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版:小編|
|圖片:鳴謝所有|
|因著信仰|綻放青春|
|點亮星空 & 歡迎轉發|
嗨,各位主內的青年們,不知道在你這些年的青春歲月裡是否參與過泰澤祈禱呢?談到泰澤祈禱,你會想到什麼嗎?是泰澤聖像,滿滿的燭光,還是靜默的夜幕呢……那麼就在這裡,透過一篇小編整理的有關泰澤祈禱的相關,來進一步認識下有關泰澤祈禱的種種吧!
一切始於1940年。當時羅哲弟兄25歲,他離開自己的出生國瑞士,定居在母親的故鄉法國。多年來,他一直飽受肺癆的折磨。在長年累月的復原期間,在他心內萌芽去創立一個修道團體的召叫漸漸成熟。第二次世界大戰方興未艾,他深信應該馬上開始,不能再浪費時間。於是他著手幫助置身於兵燹與哀鴻之間的難民。他所定居的小村莊名叫泰澤,收留尋找庇護的難民。1945年,修士收留一些孤兒住在泰澤。逢星期日,泰澤弟兄們則去訪問拘留在附近軍營中的德軍戰犯。
漸漸其他青年陸續來到泰澤,加入參與原創的團隊。在 1949年復活節,首批七位弟兄發願,矢志獨身、共享精神和物質的財富,甘心接受單純簡樸的團體生活。
如今,泰澤團體由為數超過一百名的天主教修士和具有不同基督新教背景的弟兄組成。他們大約分別來自三十幾個國家。藉著他們的生活,泰澤團體本身就是一個分裂基督徒和分離民族之間的具體修和的見證。
弟兄們以工作維持自己的生計,並不接受任何饋贈或捐獻。同樣,若一位弟兄繼承一些家庭遺產,團體會把它分施給窮人。有些弟兄搬到世界落後的地區,做和平的見證,與受苦的人並肩生活。現在有些弟兄以小團體的方式生活,與當地居民同甘共苦,居住地點遍及亞洲、非洲和南美洲。他們力圖在極貧苦的人、流浪街頭的兒童、監犯、垂死的人以及因人際關係與被遺棄而心靈受創傷的人之中,作愛的具體臨在。
多年來,前來泰澤的訪者不斷增加。他們來自各大洲﹐參與每週在此舉行的聚會。每年,創立於七世紀前的國際性天主教聖安德肋女修會的修女、波蘭的聖烏蘇拉修女會的修女和仁愛傳教修女會的修女都來協助參與接待青年訪者的任務。
羅哲修士與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聖德肋撒姆姆
教會領袖也到訪泰澤。團體曾經歡迎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蒞臨,接待過三位坎特伯雷大主教,多位東正教主教,十四位瑞典信義宗主教,以及世界各地無數牧師、神父等。
自1962年以來,團體派遣弟兄和年輕人悄悄地往來泰澤與東歐各國之間,目的是為了接近那些被自己國家封閉的人們。
羅哲修士於2005年8月16日晚禱時被人殺害,享年90歲。他多年前所選定的艾樂思修士(Brother Alois)成為他的繼承人,自此成為泰澤團體的院長。
「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份對臨在的渴望,對共融靜默的渴望。我們永不要忘記,這份對天主的單純渴望,已經是信仰的開始。」
詠唱祈禱是其中一種尋求上主的主要表達方式,短誦與不間斷的重複給予了它默想的特質。僅用少量詞語便可以表達信仰的基本實相,並很快被人的理智所領悟。
隨著歌曲不斷的重複詠唱,這種實相便一點點被內化在所有人的心靈中。默想性的詠唱也為我們開闢了一條聆聽上主的道路,在集體的祈禱中,這些詠唱可以讓所有人都參加,並讓大家積極的等待著上主,無需過度要求詠唱時間的長短。
為了打開對上主的信心之門,沒有什麼可以取代人們同心合意動聽的詠唱。這種美感可以使人體驗到如東方禮教徒所謂的「天堂的喜樂臨現在人間」,一份內修的生活因而興起。這些歌曲同時也能支援個人的祈禱,透過它們,我們漸漸地在上主內合而為一。
這些短誦令人同時在工作活動中、在與他人談話或休息時,都能夠繼續不停地禱告著,把祈禱與日常生活結合起來,甚至不知覺地在我們內心的寧靜中,它們使祈禱得以延續。
