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科學家:中國這一項科技被我國突破,人類的救命稻草來了

2021-01-08 婷觀環宇

不得不說,科技的發展,令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的豐富多彩,我們的生活當中充斥著多種多樣的科技產品,其中最常見的比如說手機,更是讓我們的生活多了許多的便利,並且多了很多的樂趣,如今很多人都是一部手機就能解決生活當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需求。

不過不管怎麼說,但凡科技,其背後就離不開能源的作用,也正是能源給科技作為動力,在人類技術發展過程中,能源一直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整個世界之前的主要能源是煤炭,後來就慢慢變為了石油和天然氣,漸漸的,石油和天然氣也不再能夠滿足人類的需求。

如今,人類開始追求更高水平更清潔的能源,如果核能沒有核廢料的話,那麼核能也能算是一種清潔高效的能源,但是畢竟核汙染問題嚴重,因此還是要追尋更清潔的能源才是。而可控核聚變技術是許多國家正在研究的一種能源技術。

也許大夥可能對這個名詞不太清楚,但是如果說這項技術就是「人造太陽」技術,不知道大夥是不是就理解了一點了。如果能夠解決可控核聚變技術,那麼能源問題就可以得到解決了。韓國科學家:中國這一項科技被我國突破,人類的救命稻草來了!

我們國家率先完成技術突破,研發出世界首個人造太陽,創下了世界紀錄。然而,緊接著,韓國韓國核聚變能研究所宣布,已經超越中國可控核聚變技術。成功維持了1億度高溫等離子體20秒,是中國的兩倍。在韓國完成技術突破之後,美國科學家甚至將人造太陽能技術稱為挽救人類生命的稻草。

而此前,中國完成技術突破的時候,美國專家媒體可從來沒有這樣的說過。由此可見美國對中國科技的忌憚,美國生怕中國在這裡領域一家獨大,這樣的話,世界科技霸主的地位很可能就要易主了,畢竟掌握了能源就相當於掌握了科技的發展。

