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的統計,截至2012年12月31日,中國網民數量突破5.64億,其中手機用戶超越桌上型電腦成為第一大上網終端。自2005年以來,手機移動終端裡的微博、微信、微民開始進入微時代。「微時代」雖然微小,但是集在一起的聲音很強大。其中土豆網的口號就是:每個人都是生活的導演。微電影就是誕生在「微時代」的新生事物,從自製視頻在網絡平臺上播出、宣傳到和觀眾進行互動,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產業鏈,打破了傳統電影壟斷壁壘,這種話語權的轉變是微電影對傳統電影的有益補充。
時長碎片化的「微小」
微電影和傳統電影最大的不同就是觀看地點的改變,而手機便攜性、移動性的特徵更能滿足用戶隨時隨地觀看的需求,用戶利用排隊、等車等間歇的時間進行微電影的觀看,決定了微電影時長的碎片化特徵。一般來說,傳統影片的時長是以各大國際電影節對長片和短片的判斷標準為基準。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規定超過40分鐘的才叫長片,不夠40分鐘只能參加奧斯卡最佳短片角逐。法國的電影節規定,1600米以上的35毫米膠片即相當於58分鐘的片子才被稱為長片。相對於長片來說,微電影時長真是「微小」,由於微電影觀影地點複雜多變,注意力容易分散,現在大多數人認為9分鐘是微電影在手機播放的最佳時長。
互動傳播的「微成本」
微電影首先是在網絡媒體中傳播的,速度快,費用低,受眾集中,易於和觀眾進行互動,是對傳統電影傳播模式的顛覆。除網絡媒介外,廣播電視、戶外屏幕、交通工具視頻、樓宇電梯視頻都是微電影的播出平臺。動畫片《泡芙小姐》系列片就是運用新媒體來進行播出和推廣的。2011年王波導演的《泡芙小姐的金魚缸》在網絡上迅速走紅,該系列劇每一集都由一個獨立的小故事構成。用flash動畫虛擬人物外加真實照片場景結合的方式,既降低了動畫製作的難度,又體現了虛擬中的真實效果。該劇借鑑了美劇的播出模式,使得製作和營銷同步進行,並根據網友的投票進行實時調整。這種方式在以往的傳統電影中是不可能實現的,如果按每人點擊10元收費,票房早就超過國內的大製作電影。
製作人員:「微民」兩種
微電影根據製作者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自上而下,即名導明星的創作。2012年,由蘇寧電器贊助,張猛導演、黃海波主演的懷舊愛情微電影《山上有棵聖誕樹》講述了一對恩愛夫妻的意識流故事。丈夫渴望能夠改變和妻子間的現狀,從意識流中衍生出另一個強悍的自己來毀滅現實中不斷逃避的自己。攝影師周書豪手法嫻熟,大膽運用長鏡頭、平移鏡頭,在人物調度上豐富而有新意。原創配樂沿用導演在《鋼的琴》中的懷舊風格。意識流進行中,黃海波一人分飾兩個丈夫角色,表演生動而細膩。這部微電影集中了專業導演、攝影、配樂、演員,在製作成本和內容上一點都不「微小」。
另一種「微民」是自下而上的草根階層的創作。微電影製作人員不再被專業學院所壟斷,他們中有農民、演員、學生、工人、退休老人。幾乎任何人都可以拿起機器,成為「微民」。《李獻計歷險記》是「微民」李陽用2年多時間創作完成的微電影,一經播映即獲得2010年土豆映像節最佳動畫片獎。該片在完成度和畫面感上都到達了一定水準,大量帶著濃厚京味的個人獨白、遊戲通關和各類電影的戲仿,以及頗具文學味道的獨白收尾,一氣呵成,活潑動人。2011年,該片被國內電影機構購買改編權並被拍攝為真人電影,鮑德熹擔任藝術顧問,方平監製,郭帆執導,房祖名和王子文主演,但是這部專業人士打造的電影,失去了那種真誠的感染力,無論票房還是口碑都不如原作。
破繭成蝶之路
傳統電影首先需要面對融資難的問題。一部即使低成本的電影,投資少也得上百萬元,如果是戰爭、古裝、科幻等題材的電影,投資過億都很正常。一旦投資方覺得劇本過於小眾,風險過大,就會直接影響到融資行為,而微電影從幾萬元到十幾萬元的微小投資,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面對劇本審核和影院檔期等種種傳統電影的高門檻,微電影的靈活性給傳統電影帶來了重要的補充。對微電影如何健康成長,筆者有以下建議:
一是,微電影需要通過分級和審核實現市場規範化。2005年胡戈上傳了一部名為《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的視頻到網站。這部把電影《無極》剪輯配音後的惡搞視頻當時被廣為流傳。之後,搞笑、怪誕、低俗、暴力、色情等視頻在網站上風行一時。2012年7月9日,當時的國家廣電總局和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網絡劇、微電影等網絡視聽節目管理的通知》,明確規範發展的措施,一是按照「誰辦網誰負責」的原則,對網絡劇、微電影等網絡視聽節目一律先審後播;二是網絡視聽節目行業協會組織開展行業自律;三是政府管理部門依法對業務開辦主體進行準入和退出管理。
二是,微電影的商業模式需要多樣化。微電影運用了低成本的網絡營銷,但對整個微電影產業來說還需要其他商業模式。微電影商業模式大體分為四種類型,第一種是廣告客戶投資拍攝;第二種是視頻網站投資拍攝;第三種是草根團隊自己掏錢拍攝;第四種是待挖掘後續產品。由於目前網站的微電影播出還是免費階段,第一種和第二種的盈利模式都是名人明星加廣告效應,這種模式將會持續影響微電影的發展。如果單依靠政府扶持,第三、四種模式也很難維持。早日完善微電影盈利模式,開發新的盈利點才能使微電影走得更遠。
三是,政府扶持給微電影人才儲備創造了有力條件。2012年9月27日,第二十一屆金雞百花電影節在歷史上首次加入微電影競賽單元。大賽收到了幾千個參賽的微電影作品。政府在資金和政策上的扶持給微電影新生力量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和空間。據統計,中國開設影視專業的高等藝術院校已經達到200多所,每年培養輸送大量的專業人才,給微電影打下了良好的群眾基礎。他們需要更低的製作門檻和更多的播出平臺,用微電影來展示自己的夢想。
擁有開放性、即時性、互動性特點的微電影——「第三電影」,已經開始形成一個不同於傳統電影的完整產業鏈,這種話語權的轉變使得微電影反過來對傳統電影進行反哺。我們有理由相信,現在看來略顯稚嫩的草根微電影,一定會在國際電影的舞臺中展現他們的迷人魅力。
...
中國日報網版權說明:凡註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XXX(署名)」,除與中國日報網籤署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300聯繫;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中國日報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繫,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