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張毅:光影、琉璃、愛

2021-01-14 騰訊網

11月1日,臺灣導演張毅創辦的琉璃工房對外發布,張毅已於當日清晨在妻子楊惠姍、女兒張源,及家人們的陪伴下安詳辭世,享年69歲。

張毅

張毅1951年生於中國臺北,祖籍北京,與楊德昌等人同為臺灣新浪潮電影時期代表導演,代表作有《光陰的故事》《玉卿嫂》《我這樣過了一生》《我的愛》等。其與楊惠姍合作的兩部電影《玉卿嫂》、《我這樣過了一生》使楊惠姍蟬聯金馬「影后」。1987年張毅、楊惠姍退出影壇,創辦琉璃工房,並成為臺灣文創的代表性人物。

新電影

張毅十九歲時已經成為當時臺灣備受矚目的短篇小說作家,他的作品兩度評為年度最佳著作。有評論家認為,張毅的文字是「張愛玲、白先勇之後,少見的中國文字風格」。1979年張毅因其連載小說《源》打開知名度,隨後與張永祥共同改編劇本拍成同名電影,拿下亞太影展最佳編劇;大學畢業後,他開始了自己的導演生涯。

張毅的小說《源》,上世紀80年便在大陸出版

1982年8月,陶德辰、楊德昌、柯一正和張毅執導的劇情片《光陰的故事》在臺灣全省聯映,標誌著臺灣新電影運動的正式開始。除了張艾嘉,這部電影裡沒有起用什麼大明星,是一部低成本電影。該片的宣傳計劃「決定走極端,用很前衛的海報設計來吸引觀眾」,並標榜為「二十年來第一部公開上映之藝術電影」,但是行銷目標只敢定在「臺北市票房在新臺幣四百萬元」。結果,《光陰的故事》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績,在評論界也頗受讚揚,被譽為臺灣新浪潮的開山之作,有論者稱《光陰的故事》是「濁流中的清泉」。

電影《光陰的故事》中的短片《報上名來》由張毅執導

電影分為《小龍頭》《指望》《跳蛙》和《報上名來》四段,分別講述了小學生小毛、中學生小芬、大學生杜時聯以及剛搬家的年輕小夫妻各自光陰裡的平凡故事。構成了童年(小學)、少年(中學)、青年(大學)、成年(社會)四個人生時期,表現人的成長、人際關係的演變和三十年來臺灣社會形態的變遷。四位導演通過小人物的故事講述了生活的無奈與驚喜,充滿了生活流的「戲劇性」。張毅執導的《報上名來》是四部短片中最短小精悍的段落,段落中所有時間李立群裸露上身、只著內褲,張艾嘉一半時間也是只穿T恤和內褲走來走去,這在之前臺灣電影中可不多見。

在《光陰的故事》取得票房與口碑的雙豐收之後,此類由年輕導演拍攝的臺灣本土題材電影在臺灣電影市場不斷湧現,產生了越來越強的社會反響,次年,侯孝賢與曾壯祥、萬仁「拼盤」的同類型電影《兒子的大玩偶》同樣被視為臺灣新電影運動的重要代表作品。進而也吸引了很多非年輕導演的跟風拍攝,從而使得此類臺灣新電影的創作蔚然成風,成為當時突出的文化現象和電影運動潮流。

女主角

獨立拍片之後,張毅的眼光始終聚焦女性。他所導演的幾部知名電影作品大多以女性題材為主,兼談家庭倫理錯位所造成人性變遷。

他執導的女性電影三部曲《玉卿嫂》《我這樣過了一生》《我的愛》,自覺地把女性作為影片的主角,用不同藝術手法,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中國抗戰時期遠離戰爭的邊遠地區,1949年以來臺灣地區不同時空婦女命運和處境,女性的感情和生活的追求。《玉卿嫂》表現了女性反叛傳統道德,不惜犧牲一切乃至生命的精神;《我這樣過了一生》通過臺灣社會變遷做背景,敘述賢妻良母成為家庭的支柱的故事;《我的愛》則針對臺灣現實社會所面臨的諸多同類的婚外戀問題著手,極為犀利的締造了一個倫理悲劇。影片在探討女性情感問題的同時,也針對女性現實生存空間問題展開了一系列的懷疑,塑造了現代臺灣工商社會中遇到丈夫外遇這類帶普遍性問題時有著不同生命觀的女性形象。

