譜寫新時代的「趕圩歸來」

2021-01-12 新華網

  【原標題】譜寫新時代的「趕圩歸來」——隆林各族自治縣各族群眾攜手脫貧奔小康見聞

  

  隆林各族自治縣德峨鎮的民族學生在練習吹蘆笙。 周軍/攝

  「蜜一樣的啊哩哩,好生活(囉)啊哩哩」……1979年冬,隆林各族自治縣德峨鄉(現為德峨鎮)趕圩歸來的彝族姑娘身著五彩繽紛的服飾,一路上歡聲笑語。在當地體驗生活的詞作家古笛、曲作家黃有異被此場景感染,找到了靈感,創作了歌曲《趕圩歸來啊哩哩》,體現改革開放後少數民族地區農村翻天覆地的變化,展示黨的好政策給人們帶來的幸福生活。

  《趕圩歸來啊哩哩》在中華大地上廣為傳唱,隆林苗、彝、仡佬、壯、漢各族群眾哼唱著自信的歌謠,揮舞著奮鬥的雙手,憑藉著堅定的信念,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砥礪奮進、開拓進取,在新一輪脫貧攻堅戰中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用勤勞和智慧譜寫民族地區跨越發展新篇章。2016年以來,全縣共有87個村7.8萬人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降到2.02%,當這首歡快的老歌在原創地再次唱響,呈現出新時代「趕圩歸來」的美好景象。

  6月19日至23日,「千名記者一線行」採訪團深入隆林採訪,見證了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各族群眾脫貧致富、幸福安定的美好生活。

  團結奮鬥 趕圩越來越便利

  記者走進《趕圩歸來啊哩哩》歌曲取材地——德峨鎮,一路驚喜不斷。當地少數民族群眾仍保留趕圩的傳統,但街圩上不僅多了電動車、摩託車、汽車等交通工具,現代工業產品商店也隨處可見。「現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過去趕圩要走幾個小時,現在水泥路通到村屯,坐車十幾分鐘就能到集鎮。」德峨村村民何開田說,

  如今隆林至百色高速公路已經通車,縣城到德峨全程是水泥路,他和家人每年都去城裡「趕圩」。

  隆林是典型的山區農業縣,受限於物流、交通條件等因素,廣大農村貧困地區的農特產品與市場缺乏暢通的對接渠道。近年來,該縣統籌各方資源,全力推進農村路網建設,激活農村「沉睡」資源。2016-2019年,該縣共修通20戶以上自然村(屯)通屯道路共計962條2012公裡,總投資9.11億元,受益總人口達28.64萬人。

  乘車沿著克長鄉大慶村環山公路前行,但見路旁的連片桑園蒼翠欲滴。「我們加快『四好農村路』建設,沿途打造扶貧『造血』產業,推進油茶、板慄、西貢蕉、桑蠶4個萬畝產業園發展。」該縣縣長楊科介紹,農村公路網連起村屯道路,優化了鄉村產業布局,主導產業正在向規模化、標準化、市場化發展。

  產業跟著道路走,道路促進產業興。「萬畝產業園」有效整合土地資源,不僅讓各族群眾通過參與種植、土地流轉、園區管護、務工等形式,聚集在產業鏈上,破解了「扶貧到戶」的難題,又發揮了當地資源優勢,推動實現「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為農村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夏季高溫、高溼,桑樹重新發芽長梢要追加肥料,要經常對蠶房進行消毒……」在德峨村邊坡屯的蠶房裡,苗族村民李應祥作為當地致富帶頭人,正通過電話向彝族村民李秀林傳授種桑養蠶技術。該村加強農村致富帶頭人隊伍建設,通過技能培訓、產業帶動、就業指導等措施,提升各族群眾「造血」能力。

  近年來,在自治區政協辦公廳傾力幫扶下,隆林各族幹部群眾互敬互愛、團結協作,共同解決生產生活上的困難和問題,勠力同心謀發展,過上了越來越甜蜜的幸福生活。2019年,全縣地方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9972元,同比增長9.5%。

  黨建引領 土貨進城趕圩忙

  「我們村的名字雖然不是很好聽,但我們是全鄉第一個脫貧村,去年村集體經濟收入24萬元,比2017年增長了6倍,排在全縣第一名!」在豬場鄉爛木幹村,駐村第一書記陳長鴻自豪地向記者介紹,該村瓦廠屯藍靛膏產業去年產值達110萬元,實現戶均增收1.7萬元。

