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草動物遇見食肉動物,為什麼不進行反抗,而是選擇四散逃跑?

2020-07-24 科學探索007

地球是一個物種豐富的生命世界,除了智慧生命人類之外,還有數百萬種各種各樣的生物存在。其中植物和動物是自然界最普遍的兩種生命,植物的存在除了能夠調節地球生態系統之外,它另一個更重要的作用就是滿足食草動物的能量需求。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動物也分為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其中食草動物的種類和數量是遠超過食肉動物的,比如羊,雞,兔子,野豬等都屬於食草動物,而狼,獅子和老虎等則屬於食肉動物。每一個朋友應該都知道,自然界存在一個生物鏈,那就是食草動物吃草,食肉動物吃食草動物,而食肉動物中同樣也存在自己的一套生物鏈。

在物種豐富的動物界,我們會發現一個非常奇怪的自然現象,那就是食草動物一旦遇見食肉動物,都會立馬進行四散逃跑。曾經有人提出這樣一個有趣的話題:那就是食草動物為什麼不進行反抗?可能有人會說了,食草動物都是弱小的存在,根本打不過威猛的食肉動物。

食草動物遇見食肉動物,為什麼不進行反抗,而是選擇四散逃跑?


食草動物都是弱小的存在嗎?其實不然,一些食草小動物自然是非常弱小的,面對威猛的食肉動物自然絲毫沒有反抗之力,它們四散逃跑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是在食草動物界,有一些動物同樣具有強壯的體格,一點都不弱小,比如野豬和野牛。

相信朋友們都知道,野豬和野牛都是戰鬥力比較強的食草動物,如果是狼跟野牛正面對抗,最後勝利的大概率會是野牛。可就是戰鬥力不俗的野牛群,一旦碰到了老虎,獅子,基本上也會嚇得趕緊四散逃跑,跑得慢的最後成為了老虎,獅子的食物。

如果野牛群不逃跑,而是集合起來共同反抗老虎,獅子,相信最後勝利的會是野牛群,而不是老虎獅子。為什麼比較厲害的野牛群碰到了食肉動物也會不進行反抗而逃跑呢?可能有人會說,老虎,獅子是食物鏈頂端的霸主級生物,野牛見到了害怕也正常。

食草動物遇見食肉動物,為什麼不進行反抗,而是選擇四散逃跑?


可是野狼的戰鬥力遠遠比不上老虎獅子,也比不上野牛,可是野牛群碰到了狼群,同樣也不會首先進行反抗,而是驚慌四散逃跑。這讓很多人感到不解,食草動物就這麼慫?相信不少朋友都思考過這個問題,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難道是一種血脈壓制?

可能很多喜歡看一些網絡小說的朋友,會知道血脈壓制這個詞,意思就是說低等級的血脈碰到了高等級的血脈,會從內心感到恐懼和害怕。即使一個非常龐大的低等級血脈生物碰到了一個剛出生的高等級血脈幼兒,也不敢輕易去攻擊,因為它的血脈會讓它感到恐懼。

那麼這種小說中描述的血脈壓制在現實自然界存在嗎?對於這個問題,目前科學家也沒有給出確定的答案。有可能在食肉動物跟食肉動物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血脈影響。今天我們從另一個角度來分析看待這個問題。

食草動物遇見食肉動物,為什麼不進行反抗,而是選擇四散逃跑?


能量是任何生物生存的基礎

對此,相信朋友們都是認可的,不管是植物還是動物,它們的生存離不開能量。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製造出了能量,儲存在植物細胞中。而食草動物通過啃食植物,消化並利用植物中的養分,從而獲得了生存所需的能量。

食肉動物想要獲得能量,那只能從食草動物身上進行,於是就形成了自然界的生物鏈。生物鏈的形成其實也就是能量的傳遞,通過植物一步步向食草動物,食肉動物傳遞。在這個傳遞的過程中,能量富集程度是不同的。

相信很多朋友都明白能量守恆定律,自然界中的能量是不會完全消失的,它們會在生態系統中不斷循環。而植物作為生物鏈最底層的能量體,它所富集起來的能量會不斷向金字塔式的生物鏈向上傳遞。植物能量傳遞到食草動物,在食草動物的體內儲存起來。

食草動物遇見食肉動物,為什麼不進行反抗,而是選擇四散逃跑?


