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伊朗"鯨魚"超空泡魚雷 可實現水下高速航行

2021-01-17 人民網

 上圖為「鯨魚」超空泡魚雷。

  新聞提示

  「超空泡現象」的發現和應用,誕生了一種新概念武器——超空泡武器。利用超空泡技術打造超空泡武器,未來這種新型武器能夠實現水下高速航行。伊朗近日展示的「鯨魚」超空泡魚雷,採用了獨特的外形設計,殼體從尾部至頭部逐漸變細,超空泡發生器則位於魚雷的頭部,呈圓形或橢圓形平盤狀,向前傾斜形成一個「攻角」,運動時最高航速達200節,遠超過目前的常規魚雷。

  一直以來,身處特殊地緣戰略位置的伊朗,高度重視以海戰尖端武器為重點的綜合軍事能力建設。2006年,伊朗就曾披露「鯨魚」超空泡魚雷的存在,此後一直處於保密狀態,成為外界不斷猜測的一個謎。伊朗的超空泡武器發展到什麼程度?在海戰中將發揮何種效能?未來發展前景如何?本文將為您作相關解讀。

  設計獨特——

  可實現水下高速航行

  「鯨魚」超空泡魚雷的出現,得益於「超空化」理論這一科學原理。研究發現,當液體內局部壓力降至一定程度時,在液體內部或者液體與固體的交界面上,能夠形成氣體空穴,即所謂的空泡。而超空泡是空泡的一種極端表現形態,當物體在水中運動速度超過100節的時候,通過安裝在頭部的氣體注入系統,在適當位置向空泡注入空氣或燃氣,可將空泡的負壓變為正壓,形成包圍物體的筒狀空洞並使液體對物體表面的浸溼面積最小,有效化解物體在水中運動產生的黏性阻力,促使其在自身產生的氣泡中高速前進。

  特殊的外形,是「鯨魚」超空泡魚雷設計的獨到之處,其殼體從尾部至頭部逐漸變細,而超空泡發生器則位於魚雷的頭部,呈圓形或者橢圓形平盤狀,向前傾斜形成一個「攻角」,以產生支持魚雷前部的升力,緊靠空泡發生器的後面是環狀通氣管,能夠將火箭排氣注入空穴氣泡使其變大形成超空泡。

  「鯨魚」超空泡魚雷,在航行時具有典型的低阻力超高速特徵。這種魚雷尾部中心是大口徑的固體火箭發動機噴管,周圍有8個小型的圓柱形啟動火箭發動機噴射管,能夠對全部或者部分火箭位置,實施推力矢量控制。使用口徑為533毫米的標準魚雷管進行發射,運用火箭發動機產生的動力,將魚雷加速到形成超空泡所需要的速度,其彈體外部安裝4隻穩定翼,以提高魚雷水下航行的穩定性,減少外界對其運行過程中的幹擾,從而準確擊中目標。同時,多個動力推進裝置,能夠滿足魚雷在初始、加速以及巡航等不同階段、不同程度的能量需求。

  擁有強大的作戰能力。「鯨魚」超空泡魚雷可攜帶常規彈頭或核彈頭,打擊高速航行的戰艦、潛艇等水面和水下目標,並以良好的自身隱蔽性,令敵方在作戰時難以防範,是攻擊敵方航母、軍艦和潛艇的理想武器,並且能夠有效防禦來襲水雷、魚雷等水下作戰兵器。此外,在航行中不受水場和各種電子對抗器材的幹擾,進而提高了航行的精確度和穩定性,並在作戰中有效規避敵方電磁對抗與打擊造成的不利影響。

  蓄力研發——

  超空泡技術取得突破

  作為中東地區的軍事強國,身處特殊地緣戰略位置的伊朗,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歷經戰爭洗禮的伊朗,為保持強大的軍事存在,捍衛國家利益,更加注重發展以海戰尖端武器為重點的綜合軍事能力建設。