  爛木幹村是苗族同胞聚居地,藍靛膏是當地群眾製作蠟染的首選和增收的主要途徑。「一個寬1.5米、深2米的窖子,7天左右可以產出約20公斤藍靛膏,收入400多元,我們一家靠這個產業脫了貧。」該村脫貧戶陳昇奶說,以前,村民制膏要先挖土坑,再鋪上塑料薄膜和上山挑水,生產效率較低。

  「村民製作的藍靛膏質量好,外地老闆經常上門收購,我就想著把傳統手工技藝傳承、發展下去。」爛木幹村黨支部書記楊成合說,村兩委組織發動致富帶頭人利用山間閒置地建起86個水泥藍靛窖,並成立生產藍靛膏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由黨員致富帶頭人引導鼓勵村民共同參與,破解技術難、資金少、信息缺等諸多問題,如今當地的藍靛膏源源不斷銷往雲南、貴州等地。

  爛木幹村整村於2017年底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54%,但紅米、黑糯、山茶油等傳統特色產業面廣、點散、量小,仍然嚴重製約群眾增收致富。2018年以來,在陳長鴻的帶領下,該村以「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在全村8個自然屯採取組織引導、黨員帶頭、群眾自願的方式組建「黨群互助組」,統籌發展特色產業。

  把黨支部建在產業鏈上,產業基地建在苗寨裡,爛木幹村初步形成山上「綠色銀行」(杉木、梧桐、藍靛),山中「精品菜籃」(小黃姜、魔芋、黃瓜)和山下生態粗糧(紅米、黑糯、五穀)的產業格局。產業規模不斷擴大,該村註冊「隆苗香」農產品商標,打造品牌持續拓寬農特產品銷售渠道。

  黨建引領航向,產業助農增收。該縣大力開展「五彩先鋒」引領行動,從產業分布、地域特點、民族特色等實際出發,打造「民族團結」「產業興旺」「一江兩岸」「綠色發展」「文化傳承」等5個基層黨建示範帶。目前,全縣西貢蕉面積3.7萬畝,桑葉2萬畝,板慄、油茶麵積均突破10萬畝,特色主導產業貧困戶覆蓋率超95%。

  近年來,隆林充分發揮少數民族地區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樹立產業帶富、創業就業、結對幫扶等黨員「先鋒標杆」,成立「黨群互助組」,充分挖掘傳統產業內在優勢,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不斷拓展延伸產業鏈,把「小、散、亂」的農村「土貨」轉變為「集、大、齊」的特色農產品,一批農村「土貨」通過線上營銷走出大山,赴全國各地「趕圩」。

  移風易俗 文化引領新風尚

  「我趕圩不僅為了購物,還抽空學習一些農技知識,回去後把自家的桑園、蠶寶寶管護得更好。」者浪鄉麼窩村村民熊衷家說,如今的圩日比以前熱鬧得多,活動也更豐富。

  為進一步打通宣傳、教育、關心、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隆林整合人員隊伍、資金資源、平臺載體,依託各鄉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點),創新開展圩日送服務活動,通過科普宣傳、文藝演出、技術培訓、健康檢查、法律諮詢等志願服務活動,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產生活理念,不斷提高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該縣充分發揮文化、教育、科技、司法等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作用,建立文明結對幫扶制度,讓新時代新文化引領新風尚,推動文明實踐活動融入圩場、走進百姓家,切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同時,組織各鄉鎮、村屯幹部、黨員鄉賢依託農家書屋、遠程教育平臺、文化廣場等,深入開展宣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送文化入村屯、道德講堂等活動,倡導積極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

  「苗族跳坡節」「彝族火把節」「仡佬族嘗新節」「壯族三月三」「漢族袍湯節」等民族節慶文化活動已經成為全縣各族群眾大聯歡的載體。該縣以節慶活動為載體,深入挖掘優秀傳統鄉土文化,將孝親敬老、重諾守信、鄰裡互助等內容融入活動節目,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移風易俗宣傳。目前,全縣16個鄉鎮179個行政村均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建立紅白理事會,引導貧困群眾改變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樹立自強、感恩、進取和勤勞致富的意識。

  「以前寨子裡面有紅白喜事,要擺兩三天酒席,家家都要有人去幫忙,攀比之風嚴重的時候,一場喪事辦下來要十幾萬元,人情負擔很重。」德峨村村民楊金輝說,現在很多村民學會放下「面子」,趕圩時堅持文明、節儉、理性消費,村寨紅白喜事大操大辦、奢侈浪費的現象也逐漸消失。(原文編輯:覃柳丹 作者:凌聰 林斌)