然後食肉動物通過捕食,又將食草動物體內的能量吸收過來,富集到自己體內,所以從能量的強度來講,食肉動物體內富集的能量是最強大的,因為最底層的植物製造出來的能量,最後基本都要富集到食肉動物身上。

能量代表著強大的力量,代表著實力

能量越多,力量越大,實力越強,這一點相信大家都是認可的。我們發展科技其實就是不斷發展能量的應用,我們能夠走出地球探索宇宙,也是依靠著強大的能量應用。能量越強大,人類的科技越強大,同樣的道理也適應於生物鏈中。

在生物鏈中,哪一種生物富集起來的能量越多,力量實力就越強大。老虎,獅子之所以能夠成為森林之王,草原之五,就是因為它們體內能夠富集起來的能量最多,戰鬥力也最強。我們都知道,動物世界是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食草動物只能依靠吃草獲得能量,這樣體內的能量遠遠比不上食肉動物。

食草動物遇見食肉動物,為什麼不進行反抗,而是選擇四散逃跑?


即使是像野牛這樣的體型比較大的食草性動物,它們體內富含的能量也比不上野狼。事實上,食草性動物體內的能量跟食肉性動物體內的能量還有一種質的區別,除了量的大小有很大的差別之外,能量的質量也可能會有不同。

食肉性動物體內儲存的能量級別更高,而這種能量質量的差異有可能就是小說中描述的血脈。質量低的能量碰以質量高的能量,有可能就會產生天生的一種恐懼,害怕情緒。所以野牛雖然比狼要大很多,體內的能量有可能也不弱於狼,但是由於能量質量有很大的不同,所以野牛碰到了狼也會感到害怕,恐怕,會首先選擇逃跑。

人類食用食肉動物是不是力量會更強大?

看到這裡,相信很多小夥伴會產生這樣一個想法,那就是如果人類經常吃食肉動物,是否能夠正面跟老虎,獅子徒手對抗?從生物鏈的角度來看,人類是站在最高等級的霸主。整個生物鏈中的能量應該最終都會向人類體內富集,按道理來講,人類即使不依靠科技,也能夠正面硬抗獅子,老虎。

食草動物遇見食肉動物,為什麼不進行反抗,而是選擇四散逃跑?


可真實的情況相信大家都知道,如果沒有武器,我們完全不是老虎,獅子的對手。即使是野狼,普通人遇到了也無法對付,雖然我們是生物鏈頂端的霸主,但是身體力量的確並不是站在了頂端。出現這種情況,可能很多會說,那是因為人類是智慧生物,主要進化演化的是智力,而不是身體力量。

以上這也是一個原因,其實出現這種情況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人類的主要食物是植物和食草動物。相信不少朋友會發現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我們吃的肉基本都是食草動物的,很少會有食肉動物。可能有人會說了,食肉動物越來越少,都是保護級的動物,誰敢吃?

其實這個理由不成立,人類的祖先也很少吃食肉動物,要知道現在的很多動物的確非常稀少,成為了保護動物。可是古時候,老虎獅子那可是非常多的,食肉動物數量也是非常多的。即使如此,古時候的人們也很少吃食肉動物,主要是以食草動物為主。這是為什麼呢?

食草動物遇見食肉動物,為什麼不進行反抗,而是選擇四散逃跑?


食肉動物富集的能量遠比食草動物要多,為什麼從古至今卻是以食草動物為主?一個原因是食肉動物普遍有較強的攻擊力,人類想要戰勝要費時費力,還有一定的危險性。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吃食肉動物對人類的健康不好。

在生物鏈能量傳遞的過程中,其實還有一種物質也在不斷向上傳遞,那就是毒素。每一種植物多多少少都有一定的毒素,這些毒素首先進入食草動物體內,然後又進入食肉動物體內。所以食肉動物除了富集了更多的能量之外,同樣也富集了更多的毒素。

如果我們以食肉動物為主,那麼更多的毒素就會進入我們的體內,超出人體內解毒的能力。從而讓我們更容易患病,影響健康,所以,人類的祖先通過不斷的實踐總結出了這些經驗,哪些動物能夠吃,哪些動物不能夠吃。

食草動物遇見食肉動物,為什麼不進行反抗,而是選擇四散逃跑?


而在現在的科技文明,很多有錢人喜歡吃一些食肉動物,結果花了錢受了罪,鬧出了一身病。所以,我們更多的是應該吃健康的綠色蔬菜,因為植物中的毒素富集程度是最輕的,進入人體之後,也能夠被消毒。而想要吃肉的時候,一定要選擇食草動物,比如雞,鴨,牛羊等。

看完以上這些,相信朋友也長了不少的見識,如果你認為這篇文章寫得還不錯,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相關焦點

