伏虎,也往往和降龍並列在一起,是人們對有勇力的英雄的最高稱謂。古時候,歷朝歷代的伏虎將軍、伏虎元帥,常常作為稱號加封到戰功赫赫的軍人頭上,以示尊榮,所以,就有了虎將的說法。

  譚汝為認為,從總體上看,漢語語彙中以「虎」命名者,皆指英雄或與之有關的事物。例如「虎士」:武士通稱。「虎臣」:勇武之臣。「虎將」:勇猛善戰的將領。「虎賁」:古代的勇士。「虎牙」:古代將軍名號。「虎符」:將軍指揮調兵的憑證。「虎威」:武將的威風。

相關焦點

  • 虎豹豺狼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虎豹豺狼,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種野獸。比喻兇殘害人的壞人。出自:曾樸《孽海花》第一回:「那裡有什麼虎豹豺狼,那裡有什麼奇花,那裡有什麼絕代佳人,只見太陽光線一會兒暗似一會,漸漸沉下去了。」近義詞有:虎豹狼蟲、狼蟲虎豹,虎豹豺狼是貶義成語,可作主語、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 褒貶相迥「虎」成語:如何解釋這種既複雜又有趣的現象呢?
    作者:譚汝為虎乃百獸之王,漢語修辭以「虎」為喻,據其特性,可喻威猛,或喻兇殘,更可喻驚險。詩文常以其寓褒貶、辨善惡,美刺雙宜,褒貶兩用。(一)有趣的「虎」「虎」字成語,褒義、貶義、中性皆有之。貶義成語,如:「畫虎類犬、鴟目虎吻、放虎歸山、養虎遺患、虎頭蛇尾、狐假虎威、開柙出虎、騎虎難下、投畀豺虎、為虎作倀、畏敵如虎、與虎謀皮、縱虎歸山、豺虎肆虐、垂餌虎口、談虎色變、握蛇騎虎、虎兕出柙、鯨吞虎噬、苛政猛於虎」等。貶義者約佔總數五成以上,多取虎之兇殘義。
  • 食古不化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出自:清 惲向《題自作畫冊》:「可見定欲為古人而食古不化,畫虎不成,刻舟求劍之類也。」近義詞有:泥古不化、墨守成規,反義詞有:推陳出新,食古不化是貶義成語,連動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含貶義。食古不化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食古不化(shí gǔ bù huà)成語釋義:學了古代的知識未曾消化。比喻不能按現代情況理解運用古代的文化知識。成語出處:清 惲向《題自作畫冊》:「可見定欲為古人而食古不化,畫虎不成,刻舟求劍之類也。」
  • 三人成虎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三人成虎,城裡本沒有虎;但只要有三個人說城裡有虎;聽者就信以為真。比喻謠言或訛傳一再傳播;就能使人信以為真。出自:西漢 劉向《戰國策 魏策二》:「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去大梁也遠於市,而議臣者過於三人矣。」
  • 五短身材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成語知識
    為他五短身材,江湖上叫他矮腳虎。」近義詞有:五短三粗,反義詞有:高大魁梧,五短身材是貶義成語,偏正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五短身材的詳細解釋: 成語名稱:五短身材(wǔ duǎn shēn cái) 成語釋義:指人的身材矮小。
  • 黔驢之技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成語知識
    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驢一鳴,虎大駭……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稍近益狎,蕩倚衝冒,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啃,斷其喉近義詞有:束手無策、無計可施,反義詞有:力大無窮、神通廣大,黔驢之技是貶義成語,用可作貶義。一般作主語、賓語。
  • 小貓那麼可愛,為什麼帶貓的成語卻沒有一個褒義?
    歷史上跟貓有關的成語不多,但是從頭到尾看一遍,這些帶貓的成語幾乎清一色都是貶義。貓哭老鼠、貓哭耗子、貓兒哭鼠貓哭老鼠常作為一個歇後語使用,後半句是「假慈悲」,貓兒哭鼠與其意思相同。照貓畫虎貓和虎樣子很像,同屬於貓科動物,一大一小。既然找不到老虎畫,就找個貓代替一下。這個成語比喻照樣子模仿,貶義。阿貓阿狗阿貓和阿狗都是古時候貧賤之家給孩子常用的名字。所以後來人們為了鄙視別人就會說阿貓阿狗,這個成語在貶低人的時候常用。
  • 狗是人類好幫手和忠誠朋友,為何帶「狗」的成語多帶貶義色彩?
    然而,在傳統文化裡,狗的形象並不好,以致於大多數跟狗有關的成語、諺語、俗語、歇後語,都帶貶義色彩,如:狗仗人勢,狗眼看人,狗血噴頭,狗頭軍師,狐朋狗友,狼心狗肺,狗急跳牆,狗尾續貂,雞犬不寧,狗拿耗子多管閒事,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等等。
  • 瘋狂猜成語圖片上三個人一個虎字成語答案
    瘋狂猜成語是一款根據圖片提示猜成語的小遊戲,玩家在消磨時間的同時還能夠學習成語知識,何樂而不為呢?瘋狂猜成語有一關的圖片是三個人一個虎字,那麼答案到底是什麼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瘋狂猜成語這一關的答案。 答案是:三人成虎。