相關焦點

  • 努力譜寫新時代「楓橋經驗」新篇章
    他勉勵大家,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和全國公安工作會議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珍惜榮譽、接續奮鬥,以學在深處、幹在實處、走在前列的實際行動,為全國公安派出所帶好頭、作表率,努力譜寫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的新篇章,不斷為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作出新貢獻。
  • 致敬奮鬥的你丨用勞動譜寫新時代的「幸福之歌」
    「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新時代是奮鬥出來的。」「光榮屬於勞動者,幸福屬於勞動者。」11月24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點讚勞動模範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國的功臣,讚揚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用智慧和汗水譜寫了「中國夢·勞動美」的新篇章,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上創造新的時代輝煌。
  • 國防部:助力脫貧攻堅,譜寫軍民魚水情深的時代新篇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全軍官兵將在完成好軍事任務的同時,繼續支持打贏脫貧攻堅戰,譜寫軍民魚水情深的時代新篇。
  • 河南日報重磅解讀:焦作以高質量文旅項目建設譜寫新時代華彩樂章!
    一個個重點項目如轉型發展的神來之筆,驅動全域旅遊大融合,提升遊客新體驗:登高俯瞰黃河灘地,總投資15億元建設的武陟縣嘉應觀田園綜合體項目,以現代農業為基礎,以黃河文化為核心,打造健康、綠色、休閒、文化的田園綜合體,一個沿黃高質量綜合旅遊景區初見雛形;傾耳而聽太極聖地,總投資6億元的《印象·太極》大型演藝項目,主輔表演區正搭建,舞美實景在構造,一場搶時間
  • 用炙熱初心譜寫新時代青春之歌——觀看電影《秀美人生》有感
    希望能與在座的同事們共勉,以文秀同志為榜樣,用我們的青春芳華詮釋初心,敢於擔當,樂於奉獻,共同譜寫新時代的青春之歌。通訊員:童荘裝編輯校對:範佳偉總監製:莫國振
  • 羅湖譜寫文藝新圖譜
    佳作如百花競放,譜寫羅湖文藝新圖譜。 作為深圳最早的建成區,羅湖汲取改革開放的精神食糧,一路追隨改革開放的腳步茁壯成長,見證並記錄著深圳經濟特區40年日新月異的變化,在40年間繪就了一幅幅優異的答卷。與此同時,羅湖的文藝事業蓬勃發展,在多個創作領域不斷釋放文藝活力,秉持高度的文化自覺和強烈的精品意識,立足於時代特色,努力打造兼具時代性、思想性與藝術性的文藝精品。
  • 奮力譜寫「兩大奇蹟」新篇章
    奮力譜寫「兩大奇蹟」新篇章 2020-12-20 11: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浙報專版丨黃巖高質量譜寫「永寧江時代」發展新篇章
    在1月12日召開的黃巖區十三屆五次黨代會上,黃巖深入謀劃「十四五」發展思路,走深走實「三立三進三突圍」新時代發展路徑,提出以「八個高地」建設、五個先行突破為戰略抓手,打造「千年永寧、中華橘源、模具之都」金名片,高質量譜寫「永寧江時代」發展新篇章,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區。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黃巖正翻篇歸零再出發,朝著新目標大步邁進。
  • 助力河南生物技術發展華之源譜寫時代新篇章
    在中原大地,河南省華之源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之源)用青春點燃創業激情,懷初心譜寫時代篇章。今年8月,華之源正式啟動二期建設,該公司董事長夏鵬遠表示:「新的辦公場地包括二代測序、飛行質譜、細胞儲存、生化免疫等10餘個一流的專業技術平臺,由此公司將邁入快速發展軌道,向家鄉人民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基因科技和大健康服務。」
  • 蘭州這條老街,將繼續譜寫城市繁華發展的新旋律
    今天蘭州老街將以她的方式,繼續譜寫著城市繁榮的旋律。作為西北文化旅遊品牌,蘭州老街新與舊、快與慢、人文與時尚的碰撞中實現融合與統一,憑藉著獨有的「產品基因」與「文化基因」,不斷在項目中深度融入這座城市的文化,傳承過去,繼往開來
  • 婺城:打造新時代人民武裝工作婺城樣板