如果我們以最古老的祈禱書作指導,即舊約中的聖詠(詩篇),我們就會發現祈禱的兩種主要形式。一種是用哀痛的輓歌和呼嚎來乞求幫助,另一種是感謝和讚美上主。在更為隱蔽的層面,還有第三種祈禱形式,沒有要求或者明顯的讚美。比如《聖詠(詩篇)131》中,那裡只有寧靜和自信:「我只願我的心靈,得享平靜與安寧……仰賴上主,從現今一直到永恆。」
有時候祈禱會變成靜默。與上主平靜的交流可以不用言語來表達。「我已經使我的靈魂平靜安寧,就像斷乳的幼兒,在他母親的懷抱中。」像那個滿意的躺在媽媽臂彎裡停止哭泣的孩子一樣,在上主的親臨中「我的靈魂與我同在」。此時祈禱並不需要言語,甚至不需要太多思想。
以十架為主題的聖像,不會強調基督的痛苦或被釘十架的酷刑細節。這些聖像只會簡單地呈現基督,提醒信徒,基督在苦難中依然保持自身的神性,並保有堅定而信實的愛,藉以將受難事跡背後的意義顯明出來。
基督受難時在場的人,部分亦會刻畫在十架的兩旁,有時會按比例縮小。
在這一類的人物之中,最具代表性的可算是聖母瑪利亞,以及最緊密跟隨祂的門徒若望(若19:26)。在十架的頂部,有時候會刻上代表:【拿撒勒人耶穌,猶太人的王】(若19:19) 的縮寫。此外,部分聖像也會刻畫天使。
瑪利亞和若望是地上受造物的代表,而天使則是天上受造物的代表,基督在十架上犧牲生命所顯明的大愛,成為了連接天上與地下的橋梁。
這是一幅埃及科普特教會聖像畫,可追溯至七世紀。與基督一起站著的,是埃及的聖者梅納斯(Menas)。米納斯原本是軍人,後來成為埃及巴維特隱修院院長,並於公元296年殉道。這聖像畫現收藏在巴黎羅浮宮博物館。
聖者梅納斯( Menas)的名字可見於聖像的上端部分。梅納斯可以說代表著我們每一個信徒,而這聖像是要展示關乎友誼的真理:基督願意跟每個人建立友誼,只要我們願意接納這份友誼。正因如此,羅哲弟兄( Brother Roger)特別喜愛這幅聖像,所以這幅聖像在泰澤團體佔據著重要的位置。
釋義:
這二人肩並肩地在一起。
他們相似的地方: 他們有同一的高度,同一的輪廓,同一的目光,同一的光環。但他們也不是完全相同的: 他們的顏色,他們的衣服,以及他們的姿勢是不同的。
他們不是面對面,好像在一個排他的關係裡,而是分享同一的目光。他們寧靜的面容、他們睜開的雙眼,都是在平安中歡迎我們。
我們可從光環中的十字架而認出基督。在他的身旁,是一位在途上的同伴。耶穌把手搭在他的肩膊上,這姿勢顯示他們之間的連繫,以及耶穌要交託給他的責任。耶穌倚靠他的朋友,並派遣他在前面。
至於那位同伴,則指著基督和祝福。基督在世的這個最後的姿勢 (路24:50),在聖像畫上是屬於救主的,現在由門徒完成,並得到他的上主的鼓勵。祝福,就是展示和慶祝天主願意賜予圓滿的生命。
基督手拿著巨大的卷冊,門徒則拿著一卷書: 福音。基督是聖言,他向他的朋友傳遞他從父所得來的一切,並要求他們向全世界宣講福音。
泰澤團體創始人羅哲修士所著《萬愛之源》,每一句話語都邀請我們在信仰生活裡,活出共融合一的精神,但一切的合一共融始於對天主聖三內愛的體驗,當你閱讀這本書的內容時,你會感受到一種聖神內更新的經驗;也摘錄出一些內容分享給大家:
不論你置身何處。你都企願一探自己心靈深處的奧秘。你是否意識到.你的心底隱隱有一種渴望?即使只是倏忽的一念.你是否覺察。你渴望一個恆定的臨在?
這單純的渴望.這質樸的對上主的企盼,已經是信仰的伊始。
我們中間,就站著我們不認識的一位。有的人覺得他溫和可親.有的人則茫茫然不知他近在左右。……無論如何,每個人都可能在驚異中聽到他說:「為什麼懼怕?我,耶穌,就在這兒:我就是基督。我先愛了你……我把我的喜悅通傳給你。」
面對福音的全面挑戰,你深知自己的反應多麼脆弱。有的時候.你覺得自己措手不及。
初期信徒中,有一位就對基督說:「我信,請幫助我克服不信。」
不論是猜疑.或是天主始終沉默的印象,都無法使聖神離開你。上主所要求的。只是要你隨著信仰的依賴之情,歸順於祂,歡迎祂的愛。
與你同行的那一位
你想追隨基督,不再回頭。;但你敢於把信心一再押注在福音上嗎?
