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印象中的章魚形象應該都是章魚哥那樣的,光禿禿的小腦袋,身體長著好多隻爪子,準確來說應該叫觸手,通常稱呼它為八爪魚。
也就是因為八爪魚的形象,一些大型章魚很容易就被人認為成水怪。因為大型章魚身體周長能達到七八米,重達200多公斤。這種大章魚都不需要露頭,露露爪子就足以讓人家在增加幾分對水怪的幻想了。
有可怕的就有可愛的,小飛象章魚就是非常可愛的那種小章魚,這個「小飛象」不是大家對它的愛稱,而是對它命名的時候就因為它的外表直接命名。
還記得動畫電影《小飛象》嗎?長長的鼻子,大大的耳朵可以帶著小象起飛。小飛象章魚就沒有章魚家族的特徵,它沒有那麼多爪子,但是長著像大象那樣的大耳朵和長鼻子。
不僅如此,只看圖片覺得小飛象章魚軟軟的一團,其實成年之後它體長有兩米,體重在六公斤左右。所以如果湊近它看,說不定真的會覺得,這不就是那個電影裡的小飛象嗎!
小飛象章魚外形可愛,圓圓的一團像是一個果凍,就是我們平時在超市見得那種大碗的果凍。尤其身體還不是通常章魚的身體那樣黑乎乎,它的身體也有果凍的感覺。
小飛象章魚生活在海下400米到4800米的範圍內,已經算是深海領域了。我們知道深海動物一般都長得奇形怪狀,像小飛象章魚這樣長成糯米糰子的不太多見。而且大多數章魚生活在淺海海域,只有少部分章魚生活在深海,所以小飛象章魚的存在只能讓人感嘆一聲神奇了。
一般章魚遊泳是靠「外套腔」噴水助推來遊動,但是在小飛象章魚身上發現,它們的這種「外套腔」好像已經退化,不能再噴水助推。那麼小飛象章魚能夠在深海遊動,就得益於它們的耳朵。
在小飛象章魚的眼睛上面,兩邊各有一個大耳朵,看起來像極了《小飛象》中的小象。小飛象靠它的兩個大耳朵能夠飛起來,而小飛象章魚就靠這兩個大耳朵能夠遊起來。
不光如此,跟其它章魚不同的是,小飛象章魚還沒有吸盤,所以它也不會其它章魚那樣的捕獵方式。不過不同的身體結構自然也會有不同的捕獵方法,小飛象章魚自有自己獨一套的捕獵方法。
在深海世界裡,到處都是黑漆漆的,而小飛象章魚的身體卻會發光,這些光可以吸引一些甲殼類動物。等這些動物靠近小飛象章魚的時候,它還會突然分泌出黏液網粘住這些小動物,然後將這些小動物吃掉。
除了用來捕食,這種光亮還是小飛象章魚的一種防禦手段。如果有敵人入侵,小飛象章魚會打開身上所有的發光器,讓自己的亮度達到最大,來嚇走敵人。
在面對外敵入侵時,小飛象章魚還有另一種對敵方法,就是用自己超級短的觸手把自己的頭捂起來,同時兩個大耳朵也緊緊地貼著頭部,呆立在原地根本不想著逃跑。也許在動物眼中這就是塊石頭,但是在人眼中,這也太萌了!
除了這些,個子這麼大的小飛象章魚也沒有別的禦敵方法了,估計只能以個頭嚇退敵軍,所以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小飛象章魚戰鬥力還是挺弱的。
令人驚訝的是,研究發現小飛象章魚的腦神經,除了在腦中分布,還有一部分分布在腕足上,簡單來說就是小飛象章魚的觸手上有這個東西。因為有這個東西的存在,所以小飛象章魚有很複雜的自發行為。
表現出來就是,小飛象章魚會模仿別人的移動方式。此前有視頻拍下一段小飛象章魚的遊動,你覺得是在模仿別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