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植物界熊貓」的元寶山冷杉近年來陸續死亡,卻無新苗成樹
拯救冷杉 讓後人可見開花結果
研究人員正在對回歸幼苗進行監測記錄。記者 張文卉攝
元寶山保護區裡冷山坪上的一株元寶山冷杉。丁濤攝
廣西新聞網-南國早報記者 張文卉
在融水苗族自治縣元寶山山頂上,800多株被譽為「植物界熊貓」的元寶山冷杉在靜靜生長著。植物學家們發現,一些成年冷杉慢慢老去並枯萎後,冷杉樹苗卻很難成長。為了保護這一特殊物種,2016年開始,嘗試冷杉幼苗人工繁育野外回歸,擴大種群數量。1月28日~30日,記者跟隨廣西植物研究所和FFI(野生動植物保護國際)專家們的腳步,在低溫中爬上海拔1000多米高的山,對元寶山冷杉幼苗進行科學監測
1 自然生長緩慢 五年幼苗僅高20多釐米
「慢點,小心腳下。」1月30日,元寶山的氣溫在0℃以下,廣西植物研究所副教授丁濤找到了2016年種下的冷杉幼苗。傳統認識中,元寶山冷杉應該是高高聳立,高大偉岸,但它們的幼苗僅有20多釐米高,一不小心就會被人踩在腳下。丁濤介紹:「2013年育苗成功,它們至少生長了5年。」
元寶山冷杉,在全球僅分布於融水的元寶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以下簡稱:元寶山保護區)。像很多瀕危植物一樣,元寶山冷杉因為氣候變化,人為活動幹擾,天然更新嚴重不足,整個種群僅剩餘800餘株,在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被評估為「極危」,被列入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
在海拔1800米的冷杉坪,800多株冷杉靜靜地佇立在這裡。一棵編號為001的冷杉樹,樹高30~40米,直徑1米,兩名成年人才能合抱樹幹,但樹冠卻沒有參天大樹的遮天蔽日,冠幅不大,甚至有些稀疏。
「在南方出現冷杉是一件驚奇的事情,它們應該是冰川時代演變而來的植物,屬於氣候性孑遺植物,可以讓我們更好地了解幾百萬年前到現在的氣候變化過程。」 丁濤表示,從上世紀80年代發現至今,從目前的監測顯示,自然繁育的冷杉僅生長在保護區海拔1800米處,「腳步」不會挪移太遠。
廣西植物研究所植物學家馬虎生表示,元寶山冷杉的繁殖傳播範圍很窄,生長氣候要求極高,如果發生氣候變暖,它們只能往氣溫更低的地方生長。一旦退無可退,或者發生天災人禍,如遭遇雷擊、山火等,這個全球唯一的分布點很有可能會隨著植物的滅絕而從此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