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容易,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人這一生酸甜苦辣嘗盡,方知人生八苦說不盡。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福,然而現實卻往往不盡人意,總有那麼多的求不得、放不下。
「命由己造,福自己求」,這是打破宿命論的說法。但是很多時候,還是有條件限制的。
如:女人只能蹲著小便,男人可以站著小便,人類只能在地球周邊活動,卻無法到達太陽系以外的地方遨遊,這就是大環境大條件所影響的。
人自身條件限制人每天必須有食品、水源、空氣、休息,脫離大環境就無法生存,因此「命由己造,福自己求」只能在環境的允許下進行的。
命在出生的時候就已經定了,每個人一出生,他的福報就已經刻在他的人生當中了。當然,人的命是由自己過去世種下的因果決定的,是福是禍,皆由自己造就的。
雖然我們很難改變自己的「命」,但「命」並不是消極的、宿命的,我們可以積極去改變自己的命運,通過後天的懺悔消業、行善積德,一切都是有轉機的,因為「命由己在,福自己求」,命運由己不由天。與其埋怨命運的不濟,不如行動起來努力修福,改變當下的遭遇。愚鈍的人沉浮於命運,智慧的人積極改變命運。
世上沒有什麼值得憐憫和同情的人或事,因為任何遭遇都是他自己的因果,因果從來不會誤會任何人。福薄多行善,命苦多懺悔,「福禍無門,唯人自召」,謹守本分的人,能守住位,能守住心,能守住嘴,認認真真做人,腳踏實地工作,不欺不詐,不妒不媚,上不愧天,下不愧地,堂堂正正,坦坦蕩蕩,自然能夠避除災禍,吉無不利。
戒掉自身惡習,修善行、存好心,福報自然來。我們信善知識,就是要我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做一個善良的人,不用求佛,也會得庇佑。若惡習不改,依舊障深慧淺。「福薄命苦」的人,身上有這4大特徵,看看你有嗎?
◆一、愛計較刻薄,嗔心重
《法句經》說:「於此世界中,從非怨止怨,唯以忍止怨,此古聖常法。」忍是很不容易的,心上一把刀,唯有能忍,才能成為大丈夫。
唐朝時有位宰相婁師德,有一天皇帝下詔要他弟弟去當州牧。臨行前,婁師德就問弟弟說:「哥哥在朝廷當宰相,你又要去當州牧,如此一定會引起很多人的嫉妒。
如果有人對你不滿,以種種惡言來傷害毀謗你,你該怎麼辦?」弟弟就說:「笑一笑,不理他就好了。」婁師德接著又問:「如果你不理他,他卻得寸進尺,當面你,甚至吐你一把口水,遇到這種情形,你會怎麼處理?」弟弟回答:「我會很歡喜把口水擦掉。」
婁師德聽了卻告訴弟弟:「你實在令我憂心。」弟弟覺得很奇怪,自己如此忍辱,有什麼不對?婁師德就講:「人家吐你一把口水,表示恨你恨到了極點。
而你卻將口水擦掉,表示不能接受他的行為,這樣做只會讓他更生氣,所以最好的方法是讓口水自己幹掉,如此他的嗔恚自然也會慢慢化掉。」
人要學會能「忍」,忍學會了,就能成就大事。
《佛遺教經》云:「能行忍者,乃可名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之人也。」
就是說不管別人怎麼辱罵、侮辱你,不能只是表面上忍,而且心中還要如飲甘露。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不但事業能夠成就,而且自己的修行也能更上一層樓。
人的心量有多大,福報就有多大。學善知識先修心,摒棄一切貪婪自私的念頭和行為,才能更好修福。有句話叫,人性最大的惡就是見不得別人好。
看到別人過得順心如意,心生嫉妒、嗔恨、傲慢,甚至故意去損害別人的福報,越是計較刻薄,越是業障深重、沒有福氣。要知道福氣是搶不走的,別人的東西再好,不屬於你的你也根本得不到。心中沒有善念的人,福報已經在加快消耗了。
貪慾心害人,什麼都想得到,也註定什麼都得不到。
人常說「知足才能常樂」,不知足,眼裡心裡都是執念、煩惱,哪還有快樂可言。沒有快樂,得到再多也是禍不是福。人生要懂得隨喜,隨喜讚嘆別人的福報,心中有善,去利益別人,自然就能夠修到福德。
◆二、好逸惡勞、懶惰成性
現實生活中,人人都希望能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心想事成,其實,只要你比其他人勤勞,肯付出努力,就一定能夠收穫豐碩的成果。所以說勤勞使人進步從而成功;懶惰使人消沉從而一事無成。
父母給予的是一種溺愛,在這種環境長大的人,過分依賴父母,根本就沒有獨立的精神,沒有獨立的能力,長期就形成了懶惰的習慣,不敢負責任,性格懦弱,也不會照顧他人。男兒當自強,只有自立自強的人才能挑起人生事業的大梁。否則只會窩窩囊囊地過一生!
