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德福教育提倡給孩子天然材質、大人親手製作、能帶給孩子想像力的玩具。這其中蘊含著哪些道理呢?
在老師們、家長們的實踐中,大家發現,這些天然的手作玩具不僅能滋養孩子的感官,有利孩子的健康,還能讓孩子與玩具建立起更深的情感連結。黃曉星老師透過他親身的養育經歷,以及科學研究成果,向我們證明,少而精的、帶有情感與溫度的玩具,能夠讓我們的「童年記憶」永久保留。
玩具應取材自然,給想像留白
玩具在兒童的生活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以天然材料製作,外形簡單的玩具能帶給兒童無限的想像和創造空間。比起冷冰冰的鐵製玩具、沒有生命力的塑料玩具,天然材質玩具能為孩子的感官帶去更豐富、更親膚的體驗。
華德福幼兒園中的玩具,都儘量取自於大自然,如貝殼、木頭、石頭、樹枝等,絲綢、紗布和棉布等環境裝飾物,也都是取材自然,沒有過多的工業加工。魯道夫•斯坦納認為:幼兒期的玩具必須是能培養孩子想像力的,越簡樸的東西越能呵護孩子的想像。」 相較於市面上大量的已呈現具體形象的玩具,華德福幼兒園的那些娃娃、動物、天使和風景都只有一些象徵性特徵。如娃娃們的臉部只用線縫了三點,代表眼睛和嘴,這會給孩子們帶去很多想像:娃娃可以哭,可以笑,可以醒著,也可以睡著。如果孩子拿著和真人一模一樣的玩具,孩子就很難發展出額外的想像。
用天然羊毛、棉布可以製作簡單的娃娃,這種材質做成的娃娃能夠給孩子帶來滿滿的溫暖感。而且,這些娃娃不需要過多的精緻的裝飾,孩子會帶著自己的想像,帶著自己的情感,去把娃娃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裝飾並呵護它。羊毛還可以製作一些生活用品,比如羊毛收納袋、小毛鞋等等。另外,白色的羊毛或棉花可以讓孩子學會自己去染色,我們常常會用植物天然染料染色,讓孩子明白色彩的來源。
羊毛手作的玩具
蠟塊中含有天然蜂蠟,加上天然植物色素,用來給孩子畫畫。由於其天然無毒,即使孩子無意中咬了也沒有關係。目前市面上的蠟筆,蠟棒多是工業蠟製造,而且顏色也含有對健康不利的物質。蜂蠟是給孩子捏形狀的最好塑形材質。比起橡皮泥,它的優勢不僅僅是天然無毒,甚至也不僅僅是色彩豐富、自然柔和、氣味芳香不刺鼻等。除了外在感官的自然健康柔美,蜂蠟最特別的,是它給孩子傳遞的溫暖感。蜂蠟在形成之時,積蓄了由蜜蜂採花時帶來的光的溫暖,因此,比起其它塑形材質,蜂蠟是最具溫暖感的,即使在寒涼的天氣,蜂蠟也不會把孩子的體溫帶走。
只是自由地玩蜂蠟就讓孩子很滿足
由於蜂蠟的特殊性質,它必須在一定的溫暖程度下才可以被捏造和塑形,冷卻後又會將形狀固定下來。因此,當孩子用自己的雙手去溫暖蜂蠟時,他會發現自己的小手能讓蜂蠟變得柔軟芳香,並能塑造出各種形狀。這樣,溫暖感透過蜂蠟傳遞給孩子,孩子的體溫又融化著蜂蠟,這樣一種溫暖的得到與給予在孩子的生命中循環流動,久而久之,孩子也能學會去呵護其他的人、事、物。
在捏蜂蠟的過程中,孩子需要用到比捏橡皮泥更多的力氣,使得手部的小肌肉群得到更多鍛鍊,意志力也到充分發揮。孩子努力地工作著,也會特別珍惜自己的工作成果,最後冷卻後定形的形狀(幼兒園的孩子一般不要求做出具體的形,只要變形即可),能讓孩子特別有成就感,為孩子在小學時學習形塑藝術打下紮實的基礎。
蜂蠟手工作品惟妙惟肖
木頭玩具可以是無規則的木頭,也可以是有規則的木頭。四歲以上的孩子,特別是男孩子會很享受利用木頭來搭建自己夢想的東西,而這種最簡單的木頭能夠提供孩子最豐富的想像力。他們也許會搭一個房子,在房前屋後再多放幾樣東西,建起小熊花園、停車場……孩子的想像力、思考力,孩子的平衡覺、運動覺都在得到發展。
天然木頭搭建的物品
最好的兒童玩具其實是父母親自動手用天然材料製作的。家長們可以找到例如木頭、竹子、藤之類的天然材料來做玩具。即使自己製造的東西比較粗糙,但對孩子來說,這些玩具蘊含著最自然,最真實的元素,孩子在觸摸時,大自然的以太會流入孩子的感官,滋養孩子的觸覺與生命覺。所謂「自然的微調」——從天然的素材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生命力,這種真實和具有創造性的體驗,能幫助孩子在今後的生活和工作中,具有豐富的感受,並成長出具有生命底色的思維。
你可以在華德福福幼兒園裡看到一名四歲的女孩在一片樹皮上放了兩塊小石頭,一邊說著:「我有一隻小船和一名船夫。」可是當她走到你的面前時,也許會對你說:「我送你巧克力和糖果。」而她手中的那片樹皮過了一會兒又變成了小矮人房子的屋頂了。一張小凳子可以當娃娃的爐灶,一會兒又可以變成飼料槽,倒過來放的小凳則又成了娃娃床或火車車廂。
