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有人說,玉不就是石頭嗎?常常還要帶一個「破」字。今天,我想正面回答這個問題:「沒錯!玉就是石頭,尤其是和田玉!」古人也是這麼認為的,在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中記載:「玉,石之美者。」,翻譯過來不就是玉是石頭?
但是,有一點必須說明,玉一定是石頭,石頭卻不一定是玉。對於是否是玉,不管是成分、外觀、分類等,國家都有著嚴格的標準規定。咱到大街上撿塊普通石頭容易,想撿到能被認定為玉的石頭,卻不容易。
和田玉作為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玉種,從古至今一直享有盛譽。在古籍《千字文》中,有「金生麗水,玉出崑岡」的說法,而崑岡玉就是指和田玉。
歷經千年的風採
和田玉在整個中國歷史和中國玉文化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最早的和田玉器具出土自良渚文化,還是標準的原始社會。連民智未開的先人們都喜歡和田玉,可見和田玉被稱為國玉毫不誇張。
在新石器時代,和田玉尚未用作裝飾,在當時主要用作一種工具或器具。
此後,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生產力的提高,和田玉作為工具的功能逐漸減弱,並開始以一種裝飾品的形式出現,這是後來常見的各種玉器裝飾品。
到了商周朝,和田玉受到皇室和貴族的喜愛,並發展成為一種非常著名的宮廷禮器。《穆天子傳》中記載,周穆王尋訪崑崙,「攻其玉石,取玉版三乘,載玉萬隻」,帶回來用以製作各種玉器。
秦始皇掃六合,統一天下,使得和田玉成為了皇帝玉。在過去的各個朝代,皇室的大部分玉器都是和田玉製成的。特別是象徵帝國權力的玉璽,都是用和田玉製成的。由此可見,和田玉在中國歷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明代學者宋應星有言:「凡玉,貴用者盡出于闐」。醫聖李世珍說:「產玉之處亦多矣,獨以于闐玉為貴」。而和田玉在古代的名稱,就是于闐玉。
數千年來,諸多文化習俗煙消雲散,和田玉卻風採依舊。究其原因,不過是溫潤內斂的美、仁義智勇潔的德、以及在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領域中的重要作用。不管你怎麼看待,博物館裡的那些禁止出境展覽的玉器文物,永遠不會消失。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回到當下,前幾年,和田玉市場日益繁榮,價格持續上漲。而到了近幾年,其價格則是有所回落,但和田玉籽料和原料的價格仍然有所上漲。
有人說和田玉的價格過高了,也有人說和田玉的價格過低了。其實站在客觀的角度來看,買家總是希望再便宜一些,而賣家總是希望再貴一點。但是最後,我們總要依據事實來進行評定。
有些人樂於研究,對於和田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幾千年的歷史有了解,自然覺得和田玉更加高貴、充滿靈氣。而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也使得玉器的需求逐漸擴大。
百花齊放才是春,只要不出現以假亂真、偏執虛偽的情況,就應該包容各種聲音。對和田玉市場的未來發展,個人的觀點是:儘管精品和田玉將再次升值,某些中低端玉器,卻很可能保持不變,但中檔和田玉則可能慢慢上漲。
何謂「美玉」?我認為有兩個含義:一個是優質的玉石材料,另一個是較高的工藝價值。對於相同的玉料,不同的雕刻家能賦予其不同的價值。
幾千年過去了,和田玉仍然站穩腳跟,維持著國內玉石之王的地位,卻溫潤內斂,保持著君子之風。而未來的路,依然很長很長。最後送給大家一句話,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我是從事和田玉行業30年的衛喜珍,在這裡與你共賞國玉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