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眼中最能打的武術,因為太狠毒,不敢上擂臺

2021-01-10 國學如海

南懷瑾先生自幼習武,當年曾在杭州國術館主辦的全省國術比賽中,獲得冠軍。他在青年時期喜尋師問道,遍訪高明,其間還真的遇過一些奇人異士。

在四川鵠鳴山,見到一位名叫王青風的道士,是四川傳說中的劍仙。一次站在山上,為先生演示,揮手一指,數丈外對面峰上一顆老松即應手而倒。在四川期間,南先生還結識了以厚黑學聞名的李宗吾先生,經李宗吾引見,拜訪鄉下一位八十多歲的老人。據稱這位老人得武當真傳,能踏雪無痕。因老人的師傅是浙江人,故欲覓一浙江籍弟子,傳其衣缽,以報師恩。南先生是浙江人,又喜歡武藝,所以李宗吾代為牽線。

見面後,老人見南先生對其持懷疑態度,一笑之後,也未見運氣作勢,疾行一裡多而返。當時新雨初晴,鄉村土路泥濘,老人一雙白底新靴,沒有一點泥痕。又張臂貼壁,也無任何預備動作,人已升高。老人說此功僅有七十二字訣,循序漸進,願住三年,即可示教。南先生自思,現在科學昌明,槍炮炸彈都已發明,學這些劍仙,飛簷走壁,一無所用。而且動輒就要幾年的時間,志趣不堅,恐百事無成,故而婉辭了。承諾替老人尋覓可傳之人,竟一直沒有找到。

先生後在成都,又遇一河南籍拳師,授其從太極拳演變的十三大法,此拳不剛不柔,然而招招可致人死命。南懷瑾先生因這種拳術太過狠毒,動輒取人性命,毫無道德修養可言,即使學成也不敢使用,所以竟沒有學。這些都是南先生年輕時所親歷,可見中國武術確實可練到很高很奇妙的境界。以上事例詳見南懷瑾著《太極拳與道功》。

中國的傳統武術,一種情況是弟子想學,而師父由於保守,不肯教。李洛能在戴家學藝兩年,只學了劈拳和半套連環拳。後來戴母壽誕,眾弟子凡有一技之長者,均需演示。戴母見李洛能只練半趟,問其究竟,認為李忠誠樸實,可以教之。戴龍邦先生本是孝子,得母面諭,遂盡其所能,悉心傳授,李洛能拳藝才得以大成。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空懷驚人絕技,卻難以找到傳人,就像南懷瑾先生講的情況。過去學一門功夫, 動輒要花幾年以上的時間,跟定一位師父,心無旁鶩。現在有幾個人花得起這個時間和精力,吃得起這個苦,除非有特殊的緣分。況且社會變革,以前出門必會的防身手段,或在危急關頭下一招制敵,甚至一招取人性命的絕藝,學成之後可能永遠也用不上。

不論古人今人,學任何東西都有他的目的性,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乃至金錢,學了卻用不上,當然沒人願意學了。而師父一死,這個拳種也就消失了。所以許多現在看來神乎其神的功夫,失傳了也是可以理解的,功夫也會過時,一旦過時了就和其他事物一樣,會被淘汰掉。

據北京信息工程學院退休教授於志鈞回憶,上世紀三十年代,他的師伯投宿關內一家旅店,看見店主娘兒倆練功,他和店主女兒過招,發現對方身手渾如鬼魅。當時不覺得怎樣,第二天早起渾身都是青紫的掐痕。這就是點到為止,就像《水滸傳》裡的楊志和周瑾比武,用布包裹棍頭,蘸上白灰是一個意思。若真打實鬥,取人性命,豈不易如反掌。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武術研究院搞了一次普查,那時就沒人再見過這個拳種了。

海南省海口市特警大隊副大隊長,總教官劉成莊,少年時在河南隨師惟新道長學習南無拳。1992年在山東舉辦的華源杯全國武術散打擂臺賽上,獲65公斤級冠軍。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在海南服役期間,配合公安參加抓逃任務,在民風強悍的某縣, 曾被不明真相的上千人執械圍攻。劉成莊獨自一個,徒手將其中64人打成休克,震懾住了局面,榮立三等功。也因此被海南公安部門接納,進入公安系統。2008年10月,央視播出專題片《鐵拳俠義:劉成莊》,劉成莊一時成為新聞人物。劉成莊是南無拳的唯一傳人,後來他回河南公開傳授此拳,如果他敝帚自珍,此拳也必成絕響。