有些人善於投機取巧、喜歡享受生活,懂得抓住機會以賺錢得財。正所謂物極必反,若太過喜歡投機取巧,不想以努力工作換取物質錢財,反而整天渴望不勞而獲,喜歡消費享受,追求時尚高檔,經濟往往入不敷出,而虛榮心日益強烈難耐,長此以往就會形成好逸惡勞的習性。
人生路上,任何東西你想要得到,就得付出努力,不去播種,哪裡會有收穫?天上不會掉餡餅,你就是天天抱佛的大腿,天天佛前燒香磕頭,不去耕耘付出,最終也什麼都得不到。
人生不要迷信,而是要你積極樂觀地去應對人生。人生苦短,切莫浪費自己寶貴的生命,當勤精進,如救頭燃,慎勿放逸。
◆三、愛嚼舌根、造口業
口業有四,妄言,綺語,惡口,兩舌。妄言者,說話不真實。綺語者,說風流邪僻之話,令人心念淫蕩。惡口者,說話兇暴,如刀如劍,令人難受。兩舌者,兩頭挑唆是非,小則誤人,大則誤國。此四不行,則為口業善。行,則為口業惡。
《法句經·言語品》:夫士之生。斧在口中。所以斬身。由其惡言。言語用之不當,就如斧在口中,凡是邪惡的、銳利的、譏諷的、刺激的、刻薄的、中傷的、得理不饒人的言語,都是殺人不見血的刀劍斧鉞。
造口業很損福報,不知不覺間你的命運就已經發生了轉變。世人皆喜歡向外求好的風水,其實自己的嘴巴就是風水,管住自己的嘴,才是真正的趨吉避兇。
少說多思、莫言人非,修行是修正自己,而不是修理他人。尤其是那些喜歡在人背後嚼舌根、造謠生事的人,損福更快,不知不覺間很多貴氣已經從自己身邊走遠了。世人不信因果報,因果從來不饒人。
言語的力量是強大的,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所謂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每個人心裡都應該有一個度,以免口出惡語,結下惡緣。
「口業難忘利日增,一因萬果永相承;愚痴凡眾心顛倒,酬債悔遲俱不能。」造一句口業,受萬倍的痛苦。造的口業使別人受損越大,你的果報就越重。
到底是什麼果報?要看人家受到什麼樣的損失。不一定是對方再造相同口業來傷害你,有的是從人而來,有的是從環境而來,造口業者會受果報的。
口是福禍之門,人用了兩年時間學會了說話,但要用一輩子學會閉嘴。「禍從口出」,言多必有失,學會不聽、不看、不說,是修福的大智慧。
我們應提醒自己,禍從口出,口業造下無邊的罪業,提醒人們不可輕言。知道自己造口業了,就應該要立即去懺悔,養成懺悔的習慣,以後犯口業的機會就會越來越少,到最後,就可以口業清淨了。
◆四、心散亂、不清淨、不安定
煩惱,就是心不清淨。有的人心既不起善念也不起惡念,但還是煩悶不已,使人感到心很不安定。在心很不安定中,自己分辨不出是煩惱是善或惡。
例如發心想幫眾生,利益眾生,幫人解脫痛苦,力量不夠,自然就產生煩惱。所以佛經說:「有了智慧,行方便是解脫;沒有智慧行方便,則非但自己被束縛了,連帶的把別人也束縛了!」此正是「有慧方便解,無慧方便法」,有沒有智慧皆是你自心的思惟,大家多讀《金剛經》或《心經》,就自然知道答案了。
託爾斯泰曾一針見血地說:「人們常常想用發現,別人的缺點來表現自己,但他們用這種方式,表明的只是他們的無能。一個人越聰明,越善良,他看到別人身上的美德越多;而人越愚蠢,越惡毒,他看到別人身上的缺點也越多。」
人生路上,能給別人臺階下,自己也有臺階;能給別人面子,自己越有面子;遮醜是美德,行善得善。
指縫太寬,時光太瘦;一輩子真的很短,若懂,請惜。
身體需要每天洗漱沐浴……那我們的心在一天忙碌中,受到的汙染更多,為什麼偏偏忘了給它也洗個澡呢?
其實,人生最大最好的財富就在我們的一念清淨心裡。心空一切空,放下執念,得大自在、大解脫,離苦得樂。
◆結束語
朋友們,「福薄命苦」的人,身上往往會有這4大特徵,看看你有嗎?大家覺得有道理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我會置頂鼓勵哦。感恩閱讀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