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90的紋身故事,還要從那一口盪氣迴腸的泡泡糖說起。」
前些日子,崑山狠人龍哥戲劇性地倒在了街頭,一身的戰神大黑天紋身被編成段子在網上瘋傳。
再往前幾周,瀋陽的初二學生小強為了在背上紋龍不惜與母親斷絕母子關係。
關於紋身,一直不乏精彩的故事。
不過對於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的80、90後表示:
紋身?叔玩的時候,自己都還穿著開襠褲呢。
壹
說起紋身的故事,還得從那一口盪氣迴腸的泡泡糖說起。
它叫「比巴卜」。
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記得這款泡泡糖,在當時可謂是紅極一時。入口即化的口感,還能hold住一口超大號的泡泡,可謂名副其實的泡泡糖。
當然,最重要的是它免費贈送一張紋身貼。
雖然圖案算不得多精美,但是依然掀起了一股「紋身熱」,無論男女老幼(上至16歲下至3歲),都喜歡弄上幾張往身上貼,越顯眼越好。
一般來說,都喜歡往手背上貼,夏天的時候,胳膊、小腿也是可以的。總之,一定要醒目,讓人第一眼就能看到。
貳
關於紋身的講究其實很多。
比方說黑幫裡歷史悠久的過肩龍,含義是人在江湖如猛虎過江,輕易不要招惹。敢紋過肩龍的,都是江湖裡一等一的狠人,也得同時做好哪天走在路上就被人暴起行兇的心理準備。
還有所謂的下山虎,意味著要傷人。
如果不太懂這裡頭的道道,鹿sir送份溫馨小貼士給你。
紋龍不過肩,紋虎不下山。
觀音閉眼不救世,關公睜眼必殺人。
紋身不紋嗜血狼,獨狼帶血家必亡。
群狼不狠扛不住,斷手斷腳命不長。
紋身不紋唐三藏,九九八一難相抗。
紋身不紋小哪吒,龍玉哪吒命喪涯。
紋身不紋老鍾馗,避鬼不成反招賊。
要紋就紋喜羊羊,眼睛越大越漂亮。
小豬佩奇身上紋,掌聲送給社會人。
不過對於80、90後的紋身貼,可就沒那麼多講究了,純粹為了好看而已。(當然,大部分其實並不怎麼好看)
最開始,沒得選,泡泡糖送的嘛,逮著哪款是哪款。而且質量也不怎麼好,每次貼上去,都會有些地方印不上去。所以後來貼上去之後,都會用手在貼紙上死命刮上半晌再小心翼翼地撕下來,儘量保證圖案的完整度。
到後來,質量依然不咋地。但是好歹數量倒是上去了,開始有了直接售賣的紋身貼,各式各樣的圖案都有。
少男少女們開始放飛自己。那個時候,哪些明星最紅,哪些動漫最火,都不需要問,只消到學校看看那些花枝招展的胳膊小腿就行了。
叄
對於那個時候的我們,紋身貼除了能炫耀顯擺之外,還像是一個初入「江湖」的標識。一張同款的紋身貼比什麼海誓山盟、歃血為盟來的更有說服力。
畢竟,可以拍著胸脯說一句,我和我兄弟,有一樣的審美。
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滿身亮眼亦或亮瞎眼的「紋身」開始逐漸淡去。
關於紋身貼的回憶,就像當年的紋身貼一樣,有的拼了命洗卻洗不掉,有的在不經意間就已經消失不見...但曾經刻印在身體某處,那份最簡單澄澈的快樂,依舊清晰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