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良藥苦口,好的,一口感都不會太好吃,所以導致一些孩子都不願意吃藥,這可辛苦了父母了。爸爸媽媽為了讓寶寶吃上藥,可謂是煞費苦心呢。那是軟的,硬的什麼辦法都有。連哄帶騙的只會讓寶寶吃上一口藥。有的把藥裝成別的飲料;有的是把藥混在吃的裡面;還有的是乘寶寶不注意,直接餵到嘴裡面。真是佩服爸爸媽媽的腦洞啊!
網友們直夸父母「機智聰明」;誇寶寶「天真可愛」;還有的就是感慨父母為了讓孩子吃藥的不易呀。
父母的方法是很機智的,因為在這種角色扮演中,孩子能自己吃下去不喜歡的藥。而一般家長就是恐嚇寶寶,捏住寶寶鼻子掰著嘴硬灌的,拎著耳朵餵的……且不說這樣效果不好,寶寶容易哭鬧,嗆住。而且寶寶會越來越恐懼吃藥。這樣是得不償失的。所以呢,想要寶寶乖乖配合,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1.給寶寶傳遞正能量
很多家長在教育引導寶寶的問題上都喜歡以恐嚇的方式去進行。什麼「不聽話就讓警察叔叔把你抓走了!」「你不好好吃藥就讓醫生給你打針了!」。想要寶寶配合家長乖乖吃藥,首先就要給寶寶傳遞正能量!
明確告訴寶寶,生病了,只有乖乖吃藥才能讓藥裡面的超級衛士把身體裡的病菌消滅掉。讓寶寶明白藥為何物,吃藥是因為生病了需要治療,而非是懲罰。平常更不要拿醫生和吃藥、打針去嚇唬寶寶。在讓寶寶服藥的過程中,一定要輕鬆愉快。不要讓孩子產生抗拒心裡。
2.把藥變得「好吃」
雖然老話講「良藥苦口利於病」,但時代不同啦。現在許多藥都為了貼近寶寶的喜好而改進。所以父母在為寶寶選擇藥物時,最好優先選擇液體、滴劑、混懸劑或者顆粒製劑。一來方便寶寶口服,二來這些「好吃」的藥也更容易讓寶寶接受。
3.掌握正確的餵藥方式
再也不能強硬的給寶寶餵藥。不要讓寶寶乖乖的配合才是主要目的。對小寶寶,可以藉助餵藥器,或者用長把飯勺或者壓舌板輕輕壓住寶寶的舌頭,用量杯取好劑量的藥倒在勺子裡,待藥液咽下後再拿出小勺。對大寶寶來說適當的套路也是可以的。
家長們需要注重餵藥的方式,才能讓寶寶更好的把藥吃下去,更願意去吃藥。最重要的是家長在給寶寶用藥前,務必向醫生了解藥物的性能、作用及適應症、毒性反應以及禁忌症,做到合理用藥,正確餵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