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
昨天養魚老道到野外的池塘中,撈取了一些麥穗魚,準備用來投餵羅漢和其他的中型觀賞魚,今天早上又去撈取了一些,今天的餌料有所改善,使用了一團溼面加上魚蝦漢堡,半個小時就撈取了一二百條,還整上來五條小鰟鮍,發財啦。
有的魚友就很關心這個問題,好意的提醒養魚老道,說是拿這個小麥穗去投餵羅漢魚,有可能導致它們腸炎或者內寄的,在此,對於這位魚友的提醒,表示衷心的感謝,謝謝!
正好,今天還有一位魚友問到了,說是既然血紅蟲不能餵魚,容易導致觀賞魚腸炎、內寄,為什麼很多魚場或者魚友都在使用呢,我看到人家的觀賞魚也活的好好的啊。
確實如此,包括了七彩魚場的親魚繁殖期,還有很多的小型觀賞魚,比如說鬥魚、紅箭魚、孔雀魚等,都是從亞成期吃著紅蟲長大的,有的還是紅線蟲投喂,它們也沒有什麼問題,原因到底在哪裡呢?
未必都是各種魚食需要消毒處理,大部分魚友根本沒有這個耐心
關於紅蟲或者小麥穗魚的消毒處理,很多魚友都在問,不必問了,和給觀賞魚消毒是一樣的,無非是鹽水、甲基藍泡泡,或者淡顏色的黃粉飼養幾天,來來去去都是那些招數,怎麼也跑不到圈外去,高錳酸鉀不可以嗎?一樣用的,但看劑量和時間了。
在這裡我再說一個問題,很多魚友一直在問黃粉消毒的劑量,我不說我自己,我只說我在我們這裡的魚店裡所看到的:
觀賞魚病了,比如說清道夫或者金魚身上有點潰爛,魚店老闆使用黃粉,都是一把抓,根本不看量,看顏色,淡黃色的水色就可以,連續泡上個三五天也不去管它,都是很正常的,這都是我親眼所見的,哪有和新魚友們那麼小心翼翼?
所以說,對於這些血紅蟲、野外的小魚,我們願意消毒的,不太放心的,那就消毒也無妨,反正是很多的新魚友,都是來問消毒問題的,如果我不讓大家去消毒,那也說不過去,所以,愛下藥就下去吧,一切隨意,總之我是從來不消毒的,因為我懶嘛。
改天給大家看個視頻,看看我飼養的魚蟲和蚊子卵的水質已經都是什麼樣了,可以說臭氣燻天了,我就是撈起來,簡單清洗一兩下,直接餵給宮鵝和蝶尾金魚。
魚場裡當然要消毒了,那和我們私人養魚完全是兩回事,根本不在一條起跑線上。
而大部分的老魚友,都不會去消毒的,因為根本沒有這個耐心,更為重要的,就是對於自己觀賞魚的信心所致。
觀賞魚的內寄,基本上都有的,只是不爆發罷了
內寄,所有觀賞魚都有,只是發不發作的問題,即使不投餵血紅蟲、小雜魚,如果是我們飼養觀賞魚的水質、水溫,還有觀賞魚的體質完蛋了,再加上營養不全面,它們照樣都會患上內寄的。
不一定說,我們常年投餵魚飼料,觀賞魚就不會得內寄,最為典型的就是鸚鵡魚。
因為大部分飼養鸚鵡魚的魚友,為了使它們增色,都會使用到單純的增色飼料投餵,鸚鵡魚的嘴巴很小,也不太適合攝食小魚,投餵紅蟲又不夠吃的,所以說,一般的鸚鵡魚,終身的食物就是魚飼料了,有的永遠在攝食一種。
難道飼養鸚鵡魚的魚友,他們的鸚鵡魚就不會患上頭洞、突眼和內寄?這樣的情況比比皆是,我見的實在是太多了。
它們之所以患上內寄的原因,反而是因為營養不均衡。
狀態、體質,狀態、體質,狀態、體質,其他的必備條件當然要滿足
我們說飼養觀賞魚,一看狀態、二看體質,至於說水質、水溫問題當然也是要滿足的,這兩樣都是老生常談了,不必再去解釋。
而觀賞魚的狀態反應和體質強健,才是能夠避免它們患上內寄的唯一兩大決定性因素。
是的,我們不能否認,鸚鵡魚和羅漢魚,有點人工魚的味道,看起來它們的體質不是太好,但是,這個會與魚主人的觀察和調教,有很大的關係。
為什麼不說是調理,而是調教?
就是一個入缸初期,心理壓抑的問題。
在極度的心理壓抑下,觀賞魚不會有良好的狀態,我們比如手鸚鵡魚,到家之後就開始扎堆、趴缸,一有個風吹草動的,立刻炸缸,這樣的魚,我們敢去投餵血紅蟲?
投餵魚飼料可能還會患上腸炎呢。
羅漢魚也是同樣的道理啊,小魚苗什麼狀態,需要攝食什麼食物?亞成魚又是什麼狀態,需要攝食什麼食物,它們吃不吃,有沒有達到最佳發色,有沒有一定的鬥性,攝食是否太迅猛?
上述的這些因素,才是導致它們能不能吃魚、吃多少為好的最終因素啊。
不是說,我們看到一條羅漢就要給它吃魚,也不是說看到一條羅漢,就去和它死扛著,不吃飼料那就不算事,餓過頭了,體質一旦下降了,那麼什麼病都來了,結果還不都一樣?
活食永遠比飼料更容易消化,這是大自然的規律,但看投餵量上自己如何掌握了
我的那條馬騮,一入缸就給我來了個下馬威,腸炎。
就是很輕微的段狀便,好傢夥,不適應水質和環境,那就餓吧,誰又能想到,魚缸的水泵後,有一條小提琴呢?吃了。
腸炎沒有加重,只是偶爾排便不成型,不用管它,持續觀察。
一天稀便、一天正常,就這樣斷續進行著,直到後來幾天,徹底好了,自己好了,我也沒有去下任何的魚藥,完全沒必要。
之後,它不是就愛攻擊我嗎?我就陪著它鍛鍊,多活動活動,有助於排空之前的魚便,然後我們繼續戰鬥,戰鬥到狀態爆表,只給一條小麥穗吃著,然後繼續觀察排便,一切正常了。
把它的狀態調理起來,把它的鬥性激發出來,什麼小麥穗,什麼疾病,早就沒有什麼可擔心的了,這就是我們所謂的養功。
就這樣緩慢加量、慢慢投喂,如果再大些,狀態一直如此的話,也可以適當馴食魚飼料的,慢慢過渡或者加以輔助,視其魚齡大小和狀態加以調整即可。
活食其實是比魚飼料更容易消化的東西,是最適合於觀賞魚的攝食的,至於汙染或者衛生問題,也不能說一點不去重視,僅此而已吧。
再就是一個投餵量,這才是需要我們自己去精心掌控的。
所以說,血紅蟲也好,小活魚也罷,都有能夠把它們掌控的很好的魚友,人家拿來餵魚,一點問題也沒有,原因在哪裡?一切全在兩個字:觀察。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