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李榮浩的履歷,在出個人EP之前,他已經算是圈內小有名氣的創作人,除了陳坤和趙薇,給張信哲寫過《牡丹憂》這樣纏綿又情深意切的歌曲,也給韓庚、李宇春、黃麗玲、劉惜君等寫過很多風格各異的作品。當然有王菲、陳坤和趙薇的助推,他能夠獲得比其他的幕後音樂人更多的關注度,但終究還是要通過作品說話。除了寫歌,他也給陳坤擔任樂手和音樂總監,堪稱全才型,當下已經有越來越多歌手標榜創作,但真正能寫出自己風格的反倒是和各種標榜成反比。所以李榮浩的橫空出世,也算是為真正的創作者正名。能夠在越來越性格缺失的當下樂壇脫穎而出,首張專輯《模特》備受業內好評,拿下重量級獎項;第二張專輯《李榮浩》叫好叫座,音樂風格獨樹一幟,所以李榮浩的音樂類型已經被定名為「李氏情歌」。就像新專輯中的《喜劇之王》、《落俗》、《作曲家》這些歌曲,不是周董那個時代的嘻哈中國風,也不是方大同那樣的黑人靈歌,風格很難歸類,卻是在復古的曲式顯得寫實。
在拿下臺灣金曲獎最佳新人之前,很多同行就開始推薦李榮浩,因為他已經給趙薇和陳坤當過製作人,寫過《演員和歌手》等很多反響不俗的歌曲,還曾經被王菲力薦。這個來自安徽蚌埠的小夥子,最終通過專輯《模特》曲線報名金曲獎並一舉奪魁而走進大眾視野,這種不通過選秀、先走口碑再拿獎再籤約主流唱片公司的模式,在當前的樂壇已經顯得非常難得,所以李榮浩也算是個異類—眾星捧月之後再通過一張同名專輯完全綻放。
李榮浩最終還是去了《我是歌手3》,雖然略顯尷尬一輪遊,但也還是讓更多的歌迷見識到他,有樂評人打趣他去錯了舞臺,因為雖然嗓音有陳奕迅的渾厚紮實,但唱功畢竟不在一個量級,所以他應該更適合《中國好歌曲》。但是《我是歌手》畢竟是更多受到關注的平臺,同時李榮浩的出現,也讓很多人再次關注到這種不是大嗓門不是唱將型歌手的生存空間—他們才華橫溢,但是歌迷群體有局限;他們能寫能唱,如果找到像《喜劇之王》黃偉文這樣的詞作者,很可能成為新生代城市歌曲代言人,但畢竟很難成為爛大街的流行熱曲。但李榮浩的堅持,才有了現在的鵲起,他不會成為爆紅的歌手,但也不會成為流星,李榮浩還是值得我們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