  • 自命不凡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自高自大、惟我獨尊、不可一世、夜郎自大、目中無人、目空一切、自以為是、孤芳自賞,反義詞有:自慚形穢、自愧不如、虛懷若谷,自命不凡是中性成語,主謂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含貶義。自命不凡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自命不凡(zì mìng bù fán)成語釋義:自稱自己不平常(凡:平凡;平常)。形容自高。
  • 枉費心機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挖空心思、費盡心機,反義詞有:行之有效,枉費心機是貶義成語,動賓式成語;可作謂語、賓語;含貶義。枉費心機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枉費心機(wǎng fèi xīn jī)成語釋義:白白地費了一番心思。枉:白白地;心機:心思;計謀。成語出處:明 許仲琳《封神演義》第40回:「枉費心機空費力,雪消春水一場空。」
  • 攜家帶口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攜家帶口,攜帶家眷,指受家眷的拖累。出自:熊召政《張居正》第二卷第18回:「於是攜家帶口,風餐露宿地到了北京。」近義詞有:攜家帶眷、拉家帶口,攜家帶口是中性成語,可作謂語、賓語;指帶著一家大小。攜家帶口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攜家帶口(xié jiā dài kǒu)成語釋義:攜帶家眷,指受家眷的拖累成語出處:熊召政《張居正》第二卷第18回:「於是攜家帶口,風餐露宿地到了北京。」近 義 詞:攜家帶眷、拉家帶口成語用法:可作謂語、賓語;指帶著一家大小。
  • 形影相弔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形單影隻、孤苦伶仃,反義詞有:前呼後擁、門庭若市,形影相弔是貶義成語,主謂式成語;可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形影相弔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形影相弔(xíng yǐng xiāng diào)成語釋義: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相互慰問。形容非常孤單;沒有伴侶。吊:慰問。成語出處:三國 魏 曹植《上責躬詩表》:「形影相弔,五情愧赧。」
  • 畫虎類犬還是畫虎類貓?與虎謀皮還是與狐謀皮?與虎相關的成語,我們...
    成語因為蘊含著大量的文化密碼而成為華夏民族的文化寶庫,是代表中國的重要文化元素之一。 傳世常用的虎成語有二三百個之多,然而,其中不少意思已經與當初大相逕庭了。認識這些成語的由來與本義,知道那些成語背後的故事,可以深入了解我們的文化之源。
  • 喪魂失魄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魂不附體、驚慌失措、喪魂落魄,反義詞有:泰然自若、若無其事,喪魂失魄是貶義成語,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喪魂失魄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喪魂失魄(sàng hún shī pò)成語釋義:原義為失去了魂魄。形容極度驚慌、恐懼。成語出處:魯迅《墳 未有天才之前》:「自從新思潮來到中國以後,其實何嘗有力,而一群老頭子,還有少年,卻已喪魂失魄的來講國故了。」
  • 簞瓢屢罄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簞瓢屢空,反義詞有:食前方丈,簞瓢屢罄是貶義成語,可作謂語、定語;指生活貧困。簞瓢屢罄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簞瓢屢罄(dān piáo lǚ qìng)成語釋義:簞:盛飯的竹器;瓢:舀水器。吃的喝的匱乏。形容生活非常清苦貧寒成語出處:晉·陶淵明《自祭文》:「簞瓢屢罄,希谷瓢飲。」近 義 詞:簞瓢屢空反 義 詞:食前方丈成語用法:可作謂語、定語;指生活貧困。
  • 《瘋狂猜成語》來和受字是什麼成語 來受答案揭曉
    導 讀 瘋狂猜成語來和受兩個字還有兩個方向箭頭答案是什麼大家知道嗎?
  • 鼠竊狗偷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鼠竊狗盜、雞鳴狗盜、梁上君子,反義詞有:正人君子,鼠竊狗偷是貶義成語,聯合式成語;可作定語;含貶義。鼠竊狗偷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鼠竊狗偷(shǔ qiè gǒu tōu)成語釋義:象老鼠少量竊取,象狗鑽油偷盜。指小偷小摸。成語出處: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75回:「鼠竊狗偷之徒,何足慮哉。」
  • 成語的褒義貶用和貶義褒用要分清。附常考易錯成語
    成語有著鮮明的感情色彩:褒義、貶義和中性。運用時一定要注意它所使用的對象、場合以及有沒有特殊意味。通常情況下誇獎、表揚的時候要用褒義成語,批評、貶斥的時候要用貶義成語。但出題者往往會故意褒詞貶用或者貶詞褒用。
  • 巴蛇吞象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一蛇吞象,反義詞有:知足常樂,巴蛇吞象是貶義成語,可作賓語、定語;指人貪心不足。巴蛇吞象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巴蛇吞象(bā shé tūn xiàng)成語釋義:巴蛇:傳說中的大蛇。一條蛇想吞吃一條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