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史料而生疑:如果劉墉紀曉嵐是清官,乾隆皇帝為何將他們充軍發配?

2021-01-08 騰訊網

清朝最有名的清官,當屬于成龍劉統勳施世綸,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劉墉紀曉嵐也成了清官。問于成龍可能沒幾個人知道,但紀曉嵐卻家喻戶曉,劉墉的名氣,好像也比其父劉統勳要大一些。

「宰相劉羅鍋」、「鐵齒銅牙紀曉嵐」,這兩個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但是我們看清朝史料,特別是《清史稿》和《清史列傳》就會發現一些問題:如果劉墉紀曉嵐是清官,乾隆皇帝為什麼要將他們充軍發配——充軍發配已經是法外開恩,要是按劉墉紀曉嵐所犯的律條,是應該賜死甚至棄市的。

為了證明劉墉紀曉嵐被充軍發配確有其事,咱們還是來列出相關史料書目,免得有人說「與事實不符」、「關鍵信息錯誤」:劉墉按律當斬後被充軍發配,見於《清史列傳·卷二十六·大臣傳次編一》、《清史稿·卷三百二·列傳八十九》,紀曉嵐被充軍發配,見於《清史列傳·卷二十八·大臣傳次編三》、《清史稿·卷三百二十·列傳一百七》。

劉墉不是草根而是四川布政使(民政省長)劉棨之孫、內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大學士入軍機即為真宰相)劉統勳之子,這一點讀者諸君都知道了,劉墉參加科舉考試,是不用過童生、秀才、舉人那三關的,他直接以「恩蔭舉人」的身份參加了會試和殿試,並考中了全國第五(二甲第二,一甲只有狀元榜眼探花三人)。

劉墉於乾隆十六(1751年)年以二甲第二名「進士出身」的身份(一甲叫進士及第,三甲叫同進士出身)進入翰林院當庶吉士的時候,乾隆十五年出生的和珅剛一周歲,當然不會跟乾隆一起給劉墉使絆子。

除了有父親劉統勳的關係,劉墉辦文字獄也很賣力。劉墉獲得「風聲甚峻,人望而畏之」的評語,就是因為他偵辦「徐述夔詩禍案」有功,把死了十年的徐述夔又挖出來凌遲,又把徐家十六歲以上男丁的全部斬殺。

偵辦文字獄或許是劉墉的本職工作,與他是不是清官無關——作為「忠臣」,有人「罵皇上」,他是一定要站出來表示「與亂臣賊子不共戴天」的。

但是「忠臣」也未必就是清官,起碼劉墉身上就有一件事說不清楚。

《清史稿》記載劉墉「以官知府時失察僚屬侵帑,發軍臺效力。」

《清史列傳》則記載劉墉其罪當斬:「三十一年,以知府任內所屬陽曲縣令段成功侵蝕庫項事覺,墉坐不能先事舉劾,部議照扶同容隱律擬罪,上(乾隆皇帝)加恩免死,發軍臺效力贖罪。

這兩本史料說的是同一件事:劉墉當山西太原知府的時候,其所屬陽曲縣令段成功貪侵國庫銀兩數額特別巨大,劉墉在其中有脫不了的干係,按律當斬,但是乾隆皇帝法外開恩,只是將他充軍發配,轉過年來又召回異地做官去了。

劉墉一向以明察秋毫著稱,作為一個知府居然不知道知縣侵佔大量公帑,這話說出去估計沒有人會相信,而且當時劉統勳還活著呢,如果劉墉不是罪無可恕,三法司又怎麼會判劉墉死刑?

讀者諸君以今度古,當然會知道段成功侵吞公帑是一樁窩案,劉墉在其中應該負有怎樣的責任,清朝官員清楚,讀者諸君也明白。

劉墉在山西陽曲縣窩案中脫不了干係,紀昀紀曉嵐則有兩件事說不清楚,乾隆放過他一次,卻沒有放過他第二次。

劉墉可能是受了部下牽連,紀曉嵐則是要為兒子(紀曉嵐身邊可不僅僅只有杜小月,他至少有一妻三妾四個兒子若干女兒)犯案負責:「三十八年,開四庫全書館,大學士劉統勳舉昀及郎中陸錫熊為總纂。坐子汝傳積逋被訟,下吏議,上寬之。

