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原配李秀文:幕後隱忍四十餘年,夫妻最後訣別才被感嘆偉大

2020-12-03 民國風度

提到李宗仁的夫人,可能很多人首先會想到郭德潔,有的還會想到胡友松。而李宗仁的原配夫人李秀文——這位長期隱身於丈夫身後的傳統女性,可能並不為大眾所熟知。

1965年,李宗仁準備從美國返回中國定居,臨別之際與這位結髮妻子有過一番推心置腹的交流。

李宗仁說:「我過去飛黃騰達,一半是由於你的寬容與忍讓,你事事忍讓,又常使我良心不安……我在長期的奮鬥中,體會到了你的偉大,我之所以一生敬重你,並不僅僅因為你是我的妻子,而是你的偉大。」

一位妻子被丈夫贊為「偉大」,是不是很不尋常?

這位出身農家,沒什麼文化的妻子,有何魅力被李宗仁稱讚「偉大」呢?

圖 | 李宗仁與原配夫人李秀文

1911年,19歲的李秀文嫁給了同歲的李宗仁。那時的農村,女子十六七歲就要找婆家,像李秀文19歲才出嫁算是比較晚的了。

而李秀文之所以等到19歲才嫁人,主要是因為李秀文父母深信女兒是「有福」之人,要找個同樣有福的男人才能嫁。

李秀文5歲那年生了一場大病,本來以為人都不行了,後來經過一位醫生的診治,又起死回生,被村裡人稱大難不死,必有後福。後來算命先生又為李秀文算命,說此女子是富貴雙全的好命。

果然,好事說來就來,不久,李秀文母親竟然在四十幾歲又生了個兒子。李秀文上面有一個哥哥,三個姐姐,本就男丁稀少,那時農村男孩再多也不嫌多。這下,全家上下都很高興,父母更是對算命先生的話深信不疑。

於是,李秀文在四個姐妹中便被父母特別對待,吃、穿、用都比三個姐姐要好,甚至後來還不用做農活,只在家做些針線活。

一個人從小的生活經歷,會對其性格形成決定性的影響。一個從小被父母珍愛的孩子,長大後也會有更多的自信去面對人生路上的風風雨雨。

有了父母的堅強後盾,李秀文才能有底氣,等到自己的真命天子。19歲那年,鄰村李家來提親的這位男子的八字,竟和李秀文的八字十分配合,是夫榮妻貴,大吉大利的一對好八字。

就這樣,李秀文嫁給了李宗仁。當時,她還被人叫做「四妹」。

圖 | 李秀文

「秀文」這名字還是丈夫給起的。當知道妻子不識字時,李宗仁還提出教妻子識字。在那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舊時代,丈夫主動教妻子識字讀書的確實少見,李秀文很歡喜,自己遇上了個好丈夫。

只是,由於李宗仁當時在廣西陸軍小學習武,夫妻兩地分居,也只有假期回來才有時間教妻子讀書識字。

後來隨著家中景況好轉,李宗仁建議父親請一位教師為家中幾位婦女授課。李老太爺也是讀書之人,非常開通,就依了兒子,請了一位先生來家中教書。

於是,當李秀文的三個姐姐還在婆家累死累活地做繁重的農活時,她卻已經在夫家讀書識字,並且勤勞又豁達的她深得公婆的喜歡。她的三個姐姐都說,四妹命好,嫁了個好夫婿。

只是,李秀文對識字讀書有些畏難,興趣不大。即使後來她離開農村跟隨丈夫到城市生活,雖然斷斷續續還在學習識字,但是只能看信,不曾寫過一封信,就是後來兒子幼鄰到美國讀書,她也只是能看兒子的信,回信則讓親友代筆。

過了幾年兩地生活後,李宗仁把妻子接到身邊,夫妻團聚。剛從農村來到城市,李秀文有諸多不適應。不少軍官太太平日喜歡打牌、看戲、上茶樓打發日子。這些,李秀文不會也不感興趣。

