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起超級英雄圈的兩位富二代,我們會不約而同想到漫威「鋼鐵俠」託尼·史塔克,以及DC「蝙蝠俠」布魯斯·韋恩。
兩人頗為相似的命運與遭遇,總能激起人們藉此爭論的興趣——鋼鐵俠和蝙蝠俠誰更有錢?誰更厲害?諸如此類「關公戰秦瓊」式的偽命題,每次都能讓人爭得面紅耳赤、不亦樂乎。
父母雙亡、巨額遺產、團隊領袖、自身不具備超能力、作戰全憑燒錢黑科技……這些高度重合的人設,又怎能不讓粉絲們把兩人拿來作對比呢?另一方面,也說明了這兩位超英代表人物深遠的影響力。
最近,一部DC劇集重磅來襲,劍走偏鋒地聚焦了一位多以配角出現在觀眾視線的老牌經典人物。
今天,我們不再贅述蝙蝠俠和鋼鐵俠,就來說一下這位「蝙蝠俠背後的男人」——阿爾弗雷德·潘尼沃斯(Alfred Pennyworth)。
在之前多數影視作品中,阿福都是以睿智老者的形象出現在蝙蝠俠身邊,協助他打擊罪惡,為他指點迷津。
但這一次,阿福將回到風雲動蕩的60年代,以熱血青年身份,演繹DC「管家俠」不為人知的傳奇過往。
這部DC新劇《潘尼沃斯》(Pennyworth)是管家俠首部個人獨立劇集,也是蝙蝠俠前傳《哥譚》的衍生劇,由布魯諾·海勒親自打造。
本劇第一季共10集,單集時長均在60分鐘,節奏張弛有度,劇情環環相扣。目前已播出的3集口碑優秀,豆瓣8.9分、IMDb8.2分,成績出眾。
為防劇透,小編不會在文中透露涉及明顯劇情的訊息。還沒追劇的小夥伴們,請放心閱讀!
《潘尼沃斯》的故事發生在上世紀60年代的英國倫敦,當時正值大變革時期,時局動蕩,險象叢生。
該劇服化道極為考究,英倫風濃鬱醇厚,懷舊而又創新地呈現了霧靄之下真實壓抑、且虛幻浮華的舊時倫敦之風貌。
但從劇情設定來看,主角所處的1960年並不與史實相符,甚至多處相悖。也就是說,這是一條被架空的時間線。
這一點,體現在城市上空的飛艇、街頭示眾者身上的頸手枷,以及廣場殘暴的絞刑腰斬……布魯諾·海勒採用了和《哥譚》同樣的處理方式。
這種設定利大於弊,一方面可供編劇在歷史大框架下酌情增減劇情,另一方面也將中世紀的野蠻與黑暗融入到文明社會之中,以此營造一個混沌且混亂的非現實世界。
壓抑的氛圍營造加上晦暗的環境渲染,令觀眾瞬間感受到一股DC招牌式暗黑風,極具代入感。
1943年4月,阿爾弗雷德·潘尼沃斯首次登場於《蝙蝠俠》第1卷16期。原著漫畫中,他是一個大腹便便的偵探,曾服務於軍情五處,身份神秘複雜。
然而在《潘尼沃斯》中,阿福搖身一變,成了一個退役後在夜總會擔任門童兼保安的帥哥。他有勇有謀,私下裡和兩位戰友組建了一家安保公司,拿錢替人消災,類似僱傭兵。
《潘尼沃斯》裡的另一個重要角色,必然是蝙蝠俠布魯斯·韋恩的父親——託馬斯·韋恩(Thomas Wayne)。
在劇中,託馬斯是一位來自美國東海岸的年輕企業家。他自信自律,富有正義感,為打擊犯罪不遺餘力。
兩人的意外相遇,始於一次夜總會衝突事件。打抱不平的阿福成功吸引了託馬斯的注意,兩個年輕人互換了名片,命運於此交集。
正是這張名片,不久之後將阿福捲入紛爭之中,為往後兩人的傳奇故事抹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託馬斯·韋恩暗中調查犯罪勢力的信息不脛而走,被一個名為「渡鴉社」(Raven Society)的邪惡組織知悉。
該社團管理人員多為社會上流人士,明面上光鮮豔麗,背地裡卻汙濁不堪,為害一方。
在「渡鴉社」頭目哈伍德的指示下,一支打手小隊秘密集結,欲對託馬斯·韋恩痛下殺手。
所幸託馬斯機警,自暗殺槍口下脫身。但阿福那張印有「潘尼沃斯安保公司」的名片,卻被他們從託馬斯遺落衣物口袋翻出。
一場莫須有的災難,即將降臨在毫不知情的阿福身上。但渡鴉社將要面對的對手,亦非等閒之輩。
渡鴉小隊成員尋跡而來,趁其不備將阿福女友挾持綁架,並責令其拿託馬斯·韋恩來做交換籌碼。
此時此刻,阿福已然意識到自己被捲入了一個「大事件」之中。他必須儘快做出抉擇,並付諸行動。
一場逐步改寫阿爾弗雷德·潘尼沃斯與託馬斯·韋恩命運的戰爭,就此拉開序幕。
《潘尼沃斯》欲呈現給觀眾的,是一個可以看得見「成長痕跡」的管家俠形象。這其中,包含著愛情和麵包、擁有與失去。
與以往沉穩老練、睿智深刻的老年版阿福不同。年輕的他有著狂野不羈的江湖氣息,以及仗劍天涯的俠客風範。
正是這種兼具紳士氣度與市井痞氣的鮮明個性,令他周身充滿了獨特人格魅力,氣場十足。
如果說「蝙蝠俠」布魯斯·韋恩是指引迷途者逃離罪惡之海的一座燈塔,那麼「管家俠」阿爾弗雷德·潘尼沃斯便是燈塔之上風雨無懼的掌燈人。
DC宇宙最能打的管家現已驚豔上線!八月劇荒的小夥伴們,趕緊追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