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解碼大熊貓13種叫聲 求偶雄性叫聲似狗雌性「咩」
本報製圖/盧浩
核心提示
自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中外科學家不斷探索,通過錄音和頻譜分析,破譯了部分大熊貓的語言密碼,聽懂了它們在採食、求偶、照顧幼仔等不同情景下的「喜怒哀樂」。
2013年8月出生的「福豹」,自誕生之日起,就是中奧聯合科研項目——大熊貓聲音解碼的主要觀察對象之一。此次回川,「福豹」帶回來的是正式被破譯的大熊貓13種叫聲信息。
11月7日14時15分,從奧地利維也納美泉宮動物園啟程的大熊貓「福豹」抵達成都。這隻出生於2013年8月的小傢伙,自誕生之日起,就是中奧聯合科研項目——大熊貓聲音解碼的主要觀察對象之一。此次回川,「福豹」帶回來經過近五年努力正式被破譯的大熊貓13種叫聲信息。自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中外科學家在20多年裡不斷探索,通過錄音和頻譜分析,破譯了部分大熊貓的語言密碼,聽懂了它們在採食、求偶、照顧幼仔等不同情景下的「喜怒哀樂」。
這13種叫聲代表著什麼信息?不同年齡段又有哪些特殊的聲音?又是如何被破解的?帶著疑問,記者走訪了相關專家。
A
不同年齡叫聲不一
大熊貓生下來就會「汪」
剛出生的大熊貓會發出什麼樣的叫聲?它們的叫聲是跟誰學的?
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主任張和民說,大熊貓幼仔們跟嬰兒一樣,與外界溝通方式較為簡單。一般而言,幼仔們只能發出「哇哇」、「咕咕」、「汪汪」或者「吱吱」四種叫聲。前兩者是告訴外界,「我餓了」或者是「這個抱我的姿勢不舒服」;剛出生的大熊貓,可能還睜不開眼睛,當陌生人或者其他動物靠近它時,則會發出「汪汪」的吠聲,「分貝不亞於成年的狗」,這是在向靠近者示威;「吱吱」是幼仔們表示當下的愉悅感和舒適感。
伴隨著年齡增長,大熊貓能夠發出的聲音也越來越多。9個月大的時候,幼仔們已能發出呻吟、鼓鼻,以及類似牛叫等聲音。
什麼時候大熊貓的叫聲開始趨於穩定?多年研究發現,是在5-7歲左右。這個年齡段它們正式進入成年期,即將繁衍後代。
那麼,它們的叫聲是跟誰學的?
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德生說,現在可以把「哇哇」、「咕咕」、「汪汪」和「吱吱」叫聲視為遺傳獲得,其他叫聲則為後天學習獲得,「學習對象以母親為主。」
B
大熊貓求偶咋「表白」?
雄性叫聲似狗 雌性發出「咩咩」聲
聲音是動物對外溝通的橋梁,大熊貓也不例外,這一點體現最明顯的是在繁殖後代時。發情期的野生大熊貓一般會遠離原來的活動區,在基因交流走廊帶上尋覓姻緣。這時,聲音不僅僅承擔著求愛的職能,也是保護自身安全的方式之一。
在剛剛發情時,雄性大熊貓會發出類似於狗叫的嘶吼聲。這是它在向周圍的雄性同胞發出驅離警告,也向異性同類傳達著愛意。收到信號後,雌性大熊貓會發出類似於鳥鳴的「唧唧」或者「喳喳」。這是雌性大熊貓的回覆:愛意已收到,我快準備好了。等到雌性大熊貓發出「咩咩」的叫聲時,就是告訴求愛者:請過來吧,我已經準備好了。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工作人員說,求偶時大熊貓的叫聲「顯得含情脈脈」。
當然,大熊貓發出「咩咩」的叫聲時,並不一定是在求偶,也可能是在尋子。工作人員介紹,當把幼仔從大熊貓媽媽身邊取走時,母親也會發出類似於羊的叫聲,只不過這時候的聲音多顯得急促、悽厲,孩子離開的時間越長,就越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