劉成莊練拳照

由於建國後,社會安定,偃武修文,逐漸淡化武術的技擊性,而突出其藝術性和健身作用,使中國武術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載體。武術也開始以鍛鍊身體,修養身心為主要目的,技擊性和對抗性反倒變得次要了。專業的武術隊訓練也以套路表演為主,變成了讓人詬病的「武舞」。有些人把武術表演當成了中國武術的全部,認為中國武術只是花架子,不能打人,這就如同盲人摸象,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

而中國武術本身如果只強調藝術性和美感,缺失了作為核心的技擊實用性,結果也將行而不遠。

相關焦點

  • 中華傳統武術到底能打不能打?
    武術都是殺人技啊,高手過招也是幾招之內就結束戰鬥,分分鐘決出勝負乃至生死,甚至可以一招制敵——而低手遇見高手,幾下就送了命啊!武術都是殺人技,各個門派各家拳法腿法,各種兵器的使用,那主要目的就是殺人和保命。雖然武術境界講究什麼止戈為武,不要隨便動用武力,但真要是狹路相逢和生死攸關之際,那便是以性命相搏,出手不留情啊!所以說傳統武術,還是能打的。
  • KO之下,生死狀籤與不籤都是浮雲
    KO之下,生死狀籤與不籤都是浮雲【祖龍漢】前言:KO並不是西方搏擊術的專用。是全人類搏擊擊倒對手的不同稱謂。關於傳統武術和自由搏擊的爭論,其實用事實早已有了定論。夢是一定會醒的。但是你叫不醒裝睡的人。今天看到有人發起討論說,如果用舊時的籤生死狀上擂臺,傳統武術一定會勝。
  • 傳統武術除了坑蒙拐騙的「大師」,原來還有真能打的武術家
    近年來,閆芳、太極雷雷等所謂「大師」,一次次把傳統武術推上風口浪尖。傳武到底能不能打?傳武在當代還有沒有價值?傳武未來的路在何方?知名作家、評論家、媒體人,同時也是傳統武術練習者的吾非羊老師,以親身經歷,圍繞多年來接觸的武術家、江湖門派、不同拳種、武術打假,以及武術江湖中的人和事,寫成一部紀實小說——《武林揭秘》,講述當代中國武術和江湖的發展現狀。
  • 中國武術最大的笑話!職業武師談談「傳統武術打假」
    在過去,想學武術要把師傅家的門檻踏爛了。而現在,連刀槍劍戟都沒摸過的人,就突然很了解武術了。我特別自豪我是一個中國人,禮儀之邦,我也很驚訝號稱練武很多年的打假先生能對向武術做出很大貢獻的老先生出言不遜。我練武不多,武術也並不好,武術教會我的更多是講禮貌,尊重別人。如果你的功夫再好,做人最基本的東西都學不會,你的功夫我永遠也不會學。
  • 想自學傳統武術?不知道怎麼入門 給你一點學武術的建議
    做武學的文章,說實話真的不太容易,也基本都是自己貼時間和精力去做這件事情,疲於奔命,也總會想放棄做這種沒任何收益的文章,如果您覺得我的文章好,點下關注,隨便評論些什麼,都會幫助我很多,也猶豫了很久要不要寫上面的話,生活所迫,這裡給大家道歉了。武術能自學嗎?回答自然是能的。自學出來能對嗎。小編練的一部分就是自學的。相信我好了。
  • 拳擊航母百姓擂臺即將開打!全部參賽勇士簡介出爐(上)
    抗打哥向來熱愛傳統武術,甚至有時用賣打的方法(就是站著不動讓別人打,一拳五元)來籌資弘揚傳統武術。看到目前的傳武大師們,被現代格鬥一個個打得屁滾尿流,他頗為氣憤。本次登臺,就是要展示出他的絕活硬氣功,讓人們對傳統武術刮目相看。拳擊狂人梁紅玉,來自甘肅平涼,年齡20歲,體重60公斤,身高170,目前在工廠上班。