所謂「積逋」,就是地方官欠了很多很多賦稅不交。本來監察部門是要追究紀曉嵐責任的,但是乾隆編修《四庫全書》離不開紀曉嵐,就把這件事一風吹過了。

在此之前,紀曉嵐還犯過一次事兒:「高宗以昀學問優,加四品銜,留庶子。尋擢翰林院侍讀學士。前兩淮鹽運使盧見曾得罪,昀為姻家,漏言奪職,戍烏魯木齊。《清史稿》」

這段故事在電視劇裡有,咱們就不廢話了:紀曉嵐的女兒嫁給了兩淮鹽運使盧見曾的孫子,所以盧見曾東窗事發,紀曉嵐事先通風報信,讓「親家」轉移了大量財產。

兩淮鹽商有多富,鹽運使有多肥,這個大家也都知道,那可不只是「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每年只拿一百萬都算清官了——盧見曾虧空數額巨大驚動了皇帝,他摟了多少,就可想而知了。

本來乾隆想通過查抄盧見曾而發一筆小財,結果被紀曉嵐一封信給攪了,龍顏大怒之下,自然是嚴肅處理:「革職逮問,戍烏魯木齊。《清史列傳》」

就這樣,我們熟知的兩位「清官」劉墉紀曉嵐,都因為跟貪腐有關而被充軍發配,這還真不能說是乾隆皇帝做錯了——如果有錯,也是處罰太輕,這也導致了乾隆朝貪腐橫行。

有人說「明朝無明君,清朝無清官」,這句話可能有一半是對的,清朝的清官,真比恐龍還稀少,正像王剛老師在鑑寶節目中以和珅的語氣所說的那樣:「寫字的紙都鋪了金線,還總在我面前哭窮!」

當然,劉墉是不會在王剛老師面前哭窮的,因為他們沒見著面。但是紀曉嵐劉墉會不會在和珅乾隆面前哭窮,那就誰也不知道了,因為會哭窮的「清官」,實在是太多了,正史中一抓一大把,讀者諸君隨便就能舉出幾個來……

