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8 10: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標題:
與綠絨蒿的約定香格裡拉哈巴雪山
五月的香格裡拉,春天姍姍來遲。
位於納帕海邊上的香格裡拉高山植物園裡,一片忙碌的景象。科研人員正細心的照料苗圃裡培育出的珍稀植物。
其中一個苗圃裡,擺放著數個不起眼的泡沫箱子,箱子裡擠滿了剛發芽的某種植物。如果僅從外觀看,因為太小,它們跟雜草沒什麼區別,但如果你足夠有耐心,幾個月之後,就可以見證奇蹟。
這些不起眼的植物,便是大名鼎鼎的綠絨蒿。它有很多外號,比如藍蓮花,喜馬拉雅藍罌粟,離天最近的花朵。
橫斷山綠絨蒿 (香格裡拉高山植物園供圖)
紅花綠絨蒿(香格裡拉高山植物園供圖)
過去幾十年,受全球氣候變化及人類活動的共同影響,棲息在高山流石灘環境中的綠絨蒿受到各種威脅。為了探索綠絨蒿保護的不同路徑,香格裡拉高山植物園開始了人工繁育綠絨蒿的嘗試,並獲得了初步成功。
2019年,在聯合利華花木星球品牌的支持下,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與花木星球聯合發起「守護距天空最近的花朵」公益行動(活動背景),旨在號召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和關注珍稀植物綠絨蒿的保護。
守護綠絨蒿的公益行動之一,便是支持香格裡拉高山植物園對綠絨蒿的人工繁育和研究。
2020年2月份,花木星球支持的大約18000枚綠絨蒿種子(為了便於直觀理解,我們將資金換算為種子數量)在香格裡拉植物落地生根。在研究人員的精心照料下,三個月之後,我們得以與它們相見。
2020年5月份的綠絨蒿
2020年7月份的綠絨蒿
園長方曄告訴我們,野外條件下,綠絨蒿要經過6,7年的營養生長才能開花結果。人工環境下,這一時間大大縮短,但也要至少3年。也就是說,我們眼前這些小苗子要等到三年後才能開花。等到綠絨蒿幼苗再大一些,科研人員還要將這些植株一棵棵分離,讓其在接近自然的條件下,完成生命史。
小分隊探訪綠絨蒿培育苗圃
開花結果後的綠絨蒿,也將由工作人員採集種子。這些種子,有一部分會繼續參與人工繁育,其餘將會在合適的季節被播撒在野外適合綠絨蒿的棲息地,以解決野生狀態下綠絨蒿種子發芽率低的問題。
談起綠絨蒿,從事植物保護多年的方曄很是感慨:綠絨蒿是一種特別美麗的植物,但公眾關注度遠遠不夠。因為缺乏必要的資金,它們也只能盡最大可能去做做繁育,順帶以植物園為平臺,做做公眾科普,其他更多的,就心有餘而力不足了。他希望公眾更多的關注這種美麗植物的命運,欣賞它的美,而不是去傷害它。
拜訪香格裡拉高山植物園之餘,花木星球守護綠絨蒿小分隊還前往香格裡拉周邊的雪山埡口,調研綠絨蒿的棲息地受人類幹擾情況。
森林之上,雪線之下,就是綠絨蒿的家園
修路對森林的破壞
小分隊驅車三個小時,翻閱了一座又一座山口,沿途看見新建的旅遊公路已經到達了原始森林深處,公路修建開挖的山體在原始森林的襯託下觸目驚心。
在一處依然被冰雪覆蓋,海拔3500米左右的,生長著大面積杜鵑花的埡口,小分隊停留了下來,因為按照植物園的指引,這裡就是一處綠絨蒿的棲息地,分布著好幾種綠絨蒿。
在山口調研
公路從埡口穿過,通過一條隧道到山的另一邊。因為修路,靠近公路的流石灘遭受嚴重破壞,只剩一片碎石。
探訪綠絨蒿野外棲息地
小分隊小心翼翼的攀上流石灘,沿著摻雜著冰雪和碎石的路靠近這些傳奇之花生長的地方,終究一無所獲。可能沒有開花的它們並不好辨認,但也可能,受環境擾動的影響,它們退縮到了更高海拔的地方。
我們對綠絨蒿知之甚少,如何有效保護它,我們還在摸索中。但花木星球將繼續聯合社會多方力量,關注高山珍稀花卉的保護,我們希望更多人能加入進來。
掃碼支持綠絨守護行動
文/邵文杰 核/綠茵
原文連結:
https://mp.weixin.qq.com/s/tSwuSKO7VZlMUlVBrwUniQ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