  • 面對食肉動物,食草動物有能力反抗,為什麼它們總是選擇逃跑?
    而食肉動物想要獲得食物就需要大量的能量消耗來進行捕獵,相對來說食物獲得的成本較高,當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食草動物被捕殺的時候,會萌生惻隱之心。想必都會有這麼的疑問:為何食草動物在面對捕食者的時候,它們不反抗呢?
  • 面對食肉動物,食草動物總是逃跑,為什麼就不想反抗呢?
    在地球上,這一刻正在發生著一場追逐,食肉動物在追逐食草動物,食草動物使出渾身解數在奮力的逃跑,這是自然界最常見的捕食過程,也是食肉動物獲取食物活下去的唯一途徑。這一刻正有很多的食草動物在啃著著青草、樹葉,由於植物不會跑,所以食草動物很幸福,不用追逐食物,低頭就是!可以說食草動物的生存條件就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狀態。
  • 為什麼食肉動物不捕殺食肉動物,而是選擇食草動物?
    自然界裡,我們所熟知的一些食肉動物,比如說獅子、老虎,它們的獵物一般是羚羊、野牛之類的食草動物,而不是狼、獵豹之類的食肉動物。既然都是肉,食肉動物的肉為什麼就不受歡迎呢?又是什麼原因讓食肉動物對食草動物情有獨鍾呢?首先,捕殺食肉動物要比捕殺食草動物費勁兒得多。
  • 為什麼群居食草動物不抱團攻擊獅子和老虎,反而是四散而逃?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這些成群的食草動物不團結起來攻擊獅子或者老虎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每一種大型的食肉動物都有相對固定的食譜,也就是相對固定的獵物,比如非洲獅的主要獵物以斑馬、角馬、羚羊以及非洲水牛為主,而老虎的獵物主要以鹿科動物以及野豬為主。
  • 有些食草動物比食肉動物體型更大,為什麼它們被捕殺時不會反抗?
    地球上有各種各樣的動物。雖然有些動物是食肉動物,但總體上說,食草動物還是佔有更大的比例。雖然動物界體型大意味著戰鬥力強,但有些食草動物比食肉動物體型要大得多,可當這些食草動物被食肉動物捕食時,食草動物卻不會反抗。這又是為什麼呢?難道食草動物打不過食肉動物嗎?
  • 大型食草動物為什麼不敢反抗食肉動物的捕食?
    在《動物世界》中經常可以看到母獅追捕鹿群的場面,數百頭鹿或者斑馬發瘋一樣地四處逃命,為什麼不能團結一致面對敵人,憑藉體型和數量的優勢,完全有能力逃過一劫啊?或許是因為千百萬年以來的遺傳基因造成的,食草動物一旦遭遇食肉動物,首先想到的就是逃命,這是本能反應,大多數動物沒有人類這樣的思維,只會按照天性選擇逃跑,這些行為看上去很「愚蠢」!其實食草動物也並非完全不會反抗的,獅子、老虎等大型食肉動物的捕獵成功率只有20%,其中很多就是因為食草動物的反抗造成的。
  • 有些食草動物體型更大,為啥遇見食肉動物只會逃跑?
    在地球生命進化的過程中,不同的生態系統都有自己的食物鏈,在食物鏈低級的動物似乎天生就是被食物鏈頂級動物捕食的,這有種命運的悲涼感。但是這到底是自然進化的結果,還是冥冥中有「造物主」決定了這一切?有些食草動物的體型明明比食肉動物更大,身上也有尖銳的角和強有力的四肢,比如非洲草原上生活的野牛。野牛的體型完全比獅子和老虎更大,而且皮毛厚實,力量很大,按理說不應該見到獅子老虎就逃跑。它們並不像兔子和雞這樣弱小的存在,為什麼依然會對食肉動物不加以反抗呢?、我們不妨設想一下這樣的場景,如果在非洲草原上生活的野牛群遇到獅子能夠團結一致,相信獅子根本佔不到一點甜頭。
  • 有些食草動物體型更大,為啥遇見食肉動物只會逃跑?
    有些食草動物的體型明明比食肉動物更大,身上也有尖銳的角和強有力的四肢,比如非洲草原上生活的野牛。野牛的體型完全比獅子和老虎更大,而且皮毛厚實,力量很大,按理說不應該見到獅子老虎就逃跑。它們並不像兔子和雞這樣弱小的存在,為什麼依然會對食肉動物不加以反抗呢?我們不妨設想一下這樣的場景,如果在非洲草原上生活的野牛群遇到獅子能夠團結一致,相信獅子根本佔不到一點甜頭。但實際卻跟我們預想的有天壤之別。
  • 面對食肉動物,食草動物只會逃跑,那為何它們沒有進化出反抗能力?
    我們很多人在小的時候都喜歡看動物世界,尤其是非洲大草原上面的動物,那些獅子、大象還有長頸鹿之類的,但有一點是沒有辦法忘記的,就是一群食草動物竟然可以被幾隻食肉動物給吃掉,有的時候感覺很悲傷,這些食草動物只能被食肉動物活活的被吃嗎?為什麼不進化出反抗的能力來呢?
  • 都是吃肉,為什麼人類喜歡吃食草動物,而不吃食肉動物?
    都是吃肉,為什麼人類喜歡吃食草動物,而不吃食肉動物? 相對於這食肉動物,人類似乎更加喜愛食草動物的肉,比如牛、羊和豬等等,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人類的遠古祖先也是食草生物,為什麼眼睛卻跟食肉動物一樣?