導演試圖站在同情女性或從女性的角度,在電影裡討論女性議題,如女人的欲望、女人成為母親後的變化,女性意識與父權的關係等,在張毅的鏡頭下所傳達的古典傳統風格和女性複雜的內心感情世界,為臺灣的女性電影寫下輝煌的一頁。

《我的愛》劇照

而張毅電影中的女性,都離不開一個名字,楊惠姍。除了是張毅的繆斯,楊惠姍從影的10年間共拍攝了超過120部電影。但她的演藝生涯巔峰的確是與張毅聯繫密切。1984年,楊惠姍憑藉《玉卿嫂》斬獲亞太影展最佳女主角。這是她跟張毅合作的第一部電影。同年,她憑藉主演張佩程導演的《小逃犯》獲得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一年之後,《我這樣過了一生》中的楊惠姍,為戲3個月增肥近20公斤,再拿下一度金馬獎,也成為第一個「連莊」金馬獎的「影后」。

張毅和楊惠姍在《玉卿嫂》拍攝現場

《玉卿嫂》在臺灣女性電影中是十分重要的一部作品,白先勇筆下的女性反叛傳統道德,不惜犧牲一切乃至生命。電影探討和表現女性的情慾,在當時曾被臺灣「新聞局」以「破壞中華婦女形象」為由大幅刪減。直到2012年,完整版才首度在臺北電影節曝光。而白先勇每每被問起最滿意自己作品的哪一部影視改編時,總是會回答這部《玉卿嫂》。

《我這樣過了一生》劇照

1985年,張毅執導的電影《我這樣過了一生》上映,該片改編自他的第一任夫人、臺灣「新女性主義」作家蕭颯的小說《霞飛之家》,時間跨度30餘年,記錄了一個臺灣島平凡女性桂美含辛茹苦、相夫教子的故事。張毅在整部電影中靈活運用長鏡頭,以紀實風格將桂美半生的生活狀態展示給觀眾,以中景和遠景客觀而含蓄地記載桂美人生路的足跡,並通過人物對話傳遞著導演的人生觀和處世準則。該片獲得第二十二屆臺灣金馬獎最佳劇情、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改編劇本等多項大獎。

兩人合作的第三部電影《我的愛》則巧合地貼合了兩人「婚外情」的現實境遇,加上也是在這部影片中,張毅和楊惠姍首次邂逅了琉璃藝術。這部電影堪稱這對伉儷人生的「轉折點」。

「在我們那個年代裡,臺灣電影的產業環境,一直有些問題,讓我們感到很挫折。大部分時候都是在等待,等好的投資人,好的製片,好的工作團隊。導演如此,演員亦是如此。你可以掌握的成分很少。你每天都在『推銷』什麼,嘗試著『說服』什麼人,而這些努力的結果,大部分希望很渺茫。」雖然多年之後接受採訪的楊惠姍這樣說起她和先生張毅的轉行,而臺灣電影產業也的確在「新浪潮」之後再度陷入低谷,但當時業界還是普遍將這兩位的急流勇退視為婚外情曝光之後受到輿論壓力的一種應對之策。

1986年,蕭颯發表了題為《寫給前夫的一封信》的文章。之後張毅與楊惠姍退出影壇,1987年兩人一同投入現代琉璃藝術創作,創立華人世界第一個琉璃藝術工作室——琉璃工房,作品被上海世博會中國館、中國美術館、法國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等收藏。蕭颯和張毅直到2000年才正式離婚,據兩人的女兒張源透露,「兩個人笑笑地去辦了手續」,在琉璃工房最艱難的時候,蕭颯也曾給予經濟支援。

張毅和楊惠姍在琉璃工房

琉璃人生

張毅和楊惠姍合作的最後一部電影《我的愛》中,因劇中男主人公從事藝術品貿易的緣故,劇組人員從各地借來了不少玻璃藝術品。這些水晶玻璃的藝術品來自美國、法國、捷克等地,全部出自國際名家之手。張毅和楊惠姍對這些脆弱的藝術品愛不釋手的同時也發現,「裡面沒有一件是中國造的。我在想我們來做中國琉璃,或許是一條很好的出路。」張毅這樣談到過創立琉璃工房的初衷。

在當時的華文語彙中,並沒有一個專有的名詞來指代這種透明無瑕的高鉛玻璃。作為這個領域的拓荒者,楊惠姍和張毅給出了「琉璃」這樣的定義。「我想就是要回溯到我們自己的文化中,白居易的『彩雲易散琉璃脆』的詩句和《藥師經》裡的第二大願『身如琉璃,內外明徹』。我們希望『琉璃』這個定義是有民族的、歷史的、文化的因素在。」