相關焦點

  • 劉墉奏請告老還鄉,嘉慶猶豫不決,乾隆的一句話讓嘉慶立即準奏
    清朝最出名的貪官就要數和珅了,和珅的故事經常被搬上大熒幕,比如說和珅和紀曉嵐、劉墉之間的故事。其中和珅和劉墉之間的故事最經典的一個電視劇就要算是《宰相劉羅鍋》了,這其中當然都是結合了很多民間的傳說故事,在乾隆年紀大了之後便把皇位傳給了自己的兒子嘉慶,自己做起了太上皇。
  • 同樣回答乾隆的問題,為什麼和珅自稱奴才,而紀曉嵐卻稱臣?
    愛看清宮劇的人,都知道三位大臣,這就是乾隆時期的和珅、劉墉和紀曉嵐了。這三個人都各有特色,和珅是大貪官,這是世人皆知的,但是經王剛老師的演繹後,這個覺得狡猾之外,還有幾分可愛,也是十分有趣。而劉墉和紀曉嵐就都是大大的好官了。
  • 嘉慶掌權後,第一時間賜死和珅,那老對頭劉墉、紀曉嵐的下場如何
    晚清乾隆口齒不清,都是和珅貼到乾隆嘴邊聽乾隆說什麼,再由他講出來,嘉慶只能站在一旁尷尬地聽著,與嘉慶相比,和珅倒像個新皇帝,民間都半公開稱和珅為"二皇帝"。1799年乾隆當了三年太上皇帝,嘉慶才真正開始掌權,上臺後第一個改朝換代的大臣就是和珅,把他賜死20次,還從他家裡抄抄下8億兩白銀,相當於清朝15年的收入。
  • 劉墉欲告老還鄉,嘉慶不允,乾隆說了句宮燈歪了,嘉慶立刻準奏!
    劉墉,字崇如,號石庵,是乾隆年間少有的清官,因為人正直,為民辦事,在劇《宰相劉羅鍋》中也是深得乾隆信任,百姓也十分愛戴他。乾隆一生文治武功,晚年自封為「十全老人」,一生都以自己的皇爺爺康熙為楷模。乾隆在即位之初曾立下誓言:假如能在位60年,當傳位於皇太子,不敢和聖祖爺康熙比肩(康熙在位61年)。估計當時乾隆在立此誓言的時候,也沒有想到自己竟然能活這麼久,眼看著60年之期將至,乾隆終於在乾隆60年的時候,將皇位禪讓給了皇十五子顒琰,帝號嘉慶,自己當上了太上皇。雖然皇位禪讓給了顒琰,但是大清的權力還是掌握在了乾隆的手裡,而嘉慶只是一個實習皇帝。
  • 為什麼和珅自稱奴才,紀曉嵐自稱微臣,只因奴才和乾隆是一家人?
    為什麼和珅自稱奴才,紀曉嵐自稱微臣,只因奴才和乾隆是一家人?看過《鐵齒銅牙紀曉嵐》電視劇的朋友們,也許會有一個疑問,都是乾隆皇帝的臣子,為什麼紀曉嵐稱自己為「臣」,而和珅卻稱「奴才」。這有什麼不一樣嗎?
  • 和珅在乾隆去世後十五天被處死!同為寵臣的紀曉嵐,他的結局怎麼樣?
    《鐵齒銅牙紀曉嵐》這部電視劇想必看過的朋友絕不在少數,畢竟這可以算得上是一部相當經典的電視劇,尤其是劇中張國立扮演的紀曉嵐和王剛扮演的和珅,更是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兩人作為乾隆皇帝面前的大紅人,一個是剛正不阿的清官,另一個則是深諳官場之道的貪官,兩者的為人處世之道在嬉笑怒罵之間給人以深思,實在是難得的經典之作。
  • 乾隆罵了紀曉嵐一句話,埋下了清朝滅亡的禍根!
    清朝是一個備受爭議的王朝,乾隆更是其中備受爭議的皇帝。得益於《戲說乾隆》、《銅齒鐵牙紀曉嵐》等電視劇,讓乾隆成為了歷代知名度最高的皇帝。在諸多電視劇中,乾隆和紀曉嵐的關係,可謂君臣相得益彰,一個英明一個賢達,這對好基友一時傳為美談!
  • 乾隆收拾雍正重臣張廷玉鄂爾泰田文鏡,為何連忠臣李衛也不放過?
    至於鐵齒銅牙紀曉嵐,最大的官職也就是個協辦大學士,就更不能被稱為「紀相爺」了。雍正靠著宰相張廷玉鄂爾泰、封疆大吏李衛田文鏡,在十三年裡整治了大量貪官汙吏,朝堂上下煥然一新,這也給乾隆花天酒地奢靡無度提供了條件——如果乾隆接了康熙的班,根本就沒錢六下江南。雍正帶著四重臣為乾隆攢下了豐厚的家底,乾隆又是怎麼對待這四位重臣的呢?
  • 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紀曉嵐借勢巧對下聯,乾隆聽到弦外之音
    清朝時期,對對聯之風曾風靡一時,乾隆朝名臣紀曉嵐就是一位對對子的高手。並且因為與人相互切磋對聯技藝,還曾引出很多流傳後世的故事。從這一點來看,「對聯」文化,作為古代文人的必備技能,實際上早已登上了大雅之堂。
  • 乾隆出了個上聯:金木水火土,和珅與紀曉嵐各出一下聯,水平一目了然
    提起清朝的歷任皇帝,乾隆無疑是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歷經康熙、雍正兩代奠定了國力強盛的基礎,民生富足國庫充盈,這也就使得,乾隆在位期間勤於政事的同時,還能有著諸多廣為人知的愛好,像是下江南遊玩、寫詩作對,可以說,看出乾隆作為皇帝愛好是十分廣泛的。
  • 紀曉嵐敢戲弄和珅嗎
    一是紀曉嵐的官階和年齡與和珅相差很大。紀曉嵐是清代的學者、文學家,才高八鬥,學富五車,被譽為歷史上一代文宗。乾隆十九年,紀曉嵐在故宮太和殿丹墀參加了殿試,經過過五關、斬六將,在科試、鄉試中連中二元的他在殿試中只取得了二甲第四的成績,被選為庶吉士,進入翰林院,開始了他的仕宦生涯,官至翰林院侍讀學士。
  • 嘉慶掌權後,立刻賜死和珅,乾隆另一寵臣紀曉嵐的結局如何?
