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鼩現身黃山景區,熬過了恐龍時期的壓力,卻抵不過現代人的影響

2021-01-08 大愛寵物貓狗控

俗話說得好"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黃山從以前開始就有一個霸氣的稱呼"天下第一奇山",黃山最出名的便是奇松、雲海、怪石、溫泉這四景。

不過黃山奇的可不止這些,它似乎總在給我們驚喜,前段時間我們便在黃山進去發現了一種類似"老鼠"的新物種。

明明是新物種,可能是哺乳類動物的老祖宗

這個新物種剛被人發現的時候真的被當成了一隻老鼠,但它其實並不是老鼠,只是長得有點形似罷了,如果你真的要說它們之間要有什麼關係,那這個新物種可能是老鼠的上古老祖。

哎?不是剛發現的新物種嗎?怎麼會成為老鼠的老祖宗啊?其實事情是這樣的,這次黃山發現的這隻小"老鼠"其實是黃山小麝鼩。

它被當地人稱之為"尖嘴老鼠",甚至沒有人注意到它的偽裝。

黃山小麝鼩屬哺乳綱、勞亞食蟲目的鼩鼱科,頭很小、鼻子有點像貘、灰色的皮毛、短短的耳朵,它們重4.35-7.77g,頭體長50.45-61.97mm,尾長39.64-45.03mm,體型簡直是瘦小的讓人可憐。

甚至在專家第一次放出圖的時候很多人不相信這是什麼新物種,甚至有很多當地網友表示這就是「尖嘴老鼠」,還勸其他網友千萬不要被騙了,當時也引發了不小的這爭議。

明明那麼小,為什麼麝鼩要裝作老鼠潛伏在我們的身邊呢?

它的躲貓貓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白堊紀

麝鼩是食蟲目的一員,如果了解過古生物的發展史,不少人應該知道食蟲目是哺乳綱真獸亞綱中最早出現和最原始的一目,用簡單的話就是它是屬於最早一批有胎盤類的哺乳動物。

它們多棲息於森林、平原、丘陵和山地,主要是吃土壤和昆蟲長大的,偶爾也會吃一些植物來充飢。

如果追溯到白堊紀很多人會以為麝鼩可能是特別大的,因為很多生物的前身都是比較大的,不然為啥能夠和恐龍抗衡,但實際上我們都想錯了,它憑藉這身體優勢躲過了恐怖的恐龍時代。

它能夠熬死恐龍成功成為主宰,卻被我們人類逼得走投無路

這裡不能說是麝鼩,應該範圍比較大的鼩鼱,仔細觀察鼩鼱你就會發現它們的嘴和老鼠完全不一樣,老鼠為了啃食一些東西,長出了上下兩顆牙齒,但是鼩鼱並沒有這樣,它的吻部比較細尖。

它們從以前開始便是那麼小巧,或許正是太小了所以才沒有被恐龍發現,甚至熬死了恐龍,但它們的自保能力並不差,唾液腺中含有麻醉劑,能夠將俘獲的獵物進行麻醉了。

不過相比恐龍,我們人類對它們的威脅更大,因為它們長得很像老鼠,所以在過去它們經常被當做是害蟲,經常被人們捕殺,也就導致了它們越來越稀少。

除了外表被我們人類當做害蟲之外,它生存的地方多半是近水的,雖然現在人們都有好好的在保護環境,但是我們曾經犯下的過錯,已經影響到了它們的生存。

麝鼩為什麼要偽裝成老鼠躲在我們的身邊,看來也已經找到了答案,或許對於麝鼩來說我們人類的時代比恐龍時代還要難以度過吧。

它長得像老鼠,卻不是害蟲,被識破的它們今後會好嗎?

