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緣專欄:修行集·正念正知

2020-12-04 重樓逾陀

專欄19期:

佛緣專欄:修行集·正念正知

編輯:普寂

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無價珠寶, 如是不入煩惱大海,則不能得一切智寶。-----《維摩經》卷中,佛道品

佛陀臨涅槃前年紀老邁,體弱,且 吃了有毒的菇菌,瀕臨死亡。經典曾多次 提及他保持正念正知,最後安然度過,恢 復健康。什麼是正念正知呢?可惜經典太 簡潔,沒有詳細交代。人在老病死的過程 中,最為脆弱難過,如何找出一個方法去 對治,至關重要。保持正念正知,不單是 老病死重大時刻才需要,平常亦需多加注 意,這就是將修行應用於日常的方法。

當我們在一個舒適的環境中修行,例 如安靜的房間打坐,或是寧靜的寺院裡拜 佛,進行佛事,或是聽經聞法,法喜充滿 等,身心安泰,不期然耽著不舍,尤其當 世間生活遇到挫折,更嚮往於躲起來清修 ,這不是不對,但嚴格來說,這只是一種 躲避。修行在強化自我,面對一切逆境, 並協助他人提升自我,什麼逆境能令我們 見到自己的修行功夫呢?當老病死來臨時 ,便可見到了。有一位頗出名的新教 派領導者,揚言自己已證悟,可是當罹患 癌症時,其修行功夫竟全不著力,於是公 開道歉,懺悔補過。

臨終要保持一心不亂的確不容易。但 這一心不亂,難道平時不需要嗎?這一心 不亂很重要,是自主,自我目標的重要條 件,亦即正念正知。我們靜坐時,可以觀 察到身心的狀態,能對自我了解。可是在 日常生活中,我們營營役役,被外境轉, 無法冷靜觀察周遭的事物,對自我的身心 更無法掌握。南傳佛法提倡內觀修持,提 起覺知,不對心念判斷善惡對錯。只培養 對心念的覺知,亦即是對自己的身心瞭然 ,從這定的狀態中,發揮智慧去除不善、 煩惱,這就是正知。知客觀的環境,知主 體心識的活動。知老病死的到來,知苦。

正念正知的正念就是憶念不忘,有念 佛、念法、念僧、念施、念戒、念天,念 淨土等等憶念。最普遍的便是念佛法門, 當任何境界生起時,我們能否保持正念, 能否念佛,能否不被各種逆境轉呢?這是 一種對治方式,例如老病死到來,我們能 否貫徹自己的目標?能否一心不亂?能否 仍堅持自己的目標,往生淨土。或是憶念 菩提心,代眾生受苦。或是憶念法,般若 法門。