她喜歡守在家裡,為丈夫做飯洗衣,把屋裡收拾得乾乾淨淨。

隨著已升任營長的李宗仁應酬逐漸增多,有些場合需要帶夫人同行。但是跟隨丈夫輾轉多地的軍旅生活已讓李秀文力不從心,尤其在生了兒子幼鄰後,她更是把出去應酬視為負擔。

李宗仁看出妻子的心思,經常安慰她,希望妻子能儘快適應這種軍旅生活。

1920年,兩廣戰爭爆發,前線戰事吃緊,李宗仁已無暇顧及妻兒,只好把李秀文和兒子送回家鄉。後來,因為戰事激烈,為了安全起見,李秀文又和公婆輾轉到上海避難。

就是這次的匆忙分開,使李秀文的命運發生了重大轉折。另一個女人走進了她和李宗仁的生活。

圖 | 李宗仁與第二任夫人郭德潔

1923年冬天,兩廣戰事漸停,跟隨部隊駐紮在桂平的李宗仁,給父母寫了一封信,告知他已娶了新人郭德潔。公婆把此消息告訴李秀文,勸她馬上到桂平去。公婆是體恤她,擔心她被冷落。

雖說在城市已生活多年的李秀文,也看到有些富貴或者官宦人家娶有小妾。但是真正這個事情落在自己頭上時,她還是有些接受不了,心裡萬般酸楚!

原本隨和可親的丈夫會如何對待她這個結髮之妻呢?

當她懷著複雜的心情,風塵僕僕地從上海趕到桂平時,丈夫依舊笑呵呵的,毫無芥蒂,還把新婦郭德潔喊出來見她,讓郭德潔給她倒茶,然後說:「我娶了德潔,為的是外面應酬多,身邊有個照應。你來了,大家做個伴,你看好嗎?」

丈夫一番看似雲淡風輕的話,竟然讓李秀文說不出反駁的話來,她竟說了:「好。」

看到李秀文沒有什麼強烈反應,李宗仁又趁熱打鐵說:「德潔她年輕,應該尊重你。這兩年你不同我在一起,很多事沒人照料。德潔來了,好多了。以後你少操點心。她是個學生,懂道理的,有什麼事你儘管吩咐她吧。」

可以說,李宗仁這番攻心戰做得很好。他能從一個下級軍官一步一步做到桂系主帥,乃至後來問鼎總統寶座,確有他的過人之處。他熟知妻子的個性,首先把原配妻子抬到一個很高的位置,捧你,敬你,讓你不好意思撕破臉皮。

何況在那樣一個女子地位微如草芥的時代,女子在婚姻裡還是處於弱勢的一方。尤其是對於一個從小在農村長大,沒什麼文化的婦女,她能做的選擇並不多。

李秀文也明白自己的處境,一方面她長期受傳統婦道思想的影響,妻子要順從丈夫,另一方面她也想到若是自己撒潑耍賴,當時是痛快了,可是過後呢,若丈夫不待見她,她以後能有好日子過?還不如順水推舟做個人情,丈夫還能念她個好!況且,丈夫在外戎馬倥傯,也十分不易!

她把滿肚子的委屈壓了下去,平靜地接受了郭德潔。

於是,李宗仁續娶平妻的風波就這麼波瀾不驚地過去了。廣西那時把男子在正室後又續娶的妻子稱為平妻

圖 | 郭德潔(左)與宋美齡合影

經過在上海幾年的城市生活經歷,李秀文逐漸適應了城市這些太太的生活。到了桂平後,她慢慢和那些軍官太太們熟絡起來,時常參加一些聚會。

她當時在桂平頗受敬重,一般的請客宴會,都讓她坐首席。起初,郭德潔還和她一起出席宴會,但慢慢地,郭德潔就有意迴避她,儘量避免和她同時出現在公共場合。

李秀文本就不喜歡應酬,也無意和郭德潔爭寵。她主要和一些太太們聚會,丈夫方面的應酬主要由郭德潔陪同去。這樣,兩人相安無事地過了幾年,表面上還是客客氣氣,雖則心裡不痛快,但都沒有拉下臉來。