張毅和楊惠姍

為了能成功燒制一件完美的琉璃作品,楊惠姍和張毅搏上了身上所有的籌碼。創業初期,兩人出售了3幢房子,抵押了6幢房子,幾乎每年都要貼進一幢房子的費用。楊惠姍負責製作,張毅負責借錢,成功吹出的第一件作品竟然已經是成立工房四五年之後。

從時間跨度上看,琉璃藝術在張毅生命中佔據了更長的時間。美國《紐約時報》將其評論為「亞洲Studio Glass運動之父」。

2018年,張毅楊惠姍夫婦參加《朗讀者》,訪談中董卿提到二位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經歷,楊惠姍說,好像在看別人的人生。而張毅仍然提起拍攝《我的愛》時接觸到水晶玻璃的感受。「我記得它像生命一樣,看起來非常地華麗、莊嚴,但是一不小心碰到地上就會破碎。」

張毅楊惠姍夫婦參加《朗讀者》節目,談到做琉璃一行的艱辛

其實後來張毅還曾經涉足過一次電影,最後一部動畫片《狗狗傷心志》從籌備到完成歷時十五年。而這部作品與開啟他導演生涯的《光陰的故事》似乎有一種巧妙的呼應。一直鍾情於動畫創作的張毅,早年曾與已故導演楊德昌共同許下一起實現動畫夢的約定,遺憾的是楊德昌導演於2007年猝逝,時隔多年後,張毅終於獨自完成了這部《狗狗傷心志》。動畫同樣由四個短片章節構成,片中展現了四段狗狗與主人翁一同經歷的生命故事,連結構上都呼應著「光陰」。

《狗狗傷心志》劇照

沒有動畫電影經驗的張毅做這部動畫時已經二十多年沒有拍片,《狗狗傷心志》在2018年入圍金馬獎最佳長篇動畫,在此前也入圍多個國際動畫電影節,但在市場上,這部影片並未獲得反響。而張毅談到這部影片時也說,「《狗狗傷心志》用盡了三十多年來我們可以用的資源,因此如果要考慮動畫電影,我可能要說,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當跑的路程,我已經跑盡了,當守的信仰,我已經持守了。」

10月27日,張毅傳出因心臟手術後輸血感染病危的消息,在加護病房內救治。據了解,張毅導演此前已經動過兩次心臟手術,由於他的白血球過高,定期要去輸血,因為身體關係對細菌感染十分敏感。這次輸血感染大概是在今年2月份左右,他的身體各器官開始出現問題,輪流感染,不停住院治療。

張毅離開的兩日前,楊惠姍在網絡上發文講述了近兩年來自己陪伴張毅,走過一段與病魔抗爭的路程。她透露張毅這兩年因為先天性的免疫功能和腎的諸多問題,不斷進出醫院,全身插管,甚至雙臂已經找不到可以打針的地方,但她表示張毅仍然在堅持工作,因為有很多文件必須他親自籤署,他在堅強地練習寫字。同時,作為伴侶的楊惠姍在文中深情告白,「你就是我全部的世界,哪怕你是坐輪椅或躺床上,只要你不覺得那是所謂的不好的生活品質,只要你願意活著,我都會快樂地照顧你!」

