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湖北,大家印象最深的是荊楚文化,作為先秦楚國地區,湖北歷史悠久的楚文化被稱為中國文明之源,位於湖北省北部的隨州市,位於「荊豫要衝」,扼住「漢襄喉」,全市總面積9636平方公裡,總人口221.67萬人,國內山川秀美被稱為「鄂北明珠」。
隨州古代稱「漢東之國」,是中華民族最早的發祥地之一,其歷史可以追溯到遙遠的夏商時期,中國的始祖炎帝神農業氏在這裡品嘗百草,種五穀,打開了中國5000年的農耕文明,唐代詩人李白在這裡寫了《他美麗的漢東國川藏明月輝》的不朽詩,
地區廣、資源豐富的隨州是一個年輕而有活力的城市,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務院批准2000年6月隨州設立地級市,成為湖北省最年輕的地級市和對外開放的「北大門」,隨州榮獲中央電視臺「魅力中國城」——中國十佳魅力城市稱號。千百年來,隨州一直是從北進入中原的門戶,兵家是必爭的要地,包括秦始皇、漢武帝等帝王先後去隨州大洪山巡邏過,所以有「堯舜祭9堯山(即大洪山)」之說,大洪山也是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發祥地,歷史上被稱為「光武中興,兆綠林」。
據歷史記錄和專家學者考證,中國始祖炎帝神農先生出生於隨州烈山(勵水鎮),町內至今仍保存著神農洞和神農碑等古蹟,現在,炎帝神農烈山景勝地成為了國家4A級觀光地和拜見世界華人祖先的名勝地,每年農曆4月26日炎帝誕生,國內外炎黃的子孫前來拜訪祖先。戰國時代,隨州有一個小小的大名國——曾國,因為太小了,現存的典籍上沒有任何記載,但是,隨著1978年侯乙墓的開放,這個小曾國在2000多年後就出名了,據統計,墓中出土的各種殉葬品約1504件,由於墓中特殊的保存環境,文物的保存情況極為良好。
特別是在2400年前出土的曾侯乙編鐘,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且完整的青銅編鐘,展示了秦代中國工匠的高超藝術成果,被稱為改寫中國第八奇蹟和世界音樂史的「珍寶」,隨州也被稱為中國音樂家協會授予「中國篇鍾鄉」稱號。
隨州市洛陽鎮的中國千年銀杏谷是世界四大密集的古銀杏群落之一,120平方公裡的觀光景點中,銀杏樹生長了510萬棵以上,其中,有100年以上的1700部、1000年以上的308部,每年11月中旬是最好的觀光季節,據說「千年銀杏十裡畫廊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
世界那麼大,您能看到小編的文章就是一種緣分。本文的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