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ns 是一個致力於發現創造與美、探求生活價值、傳遞人性溫暖的文化傳播品牌。
近日,佔據日本各大媒體頭條的都有一個叫池江璃花子的女孩。
名字聽上去可能有點陌生,但稍微關注遊泳賽事的朋友,應該聽聞過她在過去幾年內閃電般的崛起。
去年的亞運會上,她獲得6金2銀,一人單挑整個中國女隊。
雖然年僅18歲,她已公認為是東京奧運會時中國遊泳隊的重要對手。
然而就在不久前,
這位天才少女突然宣布自己得了白血病。
日本上下一片譁然。
而就在池江病情披露僅僅六天後,又有了極大的進展:
日本政府宣布,
從明年開始推行骨髓捐獻休假制度。
——今後,骨髓捐獻者在進行捐獻時都能夠在公司申請到假期。
一位運動員的不幸遭遇,
在不到一周的時間內,推動了國家的政策改善。
這一切都是怎麼發生的?
泳壇天才少女的罹病
一切都始於池江璃花子在2月12日下午兩點發布的一條推特。
一直以來支持著我的大家,我有一件事情要向大家匯報。
此前,我因為身體不適從澳大利亞緊急回國,並接受了醫院檢查。最終的診斷結果是我得了白血病。
我到現在都還無法接受這個事實,
頭腦也一片混亂。
但是,只要好好接受治療,
這個病也是可以治好的。
我不得不放棄代表日本參加比賽的機會。
我打算先好好休養一陣子,專心接受治療,儘早以更強的姿態出現在大家面前。
池江璃花子
泳壇超新星的罹病震撼了日本社會。
那幾天,日本的媒體上幾乎都在談論這件事。
奧運冠軍內村航平說自己「來回確認了五次」才敢相信這是真的。
30年前與白血病搏鬥過的渡邊謙則在推特上對池江說:
「我也曾得過同樣的病。
現在的你可能正被「為什麼偏偏是我」的絕望感而折磨著。
但是,請一定要相信現在的醫學水平,一定要相信自己的生命力。
我會為你祈禱的。」
池江的那條推特目前已被轉發16萬次。(在推特上算是很高的)
評論中,無數曾經罹患白血病的人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為她加油打氣。
@monarabi留言說:
我在6歲的時候得了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骨髓穿刺很疼。吃藥也很痛苦。
但我始終抱著一定要戰勝病魔的信念。
出院那一天,猛然發現自己已經快40歲了。
如果是池江的話,憑著你的意志力一定能夠挺過去。
加油吧!
@Ritty31則說:
不要什麼都忍著。偶爾不懂事一點也可以。
一邊抱怨著一邊戰鬥吧。
我是癌症患者。
因為害怕和辛苦痛哭了很多次。
如果在大哭一場之後還能再次鼓足戰鬥的勇氣,
那就沒必要總是默默承受著。
以一人之力打亂中國隊的計劃
池江生於2000年。
由於母親偶然讀了一本有關雲梯有助於大腦發育的書,
池江出生6個月後就開始進行雲梯的訓練。
這個習慣一直保留到現在。
出於這個原因,池江的肩關節要比普通人更加舒展靈活。
池江現在的身高是171釐米,
但雙臂展開後的長度達到了186釐米。
池江開始上學後,就是一個以駭人的速度不斷破各種記錄的歷程......