好在,這樣有些尷尬的日子並不長,隨著北伐開始,郭德潔隨李宗仁北上,李秀文則帶著兒子到香港讀書,從此以後,兩人再也沒有在一個屋簷下待過。

即使幾年後,李秀文攜兒子回到廣州居住,那時李宗仁和郭德潔也來到廣州,雙方還是分宅兩處。

李宗仁把兒子視如珍寶,在廣州時,經常過來看望兒子,有時會和李秀文聊會兒家常,若時間充裕,會留下吃頓飯再匆匆離開。兒子成了聯繫二人感情的紐帶。

曾經的恩愛夫妻,如今倒處得像老朋友一樣不溫不火。

本就不喜歡拋頭露面的李秀文慢慢地淡出李宗仁的社交圈。

而年輕的郭德潔呢,讀過幾年書,心高氣傲,立志要做一個不平凡的新女性。她跟隨李宗仁南徵北戰,出入高級社交場合,享受眾人的前呼後擁,無上榮耀。

圖 | 郭德潔

1939年7月,蔣介石和宋美齡到桂林視察時,要去鄉下看望李宗仁母親。於是,李宗仁母親就託人帶口信給李秀文,讓她回去負責接待貴客。但是,李秀文想到郭德潔很忌諱與她一同公開露面。

為了避免大家尷尬,李秀文就給帶口信的人說,家裡有德潔去招待就可以了,再說家裡人手也多,她就不回去了。

於是,蔣介石夫婦就由桂系核心人物白崇禧和郭德潔陪同到鄉下看望李家老夫人。當時,李宗仁正在外面帶部隊打仗,無暇分身回來。

愛情的世界畢竟是排他的,即使再寬容大度的人,在面對感情爭奪者上,沒有誰能做到心如止水。

圖 | 李秀文與兒子李幼鄰

雖則做了官太太,每日生活由傭人侍候,生活無憂,但李秀文還是保持其質樸的本性。

她不喜歡打牌,平時最大的愛好就是做手工,閒暇時搓麻織線是她最快樂的消遣。傭人還笑她說:「大夫人有福放著不去享,還去搓麻線。」

李秀文卻說:「有手不做事人家才笑話呢,你有你的活路,我有我的活路。誰都不應該遊手好閒地過日子。」

在桂林居住時,李秀文還把政府給家裡配的一輛小汽車退了回去。她不喜歡出去郊遊,很少用車,出門逛街也是喜歡步行。她自嘲「自己是天生一雙鄉下人腳」。

雖然丈夫不在身邊,但李秀文的家庭生活還是很熱鬧。因為李宗仁做了大官,老家許多親友前來投靠。又因李秀文寬厚、以誠待人,親友的小孩到城市讀書,也都跟隨李秀文一起居住。家中常常賓朋滿座,迎來送往,非常熱鬧。

當然這再多的熱鬧也抵擋不了丈夫不在身邊的惆悵。李秀文曾說過,她從三十多歲,就再沒有享受到家室歡樂。

雖則心裡酸楚,但是丈夫一如既往地尊重她,已給了她莫大的心裡安慰。不論李宗仁身處何處,他從來不曾忘記安排這個結髮妻子的生活,並且他也儘量給她以體面。

圖 | 李宗仁將軍

1944年春,白崇禧在桂林為母親慶祝九十大壽,李宗仁和郭德潔及李秀文分別送了壽禮。

郭德潔因為白府管家忘記把她送的壽幛掛起,而大發雷霆:「你們把她(指李秀文)的壽幛掛起,不掛我的,這不是侮辱我嗎?」惹得眾人議論紛紛:「德公也怪,怎麼不跟郭德潔聯名送壽幛,而要分開送了三份壽幛。」

李秀文聽到議論,心下很明白,丈夫此舉是給她面子,若是丈夫和郭德潔聯名送壽禮,那她豈不尷尬!

對於丈夫在人前一個勁地尊重她,她也清楚,丈夫在以另一種形式補償她,安撫她。並且經過在城市生活的多年曆練,她也深知,隨著丈夫地位的逐漸升高,她和丈夫的差距日益增大,即使沒有郭德潔出現,保不齊以後還會有張德潔或是王德潔出現。

與其哭鬧怨天尤人,不如就放開了,與丈夫見面還是有說有笑,丈夫倒心裡更敬她三分。不論怎樣,丈夫都不會不管她的,她對此還是有自信的。

就像小時候她被人預言好命,父母格外偏愛她一樣,她深信自己是好命之人。一個從小被父母之愛包圍的孩子長大後也不會缺乏安全感的。

而她的那三個姐姐的命運就苦多了,她們在十六七歲就早早出嫁了,到了夫家後,每日辛苦勞作,累死累活,日子還是過得看不到頭。尤其她的二姐更是命苦,二姐夫早年曾與李宗仁同學,曾經滿腔抱負,後來卻變得頹廢不求上進,賭博,吸鴉片,最後竟然把五六歲的女兒也買給了別人抵賭債。二姐得知後,積勞成疾,最後不到三十歲就死了。

李秀文後來每逢想起二姐一家人的命運,總是無比悲傷。對比三個姐姐的命運,做了大官太太她豈不是別人說的「命好」!