孩子能就地取材地做自己的玩具,首先是培養了創造力,動手能力;其次通過這種創造,孩子能把生活中的經歷再現出來,並學會用靈活應變的方式來創建生活所需。
在創造的過程中,孩子還會跟玩具建立起連結,如自己生的孩子那樣,對玩具產生感情。我的孩子大約在十歲的時候,有一次在野外露營,隨手撿來一個樹枝,削成一個他稱為像哈裡波特的魔棒那樣的東西。他睡覺時怕黑,把這個「魔棒」放在他的床頭邊就不怕黑了。自己製作的魔棒給孩子帶來了安全感,因為魔棒的威力來自孩子賦予的精神力量。
父母為孩子親手製做的玩具也能給予這種精神力量。我女兒在三歲半的時候,一位學習幼教老師的朋友做了一個布娃娃給了我女兒,女兒高興的不得了,整天抱著這個布娃娃,給她餵飯,刷牙和換衣服,還抱著娃娃睡覺。女兒也不會喜新厭舊地更換玩具,其他人送的,或來自商店裡的布娃娃,都沒有引起她更大的興趣。在她六歲的時候,有一次坐火車旅行時,把朋友送的布娃娃弄丟了,她感覺到非常的傷心,晚上睡覺好像缺少什麼似的,後來,婆婆和媽媽聯手做了一個布娃娃送給她,這個娃娃陪著她睡覺,直到到高中畢業。她上大學前,清理自己的房間,把不要的東西送人,要的東西留下打包放好,我發現有一個包是她小時候玩過的玩具,她堅持讓我給她保留好。
父母或親友給孩子製作的玩具(不是購買的玩具)能與孩子產生很深的情感連結,進一步的,是孩子與送Ta玩具的人產生了連結,這種有情感連結的玩具可以承載著孩子童年的記憶。隨著年齡的增長,童年的記憶有很多是會被遺忘的,尤其是幼年期的時光被大腦遺忘的更多,如果有一些載體來承載這些記憶,童年就能被永久保存。
這種現象用專業術語稱為幼兒期失憶(childhood amnesia),這個詞由弗洛伊德 Freud於1910年提出,專指成年人對七歲以前記憶的不確定。早年的記憶被藏在了大腦的某處,只需一個線索,就能將其找回。給孩子的童年建立起連結的玩具會成為一個重要的線索,借著這些手作玩具,就能把以前的場景、聲音、氣味和觸感等回憶給牽出來。
紐芬蘭紀念大學的心理學家卡羅·彼得森(Carole Peterson)說,不知道為什麼,她的兒子會記得一些無甚特別的事情,有些事情是在家人聊天時也從未提起過的。為了弄明白為什麼有些記憶要比其他記憶更牢固,她和同事再一次對兒童的記憶進行研究。他們得出結論:如果對事件的記憶,跟有感情色彩的物質聯繫起來,記得的可能性將提高三倍。如果能給孩子的玩具賦予感情色彩,就會為孩子鋪上一層承載著美好童年記憶的「地毯」。
哪類玩具能賦予孩子感情色彩?一,是認識的人親手做的。家長或老師給孩子做玩具的時候,帶著愛、溫暖和關係,孩子可以感覺得到玩具的溫度。如果孩子家裡有過多的玩具,那麼孩子也許無法感覺到親手製作玩具的溫暖和愛。二,是孩子自己動手創作的。孩子親手製作玩具——很多時候可能是隨手揀的——這些玩具累積起來,經過自己親手加工之後,成為自己想像出來的玩具,也許不完美或不像什麼,但都沒關係,重要的是那是孩子自己的創作。三,用天然和自然的材料做的。孩子的天性是親近自然的,天然和自然的材料溫暖著孩子的雙手,滋養著孩子的生命。
當然,我不是說購買的玩具就沒有這些作用,少而精的玩具更能讓孩子產生情感。因此我們若給孩子買玩具,不需太多,最好能不定期地清理孩子的玩具,鼓勵孩子把自己的玩具送給其他孩子,前提是讓孩子留下自己真正喜歡的玩具。
購買玩具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有毒的不健康的玩具一定不要購買;第二,要購買質量可靠、經久耐用的玩具。因為一旦孩子跟玩具建立起關係後,如果玩具壞了,就像孩子的親人病了那樣,會帶來不好的感受;第三,購買玩具的時候,要考慮到這些玩具是否有售後服務,如果壞了,是否可以被維修;第四,還要考慮玩具不容易被新款代替。像是電子玩具,很容易被新款代替,這樣孩子無法跟玩具建立起長期穩定的連結。
現代孩子的玩具很多都是工業化產品,尤其是塑料玩具、電子玩具,容易壞,壞了就放一邊再也不會去碰它們了。孩子無法跟自己玩的東西建立起連結,長大之後,對自己玩過的東西不會產生留戀感,也就是孩子的童年記憶缺乏一些承載物。這些孩子長大成人之後,因為沒有賦予物質世界任何的情感,回想不起自己的童年有什麼美好的記憶,缺乏情感連結,或者說漫長的成長時光缺乏歷史載體,因此對舊房子,舊建築和文物等記載著歷史的東西也不會產生感覺。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歷史人文被所謂的商業開發和城市建設所「利用」。在古老的中國,歷史成為了一種「商品」,孩子們成了新建的古城,新修的古村,山寨的中外歷史古蹟的消費者,例如,去某某世界城遊玩。但這些建築也只不過是商業建築而已,並不是真實的歷史遺留,也不會讓人對它們產生情感連結。
孩子愛的,是你對娃娃注入的善 | 麗萍老師手工娃娃全系列線上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