  談及伊朗與「鯨魚」超空泡魚雷的淵源,可追溯到2004年初俄羅斯在伊朗賈斯克港口進行的「風雪」魚雷性能展示,這種1997年就裝備俄羅斯軍隊的超空泡武器,在出現之初,就因技術原理和性能優勢引起世界多國海軍的關注,而俄羅斯在伊朗近距離的裝備實物展示,更有力地助推伊朗將研發超空泡魚雷的興趣付諸於實踐。

  2006年,伊朗正式披露了「鯨魚」超空泡魚雷的存在,並公布了在一處水上平臺發射魚雷場景的視頻,雖然這段視頻畫質低劣,但向外界展現了伊朗自主研發「鯨魚」超空泡魚雷的巨大信心。之後,伊朗對研發「鯨魚」超空泡魚雷的進展一直處於保密狀態,這引發了外界的不斷猜測。

  美國科學家聯合會於2009年披露了有關方面洩露的伊斯蘭革命衛隊文件,聲稱伊斯蘭革命衛隊已和伊朗航空航天工業組織籤署合同,由後者負責設計、製造並測試一款專供「鯨魚」超空泡魚雷使用的發動機,儘管外界對後續進展並不了解,但從這一細節中可以推斷,伊朗一直為「鯨魚」超空泡魚雷的研發而不懈努力。

  正所謂「十年磨一劍」,歷經艱難曲折的探索實踐,伊朗的「鯨魚」超空泡魚雷,終於在今年向世界各國揭開了其神秘面紗,也標誌著伊朗海軍在超空泡技術研發方面的重大突破。

  前路漫漫——

  未來發展仍需實戰檢驗

  伊朗「鯨魚」超空泡魚雷的研發成功並公開亮相,在某種意義上標誌著魚雷發展歷程中的重大突破,作為海戰尖端武器的一個縮影,將對未來海上作戰方式和魚雷武器的建設與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同時,武器裝備建設與發展作為世界各國最具創新活力的軍事領域,「鯨魚」超空泡魚雷可謂是魚雷武器向超高速發展的又一潮流引領,表明對這一新技術的掌握,已由以美國、俄羅斯、德國為代表的美歐軍事強國向其他國家和地區拓展。

  超空泡魚雷以航行速度快、航行精度高、作戰威力強、抗幹擾性好等顯著優勢,將成為未來一個時期各國魚雷武器的重要發展方向,並帶動世界更多國家海軍加入對超空泡魚雷的研發探索中。

  展望未來,「鯨魚」超空泡魚雷性能仍然存在提升空間。隨著超空泡理論與技術、空泡流體動力學應用及其控制技術領域、大比率水反應燃料技術等科技的不斷創新與發展,超空泡魚雷的性能將更加完善,必將朝著「更快」「更強」「更準」的目標邁進。新型超空泡魚雷將不斷充實魚雷武器家族,與海軍潛艇、水面艦艇等作戰裝備、超空泡運載器以及包括制導系統、傳感系統、空泡動力和水動力控制在內的其他武器系統構成更加銜接配套的裝備體系,並通過軍隊戰備、訓練、演習甚至實戰發現不足,進行相應改進,必將在未來海戰中披荊斬棘,為贏得戰爭勝利發揮重要作用。(曹成俊 林野)

 