雖然,這個好命也有掩不住的辛酸。她從三十多歲就獨守空房,這豈是物質享受所能補償的?但幸運的是,她沒有因此自怨自艾,而是能忍能讓,以退為進,反倒在丈夫的心裡佔有一席之地。

同時,唯一的兒子幼鄰在她和李宗仁的精心撫育教導下,聰明伶俐,後來到美國留學,畢業後自食其力,投身商界,事業卓有成就。

女人一旦在婚姻上受到了挫折,孩子往往是女人最後的王牌。

兒子幼鄰是李秀文的驕傲。

幼鄰小時候有些內向膽小,當時李宗仁為了培養兒子養成堅強、勇敢的性格,在繁忙的軍務中儘量抽時間陪兒子。他帶兒子做各種遊戲和爬樹、蕩鞦韆、翻單杆等體育運動,開發孩子的心智,還帶兒子去校場看閱兵,看軍事訓練,從而使兒子養成了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個性。

晚年李秀文曾說,很感激丈夫給她培養了一個優秀孝順的兒子,給了她精神上的莫大支撐。

1952年,因為籤證問題,為了能與在美國的兒子見面,李秀文由香港飛往古巴輾轉。後來終於在1958年,她獲得了美國的籤證,飛到了紐約兒子身邊。

一家人終於在異國他鄉團聚,兒子兒媳孝順,四個孫女活潑可愛,兒孫繞膝的生活讓李文秀樂開了花。勤勞慣了的她,到了美國也閒不住,她做飯燒菜,還在花園侍弄花草,每天的生活過得很充實。

圖 | 兒子李幼鄰一家

已經提早來美國的李宗仁過來看望他們,他和郭德潔居住在新澤西州。李秀文和李宗仁這對老夫妻自香港一別已經八年,如今相見,兩人都有些唏噓。

看到李宗仁憔悴了許多,李秀文想到丈夫戎馬一生,來去匆匆,也曾風光無限,如今流落到海外,門前冷落鞍馬稀,禁不住有些難過。

李宗仁安慰她說:「你這下子可以多享幾天清福了,何必為我擔憂,我過去保護你太少,如今連自身也保護不了。我們都經受了不少風霜,如今能夠重逢,也是不錯了。」

李秀文不勝感慨,想不到一家人團聚,能平靜地共享天倫之樂倒還是在國外!但是在這看似平靜的表面上卻再起波瀾。

在海外旅居幾年李宗仁越來越思鄉懷舊,終於在1965年,他下定決心要回到自己的祖國,即使冒再大的風險也要回去。

臨別前,他過來和李秀文及兒子一家告別。他語重心長地對李秀文說:

「人說老來思鄉,落葉歸根,一點不假。如今我深感去國之苦,苦不堪言。你若再住下去,也會痛苦的。雖則有幼鄰奉養,但他不能不趁此壯年多做事業。你在此少不了是個累贅,倒不如等我回去之後,給你們來信,你也找個機會,讓幼鄰送你回去為好。」

李宗仁可能預感此次分別,以後再次相見遙遙無期,他又歉疚地說:「我這一生很對不起你,數十年來都感到不安和慚愧。我欠你的太多了,如今再無法得到補償,希望得到你的原諒。」

丈夫的一席話,使李秀文百感交集,幾十年的隱忍和痛苦都在丈夫的這番肺腑之言中灰飛煙滅。丈夫始終記著她的好呢!