基督悄悄走在你身邊,從不強求;復活的基督長駐你心且沿路帶引。若你深受吸引,是否願意不斷自我更新.
你是否願意讓他在你心靈的虛無中,安置一股清冽的甘泉?或者,你寧願一臉赧紅,滿腔疑惑,甚至說:我堪當不起祂的愛?
天主最令人神往之處,在於祂謙卑的臨在。祂從不懲罰,也從不傷害人的自尊心。祂不會系一條繩子,叫人俯首貼耳,言聽計從。任何專制的作為,都會扭曲祂的形象。認定上主特來懲罰人類的觀念,是信仰的一大阻礙。
良善心謙的基督,從不強求任何人.
如果他強人所難,誰又敢邀請你跟隨他?
就在你內心深處的寧靜中,他悄悄耳語:「別怕.我在。」
不論人是否認出祂,復活的基督一直親近每一個人:即使人對祂不識不知,祂依舊悄悄挨近。
人心深處,有熊熊之火,在晦暗中透出的亮光。祂愛你:有如你是祂唯一的關注。為了你,祂捨棄了生命,這便是祂的秘密。
一旦與耶穌結合,你便明白奮鬥和靜觀系出自同源:如果你祈禱,這是出於愛;如果你奮力為遭受苛虐的可憐人尋回人性尊嚴。這也是出於愛。
天主的形貌燦爛光華;望之恐有失明之虞;基督卻將這灼灼迫人的烈焰。以和煦的方式通傳給我們。經由祂,天主的光乃得以普照。
當你似乎看不見真相,也參不透本質時,不要驚慌!你會更加增強繼續追尋的熱誠,直到找對方向,朝復活的主邁進。
日復一日。你將覺察有一種愛,廣袤浩瀚,幽渺深邃,而又無從理解。終你一生,你將從中汲取驚訝讚嘆,也汲取重新開始所需的勇氣。
你所不敢奢望的,則忽然湧現
每個人內心,都深埋著一份孤獨,遠非任何親密的人際關系所能填補。
然而你絕不孤單。何不深入你自己內心@,探究一番?你終將發現,在存在的最深處,在那誰也不肖似誰的地方。基督守候著你;你所不敢奢望的,則忽然湧現。
基督來到人間,「不是為了廢除,而是為了成全。」當你在自己心靈的靜謐中傾耳細聽,會恍然領悟:祂來,遠遠不是為了奚落人類,而是為了轉化你我。
發現自己是誰,是否令你更加惶怵?然而如果耶穌正在天主右邊,代你轉求,誰又能定你的罪呢?如果你要為自己內在的一切汙穢紛亂而引咎自責,則縱然耗盡畢生的歲月。你豈非仍嫌不夠?當內在的試煉或外界的誤解忽然湧現。請別忘了,深埋於心靈創傷中的焦慮之痛,也可以醞釀出創造的活力來。一條由懷疑而信賴,由枯燥而創新的甬道。也由此展開。
祂的愛猶如火焰
你的周身。是否圍繞著無從理解的現象?當夜色深濃,祂的愛猶如火炬。你只需凝神注視黑暗中那常燃不熄的燈火,直到晨曦破曉。旭日自然在你心中冉冉上升。
你很清楚,創造這光明之源的不是你,而是基督。
聖神翩然造訪,通傳了上主的愛,將燦亮耀眼的光明,透入置身漫漫黑夜中的每一個人。
藉著這奧妙的臨在,復活之主攫住了你;祂為你承擔了一切。連最沉重的試煉,都一併肩挑。
你終將領悟:祂豐沛流溢的生命實在是源源不絕。有時候,這僅需要靈光一閃,有時候則需長期體會。屆時,你將說:「當祂對我說話時,我的心不是火熱的嗎?」
關於介紹泰澤的有本書籍是曾在泰澤身處三個月的肖筱所寫的日記,書名《小小的春天》裡面提到了陸續這三個月裡,作者在泰澤團體經歷的種種,不論是參與每次的大會祈禱,還是屬於亞洲青年的聚會,或者是個人在泰澤的服務……簡單而平和的為大家以日記的方式分享出來。
如果有願意進一步了解的青年朋友們,可以閱讀一番。
註:本篇內容感謝其它教會平臺之前的整理,
方便了這一次的內容
鳴謝[泰澤祈禱][方濟各的德蘭花園][王兄雜貨鋪]
如有需要泰澤祈禱流程文檔的可以留言,後臺發送給大家
青年公眾號防失聯*小號*
🔍[影下的我們]
主推青年信仰文案視頻
為了陪你更久,敬請關注
青年公眾號同名抖音帳號:583485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