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茶習俗,在古老中國傳承既久,取茶作為飲料,據說始於黃帝時代。《神農本草經》中說「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而茶的真正種植和使用,始於秦漢時期,中國人的飲茶到了宋代竟達到了窮極精巧的地步,民間不但出現了茶戶、茶市、茶坊,甚至出現了鬥茶,它不僅是一種飲茶方式,更是一種精神文化享受。茶中自有萬般景,也就有無窮的學問。
我之所以對飲茶之成癮到入骨入髓,淵源始自於已經作古的家嚴。自小,茶罐或茶缸從不離手的老父親,一個超大罐子超大茶缸不可或離。把一個深罐子,或一個大茶缸盛滿水,直接架在火上烹煮,待水沸騰之後,在實實地抓一把茶葉丟進去,要喝時用帕子包起來,端到唇邊,不停地吹,直到茶渣泡沫吹散了,茶水可以入口了,就稀裡譁裡動靜極大地喝。渴了喝,寒了喝,肚子痛了喝,吃油膩了喝,吃撐了喝,就這樣愛上了茶水的味道,也特別刻骨銘心於這種豪放的煮茶喝茶的形式方法。那茶水喝起來過癮暢快,愜意安逸;特別是盛夏酷暑,大碗所盛之冰涼茶水最能解渴。因而,我們兄弟姐妹當中,鮮有不得茶癮的人。
這種愛茶,與高雅考究的飲茶自有天壤之別,只能視作本色樸素一道了。
我喜歡的好茶很多。但普洱茶分什麼熟普生普,什麼紅茶養胃,我一概不去管它,平生只點只選自己喜歡的綠茶。偶然,有人邀約去馬鞍山茶館之類喝茶,或到朋友處喝茶,這才客隨主便,喝人家用鐵觀音或普洱泡的功夫茶。綠茶算是我的口糧茶,平生最迷戀七舍綠茶、湄潭翠芽,還有安徽的太平猴魁。後來喝到都勻的毛尖,也還覺不錯。太平猴魁則是兄長出差安徽,給我帶來幾包,從此喜歡得不得了!後來才發覺,普安的綠茶真正霸道,最合吾意,關鍵是近在咫尺,唾手可得!
文/陳松
文字編輯/彭芳蓉
視覺/實習生 龔拉
編審/李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