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杭州氣溫挺進全國前十。浙江大學迎來省內本科生報到。
浙大紫金港校區門口,搭起了涼棚,眾多醫務工作者、保安和學校工作人員,忙著在校門口迎接學生。
今天與明天兩天,是浙大省內本科生報到日。
據悉,浙大學生報到,採取自願報到原則。浙大一個年級省內學生有三千人左右,由此推算,這兩天報到的學生,數量不少。
據介紹,浙大接下來學生報到日程分別如下:
5月4日到5月5日,省內本科生;
5月6日到5月8日,博士、碩士研究生;
5月9日到5月10日,省外本科生;
5月12日以後,疫情嚴重地區學生,具體安排另行通知。
昨天中午,氣溫35℃,記者到浙大紫金港校門實地探訪。學校大門已經封閉,只留兩個入口,地面貼了一米線,學生依次進入。
學生進學校之後,要經過測溫,行李消毒、看浙大通行碼、刷校園卡等程序進入學校。
大門邊上的馬路,浙大保安在維持秩序,更有很多保安師傅,人手一輛推車。現場不斷傳來「哐啷哐啷」的手推車聲音。
記者在校門口看到,學生家長私家車到學校後,駛入專門下車通道。這時候保安師傅會幫忙把行李搬運到手推車上,再幫學生把行李運到學校內部的接駁車點。
現場有家長說,原來還擔心車進不去、家長又進不去,孩子自己不好搬東西,現在看到有保安師傅幫忙,就放心多了。
不斷有行李快速放上小推車,家長和同學揮揮手,依依不捨地告別。
學校保衛處一位工作人員介紹,今天大約有20多輛小推車在為同學們運送行李,只要同學的行李多,保安隊員都會幫忙。這些拉小車的隊員,一小時換一次班。
作為聯繫浙大的記者,每年浙大報到,大獅兄都會到現場。
今天,大獅兄又看到了老朋友——一批紅色的橢圓塑料盆,還有白花花的冰塊。這真是大熱天的救星。
每年浙大秋季入學報到,這些大紅盆子都會上場,盛著冰塊給學生和老師帶來涼意。
這也許是這些裝冰塊的大盆子第一次在5月派上用場。或許因為天太熱,今天中午一點多,已經有工作人員,開著藍色貨車,送補充冰塊到學校門口。
有些家長熱不住把手放進冰水裡,不斷說,太涼快啦。
浙大門口,所有人都戴著口罩。不斷有學生,跟著推車的保安師傅,行色匆匆走進校園。
包同學是浙大材料專業的大二學生,今天上午剛到學校。擔心路上堵車,包同學一家早上六點,就從麗水出發趕到杭州,一路上很順利,九點半一家人到了學校。
「到了學校,先測體溫,再對行李進行消毒,再通過浙大藍碼和校園卡,進入校園。校門口私家車隨停隨走,我爸爸送到之後就回去了。」包同學說。
為這次來學校,包同學做了充分的準備。「我帶了兩個月的口罩,兩盒共100隻,還有消毒液、洗手液、洗潔精、去汙劑(方便寢室裡搞衛生)。今天寢室裡只有我一個人,我先把自己的位置收拾乾淨。寢室裡阿姨已經給我們打掃過了,我又打掃了一遍。現在正在寢室吹空調呢。」
「我帶了飯盒過來,按照規定,我可以直接去食堂打飯回寢室吃,食堂人少的話,可以堂食,一人一桌。也可以訂餐,工作人員會直接送到寢室樓下。今天中午我吃了紅燒獅子頭、紅燒茄子,包心菜和豆腐,10塊錢。好久沒有吃學校食堂的飯菜了,覺得挺好吃的。」
「如果是兩個葷菜的話,就是15塊錢了。外賣可以點,但是要去東大門拿,很遠,我們老師也不提倡,我不打算點。」包同學說。
「回到學校,感覺不一樣啊。在家這幾個月,學習狀態不好,家裡學習容易有幹擾。到學校就有學習的感覺啦。」包同學笑著說。「要回學校了,一路都很興奮。」
包同學這次帶了夏天穿的衣服和涼蓆,過兩天準備把冬天的衣物寄回去。
他介紹,這段時間,學生如果要外出,比如去醫院,是要請假的,他平時也不怎麼出校門,所以打算兩個月待在學校。