    蔡豔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不斷開創黨管武裝、國防動員和雙擁共建新局面,進一步動員全區上下在新徵程上唱響「奮進『十四五』,圖強新婺城」主旋律,深入推進「雙城」戰略迭代升級,奮力建設「五大名城」,著力打造新時代人民武裝工作婺城樣板。  區領導黃國鈞、張茹先、胡小榮、徐妙芳、王建中、杜建明、陳曙初、潘國東、陳旭輝、賈恆飛、趙燕華參加會議。
  • 發揮獨特優勢 譜寫「兩大奇蹟」新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在《關於〈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的說明》中指出,我國有獨特的政治優勢、制度優勢、發展優勢和機遇優勢,在新階段,我們完全有信心、有底氣、有能力譜寫「兩大奇蹟」新篇章。實現「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意義重大,任務艱巨,前景光明。
  • [踐行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 民族團結「示範地」——下馬崖邊境派出所
    圖為下馬崖群眾歡迎巴哈德·卡德爾載譽歸來時的合影。下馬崖邊境派出所主要負責戶籍管理、治安管理、邊境管理等工作,95%的常住居民為維吾爾族。一直以來,派出所民警堅持「真心為民、真情愛民、真誠利民」的理念,為民做好事解難事,拉近了與群眾之間的距離。
  • 傳承高鐵情 逐夢新時代 湖南高鐵職院喜迎70華誕
    70年來,從條件艱苦的衡陽鐵路中級技術學校,到歷經風雨的衡陽鐵路工程學校,再到展翅騰飛的湖南高速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院與中國鐵路發展共命運,與時代進步同行。學院艱苦創業的奮鬥歷程見證了中國鐵路由慢到快、由弱到強的發展軌跡,在中國鐵路和職業教育發展歷史上譜寫了濃墨重彩的篇章。70多年來,學院共為社會培養了10萬名專業技術人才,許多校友已成為行業的領導、專家和精英。
  • 鄭州市政府召開黨組會議傳達學習市委全會精神 以新作為新擔當譜寫...
    會議要求,全市政府系統要在學深悟透上下功夫,堅持與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相結合,與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相結合,與謀深謀實各單位工作實際相結合,找準抓落實的切入點和發力點,在識變應變求變中育先機開新局。
  • 喀什女檢察官木亞沙爾·麥麥提被評為「新時代最美檢察官」
    喀什市人民檢察院第二檢察部主任木亞沙爾·麥麥提被授予「守望正義——新時代最美檢察官」稱號這也是新疆唯一一位獲此殊榮的檢察官喀什市人民檢察院第二檢察部主任木亞沙爾·麥麥提被授予「守望正義——新時代最美檢察官」稱號。
  • 【婦聯主席話初心】陸小娣:爭做新時代忠誠乾淨擔當的婦聯幹部
    【婦聯主席話初心】陸小娣:爭做新時代忠誠乾淨擔當的婦聯幹部 2019-09-06 18: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盤點膀胱癌的 「三部曲」,新療法譜寫膀胱癌治療新格局
    膀胱癌是世界範圍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的惡性疾病,在中國,膀胱癌的新發患者數和死亡數均為泌尿系腫瘤的第一位。當膀胱癌就進入了「肌層浸潤階段」,可使用的治療方式主要有:經尿道膀胱腫瘤切除術、膀胱全切(配合新輔助或輔助治療)和膀胱保留治療。其中配合新輔助或輔助治療是基於尿路上皮癌細胞對於鉑類、吉西他濱等化療藥物敏感而準備的,因為放療可有效地減輕患者的腫瘤相關症狀(如疼痛等)。根據腫瘤的浸潤深度和侵犯範圍,選擇外科、腫瘤內科、腫瘤放療科以及相關支持學科的多學科聯合治療可以獲得最佳的治療效果。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童心向黨歌,唱響中國夢 南通通州為孩子...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童心向黨歌,唱響中國夢 南通通州為孩子補足「文化之鐵、精神之鈣」 2019-11-06 15:12:26 來源: 南通網   上月,第九屆「童聲裡的中國」少兒歌謠創作大賽優秀作品分享會在江蘇南通市通州區舉行。
  • 因你歸來 同大花開
    5月22日上午,校園內,「熱烈歡迎同學們回家」「因你歸來,同大花開」 ……一條條標語溫暖著返校同學的心。經過全校上下的精心準備和堅守付出,迎來了同學們重返校園的激動人心時刻。根據學校安排,從22日到26日,各學院非畢業年級學生分期分批、分省域錯時錯峰返校復學。 當天上午,校領導和相關部門人員在大同火車站、大同南站、校門口熱情迎接同學們的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