    影視劇中,和珅跟紀曉嵐差不多大,實際上紀曉嵐出生於1724年,和珅出生於1750年,兩人相差26歲,紀曉嵐的長子、次子都比和珅大。跟和珅處於同一時期的是劉墉劉羅鍋。 紀曉嵐1754年就考中進士,那時和珅才4歲,一個是官場上的前輩,一個是後進。
  • 嘉慶掌權後,和珅被賜死家中,乾隆的另一寵臣紀曉嵐結局如何?
    但是,紀曉嵐和和珅作為乾隆的兩大寵臣,在嘉慶登帝位之後,為何只有和珅落馬?紀曉嵐卻活到了81歲呢?甚至死後皇帝還贈予諡號「文達」,這可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在電視劇形象中,紀曉嵐總是拿著一桿煙杆子不放手。歷史事實上,紀曉嵐確實經常拿著煙杆子。但紀曉嵐作為御用文人絕不可能如同電視劇中演的那般,與和珅如同一對歡喜冤家的去鬥嘴。畢竟紀曉嵐比和珅大26歲。
  • 清朝滅亡早有先兆,乾隆對紀曉嵐說的這段話,已為清朝埋下禍根
    紀曉嵐和乾隆影視劇照自古以來,君臣關係就如同鮮花和葉子一般,是並存並重的,一個有趣又有才華的臣子與皇帝之間更是相映成趣、佳話不斷,乾隆與紀曉嵐就是如此,一個威嚴英明,一個風趣賢達,他們在一起就是一個又一個,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
  • 宰相劉羅鍋(劉墉)墓五八年被挖掘破壞經過
    劉墉,字崇如,號石庵,乾隆辛酉舉人,辛未進士,先後擔任翰林院庶吉士、敕封文林郎、安徽學政、江蘇學政、誥授直奉大夫、太原府知府、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湖南巡撫、左都御使、直隸總督、隸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贈太子太保,賜諡「文清」。劉墉就是民間傳說的劉羅鍋,關於劉墉墓的傳說很多,很多地方都傳說有劉墉墓,但大都是謠傳,據東武劉氏族譜記載:劉墉死後葬在白家莊北塋。
  • 紀昀與和珅同為一品大員,為何紀曉嵐總自稱臣,和珅卻自稱奴才
    導言能對皇帝自稱奴才的人,不僅最能體現其與皇家的親密的關係,更表述了這些人與皇家是一家人。因而區別稱謂有益於保持滿洲內部的凝集力和團結,因為滿洲總人數相比非常龐大的漢族人人群來講,確實是不值一提。看了《鐵齒銅牙紀曉嵐》電視連續劇的朋友,或許會有一個疑惑,全部都是乾隆皇帝的大臣,為何紀曉嵐稱自己為「臣」,而和坤卻稱「奴才」。這有哪些不一樣嗎?實際上有關這種稱呼,還確實不一樣,甚至於在皇上的眼裡,「奴才」的影響力要比「臣」的影響力要高,這是為什麼呢?這事要從清軍入關談起。什麼是清軍入關呢?有很多朋友並不了解。清軍是中國東北以滿族為核心的少數民族封建王朝。
  • 這首奇詩28字,光「鵝」就有10個,紀曉嵐諷刺大臣,乾隆哈哈大笑
    張國立演主角紀曉嵐,王剛演和珅,張鐵林演乾隆,這三位在當時被稱為「鐵三角」,也正是因為這部劇,他們三位才更加得以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當然還有很多很多的演員都是因為這部劇而出名,如飾演杜小月的袁立。其實,劇裡的人物大多都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只不過就是故事稍加了改動,為了更好地吸引觀眾,將那些枯板無趣的故事換了種表達描繪的方式,都變成幽默有趣的了,但大致的架構沒有改動,屬於歷史幽默電視劇。我們今天就來專門說說紀曉嵐,他的本名叫紀昀,字曉嵐,是清朝乾隆年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
  • 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紀曉嵐巧妙對出下聯,成為經典佳對
    作為史上最幸運的皇帝,康熙和雍正多年辛苦的結果,在乾隆時期爆發,經濟的富庶、國力的強盛,讓乾隆皇帝得以躋身明君的行列。由於極富盛名,乾隆皇帝便開始遊歷人間,引發一些民間流傳的故事。相傳有一次,乾隆皇帝帶著兩個寵愛的大臣來到外邊吃飯,他們喬裝打扮,故意隱瞞身份。
  • 原創清官回鄉卻沒盤纏,皇帝得知後生氣下令:斬首示眾!
    一般來說大家都認為古代的清官工資收入很低,他們不貪汙腐敗,僅靠一點朝廷俸祿,根本養不活不了家庭,其實實際情況並不一定是這樣。比如說我們大家所熟知的宋朝有名的青天大老爺包拯包青天,根據史料記載,他的工資收入,如果換算成今天的人民幣的話,足足有1400多萬。試想一下,在當今社會哪一個公務員能有這麼高的工資?
  • 上聯「三斤四兩五花肉」,紀曉嵐妙對下聯,成為經典佳對
    歷史上的紀曉嵐,雖然才華橫溢,但是並不受到乾隆皇帝的重用,紀曉嵐最大的貢獻是:擔任《四庫全書》的總編撰,紀曉嵐的官位,最高到達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太子少保。比和珅的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處大臣等十個重要職務差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