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自主創新、國產替代,成為科技企業最熱的關鍵詞。在天虎科技對投資機構的採訪中,一個明顯的感觸是,僅僅做到「國外有的我也有」已經不夠了,還需要「做得更好」才足以吸引大量資本的關注。
在已經到來的2021年,硬科技投資邏輯正在發生什麼變化,未來將沿著怎樣的方向發展?
本篇是天虎科技年度創投「盤點」系列第三篇,此前已推出生物醫療、文創兩篇,本篇聚焦硬科技,包括航空航天、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等以科技驅動為主的硬科技領域進行盤點,以期為相關創業者提供參考。
硬科技創投項目「瓜熟蒂落」
每年春節過後,大多數VC/PE機構都會進行春招。2020年開春之後,情況有些變化:越來越多的機構開設醫療健康、生物醫藥、科技創新領域崗位,並要求應聘者有一定專業背景理科學歷。
機構招募動向的背後,是以物聯網、航空航天、先進位造等硬科技為主的投資邏輯在近幾年被推崇。投中網數據顯示:2020年1-11月,國內VC/PE投資市場僅人工智慧、半導體晶片兩大硬科技賽道就吸引了超170億美元;以新基建為主的製造業是VC/PE機構最關注的領域,投資規模佔整體規模的15%。
2020年成都資本市場上,一批硬科技企業迎來「瓜熟蒂落」:盟升電子、天箭科技、英傑電氣、秦川物聯網等一批企業均成功IPO,成都立航科技主板IPO、成都智明達電子科創板IPO均過會。
根據公開信息不完全統計,天虎科技發現2020年成都至少有20起關於先進位造的投融資事件。
2020年成都先進位造領域投融資項目
如果將視野擴展到芯、屏、端、軟、智、網的電子信息六大領域,成都的硬科技布局正在不斷完善,擁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2020年成都投融資事件行業分布
硬科技創業項目進入「去偽存真」
硬科技投資周期長,投入大,風險大,但是相對收益也高。以投後融資情況來看,硬科技及醫療健康項目在今年集體進入到收穫期。區別於其他領域,硬科技投資的可複製性會差一些,因為門檻足夠高,整個應用端的競爭相對來說沒有其他領域(比如消費、網際網路)競爭那麼激烈。
但近年來,隨著國家提倡「自主可控」、「自主創新」、「安全可控」,越來越多的機構開始關注到硬科技投資,資金的注入為2020年硬科技投融資帶來了一些新變化:
1.估值攀升、湧現泡沫
長期來說,硬科技投資確實處於一個比較好的上升周期。但從今年二級資本市場的情況來看,今年的豐收得益於幾年前就種下的種子。
成都具有發展硬科技的堅實土壤,也誕生了一批專注於硬科技領域投資的機構,作為專注於戰略新興產業投資的成都民營股權投資管理機構——博源資本,從2014年開始涉足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新興投資領域。作為本土活躍的頭部GP,他們投出了諸如博匯科技 、愛樂達航空、天翔環境、厚普股份、富森美等5家上市公司,共計38個投資案例中目前無一個項目出現損失。
博源資本早期布局的博匯科技、立航科技、智明達電子在今年都紛紛登陸資本市場或者進入到IPO過會階段。博源資本投資總監呂和糠認為,硬科技投資已成為風口,深耕產業、理解產業方向和產業生態,是投出好項目的必備條件。
全國範圍來看,深創投、達晨創投、IDG資本、高捷資本等硬科技投資為主的機構也都進入到收穫期。
投中網《2020年1-11月中國VC/PE市場數據報告》
據華泰聯合證券統計,截至2020年10月底,有448家企業申報科創板。其中,專用設備、TMT、生物醫藥佔到所有申報企業的2/3。科創板、創業板註冊制是硬科技估值攀升最好的加速器。但是對於後期轉變投資策略,押注硬科技的機構而言,只能選擇接盤估值過高的項目,抑或尋找更加早期的項目,不管何種方式都意味著較大的風險。
硬科技賽道突然變得擁擠起來,註定會增加一級市場、二級市場的泡沫。灃揚資本投資經理賴新予曾向虎哥表示:今年IPO企業增多,註定會引起一些企業迎來「破發」,「上得多就意味著退得多」。
2.從me too到me better
硬科技領域創投邏輯與網際網路、TMT領域完全不一樣,前者看重技術的領先性、市場應用情況,後者看重是否能快速佔領市場及可複製性強。整體局勢來看,全球化蜜月期結束,半導體、航空航天等關鍵領域的自主創新、自主可控成為主旋律,自主創新的要求也朝著「人有我優」的方向邁進。
一個很明顯的變化:此前硬科技投資機構看項目更多關注「me too」:即國外有的東西,國內項目能做出來,走國產替代的路徑,以相似的功能和高性價比替代國外產品。接下來,專注投資硬科技的機構更多看重「me better」:即國內不僅要有,而且要做到比國外技術好。
這種投資邏輯的轉變,意味著對於頭部技術項目的爭奪會進入白熱化,硬科技創業細分領域可能形成頭部企業型的生存格局。另一方面,對硬科技項目而言,除去過硬的技術實力以外,也考驗團隊的拿錢能力,是否能夠在泡沫期率先上市、儘快融資拖垮競爭對手。
從長遠來看,硬科技創業項目已經過了靠模仿就能活得「滋潤」的階段。呂和糠就認為:單純的「依賴」和「模仿」將面臨更殘酷的競爭和淘汰,切實可行的自主創新是未來必經方向。對創業者來說,釐清市場需求和自身能力,清晰界定出能力圈,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與空間十分重要。
3.自主可控、安全可靠
硬科技領域投資將更加細分,同時投資將沿著產業鏈由下遊往上遊遷徙。硬科技往上遊走最終會走到新材料、裝備、通信這些基礎科學,而基礎科學方面恰巧是國內目前來看較為欠缺的地方,同時也是解決「卡脖子」的著力點,同時也值得創業項目進行攻克。
隨著半導體、晶片、衛星網際網路等產業投資不斷升溫,差異化的認識、細分領域和賽道將成為硬科技投資機構接下來的探索方向。比如,當下半導體投資是正確的,那麼機構如何才能投出高收益率的項目?這就要找細分的產業鏈機會,比如半導體封測電路板、SMT的設備和材料,衛星網際網路配套地面設備的新型天線陣面及材料等。
呂和糠認為,國產替代成為增長最大驅動力之一,國產化替代需求自軍工領域起,逐漸擴展至其他硬科技領域。在需求的牽引下,市場發展確定性更強,更多產業中的細分機遇開始凸顯。
另一方面,國內硬科技創業相比於國外,在基礎科學技術方面稍微落後,但國內發展硬科技的優勢在於市場,服務能力比較強,擅長做技術服務的公司有很多機會。
本質上來說,硬科技投資看重的是對未來趨勢的預判。做這種投資一定不是看到而相信,而是相信才看到,是通過對產業的理解,看到未來趨勢在哪裡,才能賺到科技創新的錢。
天虎科技年度盤點文章回顧:
作者丨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