  • 真正的傳統武術,譬如形意拳,就比拳擊、散打等擂臺格鬥高明很多
    不能因為假大師層出不窮就否定華武,不能因為擂臺見不到實戰的華武就認為華武不能實戰。想要了解中華武術即傳武,首先你得明白傳武到底是什麼?它遭遇了怎樣的改變?為何它變得不堪一擊?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從這句話我們就能猜到武術的地位,和它的遭遇。
  • 太極拳詠春拳八卦掌鬧出的笑話 是武術還是騙術?
    我們是文明禮儀之邦,君子不會做明知成敗還打的比賽,懸殊太大還比賽是小人做的事情,勝之不武。那麼比賽一定會是雙方實力相當,大戰八百回合。我們也經常看到路人打架的視頻,這裡的路人都是實力非常相當的, 經常看到他們能打很久,不是幾拳就倒地。君子坦蕩蕩。如果你找一個實力相當的對手,散打比賽大家經常看,都會打很久。武術不行?實力相當的對手也並非難找。
  • 中國武術大師為什麼總是挨揍?
    顯然馬保國並沒有為傳統武術正名,他只是為自己的健康狀況正名了一下。馬保國並不是第一個在擂臺上被痛打的傳武大師。在他之前,太極雷雷、「裡合腿」田野等多名大師都已經栽過了跟頭。對於武術的實戰能力,他評價道:「年輕時,我也是堅信武術的技擊性。後來接觸了拳擊、摔跤、擊劍以後,從武術與這些項目的比較中,我才發現,武術就是一個鍛鍊項目和鍛鍊身體的各種姿勢:如果不練習拳擊、摔跤、擊劍等項目,你是不會認清這個問題的。並且,從技擊的角度來看,只練武術在認識上會走上歧路。」
  • 太極拳作為中華武術第一大拳種,怎能不武?
    拳不離攻防,法不離奇正,變不過虛實,用不過剛柔,練不出鬆緊,太極拳亦莫能外。太極拳之傳統,乃是健武一體之典範,健身為基,練拳為功,禦敵為用。拳不能不用,但拳不能盲用、妄用、濫用,要用之當用,不用之用乃拳之大用,能用而不用謂之武備,拳不能不備,不備者必不武。拳與操舞之不同者,形同意殊而質別。也就是說,太極拳定位於拳,必須依攻防而做功,依功而為技。二、傳統太極拳不能不武!
  • 從葉問、萬宗華分別與巴頓打鬥的一勝一負,看傳武為何總敗於擂臺
    傳統武術到底能不能上擂臺,一直是武術界較為爭議的話題這幾年經過幾個傳武大師擂臺慘敗的驗證後,大家似乎已得到了答案,傳武不能上擂臺。很多人對傳武已失去了信心,甚至在部分人心目中傳武簡直成了一個笑話。那麼流行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武術在擂臺上為何如此不堪呢?
  • 為什麼練現代武術的人看不起傳統武術?目光太短淺!
    傳統武術是中國古代就開始訓練的競技類運動,以前當兵、當捕快都需要學習武術,而在軍隊,武術更是作為了日常訓練,古代打仗都是肉搏,所以需要一個良好的身體素質和精湛的武打技巧才能在戰場上活下去,因此傳統武術經過戰爭的磨礪,是有自己的一套競技方法的。
  • 國學大師南懷瑾的商業智慧
    遵照老師意見,李慈雄已在上海浦東新區建造了一座恆南書院,並於2013年1月7日在恆南書院舉行紀念南懷瑾百日忌辰活動。李慈雄說,他一輩子也忘記不了老師領他走上商道的一切。  張躍:  老師教我樸實處事  「不論你有多少學問或多大本事,都要能放下自己,像一個最普通的人一樣生活,因為你會發現,作為一個人,你所真正需要的東西就只有那麼多。」
  • 傳統武術一再敗給自由搏擊,武術缺的到底是什麼?