相關焦點

  • 伊朗打造半潛魚雷艇應對美航母,配備高速魚雷,隱蔽性更高
    除此之外,伊朗裝備的一些小型潛艇「徵服者」級、「鯨」級、加迪爾」級等也不具備對大型戰艦一擊必殺的能力。與伊朗相比,僅僅是目前波斯灣海域的美軍,就包括了「林肯」號核動力航母戰鬥群(艦載機為F-35C隱身戰鬥機)、B-52H戰略轟炸機編隊等。因此,除了藉助岸基反艦飛彈之外,伊朗海軍做好近海防禦的關鍵就是在於小型高速快艇。
  • 俄媒:俄改造升級「豹」號核潛艇 增配「超空泡魚雷」
    俄國防部新聞司引述葉夫梅諾夫的話說:「升級改進期間,將增配『暴風』火箭推進魚雷(又稱「超空泡魚雷」,魚雷頭部裝有超空泡發射器,採用火箭發動機推進,水下最大航速超200節,本網注)增強潛艇『靜音潛航』能力,改善船員的生活條件以及潛艇可靠性。」報導稱,葉夫梅諾夫指出,這艘核潛艇已經從北德文斯克的一家造船廠維修中心下水。
  • 俄軍魚雷新玩法,「套娃版」強在哪?不只是加了火箭助推器
    美國在20世紀90年代裝備的「海長矛」遠程火箭助飛魚雷,既可以從潛艇魚雷發射管內發射,也可由水面艦艇發射,即使針對150公裡外的目標,也僅需要幾分鐘就能達到,成為美國攻擊蘇聯戰略核潛艇的大殺器。而俄羅斯冷戰後研製的新型火箭助飛魚雷「颮」系統,在空中的速度高達1.6倍音速,即時速近2000公裡,落入水中後的攻擊距離達10公裡,且噪聲低可實施隱蔽攻擊,對現代大型潛艇構成致命威脅。
  • 美國一戰T-1高速潛艇,西瓜刀的造型,可以側面發射魚雷的潛艇
    美國T-1高速潛艇aa-1號潛艇在一戰時期絕對算是一個「龐然大物」,這也是為了容納更大的動力系統和足夠多的燃油。潛艇水上排水量1106噸,水下排水量1487噸,艦長82米。潛艇水上航行時通過兩臺串聯式柴油機驅動,單臺輸出功率1000馬力,潛艇最大水面航速20節,已經足以跟隨艦隊遠洋航行。不過這套動力並不負責給蓄電池充電,而是單獨的一臺柴油機負責,這跟當時柴油機功率不足有關,同時驅動螺旋槳和發電機,會降低螺旋槳的動力。
  • 日本高速船疑似撞到鯨魚 超80人受傷
    (觀察者網訊)當地時間3月9日,日本一艘高速船從新潟港駛往佐渡島時,疑似撞擊到海洋生物,造成船上乘客121人中約有超過80人受傷,其中有5人傷勢較重,但意識清楚,由醫療直升飛機轉送醫院醫治。據日本放送協會(NHK)報導,這艘高速船大約是在當地時間中午12時10分左右,從新潟市新潟港前往佐渡市兩津港途中,疑似撞擊到可能是海洋生物的物體,高速船所屬的佐渡汽船公司獲悉後報警。共同社報導稱,這艘高速船撞上了鯨魚,近90人受傷。根據日本海上保安部門的說法,船尾部出現了15釐米的裂縫,水下側翼受損。
  • 俄羅斯部署頂級「航母殺手」:可控制整個大西洋,甚至美國東海岸
    亞森-M"級巡航飛彈核潛艇的水下排水量高達13800噸,外觀為拉長水滴線型,長寬比較小,採用雙殼體設計,最大潛深為600-800米,與"海狼"級相當。超空泡魚雷在對潛艇生存至關重要的噪音方面,"亞森-M"級巡航飛彈核潛艇集中了蘇聯/俄羅斯多年以來在降噪領域的技術精華,採用了大量新技術,如"亞森-M"級巡航飛彈核潛艇的KTP-6型反應堆便是一款噪音極小的反應堆,此外,對於主機等噪音大戶,俄羅斯也特意安裝了減震基座,並在艇內外敷設了大量特製的消聲瓦,這些技術使得"亞森-M"級能夠更安靜地接近美國航母編隊。
  • 日本水下力量建設新動向值得警惕