這些重大的境界下,保持正念正知, 實不容易,必需在平時實習,常常提起正 念,當技巧成熟時,重大的境界下,亦可 保持正念正知,才能自主。

相關焦點

  • 修行者的2大基石「正知」與「正念」,當2者穩定才能出現禪定!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戒律在修行上這麼重要,並不是因為教條主義,而是因為戒律可以啟動正知的機制。第二個,正知的另外一個朋友叫正念,這兩個是類似說初學修行者的兩個基石。佛法看世界的時候,佛法分析事情是這樣的,佛法是從功能來分析的。什麼意思?
  • 佛緣專欄:放下得失心自在
    專欄56期:佛緣專欄:放下得失心自在編輯:滅空若人無堅心 尚不成小事 何況成佛道 世間無上者師父常說:「平常心是道」,平常心就是沒有得失之心,心裡沒有太多負擔、沒有憂慮或害怕。其中感受最深刻的,是開山祖老和尚提出的修行準則──教理、福德、禪定三環一體。在落實修行當中,也慢慢體會到老和尚真是大智慧、大修行者,清楚明白地開示我們修行的方向,只要依著這方向落實,一定可以改變今生的命運,並種下成道的因緣。
  • 觀音賜法名「悟淨」,其中蘊含何種修行禪機?
    何況這個沙和尚還是要肩負西行取經重任的組員之一,何況取得真經後也是為了普度眾生,所以菩薩最希望看到沙和尚早日走進佛門,繼承釋迦佛的衣缽,將佛陀正法普照苦難深重的世間。大家如果看過以往的文章就知道,菩薩將西行取經人的徒弟們命為「悟」字輩,這個「悟」已經滿含深意了,一個字可將佛法修行光明大道及關鍵點挑明,所謂的「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的深意也能瞭然於胸,當然這些需要有心人才行。
  • 盧海娟,中國正念冥想的倡導者和見證者眾舍正念
    正念冥想,就是其中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正念冥想在國外Google在2007年開始於公司內部組織正念領導力(Search In Yourself,簡稱SIY)課程。SIY到2012年為包括美國運通、福特和領英等大企業提供內部正念減壓培訓,其為期兩天的50人研討會收費高達3.5萬美元。
  • 佛緣專欄:慈心療愈·修慈心觀
    以此勸 勉我們要認知有生便有死,應保持慈心正 行。故此,在面對生死無常時,選擇以怎 樣的態度去面對,能引發不同感受,即使 有些事情不能逆轉,我們能夠護持的還有 自己的心境。是故,修習慈心觀不僅讓自 心獲得安定,更能將這種安定的力量傳遞 給家人,從而幫助整個家庭擺脫不安氛圍 的籠罩。
  • 佛說:萬事萬物皆講究一個緣字,你是一個具有佛緣的人嗎?
    命運如此奇妙,其實學佛也是很奇妙,萬物皆因緣而起,那麼學佛也要講究一個佛緣,你若與佛有緣,那麼學佛之路必非常順暢,你若與佛無緣,那麼學佛之路便也註定坎坷,說到這裡,你是一個有佛緣的人嗎。一,心懷慈悲的人有佛緣。佛以及佛家子弟,這是心懷慈悲之人。我們普通人想要學佛,那必也要心懷慈悲,不然的話根本無法與佛結緣。
  • 擁有對佛法的正知正見,是把握修行方向的關鍵
    要知道修行是要修自已的心,不是用來觀他人過的,而這種自以為是的清高,實際上是一種慢心的滋長,只會更加障礙自己的修行之路。二、將佛法的宣說演變成對他人的傷害。佛說所有供養中,法供養為最;所有布施中,法布施最為殊勝。於是便有人對說法樂此不疲,不分場合、對象的說教,還自認為這是一種對法的布施。
  • 修行人,先要有正知正見,千萬不要搞個人崇拜,否則容易走偏
    我們修行前,不論入佛教或道教,首要是修的是正知正見,以智慧的眼光去看待人和事。在未明辨師父的德行時,以經藏為學,以戒律為師,別搞個人盲目崇拜。為什麼不要搞個人盲目崇拜呢?有些魔打著道教的大旗,利用封建迷信的方式去斂財,所以前文所提到,在你未能確認明師之前,先要有正知正見,以經為學,以戒為師,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你身邊人都說某個地方,那位大師修行非常好,道行高深……你可以聽著,心裡恭敬,隨喜讚嘆即好,一切還是要靠自己去發現的。
  • 心住於正念,就與理相應,精進而不執著,就達到無漏、無為
    所謂「精進心易發,長遠心難持」,要堅住修行的目標、信心和行為,繼續不斷地努力修持,這就是「進」。有了「進」,就不會退;否則今天走一步、明天退兩步,一日暴之、十日寒之,這樣就不是「進」。什麼叫作「精進」?就是要在法上薰修,時時刻刻想這個道理,無論在事上或理上,都要與這個道理相應。進一步再配合發願,因為沒有願力,就不容易堅持。所以,每天早晚課誦要回向、發願。