相關焦點

  • 30年琉璃路:楊惠姍堅定,張毅執著
    對過去的30年,張毅感嘆「一言難盡」。從一家手工作坊到聞名世界的工藝品牌,他認為,琉璃工房不只是工藝製作團體,更是對中華文化的尋根、歸位。  1986年,張毅導演電影《我的愛》,在借用琉璃藝術品作道具時,發現在這一領域極少有華人作品。「原來我們的工藝是這麼薄弱,為了探尋文化根源,我們開啟了琉璃之路。」
  • 張毅追思會如期舉行,侯孝賢、陶喆等眾星到場哀悼,卻突發狀況
    文|小桐根據香港媒體報導,臺灣金馬導演、琉璃工房創辦人張毅10月28日因心臟第3次手術後輸血感染,於11月1日病逝,享年69歲,其遺孀金馬影后楊惠姍連日為亡夫打點喪禮。遺體已在11月19日火化,11月20日,家屬在佛光山臺北道場舉行永遠沒有來不及的愛追思紀念會,導演李行、朱延平、侯孝賢、王童、陶喆、張小燕等大約上千人到場送別,庾澄慶雖然人未到都有送上花籃悼念。追思會現場布置有別傳統的白色,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綠色的竹林。
  • 臺灣藝術家楊惠姍琉璃作品亮相大連
    原標題:臺灣藝術家楊惠姍琉璃作品亮相大連  新華網大連6月17日電(記者閆平)《唯有慈悲:楊惠姍今生大願20周年紀念展》16日起在大連展出,展覽將持續至6月30日。   此次展覽雲集重量級琉璃作品,包括有1993年北京故宮典藏的《阿彌陀佛》、2010年世博中國館收藏的《千手千眼千悲智》,以及專程自臺灣空運來大連的以臺灣原生物種為創作主題的「相信,就一定能看見」系列作品。
  • 金馬導演張毅火化,相守30年妻子楊惠姍現場悲痛送別
    張毅與妻子楊惠姍亦親亦友,1985年,張毅憑藉《我這樣過了一生》獲得第22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楊惠姍同樣憑藉該片獲得最佳女主角,兩人對未來規劃思路清晰,在電影事業巔峰期,卻毅然選擇退出影壇。隨後,張毅創辦琉璃工房,兩人在尋找中國琉璃之路中,寫下《中國琉璃,說話》。
  • 69歲張毅遺憾去世!曾受病情折磨全身插滿管,在妻女陪伴下走完最後...
    69歲張毅遺憾去世!曾受病情折磨全身插滿管,在妻女陪伴下走完最後一程11月1日,據臺媒報導,曾獲得過金馬獎、亞太影獎的導演張毅因病離世,享年69歲!張毅的離世對華語電影界來說是一大損失,曾導演過許多經典的代表作,《玉卿嫂》、《我這樣過了一生》、《我兒漢生》、《我的愛》等代表作口碑有佳,憑藉這些作品,張毅在大家眼裡是位頗有才華的導演,因此得知張毅去世的消息,網友們紛紛表示遺憾,悼念張毅可以一路走好!
  • 臺灣特色琉璃藏品亮相青島 國寶級作品驚豔展出
    胡耀傑 攝  中新網青島11月28日電 (胡耀傑 王夢馨)11月28日,來自臺灣的藝術家、知名文創企業——琉璃工房創始人張毅、楊惠姍攜近三十件經典作品亮相青島,其中包括1993年北京故宮博物院典藏的《阿彌陀佛》、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典藏的《千手千眼千悲智》、2013年中國美術館收藏的《且舞春風共從容》,以及專程自臺灣空運來青的以臺灣原生物種為創作主題的「相信,就一定能看見」系列作品
  • 臺灣藝術家楊惠姍琉璃展登陸成都 重現臺灣風物之美
    1月28日,臺灣琉璃工房《無色與有色的對話:楊惠姍琉璃藝術創作展》在成都展出。其作品運用高難度粉燒定色技法,工藝師巧妙運用琉璃的多變性表現作品的層次布局,透過填料的色迭變化和燒結技法,以氣韻生動的琉璃語彙,展現意蘊深厚的臺灣之美。
  • 「教師風採」西安市盲啞學校教師張毅:帶領盲孩子追逐夢想
    張毅不停地大喊:「變!進!離球門還有8米!快射門……」張毅告訴記者:「2020年,我的隊員們為了夢想,在黑暗中努力地奔跑。在盲人足球比賽中,除守門員以外其餘的隊員均為全盲,球員要依靠聲音和觸覺來踢球。試想一下,一個人戴上眼罩站在綠茵場,然後帶球奔跑、加速過人、大力射門,有多麼不易。對盲人來說,僅僅克服對奔跑的恐懼就需要極大的勇氣,更不用說熟練地踢球了。」
  • 琉璃收藏價值倍增 業內人士稱限量版有潛力