1965年夏,李宗仁和郭德潔由美國飛往歐洲周轉,然後在中國政府的安排下回到北京。令人嘆息的是,不到一年,郭德潔就因乳腺癌在北京離世。其實她回國前夕,已在美國確診了癌症晚期。

圖 | 李宗仁與郭德潔回國

得知這位使自己婚姻飽受挫折的「情敵」的死訊時,李秀文不勝感慨:「德潔還不滿六十歲呢!」她們兩人從北伐過後,只在婆婆的葬禮上見過一次,此後便再沒有接觸。

歷經人生風風雨雨的她也明白,雖然郭德潔分走了丈夫的心,但不可否認的是,郭德潔在輔助丈夫的事業上確實費了不少心思。因此她在回憶錄裡說:「自知丈夫可以沒有我,不能沒有她,因此,我寧願帶著幼鄰,各自為家。」

現在德潔不在了,丈夫一個人怎麼過呢?就在李秀文和兒子幼鄰擔心李宗仁一個人孤單難捱時,收到了李宗仁的來信,得知他又迎娶了一位年輕的新娘——胡友松。想到他身邊能有人照顧,雖然是老夫少妻,但只要他高興,李秀文和兒子也就稍稍放下心來。

李宗仁還在信中又一次建議李秀文回國定居,說他已聯繫到李秀文的侄兒嘉球,以便於李秀文回國後能有人陪同照應。

李秀文在國外,雖然兒子兒媳孝順,但是也按捺不住思鄉之情。然而,想不到她的歸國之行還未啟動時,李宗仁竟然在北京因病去世了。

遠在美國的李秀文聽到消息時,禁不住淚如泉湧。雖然二人真正夫妻相伴的時間並不長,但是多年的命運息息相關,已使他們之間建立了一種無比堅固的親情,丈夫永遠都是她值得信賴的人。

1973年,李秀文謹遵丈夫生前囑託,在中國政府的安排下,毅然回國,回到故鄉桂林定居。兒子李幼鄰把她送回國,安頓好後又返回美國。

為了方便照應她,侄兒嘉球一家搬來與李秀文同住。嘉球早年讀書就一直跟隨在她身邊,與她有著深厚感情。

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她竟然與丈夫的第三位夫人有了一面之緣。

一天,在醫院療養的李秀文,聽侄媳婦說,北京過來一位女士想見她。見面之後,這位女士說她是受逝者(李宗仁)之託特地來看望她的。原來這位年輕的女士就是李宗仁的第三任夫人——胡友松。

李秀文聞言頓覺一陣暖流湧上心頭,原來丈夫一直都在惦記著她,就是臨死也還在念著她。她很欣慰,恩愛夫妻並非一定要終日相伴,只要心有牽掛,就足矣!

1992年,李秀文安詳離世,享年102歲。

10個月後,一直對母親懷有深厚感情的李幼鄰在美國因肺癌不幸離世。這對情深義厚的母子必將在天國再次團聚!