相關焦點

  • 歐寶重入中國?PSA最後的救命稻草,很可能是「東風歐寶」
    歐寶重入中國?PSA最後的救命稻草,很可能是「東風歐寶」PSA集團在中國市場的發展陷入泥潭,有可能退出中國,一旦退出的話,法系車在中國市場就走到盡頭了,這是大家不願意看到的結果。不過現在他們並沒有放棄,因為PSA集團可能引入歐寶這個品牌來救市,這可能也是法系車最後的救命稻草了。
  • 中國成奢侈品的「救命稻草」
    我國在疫情下率先實現經濟復甦,多家奢侈品巨頭都盼著在中國市場實現業績增長。受益於中國市場的強勁需求,1-6月,亞洲市場在LVMH集團(LV、迪奧母公司)的營收佔比首次超37%,創下歷史新高。
  • 興趣,天賦,與救命稻草。
    我曾天真地以為,興趣就是我的救命稻草,沒想到乏味的生活繼續錘鍊了我五年之久。 有人將貴人、機會、獎品當作自己的救命稻草,殊不知那只是一種虛幻,當你往外尋的時候,你的內在是極度匱乏的,外界如何為你顯現富足。
  • 《抓住救命稻草的野獸們》——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近年來,犯罪題材的電影一直都是韓國電影的一個重要的類型,其中也誕生了不少口碑之作。這一題材原本是港片的拿手戲,如今卻風光不再,韓國電影卻在這一題材中不斷創造驚喜。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部由全度妍、鄭雨盛、裴晟祐、尹汝貞、鄭滿植等主演的一部犯罪電影《抓住救命稻草的野獸們》,這部電影上映首日便強勢登頂韓國日票房榜首。影片一開始,洗浴男一如往常一樣正在進行每日開門前的清掃工作。
  • 美國科學家:中國不可怕,可怕的是2020年中國海陸空領域都大突破
    相信大家都知道,中國在近些年來做出了很多卓越的成就,不斷的發展中,各方面的技術都有了極大的突破,像是生物、農業、醫療、工業以及航天等等,我們這代人更是幸運的,親眼目睹著中國打破希望的一項又一項技術壟斷。
  • 江蘇科技工作者紛紛響應號召:勇於突破,推出更多「從0到1」的原創...
    中國工程院院士、江蘇省科協副主席繆昌文說。 繆昌文介紹,他帶領的團隊一直提倡原創性,提倡交叉融合創新,提倡「人無我有,人有我優」。到目前為止,他帶領的科學家團隊取得了8個國家獎項,其中6個為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個是國家科技發明二等獎,同時還取得了560多項發明專利。 「婁書記說,要高揚科學家精神。什麼是科學家精神?
  • 課本裡的中國科學家
    課本裡的中國科學家  【課本裡的中國】  在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發展進程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日復一日、專心致志地探索未知世界,用智慧和汗水不斷拓展人類知識的邊界,創造了聞名於世的科技成果,書寫著屬於中國的科學故事。
  • Science:重大突破!我國科學家領銜揭示抗結核藥乙胺丁醇的作用機制
    2020年5月4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上海科技大學、南開大學、中國科學院、英國伯明罕大學和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研究人員針對一種關鍵的一線藥物如何殺死結核桿菌提供了新的見解。這為開發針對新興的結核桿菌菌株的新型抗生素藥物鋪平了道路。
  • 一周科技隨我探|中國將打造會學習的運載火箭;科學家意外發現人體...
    科技前沿 邊飛邊學!中國將打造會學習的運載火箭 這就需要火箭自己「會學習」、自己解決一些問題。作為一枚成熟的火箭,這是很有必要噠。 我國正在研製會學習的運載火箭,目前北京航天自動控制研究所團隊已開始著手對我國在役運載火箭進行改進,力爭在2025年使我國在役主要運載火箭初步具備學習能力。
  • 加快發展量子科技:聽科學家說如何「補短板」
    加快發展量子科技:聽科學家說如何「補短板」  當前,我國科技界正在深刻學習和認識推進量子科技發展的重大意義。10月19日,記者就量子科技發展的「頂層設計」「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人才培養」「產業布局」「政策建議」等方面,採訪了相關領域專家,聽科學家說我國的量子科技發展如何「補短板」。
  • 黑吃黑、全員惡人大亂鬥,韓國電影又來挑戰犯罪片底線了
    要問韓國最傳奇的影星,必然是已經47歲但仍舊讓人驚豔的全度妍。演技精湛,能挑戰各式各樣不同類型的角色。韓國第一個國際影后榮譽由全度妍奪得,與此同時,她還斬獲百想藝術大賞、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女主角等多項殊榮。最近,全度妍的新片《抓住救命稻草的野獸們》出現在觀眾面前。韓國上映時好評不斷,韓方電影網站評分一度衝上9分。
  • 兩院院士評選2019年中國、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揭曉
    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19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1月11日在京揭曉。此項年度評選活動至今已舉辦了26次。
  • 科技日報評出2007年國內十大科技新聞
    我國已建成的大科學裝置運行情況總體良好,提高了我國在相關基礎研究前沿領域的國際地位和戰略高技術的研發能力,為國家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提供了有效的服務,提升了我國在相關領域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例如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的建成,奠定了中國在國際高能物理界的地位;全超導非圓截面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使中國的聚變研究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 2020年12月科技熱詞來啦!|月球|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太空探索...
    現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行星科學研究所所長。教育部深空探測聯合研究中心副主任,行星地質探測與研究分中心主任、我國深空探測科學目標論證專家委員會專家,中國南極隕石專家委員會委員。「礦物巖石學」國家級教學團隊骨幹成員,中國科學院月球與深空探測總體部嫦娥三號科學應用研究核心科學家團隊責任科學家。
  • 韓國最大的三星集團,放在我國是什麼水平?華為、阿里能超越嗎?
    韓國雖然佔地面積不大,但是亞洲為數不多的發達國家之一。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韓國的GDP總量約為1.63萬億美元,和中國相比還有很大差距。2019年中國的GDP接近100萬億元。
  • 我國科學家解讀問號鉤端螺旋體基因組圖譜
    本報上海4月24日電(記者林蔚)以我國科學家為主、美法科學家參與的一個科研團隊,經過3年多努力,終於解讀出了鉤端螺旋體的致病菌―――問號鉤端螺旋體的全基因組測序及注釋。今天出版的國際權威科學雜誌《自然》,公布了這項成果。據介紹,該項研究為鉤端螺旋體病的病理研究、細菌中進化及分類地位特殊的螺旋體的分子生理研究奠定了全新的基礎。
  • 2020年12月科技熱詞來啦!
    現為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行星科學研究所所長。教育部深空探測聯合研究中心副主任,行星地質探測與研究分中心主任、我國深空探測科學目標論證專家委員會專家,中國南極隕石專家委員會委員。「礦物巖石學」國家級教學團隊骨幹成員,中國科學院月球與深空探測總體部嫦娥三號科學應用研究核心科學家團隊責任科學家。
  • 科學家:人類祖先近親交配嚴重 限制科技發展(圖)
    北京時間12月3日消息,新科學家報導,根據一項最新的基因分析表明,數千年來我們的祖先以小型隔離的群體生活,導致他們之間相互近親繁殖。這種近親交配會導致一系列的健康問題。很有可能小型群體限制了複雜科技的發展。  近些年來,遺傳學家了解了早已死亡的人類以及已經滅絕的近親,例如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組。
  • 中國突然宣布!美國都始料未及,「新型」衛星技術突破壁壘
    對於現在的科技領域上的突破,我國在近年來都有很大程度上,完成了自主研發的成果,而且對於有些發明上,也是有了不小的突破,甚至是打破了世界的記錄。雖然我國在改革開放初期在各項的科研領域相對薄弱,但在發展的這幾年裡,我國的科技領域地位不斷地在提高。    科技對於我國未來的經濟發展有極大的作用。
  • 一個母親的熱淚傷痕:有時候做壞女人是我們唯一的救命稻草
    我國古代讚揚女子品行好,經常用一個詞,賢良淑德。怎麼樣做才算「賢良淑德」呢?古代也有標準。《禮儀·喪服·子夏傳》:「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故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周禮·天官·九嬪》:「九嬪掌婦學之法,以教九御: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形成了後代儒家的禮教規範,三從四德,以及各種對女性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