    這尊由臺灣琉璃大師楊惠姍創作的「千手千眼觀音」琉璃佛像,是迄今為止世界最大的琉璃佛像,其以「有色同寒冰,無物隔纖塵。象筵看不見,堪將對玉人」的皎潔質地和婀娜多姿的體態,與同期展出的「敦煌」、「無相無無相」、「一朵中國琉璃花」、「焰火禪心」、「焰火裡的禪靜」等三十餘件琉璃作品,並稱為2015年最驚世的藝術佳作。
  • 琉璃美人煞什麼時候播 琉璃美人煞電視劇免費觀看
    琉璃美人煞什麼時候播 琉璃美人煞電視劇免費觀看 FACE妝點網
  • 夢幻之心——藏地古代琉璃珠子
    自此人們就開始用火焰燃燒石英砂來製造琉璃。有關琉璃的藏文記載淹沒在小五明的浩瀚書海裡,今人實在難以探其究竟,我們只好從古代中國的有關琉璃的書著入手,來詮釋西藏琉璃的前世今生。《梵書》中的「吠琉璃」、《酉陽雜俎》的「毗琉璃」、《一切經音義》的「髀頭梨」、「頗黎」等,都是琉璃的音譯。西來的貿易琉璃,驚豔了中國人的眼睛,也催化了中國琉璃的生產工藝水準,儘管中國人一直都意識到,國產的琉璃遠比西來的琉璃要差些,比較容易破碎,光澤也暗淡。但至少,中國在漢唐之際始終在生產琉璃。
  • 「輪椅上的大愛光影」活動打卡東坡網紅水街
    四川新聞網消息 (呂偉利 趙志恆)11月13日,眉山市文化館公益攝影班等單位開展的,「輪椅上的大愛光影為支持「輪椅上的大愛光影」關愛活動,他到場講解了手機拍攝技巧。他現場示範並互動交流,簡介了手機攝影的基本知識,同時以自己日常生活中創作的作品講解拍攝過程中用光、測光和曝光方面的技巧,深入淺出的講解了色彩的運用對視覺的衝擊,運用手機上簡單的設置拍出不同色調的照片以及如何進行後期製作等知識。
  • 《琉璃》禹司鳳:問我愛你有多深,遇見你我便成了結巴
    電視劇《琉璃》截圖《琉璃》男主角禹司鳳,雖略顯高冷,但也是個談吐清晰之人,可遇到了褚璇璣,話語間卻變得吞吞吐吐,這樣到底是什麼樣的情感呢電視劇《琉璃》截圖在這樣情況下禹司鳳對她的愧疚感可以說是十分沉重,只要能夠幫助她,他願意做任何事。
  • 紫禁城建成600年紀念券圖案寓意
    2020年8月18日,「紫禁城建成600年紀念券」發行儀式在故宮博物院舉行。詳細信息:2020年紫禁城建成600年紀念券發行計劃紫禁城建成600年紀念券圖案寓意「紫禁城建成600年紀念券」 是故宮博物院與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籤署戰略協議後合作發行的首款產品。紀念券正面以太和殿為主景,背景輔以紫禁城鳥瞰圖,同時展現其雄偉壯觀與歷史深邃。背面選用九龍壁上的第一條龍為主景圖案。
  • 11米光影巨兔首次亮相佛山 嶺南天地光影藝術季點燃城市夜經濟
    11月26日,Intrude Family光影巨兔公共藝術裝置華南首展在佛山嶺南天地進行亮燈儀式。十一隻形象治癒自帶光芒的巨型兔子將在這個冬季帶來「愛在一起HOPE TOGETHER」光影藝術季。
  • 《琉璃》九生九世的悲慘愛戀換來一生一世的圓滿
    #成毅和袁冰妍主演的古裝電視劇《琉璃》終於播了,這個預告溜了我一年的劇,它終於開播了,喜極而泣!電視劇《琉璃》能播,絕對是經歷了一番周折,但是比起《錦衣之下》的錦衣奶奶們,《琉璃》讓觀眾只等了一年,實在是夠意思了。這裡不談娛圈規則,就來談談《琉璃》這部劇。
  • 為什麼玩串的人都在追求火琉璃?
    為什麼玩串的人們都追求一串火琉璃?愛木質文玩手串的藏友怎能不追求一串火琉璃?特別是一串陳化瘤火琉璃!論木質文玩手串霸主地位當屬陳化瘤火琉璃!那種質感,那種珠子之間撞擊的聲音!那種硬!那種瘤花!那種金線!美!
  • 《琉璃》褚璇璣從未愛過禹司鳳,你看明白她真正愛的是誰了嗎?
    8月31日電視劇景氣指數榜更新,成毅、袁冰妍主演的《琉璃》排名第一。《琉璃》算是低開高走,豆瓣評分從最初的7.1到7.6直到現在的7.8分,一路飆升。成毅飾演的男主角禹司鳳,原本是天界的一隻金翅鳥,因為看到白帝將魔煞星羅都計候改造成了天界的戰神,企圖用愛情栓住戰神,讓戰神為天界所用斬妖除魔,後經魔域右使無支祁提醒,戰神發現了所有的真相,知道是自己親手毀了自己的家園,殺死了自己的同胞,悲憤委屈之下戾氣重生,誓要毀了天界,白帝設計抓住戰神,想要除掉她,金翅鳥不忍心,於是送戰神去渡劫,並陪伴戰神一起去渡劫,用十生十世的愛去渡化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