    屆時,日本海上自衛隊潛艇數量將達到22艘,基本實現防衛省設定的預期目標。    潛艇建設初具規模    早在2010年版《防衛計劃大綱》中,日本就以所謂保護國家利益和「應對可能到來的威脅」為由,提出將現有潛艇數量由16艘增加至22艘。對此,日本防衛省採取「固舊補新」策略。一方面,將親潮級潛艇服役時間由18年延長至24年。
  • 鯨魚長時間待在水下不出來會被憋死?
    鯨魚是海洋哺乳動物鯨下目中部分生物的通稱,鯨魚有著流線型的身體和鰭狀的一對前肢,在海洋上巡遊的時候可以達到每小時20海裡的高速。鯨魚是從陸地上不動進化而來,因此是用肺呼吸,儘管它們可以長時間淹沒在水下,但必須定期浮上水面呼吸空氣。所以,如果鯨魚在海中被綁住不能上浮是肯定會憋死的,而且這個時間不會太長,鯨魚中在水中憋氣時間最長的是抹香鯨,吸足一次空氣之後可以連續在水下待90分鐘以上。
  • 法國人腦洞無限大,第一艘全能戰艦,魚雷、火炮、戰機一樣都不少
    我們造一條超級潛水巡洋艦,能從水下出擊,有魚雷、有大炮還有飛機,還能當海盜船使用,還能抓俘虜。於是,當年世界上第二「強大」的超級潛艇,法國的「蘇爾古夫」潛艇(French submarine Surcouf)造出來啦,條約管不著。歷史上,法國海軍名將不好找,「蘇爾古夫」是拿破崙戰爭年代的著名海盜,以他命名。
  • 鯨魚呼吸需要浮出水面,網友:水下睡覺的時候會不會被憋死?
    ,可與人類同屬哺乳動物,用肺呼吸的鯨目(鯨魚、海豚等)動物又是如何睡覺的?比如鯨魚呼吸都需要浮出水面,如果在水下睡覺豈不是會被嗆水或憋死?血紅蛋白作為血液中運輸氧氣的主要物質,高濃度的血紅蛋白可幫助鯨魚將吸入氧氣的90%快速運輸和利用,相比而言人類只能利用吸入氧氣25%。
  • 解碼鯨魚「語言」 破解水下隱蔽通信難題
    本報天津10月31日電(記者陳建強、劉茜 通訊員趙習鈞)在大洋深處如何實現隱蔽通信?天津大學精密測試技術及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蔣佳佳等科研人員首次利用抹香鯨原始叫聲作為通信信息載波,模擬抹香鯨原始叫聲串構造仿生通信信號串,以仿生偽裝策略實現了水下通信信息隱蔽傳輸。
  • 被鄰國潛艇圍困,美國卻不賣魚雷,要造國產魚雷破局
    土耳其國防採購局正在領導一個輕型反潛魚雷的開發項目,它將取代土耳其海軍裝備的美制MK46型324毫米反潛魚雷。該魚雷由土耳其Roketsan公司研製,Roketsan公司的發言人指出,這種國產魚雷「將保護土耳其的海上區域,以及土耳其有利益的水域」。
  • 大花蛇水下機器人 看著挺恐怖但水下維修很靠譜
    Eelume水下機器人可在水下執行對設備或建築的檢查、維護和維修等任務,並能夠自動返回基站充電,充滿後繼續執行任務。Eelume蛇形機器人外觀看起來很恐怖,但是它可以在水中自由的穿梭,能以達到普通人類或設備無法到達的水下區域,可長時間在水下執行維修檢查任務。
  • 我國水下通信新突破,世界首次模仿鯨魚聲音傳訊息,潛艇衛星直鏈
    但是在水下,通訊就不是那麼方便了,水下通訊一直是通信發展的一個難題,主要是由於通道的多徑效應、時變效應、可用頻寬窄、信號衰減嚴重,特別是在長距離傳輸中水下通信相比有線通信來說速率非常低,因為水下通信採用的是聲波而非無線電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