因為麝鼩是食蟲目的動物,它是吃蟲的動物,對於農業來說都是有益的,不過呢我們也不能夠掉以輕心,畢竟它們和老鼠一樣還是能夠攜帶一些病毒的,大家千萬要小心。

如今我們人已經識破了它們的偽裝,實際上對於它們來說,其實是個好的事情,畢竟原來我們一直把它當成了老鼠才會對它們如此,現在我覺得肯定能讓它們得到更多的保護。

相關焦點

  • 黃山景區發現兩個哺乳類新物種:形似老鼠,門牙彎曲發達
    ,屬於哺乳綱、勞亞食蟲目、鼩鼱科、麝鼩屬,分別被命名為「安徽麝鼩」和「黃山小麝鼩」。安徽麝鼩。來源:黃山風景區管委會屬於中等體型麝鼩,以昆蟲、植物果實為食3月4日,新京報記者從黃山風景區管委會了解到,由黃山風景區管委會園林局和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安徽大學三方合作開展的「黃山風景區野生動物觀測合作項目」,近期在麝鼩屬分類研究中取得了重大進展。
  • 安徽黃山發現兩個哺乳類新物種
    ,都在這裡近日,科研人員在安徽黃山風景區發現的麝鼩(qú)屬物種,經研究確認,為兩種哺乳類新物種,分別命名為「安徽麝鼩」和「黃山小麝鼩」。由黃山風景區管委會園林局和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安徽大學三方合作開展的「黃山風景區野生動物觀測合作項目」,近期在麝鼩屬分類研究中取得了重大進展。
  • 黃山旅遊章德輝:變,從「壓力山大」到「活力大山」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旅遊行業首當其衝,庚子年春節,黃山旅遊原本期待的旺季卻顆粒無收,倍感「壓力山大」。  此情此景之下,黃山旅遊不得不在變局中主動求變,在數字經濟大浪潮下提前準備,沉著應對,率先在旅遊行業中恢復,重現「活力大山」。  做穩「靠山」  提振信心,做穩「靠山」。
  • 安徽黃山發現新物種,外形可愛似鼠類,寵物愛好者肯定心動了!
    安徽黃山傳來好消息,黃山風景區發現兩類哺乳類新型物種,被稱為麝鼩(qú)。這是一種食蟲動物,因外形可愛似鼠,常被誤認為鼠類。雄的有分泌芳香物質的腺體,喜歡生活在近水的地方,多數對農業有害,皮毛珍貴。這兩種動物被分別命名為「安徽麝鼩」和「黃山小麝鼩」。
  • 黃山景區低海拔區域常見鳥類——領雀嘴鵯
    中國網2月20日訊 每個到黃山旅遊的遊客,只要留心,總會遇見一種體長約20釐米,嘴短而粗厚、腹部橄欖綠色,能發出悅耳笛聲的鳥,這種鳥名叫「領雀嘴鵯」。領雀嘴鵯,俗名羊頭公、中國圓嘴布魯布魯、綠鸚嘴鵯、青冠雀。分布於臺灣、越南以及中國大陸的甘肅、四川、雲南、陝西、東抵河南、長江以南的華南大陸等地。
  • 陽彩臂金龜現身安徽黃山 曾被宣布滅絕30多年(圖)
    滅絕的陽彩臂金龜現身黃山(資料配圖)近日,黃山風景區工作人員在北大門芙蓉嶺發現一隻陽彩臂金龜。7月6日在同一地點又發現三隻。其實30多年前陽彩臂金龜就已被宣布瀕臨滅絕,但近幾年又相繼有發現該蟲的報導。景區森林公安局以及園林局相關負責人得知後,立即趕赴現場,通過文獻、圖鑑比對和圖片諮詢安徽農業大學昆蟲學教授鑑定,確定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陽彩臂金龜雄蟲。6月30日,黃山風景區資保科、森林公安局在桃花峰落葉闊葉林內將陽彩臂金龜進行了放生。7月6日,景區北大門交管站工作人員再次在芙蓉嶺發現三隻陽彩臂金龜,隨後會同園林局芙松管理區在林間進行了放生。
  • 瞬時爆滿的黃山景區,比病毒可怕的是人們按耐不住躁動的內心
    4月5日,網上有關黃山景區被遊客「擠爆」的話題熱度持續上升。人滿為患的黃山景區4月1日至14日黃山市針對安徽省市民開展為期兩周的「江淮大地串門遊」活動。安徽省市民憑本人有效證件(身份證、戶口簿)可享受黃山市指定A級旅遊景區門票免費優惠政策,共有31家已開放景區積極響應。
  • 黃山景區回應禁售泡麵:殘渣會被松鼠鳥類吃掉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十一長假期間,各個景區都傳出不少新聞。今天,有媒體報導說,黃山景區內的商販們稱,景區為了賣45元的盒飯,在山上禁售方便麵。黃山景區為賣高價盒飯而禁售方便麵的消息在網上掀起不小的波浪。記者調查發現,景區管委會確實有通知,為保護環境,在山上禁售方便麵。