小學時,池江在當地的遊泳俱樂部裡破了包括大人在內的100米蝶泳記錄。
中學時,池江破了50米自由式、100米蝶泳、200自由式的日本記錄。
高一時,池江在各個大賽又陸續破了六個日本記錄。
高二時,池江成了日本全國遊泳大賽史上首位五個項目全部第一的五冠王。2018年的亞運會時,她正讀高三。
因為池江的存在,中國隊在好幾個優勢項目上都只拿了銀牌。
以一人之力打亂了中國遊泳隊的計劃。
過去的一年裡,池江幾乎到了凡是參賽就要破記錄的地步。
人們毫不懷疑她將在東京奧運會上大顯身手。
進了泳池,就是「變態強」的天才少女,
出了泳池,也是一個性格開朗、食慾旺盛的高中女生。難怪很多人會迅速被她圈粉。
但去年年底,
池江毫無徵兆地進入了一個瓶頸期:
無論多刻苦,成績都無法進一步取得突破;
參加的好幾次比賽,成績都十分不理想。
池江說一直感覺身體很沉重,
自我推測可能是因為太累了。
然而這種疲勞感在之後一直都沒有消失。
池江的教練說他第一次看到池江累到用肩膀呼吸的樣子。
在明顯反常的狀況下,教練當機立斷帶她回國接受檢測。
一查就查出了白血病。
捐獻諮詢:從6到270
在池江發布推特的前一天,日本骨髓庫一共接到6個諮詢的郵件和電話。
這是和往日差不多的數據。
池江發布推特當天,這個數字暴漲到了270個。
在之後的幾天裡,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地上升。
諮詢原因無一不是:
」我想要為池江選手做點什麼「。
骨髓移植是治療白血病的重要途徑之一,
部分有相關知識的民眾自發地去進行了骨髓捐獻登記。
這種狀況下,「骨髓捐贈」很快成了社交媒體上的熱門話題。
為了把骨髓捐贈的常識介紹給更多人,日本網民們使出了渾身解數:
有人將骨髓捐獻流程畫成了漫畫,
有人用搞笑視頻向年輕人普及骨髓捐獻知識,
明星們也開始推波助瀾。
因白血病失去了父親的藝人中川翔子在推特上向網友呼籲:
「你的幫助可以在未來成為另一個人治療的希望,請大家成為骨髓捐獻者。」
中川翔子曾出演日本骨髓庫公益廣告
人氣樂隊 flumpool 的成員山村隆太去做了骨髓捐獻登記。
這時,各家電視媒體也跟進邀請專家進行專業的骨髓捐贈講解。
日本民眾對於骨髓捐贈的熱情空前高漲。
但如果只是挑起民眾的公益熱情,
政府和政策不能對之回應、做出改善,
效果終究要打折扣。
一個議員的遺志
這裡就要介紹一個叫做日比健太郎的人。
他早已不在人世,也完全不是什麼名人,但今天日本骨髓捐贈制度的改革和他有很大關係。
八年前,當時身為名古屋市議員的日比被確診為白血病。
在治療的過程中,日比了解到白血病患者所面臨的重重困境。
骨髓捐獻者的年齡上限為55歲。
而日本絕大多數骨髓捐獻者都是40多歲。
20歲以下的捐獻者僅佔全體的0.93%。
在日本需要骨髓移植的白血病患者中,有將近一半最終都無法接受骨髓移植。
每年都有7000多個日本人因白血病而喪命。
要想拯救更多的患者,就必須想辦法讓骨髓捐獻更方便,並且號召更多年輕人進行骨髓捐獻。
在病床上的幾年間,日比一邊與病魔搏鬥,一邊想盡辦法通過各種途徑對外介紹自己的想法。
2017年,日比因白血病去世。年僅35歲。
他到離開那天都沒能接受骨髓移植。
日比去世後,妻子美咲繼承了丈夫的遺志,成了名古屋市議員。
美咲與其他議員一同,把丈夫生前的想法整理成了一份政策提案。
他們將其命名為「日比計劃」。
目前,日比計劃已經在部分地區得到推廣,但還遠遠未能獲得整個國家的支持。
這個時候,
因池江罹病引發的一場骨髓捐獻的全民討論,
給了日比計劃前所未有的正當性。
2月18日的日本眾議院預算委員會上,
首相安倍晉三確認:
將日比計劃編入國家制度,今後以國家為主體進行推廣和執行。
骨髓捐獻休假制度是先行出爐的一項。
能夠迅速回應民眾的熱情,讓政策隨之改善,才會真正將大家的能量凝聚在一起。
回顧整件事的前因後果,
池江的患病是骨髓捐獻關注度驟升的直接因素。
真正身體力行把改變寫進國家制度裡的,
是在病床上不忘職責的地方議員,
是前往骨髓庫自發捐獻的普通民眾,
是畫下漫畫、做出視頻的無數熱心網民......
在一名天才運動員意外患病的特殊日子裡,
一群「想要做些什麼」的小人物的信念重疊在了一起,
最終真地,抬起了那座山。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參考資料:
https://headlines.yahoo.co.jp/videonews/nnn?a=20190213-00000106-nnn-soci
http://www.asyura2.com/19/senkyo257/msg/505.html
https://sirabee.com/2019/02/14/20162002784/
https://ameblo.jp/tamakiyuichiro/entry-12439964831.html
編輯整理:陣內鸚鵡
- 完 -
小通長期撩想兼職投稿的小夥伴
日本通丨517japan.com
轉載原創請聯繫我們,獲得授權
致力於做新鮮有趣的日本相關科普
給大家還原一個真實的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