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的國慶黃金周,哪一天都是良辰吉日。
成隊的婚車,披紅扎花,穿梭於城市的大街小巷。
(一)
結婚,是人類最古老,也最原始的舉動。
人為什麼結婚?
因為愛情,因為到了結婚年紀,因為各個方面都合適,因為家庭壓力,因為意外懷孕,因為寂寞要找個伴兒?答案千奇百怪。
還有個回答,類似腦筋急轉彎: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沒有婚姻的墳墓,愛情就會死無葬身之地。
現實生活中,大家眼中的好男人不一定能娶到好女人,大家眼中的好女人也不一定能嫁得好男人。
讓人詫異的是:好女人和好男人在一起生活,也不一定就會幸福。
有人說:「婚姻是一本書,第一章寫詩,其餘都是散文。」
愛情是浪漫的,婚姻是現實的。不能適應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婚姻,就不是幸福的婚姻。
「soul mate」——這,是心理學上對伴侶的解釋,即:兩個人在靈魂中相連,看中的不是為彼此能做多少瑣事,而是對方的靈魂。
有人之所以感嘆,婚後平淡無味,就是把結婚當成了索取利用;相反,結婚是為了奉獻,因為你遇到了一個值得你付出和珍惜的人。
成熟的婚姻,既融合又獨立,更是無用和非功利的。
想要通過婚姻達到個人目的,最後多半會因為這個目的分崩離析。
(二)
按中國的傳統文化,談婚論嫁,就要「找個好」。
為了「擇日」,雙方家長就要請「大師」按生辰八字、五行屬相等等,掐指挑個某日某時某分。
但你如果認同梁實秋在《雅居》中所說:「以愛為本的婚姻是人類無法比擬的幸福。」只要兩個人感情深厚,身體健康,任何一天報名都是好日子。
被譽為「中國好舌頭」的華少,曾在清明節領證。「每年都有很多人提醒我們,當我們走向墳墓時,要記住我們的愛!」
只要有愛,就沒有禁忌。只要有愛,每一天都是甜蜜的。
回首疫情肆虐的日子,許多人都會認同:疫情過後,每一天都是結婚的吉日。
只要雙方彼此欣賞,有著深厚的感情,何必去糾結吉祥日登記呢?
「等我回來,我會為你安排一個更完美的婚禮。」
今年年初,因參與火神山醫院建設而臨時取消婚禮的新人袁旭強感動了無數人。
雖然婚禮被推遲,兩人暫時分開,但真命天子和一輩子的人之間的愛從未停止過。
瘟疫過後,就是他們結婚的好日子,這對新人值得我們祝福。
(三)
生活需要儀式感。結婚,更要講禮儀。
婚禮的意義,在於獲取社會以及家人的承認和祝福,在人生當中留下美好回憶。
世界上最古老、延續時間最長,影響最廣的婚禮,是三大文明圈的婚禮——儒教婚禮、印度教婚禮、基督教婚禮。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買幾斤喜糖,給同事們一分,等於廣而告之:我們結婚了。然後,朋友們湊到家裡,聚一聚,這婚就結完了,三天婚假,還得上班呢!
六七十年代,正是「鬧症候」的時節,舊式婚禮成了「四舊」,西式婚禮更是「資產階級反動習俗」,取而代之的是「革命婚禮」:新郎新娘「背語錄」,跳「忠」字舞,主持人以「豪邁的激情」祝福一番,禮畢婚成,該幹啥就幹啥去吧,後面還有「大批判」!
