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害你的人,其實是來渡你的」,這句話可能很多人都不認可,難道還要感激給我們帶來痛苦的人?不報復就不錯了,還要感謝他?相信很多人對那些傷害過自己的人,心裡都滿是仇怨,甚至有些人對自己的傷害是影響一生的。面對傷害我們的人,我們該忍辱還是報復?相信看完本篇文章後,你的心中會有答案。
佛家講究一個「因緣」,其實就是因果,「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這一生我們會遇到誰,和誰的緣分會比較深,和誰的緣分淺,其實是早都註定了的,都是自己過去種下的因果。佛說「若無相欠,怎會相見」,人與人之間的遇見不是來要債的,就是來還債的,「無緣不聚、無債不來」,彼此不相欠的人,無緣對面不相逢。
每個人這一生都會遇到千千萬萬個人,但大多數人只是陪我們一程,緣盡了,便再也不會見面。真正與我們緣分深的,比如我們的父母、子女、妻子丈夫等親人,這樣的緣分非同一般。佛說,只有很深很深的緣分,才能在一條路上走了又走,同一個地方去了又去,同一個人見了又見。是自己的因緣躲不了,不是自己的也強求不來。
不論出現在我們身邊的人給我們帶來溫暖還是傷害,都是我們本該遭遇的,都要接納和珍惜,善緣也好、惡緣也罷,下輩子不會再遇見了。我們往往對愛自己的人心懷善意,卻忽略了那些傷害自己的人同樣對自己「恩重如山」,讚美聲固然可貴,誹謗聲同樣功不可沒,那些傷害讓我們變得更加強大,讓我們的心量更大,更能安定、寵辱不驚。
那些傷害我們的人,更像是來渡我們的佛菩薩,不但擊不垮我們,反而讓我們更加堅韌。佛陀釋迦牟尼佛在成佛後,說他的堂弟「提婆達多」為佛再來,是來渡他的。
很多學佛的人都知道,提婆達多是惡人、小人,最初跟著佛陀修行,後來嫉妒佛陀的成就,在背後詆毀佛陀,破壞僧團,甚至數次想要殺害佛陀,他種下的這些罪業足夠他墮入地獄惡道。但在佛陀的眼中,提婆達多不是「魔」,而是「佛」,正是他帶來的傷害讓佛陀修行的功德更加圓滿。
傷害我們的人,他們冒著下地獄的風險來渡我們,他們不惜造業來成就我們,我們就不要抱怨了。一切都是因緣,也都是最好的安排。生活要我們成長的時候,必會安排一些讓我們不如意的人或事來歷煉我們,這是人生的助緣,而非刁難。
「無魔不成佛」,人在順境中是永遠無法成佛的。大多數人都喜歡安逸的環境,喜歡過順風順水的日子,但人生是充滿無常的,「一帆風順」只是一種美好的願望,現實的生活中更需要我們乘風破浪。一個人真正的強大,不是在順境中有多大的成就,而是敢於面對人生的坎坷與苦難,不論是誰帶給我們的風雨,大浪中做個堅強的勇士。
如果在婚姻當中,夫妻之間恩愛,那恭喜你,那是你自己修來的善緣;如果夫妻不和,矛盾爭吵比較多,甚至有一方傷害另一方,也不要心生怨恨,都是因緣果報,該隨緣隨緣,有緣不會散,緣盡終會有散場。凡事要想開點,其實誰也不是誰的誰,該珍惜珍惜,該放下放下,人生就是一段又一段了緣的過程,彼此欠債還債、報恩報仇罷了,最後都是孤獨的行者。
別人如何對待自己,是我們自己的因果;自己如何對待別人,是自己的修行。傷害我們的人,自己造業,損耗的是他自己的福,自有其果報,我們不要生報復心,「他造他的孽,我積我的德」,個人負個人的因果。走好自己的路,所有遇見皆是美好。感恩閱讀與分享,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