    最近號稱走訪了全國300拳館的傳統武術習練者上門挑戰徐曉東,可是這次連徐曉東的徒弟都沒有打的過。雖然如此,但你值得尊重,因為有膽的武者不多,敢上門挑戰的寥寥,所以尊重每個有勇氣的傳統武術者是最起碼的。傳統武術並不假,假的是習練的人,有這樣一位網友評論說的特別好:傳統武術經過明清兩代的打壓,流逝很大,大部分只剩套路,失去系統訓練的構架,練武不練功到頭一身空。
  • 傳統拳也許繞不過擂臺這道坎,那就說一說形意拳怎麼上擂臺?
    17.傳統拳也許繞不過擂臺這道坎,那就說一說形意拳怎麼上擂臺?今天還是接著往下說,第17篇,專欄也快結束了,還是說一說腿上的事。在一些初學者看來,形意拳好像沒有腿什麼事兒。人們不能脫離自身的束縛,就是因為我們的認識有限。換成拳也一樣,你對傳統內家拳術的腿法認識是空白,那麼你就很難理解形意拳所謂的腿法是怎麼一回事?有人說拳擊不如散打,不如u FC,因為它缺少了腿這一項。是這樣嗎?如果你問一個問題,拳擊最重要的是什麼,人家不會告訴你是什麼直勾擺之類的出拳,而是告訴你,腿法是第一重要的。
  • 全香港最能打的3個人,陳惠敏排第三,第一名至今難以望其項背
    全香港最能打的3個人,陳惠敏排第三,第一名至今難以望其項背。一直以來,都有很多名人聲稱擁有真正的功夫,善於戰鬥,他們已成為每個人心目中的偶像,實際上到今天,業界已有三人被稱為香港最好打的三人,但至少有兩人並不那麼知名。陳惠敏,很多人應該看過他演繹過的一些黑幫或武俠電影類型,他以前是上世紀香港出名的武術明星。
  • 綜合格鬥中她們被喻為中國最能打的女人 網友:這是中國版阿麗塔
    而張偉麗參加的UFC無限制綜合格鬥則是MMA最頂級的賽事之一。一方擂臺之上,除了鐵血硬漢,一群鏗鏘玫瑰也在場上綻放。張偉麗社交媒體截圖。實力派女俠:張偉麗創造歷史的張偉麗今年29歲,截至目前,除了輸掉職業生涯的第一場比賽外,張偉麗已經打出了18連勝的成績,僅次於20連勝的「機械婆」克裡斯蒂安-賈斯蒂諾。
  • 9歲習武 菏澤小夥揚威國際搏擊擂臺(圖)
    「之所以轉戰職業擂臺,是因為我比較喜歡職業搏擊,因為搏擊更注重實戰和進攻,能夠更好地提高個人技巧,釋放能量。在『崑崙決』這個世界級平臺上,我不僅希望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也希望能學習更多國際先進的技術和訓練體系,將來挑戰更多的強者。」談及自己當初的選擇,劉明志依然頗感慶幸。  日夜兼程,為了夢想不停歇  光鮮的背後,往往有著不為人知的辛苦。
  • 傳統武術和散打比起來誰更適合防身?這幾點讓中國武術更勝一籌
    傳統武術作為先輩們傳承了幾千年的國術,由於非常複雜和難學,再加上對於習練者的要求特別高,在人們常常追求快節奏和速成的年代。武術不再被許多人所喜愛,而許多人去追求散打、拳擊這種擂臺之上的競技運動來作為防身術,其實也有些本末倒置。
  • 鄒兆龍:演員中身材一流的健身教練,反派中最能打的肌肉硬漢
    鄒兆龍:演員裡身材一流的健身教練他是反派中最能打的肌肉硬漢,曾揚言甄子丹打不過我,是李連杰認可的最默契的對手。6歲學打詠春拳,打下了良好的武術基礎。12歲的時候,鄒兆龍看到一家電影公司招人,便跑去應聘,結果被一位武術師傅看中,正式踏入演藝圈。最開始都是做替身,做過鄭少秋半年的替身,沒少挨打,經常被打得鼻青臉腫,他說:「我不是最能打的一個,而是最能挨打的那一個。」為了做好一個替身演員,他還學習了跆拳道、泰拳、武術和一些電影格鬥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