  • 灰度認知社曹升:灰度正念領導力的底層邏輯
    正念減壓療法MBSR(卡巴金)他對正念有個定義:有意的、不加評判的對當下的覺知。其實就借鑑了禪宗的思想。佛教正念是什麼?它是佛教八正道之一,修行方法,宗教修心的法門。卡巴金正念是什麼?他把正念減壓的療程用於輔助治療很多生理和心理的疾病。
  • 觀心實驗室·什麼是正念冥想
    正念來源於古老的東方智慧,而美國分子生物學家卡巴金(JonKabatZinn)教授發現了正念的醫學價值,於是弱化了正念的宗教色彩,推出正念減壓法。據調查全球約71%的人長期處於焦慮狀態中,而正念冥想這種基於科學實證的心理成長方法,是緩解焦慮症狀的有效手段,目前正深刻影響西方高校、企業等多個領域;包括時代周刊、哈佛、斯坦福、牛津等等都在傳播和推廣正念。
  • 書單| 正念心理/催眠治療專題
    ;「正念認知療法」的三位創始人共同撰寫。歡迎父母進入正念教養之旅……正念減壓自學全書胡君梅 著Google、Apple、Facebook等公司員工使用的正念減壓法,正念導師馬淑華、童慧琦、方瑋聯、劉興華等聯袂推薦! 你經常自責、不輕易放過自己嗎?你經常焦躁不安卻又努力裝作沒事嗎?
  • 未來新世界,只接受正知正念正能量的人
    貪、嗔、痴、慢,疑…心毒幻化的「劫難」正以前所未有的密度立體呈現在我們的面前。每個人面對的題目都不一樣。若認知僅停留在不吃野生動物的基礎上,遠遠無法領悟劫難給人類更深層的啟迪:所有生命都應被尊重,人類自己的生命會因自己不尊重其他生命而得不到尊重。弱肉強食的三維遊戲規則正在被顛覆。在災難面前覺醒是唯一出路!
  • 佛教:修這個法門,快速增加福報、佛力加持修行,至少往生天道
    「各以一切音聲海,普出無盡妙言辭,盡於未來一切劫,贊佛甚深功德海」只是很多人,會念這一句,卻不知道具體的修行方法。其實佛隨念方法很簡單,就是反覆稱念佛的名號或功德,每天早上十分鐘即可。比如十大名號:「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循環念。或者念《隨念三寶經》(網上有)。那麼,佛隨念到底有些什麼好處和功德呢?簡約而言,佛隨念的好處和功德,有五個地方。
  • 離苦得樂,修行並不難
    什麼是「四聖諦」,什麼是「八正道」,頓悟人生,離苦得樂,修行並不難01四聖諦諦就是真理的意思,四諦就是關於宇宙人生的四種真理。四諦分別是苦集滅道。苦諦,就是說世間一切都是苦的,苦是苦,比如生老病死;同時,樂也是苦。
  • 收藏:正念冥想之呼吸正念法
    點擊「創新與心理成長」,學習更多心理知識1呼吸正念法 正念冥想的練習之初要掌握呼吸正念法,它能有效地幫助我們進入正念狀態,是幫助平衡身心的最佳方法。呼吸正念法也是其他所有正念方法的基礎。3正念練習頻率正念練習至少每天一次,但練習的頻率因人而異,很多人每天可以不止一次地練習正念。如果想在正念冥想的練習中收穫多種好處,或者你正在努力解決遇到的某個問題(比如焦慮、壓力、強迫等),那可能就需要每天多練習,每次至少5分鐘左右。
  • 如何練習正念冥想呢?
    前幾天,寫了幾篇關於正念冥想對於改善生活的各種好處。有很多朋友問,到底該如何練習呢?怎樣把它應用到生活中呢?那麼,今天,我就簡單介紹一個正念冥想在生活中的應用。正念姿勢正念分為正式練習和非正式練習。像每天的打坐冥想就是正式練習,而在日常生活中的練習則是非正式練習,例如正念飲食、正念飲酒、正念教育等等。
  • 王乾榮專欄 ▌錯別字五從,以及無從
    說明塵 衣:王老在塵衣之約的「語絲-談片」專欄開通有時,共為塵衣之約的讀者朋友撰寫了18篇作品,每一篇讀來皆香醇純淨,感謝王老無私為後學提供的良品佳釀以及為中國語言文字的傳承做出的努力。王乾榮先生創作理念:打發空閒活動腦筋有益無害悅己娛人手上有精彩千餘字文(呈系列更好)的優秀作家,歡迎坐鎮 塵衣之約,開設專欄。
  • 活在當下,讀《正念.此刻是一枝花》領略生命和諧之美
    《正念.此刻是一枝花》這本書,用正念修習這個簡單的方法,幫助你進行意識管理,使你保持專注和接納,改善自我、家人、工作乃至更廣闊世界的關係,掌控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生命質量,使心靈歸於寧靜和幸福。作者喬卡巴金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分子生物學博士、麻薩諸塞州醫學院的榮譽醫學博士、正念療法的奠基人、也是禪修指導師、暢銷書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