圖 | 晚年的李秀文與兒子李幼鄰

文 | 南國雨落

相關焦點

  • 原配需要向小三學6點
    化解婚姻危機,遭遇小三的原配常給我拋出這樣一個問題,她(小三)究竟哪裡比我好?有的甚至拿著截獲的小三照片給我看,感嘆除了年輕,不知道她到底哪裡比我好,期待從我這裡得到一個能讓她信服的老公出軌理由。小三可恥,但是小三身上有些東西真的值得女人學習有的甚至感嘆老公瞎眼了,說找個比我漂亮的我心裡還好受些,找個這樣醜的,真是氣死人。這些女士都走入了一個誤區,似乎男人出軌都是衝著小三的年輕漂亮而去的。
  • 民國代總統李宗仁兒時有多笨?學習成績倒數第一,夢想是養鴨子!
    民國代總統李宗仁兒時有多笨?學習成績倒數第一,夢想是養鴨子!說起李宗仁,給我們的印象一直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而且能屈能伸的好將軍。在軍閥混戰之時,李宗仁的桂軍雖然不是最強的,但是卻能在眾多軍閥中脫穎而出,不僅沒有被其餘軍閥所吞併,反而越來越強!抗戰中,李宗仁更是大放異彩,臺兒莊戰役,更是打出了中國軍人的威風!
  • 在一段幸福婚姻中,伴侶永遠是原配的最好,你還別不信
    很多人結婚以後,根本不知道珍惜,總是隨著自己的性子亂發脾氣,最後氣走了自己的原配伴侶。等再找一個的時候,你就慢慢發現了,原配的永遠是最好的。婚姻不是一場買賣,覺得自己虧了,下次可以注意一點,或者乾脆換一個賣家。婚姻更像是種植一株鮮花,最後能不能開花,是不是生長的順利,都要看你們前期的共同培育。
  • 一個「鳳凰男」的懊悔:隱忍多年,敗于格局
    於是,才有了卓文君的《白頭吟》和《訣別詩》這樣的千古名句。02仔細想想,一個窮小子以才華吸引富家千金後,得到嶽父家的扶持,從而飛黃騰達,當有了一些成就之後,就開始得意忘形,甚至忘本,拋棄髮妻。這和當下的一些「鳳凰男」何其相似。
  • 三野大軍即將攻佔南京,李宗仁倉皇逃跑,蔣介石也離開故鄉逃難
    在蔣介石輸掉淮海戰役之後,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藉機發難,以蔣介石指揮失誤才導致一系列失敗,喪失大片領土為理由,逼迫蔣介石下野,順利的讓副總統李宗仁當現民國代總統。當然了,光靠一個桂系肯定是扳不倒蔣介石,而他們的背後還有美國的支持,正是在這種無奈的情況下,蔣介石才宣布退位的。
  • 李宗仁的老師是誰?建國後被錯殺,34年後被無罪開釋
    李宗仁是近代史上著名的風雲人物,他出身貧寒,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走出了一條康莊大道,比起李宗仁,他的老師當年有點默默無聞,甚至在建國後被錯殺,終於在上世紀80年代為他恢復了名譽!來看看李宗仁少年時的求學之路吧!
  • 正宮「三打白骨精」,70億家產讓何莉莉隱忍43年,其實另有隱情?
    正宮「三打白骨精」,70億家產讓何莉莉隱忍43年,其實另有隱情?——引言【本文主筆:幸子】自古豪門恩怨多,在賭王去世快兩個多月的日子裡,家族風波不斷,頻頻佔據各大平臺榜首。人們不禁懷疑是不是所有嫁入豪門的正妻,都無法抵擋小三所帶來的致命傷害,隨之將自己的原配之位,拱手讓出。生活的戲劇化遠比想像中更為精彩,還真有位「奇女子」將這亙古不變的豪門定律,給徹底打破了,她就是何莉莉。
  • 她從武漢平安回來那天,老公撕了她的「訣別」信
    如果我沒回來,再打開這封信2月2日早上6點多,郭科蓉寫下最後一個字後,將信小心折好,悄悄放在了老公的枕頭下。幾個小時後,身為四川省骨科醫院護師的她就要跟隨四川省第三批援助湖北醫療隊,乘上前往武漢的飛機。工作中的郭科蓉。
  • 抗日剿共屢次「大勝」,連李宗仁也被忽悠,雜牌軍變成五戰區紅人
    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隨後下令所屬各部加緊準備,要在一個月內吃掉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消滅鄂豫邊區抗日根據地。 為了粉碎國民黨對我根據地和敵後武裝的圍剿,我軍一面大力動員群眾參加民兵,組建地方武裝,擴充主力部隊,以便對付「會剿」,一面又在國民黨軍的營壘內尋找可以聯繫的內線,以打入其內部。
  • 蔣經國揭秘:蔣介石為什麼遷到臺灣,李宗仁再三逼他出國
    臺灣固然是蔣計劃的一部分,但最後政府遷臺與蔣來臺則是經過時局的變遷的結果。 遷臺原因 蔣最後之所以決定到臺灣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對臺灣印象不錯 1946年10月21日,蔣偕夫人遊臺灣,深覺:「臺灣尚未被共黨分子所滲透,可視為一片乾淨土,今後應積極加以建設,使之成為一模範省,則俄共雖狡計百出,必欲亡我而甘心者,其將無如我何乎?