八十年代初,婚禮還是在家裡舉辦,找個能說會道的熱心人張羅一下,念結婚證、喝交杯酒幾個程序走下來便大功告成。簡單的套路,喜慶的儀式,點到為止,也就圖個樂呵。
新世紀,新時代。當下的婚禮讓人眼花繚亂,裝修再豪華的新房也裝不下新式婚禮的熱鬧。
每逢結婚季,上檔次的酒店應接不暇,需要提前預訂。新人們再不用愁辦不好婚禮:從印發請柬、安排酒席、新娘化妝、到司儀主持,都有人提供一攬子服務,自己根本不用操心;婚禮現場的布置越來越精美:掛新人婚紗照、鋪紅地毯、插鮮花、放視頻;燈光、音樂的要求越來越講究……
婚禮如同童話劇,新郎新娘,變成了王子公主。家底殷實的家長,自然可以炫一把;只可惜,收入低微的父母們,只有勉為其難,強顏歡笑下的「累」,估計遠甚於心中的「喜」。
有樣學樣,婚慶公司應運而生,婚禮司儀成了一種職業,婚禮的程序也越來越繁雜。
過猶不及。鋪陳奢華、千篇一律的婚禮,正變成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四)
移風易俗,在繼承中創新,是婚禮的發展趨勢。
據民政部網站消息,民政部、全國婦聯近日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強新時代婚姻家庭輔導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探索開展婚前輔導,提升結婚頒證服務水平,建立地方領導、社會名人頒證制度等舉措。
在提升結婚頒證服務水平方面,《意見》要求,縣級以上婚姻登記機關至少設立一個獨立的頒證大廳,探索將頒證儀式引入結婚登記流程並實現頒證常態化,通過引導婚姻當事人宣讀結婚誓言、領取結婚證,在莊重神聖的儀式中宣告婚姻締結,讓當事人感悟銘記婚姻家庭蘊含的責任擔當。
值得一提的是,《意見》提出建立地方領導、社會名人頒證制度,鼓勵當事人邀請親朋好友共同見證。推廣體現優秀中華文化的傳統婚禮,組織舉辦集體婚禮,倡導健康文明、簡約適度的婚俗文化。
其實,男騎高頭大馬、女坐花轎的傳統中式婚禮,相比清一色的豪車迎親,復古風也是一沒清流。
或者結合職業、愛好,新人們也能碰撞出婚禮的亮點:比如,新郎是開挖掘機的,為了表示對自己工作的尊重,表達對另一半的看重,就組織了挖掘機車隊,兩人乾脆直接站在勾機裡;比如愛騎行的情侶,簡單奢華的單車婚禮低調上演,沒有成排的豪車、只有簡單卻幸福滿滿的自行車隊,既不落俗又低碳環保。
前年,在南極半島最美的登陸點之一Neko Harbour,一對中國新人完成了屬於他們的婚禮,可愛的金圖企鵝當伴郎伴娘,宣誓時背後的冰川時不時崩塌發出轟隆巨響,一切就像夢境般魔幻……
思路一變天地寬。「婚慶+文創+旅遊+低碳環保」的創新發展模式,值得有關部門去引導、有識之士去開發。此舉,既可以弘揚民俗婚慶文化,傳播低碳環保婚禮理念,更能打造傳統婚慶基地,做大做強「愛情主題園林」。
婚禮的意義,不只是為了拍好看的照片或刻意感動,關鍵是:那天的心情,那天的花香、蟲鳴、晨霧、划過院子的風、流進山間的雲、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都在。
這一切,當然需要錢,但有時又是用錢買不來的——除了愛,還需要用心謀劃。
(五)
禮成之後,美味慶祝。
婚宴,多是包桌。幾葷幾素,幾菜幾湯,要看你掏的錢而定。
這個環節,許多家庭多愛面子,可著勁兒安排得豐盛,有時就造成了鋪張浪費。當宴罷客散,能得一個「人家這桌厚」的評價,東道主就覺得心滿意足了。
不妨看看名人結婚新潮流:全素宴、放生、環保、慈善。
受西方動物保護主義和國內養生熱潮的影響,近些年國內不乏素食主義者。35歲的梁詠琪(Gigi)與西班牙籍老公Sergio在西班牙大婚時,婚宴為配合茹素的梁母採全素宴;謝娜和張杰喜結連理,與眾不同之處是「全素婚宴」出人意外,「素食晚宴」共預備了22桌;而大S的婚禮,呈現的是全素婚宴配豆漿。
前美國總統柯林頓嫁女,婚宴全都是素食;英國王位第二繼承人威廉王子與未婚妻凱特·米德爾頓(Kate Middleton)2011年4月29日在倫敦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 )舉行婚禮,也是素宴。
素食、放生、自行車迎娶新娘、植樹、結緣善書、禮金做慈善……兩情相悅,即使只在海邊對著浪花,或者在林間溪邊對著山花,彼此奉上愛的心花,承諾一個不離不棄,牽手就是最美的儀式。
每一段婚禮都值得記憶。不隨波逐流,做一次有意義的婚禮,真地可以感動一生!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