  • 有人在黃山景區生火燒水
    本報訊「五一」黃金周以來,黃山風景區發現多起遊客有意在野外露營及野炊現象,有遊客還在懸崖邊搭帳篷,隨時有被大風颳下懸崖可能。黃山風景區公安、園林等部門採取夜間巡查的方式,制止了十數起類似現象,保障了遊客的安全。5月1日晚7時,天海防火隊員巡查到黃山鰲魚峰時,發現靠頂崖西側邊扎有一頂帳篷,該處四周光禿石壁無法固定,該帳篷沒有用繩索牽拉,如遇大風,可能會出現危險。
  • 安徽黃山風景區之溫泉景區,古稱桃源仙境,登黃山,天下無山
    黃山風景區原名黟山,因峰巖青黑,遙望蒼黛而名。後因傳說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故改名為「黃山」。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臨黃山時,曾對黃山的秀麗這樣讚嘆:「薄海內外之名山,無如徽之黃山。登黃山,天下無山,觀止矣!黃山八十二峰,或崔嵬雄渾,或峻峭秀麗,布局錯落有致,天然巧成,並以天都峰、蓮花峰、光明頂三大主峰為中心向三周鋪展,跌落為深壑幽谷,隆起成峰巒峭壁。
  • 安徽「六大名山」中有4個5A景區,2個4A景區,黃山屬代表性景觀
    一起來看看吧,黃山自不必說,其他五座山分別是「九華山、天柱山、白馬尖、天堂寨、萬佛山」(排名不分先後)。令人驚訝的是,這六大名山中有四個國家5a級景區,兩個AAAA級景區,並且,其中的四座山屬於大別山山脈或餘脈。
  • 松樹不產松子 百餘松鼠黃山放生面臨生存危機
    剛剛開園不久的黃山風景區近日迎來一群「稀客」:百餘隻身「穿」漂亮條紋外衣的金花小松鼠由好心人專門從寵物市場買來送到這裡放生。讓景區工作人員非常擔心的是,因景區的松樹以馬尾松、羅漢松為主,只產松果不出松子,這些小傢伙來了吃什麼?昨日,有工作人員就發現,已有小松鼠蹲在路邊找蟲吃了。
  • 遠古生物鱟蟲大量現身成都水田 與恐龍同時期(圖)
    記者李慶  看稀奇 可以  風雨無阻每天看客超五六十  「怪物」現身彭州水田,之後被專家證實為二億五千萬年前恐龍時期的一種甲殼綱動物——三眼恐龍蝦。  為了親眼目睹「怪物」,從2日報導刊出當天至今,彭州市天彭鎮西郊鄉來壽村五組每天都會有許多人慕名來看稀奇。
  • 恐龍時期沒有滅絕的動物,都有一個一樣的特點,知道是什麼嗎?
    恐龍時期沒有滅絕的動物,都有一個一樣的特點,知道是什麼嗎? ,只有一小部分生物熬過了災難,一直繁衍至今。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些曾經與恐龍處於同一時期的生物,當災難發生之後,這些生物並沒有滅絕,反而一直繁衍至今,大多數依靠的都是強大的繁殖能力,那種堪稱逆天一般的能力,讓它們躲過了那些場生物大滅絕
  • 恐龍的簡介,恐龍生活的時期和恐龍的分類
    看了《我是恐龍》,原聲中英文雙語字幕的動畫片之後,就一發不可收拾,喜歡上了恐龍。現在來分享一下有關恐龍的知識。沒有人見過恐龍,最早的人類開始出現在地球上時,恐龍都已經滅絕好幾千年了!人類是從化石中發現恐龍的。
  • 黃山風景區迎來新年首場降雪!
    受較強冷空氣影響,1月6日夜裡到1月7日上午,黃山風景區迎來新年首場降雪。 今日黃山 霧凇景觀 (梅建 攝) 今天上午10點30分左右,小雪轉為中雪。據景區氣象部門預測,此次降雪將在今天下午結束,黃山將雪後放晴。
  • 斯涵涵:黃山「人從眾」景象亮起旅遊防疫紅燈
    來源:證券時報4月5日,黃山景區現場擁擠不堪的新聞登上了熱搜。據了解,清明節期間,黃山景區迎來「報復性」參觀,出現嚴重擁擠現象。安徽省黃山風景區管委會官微5小時內連發4條公告,稱因景區限流2萬,建議遊客至黃山市其它景區遊覽。「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 遠古時期唯一會飛行的恐龍,擁有2對翅膀,猶如科幻生物
    如果這種觀點屬實,那麼則意味著當時間進入白堊紀早期的時候,恐龍向著鳥類進化的「過渡環節」就已經出現了,而且甚至原始鳥類也已經開始逐漸現身。那麼,究竟哪一種恐龍是關鍵性的一環呢?在我國遼西地區發現的「顧氏小盜龍」,或許可以揭開問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