  • 《葉問4》:葉問,李小龍,萬宗華,中國功夫的隱忍與亮拳
    葉問從孩子角度著想,尊重孩子,真可愛,真偉大!結合孩子興趣結合時代需要的家庭教育,才是為孩子計深遠的教育。隱忍,還是亮拳中國人與人為善,是愛好和平的民族。愛好和平不意味著遭受挑釁時不還擊,我們是有底線的,不涉及原則問題,可以隱忍寬容。一旦觸及了底線,我們必然反擊。李小龍就是這樣的人,餐廳就餐,遭到挑釁,果斷反擊,獲得對方尊重。
  • 夫妻為保工作單位將女兒送養,四十年後尋女相認被拒,收養方:該
    汪師傅今年80歲,是一名退休工人,四十年前的他將年僅16周的女兒送養他人,時隔四十年後,當他老無所依,想尋回女兒相認並獲得贍養時,卻發現已經晚了,這讓汪師傅很是憂心。汪師傅告訴我們,四十年前她夫妻二人是國營單位的工人,生下孩子後擔心工作不保,所以將出生不久的女兒送給了一戶人家。前段時間他的兒子因患病去世了,留下他二老無依無靠,於是想讓當年送養出去的女兒來給他們養老,然而當他們找到當初收養女兒的那戶人家時,那家人卻怎麼也不肯告知。
  • 原配逆襲系列快穿文!糟糠之妻不可欺,大佬女主重拳出擊為她虐渣
    第一本:《炮灰原配逆襲手冊[快穿]》作者:紅葉似火小短評:女主沈容帶著原配系統穿越到各個小世界中為炮灰原配討公道的故事。這個快穿文很紀實,總讓我想到說法節目中真實的案例分析,一共十三個小故事組成。每個單元故事中的渣男所作所為都會讓人不寒而慄,讓人感嘆原來人心可以壞到這種程度。不過女主也不是吃素的,她並沒有簡單粗暴開揍,而是用計謀將渣男眼睜睜看著最在意的一切慢慢掠奪走。
  • 臺兒莊戰役:李宗仁的口袋陣如此明顯,為何瀨谷旅團還是往裡面鑽
    臺兒莊戰前的局勢早在1937年10月,國民政府就成立了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為李宗仁,長官部設在徐州。到1938年1月,日本華中派遣軍首先發起攻勢,其第9、13師團沿著津浦鐵路向蚌埠前進。同時華北派遣軍也渡過黃河、連續攻陷了濟南、泰安等重要城市。其中有以第三集團軍總司令韓復榘為首的一大批將領畏戰潰逃,國民政府槍決了這41名逃跑的將領。
  • 廣西美食的皇冠,李宗仁家廚張平拿手絕活「銀絲龍鬚」
    菜名最先出現在網絡一篇介紹蔣介石偕夫人宋美齡去給李宗仁母親拜壽的文章裡,不過如今你走遍桂林大街小巷、酒樓飯館,根本就見不到它的身影,這到底是個什麼鬼?據說「銀絲龍鬚」非常好吃,春秋時期《論語》中的《齊論》就有「吃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典故出現,可見在中國美食是不容易失傳的。但「銀絲龍鬚」這種超級珍饈美饌卻離奇失傳了,箇中原因十分耐人尋味。
  • 大婚因小三拋棄原配,男主讓女主妹妹懷孕,周潔瓊新劇什麼三觀?
    導讀:大婚因小三拋棄原配,男主讓女主妹妹懷孕,周潔瓊新劇什麼三觀?火箭少女周潔瓊憑藉《創造101》c位出道,因為顏值高身材好、唱跳能力強,多才多藝等優點,出道以後斬獲了大批粉絲!這部劇是根據袖唐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的是落魄貴女冉顏為了追查母親死亡真相而學習驗屍技能,最後在查案途中,漸漸和刑部侍郎蕭頌相知相愛的故事!這部劇原著小說可謂是相當精彩和感人,可是電視劇《大唐女法醫》的評分也是十分感人,豆瓣只有4.4。周潔瓊的第一部新劇,可謂是差評不斷,綜合劇迷總結的槽點, 大概有主演全程尬演;驗屍場面過於兒戲,毫無專業性可言;劇情混亂無邏輯等!
  • 原配街頭打罵小三,路人過來勸架,原配的一句話讓路人立馬報警了
    但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的女人願意去當小三呢,她們認為做小三就可以不勞而獲,自己的生活也會有人分擔最近有一位網友就拍到了當街打小三的視頻,周圍還引來了很多人的勸架,還因為原配的一句話遭來了警察,究竟發什麼了什麼事情呢,小編現在就帶你去了解一下吧!
  • 恩愛夫妻添丁 婚變企鵝喪子(圖)
    每次8小時為原配「值班」時間逐步縮短,最後乾脆脫崗。而潞潞擔起了所有的孵化任務,51天的超常規孵化,得到的是殼內發育完全的企鵝寶寶未能破殼而出的慘劇。  昨日,興澳海底世界企鵝館內熱鬧非常,因為企鵝家族又多了一個可愛的小傢伙。小企鵝胎毛還未褪盡的可愛樣,深得遊人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