「學校目前圖書館預約開放,但不能開中央空調,我打算在寢室學習,更方便。室外運動場開放,室內運動場預約開放,我打算有時間去運動一下。我每天都會完成運動打卡任務,還經常跑去打桌球、羽毛球和騎自行車。」
「這次回學校,我還發現,我們寢室的網絡提速了,今天明顯感到上網速度變快了。挺好的。」
除了私家車報到,也有不少同學選擇大巴、高鐵轉杭州地鐵二號線一路回校。
浙大醫學院大三的孔同學,一個人拉著行李箱從舟山趕回學校。這次回學校,她帶了半個月的口罩,二十隻左右,一切「輕車從簡」,方便趕路。
「我們寢室四個人,大家一起商量之後有三個同學決定回學校。我們擔心課太多,上不完,還有很多實驗課程要完成,再耽誤下去,要影響整個學習的進度了。」
浙大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向同學,也是今天從慈谿自己坐車回學校。他笑著說:「特別期待來學校。學校有圖書館,有運動場,還有同學一起能聊天,多好。今天我打算把寢室整理一下,被子、衣服都整理一下。接下來,我感覺跟以前沒有太大差別。就像考試周吧,沒太大區別,繼續學習唄。目前還是線上學習。」
很多同學說,特別想和室友嘮嗑,特別想在學校操場跑步和散步,特別想吃學校食堂的飯。
今天,大獅兄也了解到,有一些同學選擇暫時不回學校。
吳同學說,「返校後實行封閉式管理。現在理論課基本都在線上,在家上課感覺跟學校上課一樣。如果不封閉管理,我也想返校,很久沒體驗在學校上課的感覺了,想見一下好久沒見的老師和同學。」
今天,也有一些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之後,選擇在學校邊上停車歇一會。拍點照片,發個微信,給孩子交待點什麼。
一位來自金華的家長說:「現在大家基本都有車,要是有時間,總是開車送孩子來學校,這樣接觸少點。學校還是最安全的地方。女兒在家呆這麼多天,真有點捨不得。」
趙先生和愛人,今天早上六點從衢州常山出發,路上兩次遇到堵車,終於在開了四個多小時後,把讀大三的兒子送到了學校。
下午一點多,他和愛人在馬路牙子上墊上塑膠袋,坐下來準備吃他們的午餐:一盒哈密瓜果切,還有兩盒自熱米飯,呼呼地冒著熱氣。
趙先生說,早就算到今天中飯和晚飯不大好對付了,所以他們準備了自熱米飯。吃好飯,他們打算休息一下,趕回衢州老家。
「我們感覺還是學校裡安全一點吧。我給兒子準備了兩百多隻口罩,還有酒精、消毒液、手套,叫他平時多換換。男孩子都很懶的,我估計他到學校了就不會去買。」
趙先生的愛人笑著說,「今天回學校,看得出來還是比較興奮的,平時坐車都會睡著,今天四個多小時,竟然沒睡覺!」
一位桐鄉來的女生爸爸,躺在車上休息。車在樹蔭下,車門大開,沒開空調。
他說:「大女兒今年大一,讀能源化工專業,這次自己選的專業。這次來學校,女兒先拿了一些口罩,不夠再寄。」
「學校裡好,有同學好,可以一起聊天,她在家裡跟我們沒法交流呢,有些話我們也不懂。」女生爸爸有點酸酸地說,「我現在等著她把冬天的羽絨服、被子帶回去。」
「我有兩個女兒,大女兒浙大,小女兒現在桐鄉讀初中,讀書特別用心。去年底是學校年級第二名,桐鄉前五十。」
大獅兄向他討教了學習的秘訣。他撓了撓頭說:「我經常跟兩個女兒說,讀書是為你們自己讀的,這個要跟她們講明白,讀書是為了自己的前途,這個算不算是秘訣?」
採寫、製作:胡信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