    而食肉型動物則主要是以食草型動物為食,它們更高一層。所以我們在大自然中會看到這樣的現象,不管食草型動物的體型有多麼大,在碰到比它們小很多的食肉動物後,都會害怕躲避逃跑。就是野牛這樣的比較強力的食草動物,它們在遇到狼的時候,也會忙著逃跑,而不是依靠自己的力量來進行對抗。這種生物鏈的上下級關係是基因層面的一種壓制,再高大的食草型動物,它們也會害怕一些小小的食肉型動物。
  • 食草動物生下來就被老虎獅子吃,它們為什麼沒有進化出反抗能力?
    在我們的印象中,食草動物普遍缺乏戰鬥力,每當有天敵捕食它們時,它們能做的似乎只有逃跑,看起來仿佛生下來就是被別的動物吃掉的。 我們知道,生物是在不斷的進化的,既然外界有這麼多危險的天敵,那它們為什麼沒有演化出攻擊性武器,來攻擊天敵呢?
  • 人類為什麼以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為食?
    如今人們的生活節奏變得越來越快,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我們每日三餐中飯桌上的食物種類都是什麼?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看到飯桌上的食物大多種類是雞鴨鵝豬等食草類動物,而看不到老虎和獅子等食肉類動物,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接下來我們好好聊一聊。
  • 食草動物真的比食肉動物智商低嗎?為什麼?
    食草動物比食肉動物的智商要低?這個說法是毫無科學依據的,而且從某種程度上說,一些食草動物的智商還明顯的高於食肉動物。為什麼這麼說呢?下面,我們簡單的來分析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我們來看看「食肉動物比食草動物智商高」這個謠言是從哪來的?
  • 為什麼人類不吃食肉動物,卻很愛吃食草動物的肉?
    可就算是這樣,也有許多的動物並不在人類的餐桌上。比如說,獵殺者獅子、老虎、豹子等。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首先,人類吃的食肉動物,大部分是海洋生物和鳥類。而遠古時期,人類還是氏族狀態的時候,基本是抓到什麼吃什麼,一頓能吃飽就是好的。而且大多數不能填飽肚子的時候,也會選擇諸如野果之類的東西,可以說吃飯看天,看運氣,就是不看你到底想吃什麼。
  • 食肉動物可以演化成食草動物,那食草動物可以演化成食肉動物嗎?
    有人說:「食草動物的祖先是食肉動物,食肉動物的祖先卻不是食草動物」。對於這個說法,我認為:也對也不對。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所有的哺乳動物有著共同的祖先,它們就是羊膜動物的演化支之一-合弓綱動物。之後合弓綱有演化出了盤龍目,其中的盤龍目下的真盤龍亞目再次演化才有了獸孔目。獸孔目再次演化形成了哺乳綱。那麼,按照這個演化關係,哺乳綱的直系祖先是獸孔目。
  • 為什麼人類只吃食草動物,而不吃食肉動物?是不好吃嗎?
    人類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生物,但是站在食物鏈頂端的我們卻不吃食肉動物的肉,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主要原因:吃食肉動物不划算根據現代進化論,人類是由類人猿演化而來的,而原本類人猿終生生活在樹上,以樹葉和果實為生,屬於典型的食草動物。
  • 為什麼食草動物的眼睛在兩邊,食肉動物卻長在前面?
    恐龍時代,動物的技能點大多都點在了體格上,食草恐龍為了不被吃使勁變大,食肉恐龍為了能吃到肉於是吼了一句:我也變大。結果都在越變越大的路上迷失了方向,大固然更強,但也預示著要獲得更多的能量。小行星來臨,陽光被火山灰遮擋,能源枯竭,大恐龍最先消亡。
  • 人類只吃食草動物,比如牛羊豬,很少吃食肉動物,為什麼?
    食肉動物裡,人在頂端位置,所有動物,天上飛的鳳凰,水裡遨遊的蛟龍,地上跑的老虎獅子,只要能吃,不會吃死人,統統都是人類的一道菜。動物裡面,又分為三大食物類:食肉、食草、葷素不限。吃肉的動物只吃肉,譬如豺狼虎豹,一口草不吃。
  • 食草動物為什麼始終沒有進化出擺脫食肉動物捕殺的能力?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因為在自然界中,食草動物們確實大都處於食物鏈的底層,它們整天過著提心弔膽的生活,甚至有些食草動物剛生下來,還沒來得及看看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就成為了食肉動物的食物。那麼,為什麼食草動物沒有進化到可以改變自己命運的程度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