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奶粉質量問題層出不窮,越來越多的父母們意識到母乳的重要性,「催乳師」也隨之火爆起來。有的催乳師15分鐘就收入200元,生意火的催乳師月入二三萬元很平常。
記者與催乳師宮玉(化名)約了好幾次才定下採訪時間。每次給她打電話,她都是在忙,不是正在給產婦催乳,就是在去催乳的路上。
55歲的宮玉從事催乳工作7年了,認識她的人都會說:「她太火了!」「我每天最多接待10個產婦,幹好了是很賺錢的!」宮玉說,她之前從事月嫂工作,經常幫助產婦催乳,掌握了經驗後,她專職幹上了催乳師。
宮玉的顧客一般都是她曾服務過產婦介紹來的,收費標準也因人而異。一般為產婦開奶3天為一療程,每次揉奶15分鐘收費200元。但如果遇到奶道堵塞或脹奶後患乳腺炎的情況,費用就要高一些,每次從300元至600元不等。
宮玉的顧客很多,每天早上5點就得起床去各家醫院的婦產科幫產婦催奶,下午還要到一些產婦家中去催奶。宮玉坦言,在業內她賺得算多的,就算每天服務5名產婦,至少能賺1000元,一個月下來,就有3萬元收入。「這行也有淡季旺季,就像去年,龍寶寶多,生意就多。」
記者隨機採訪了一些產婦的家屬,他們大多數認為,「剛生產完那幾天,沒有奶疼得睡不著吃不下,只要能讓『奶下來』,錢不是問題!」但也有人認為,雖然催乳師是急他人之所急,但收費確實有點高。
「半調子」催乳師 催乳不成反傷身
「催乳最重要的是手法,要使乳腺通暢。」宮玉說,要催乳必須要找到乳腺管,但是有些催乳手法沒學到家的,就容易給捏壞了。有的產婦花了大價錢催乳,但因為選了「半調子」催乳師,最後導致乳腺發炎,更嚴重的甚至永遠都沒奶了。
宮玉告訴記者,有一名產婦剛生產後沒有奶,找了一名催乳師,這位催乳師檢查後說,每次上門收費200元,承諾3次肯定能下來奶。催乳師用熱毛巾敷,又按又揉,產婦疼得直掉眼淚,可是奶還是下不來,幾天過去,那名催乳師也不來了。最後,產婦的丈夫只能求助醫生,醫生告訴他,由於手法不對,產婦的乳腺管已經堵塞,患上了乳腺炎,需要住院治療。
「是不是必需得有相關資質才能幹這行?」面對記者的問題,宮玉「呵呵」一笑:「別看我顧客多,我也沒有資質,這行沒有地方培訓,都是靠經驗!」
據了解,在國家職業大典並無「催乳師」這一行業,所以也沒有相關的等級考試和執業證書。即使考資格證也只能拿到按摩資格證而不是催乳師資格證。所以對於這個群體還沒有部門監管,也沒有具體行業規範。
醫院「打遊擊」 按壞不負責
正因為沒有資質,催乳師們也成了醫院裡「不受歡迎」的群體。哈市一家醫院婦產科的周主任告訴記者,由於催乳師的「錢景」可觀,濫竽充數的人多,如果按壞了,會給患者身體造成傷害,所以醫院是拒絕這類人群的。
對此,催乳師陳雲說,她每天進醫院催乳都會事先計算好時間,5點半進入病房,7點半之前就要離開,避免碰到醫護人員,如果碰上了,都按著事先和產婦商量好的,說是產婦的「阿姨、姑姑」之類。
「可以說,這一個幾乎沒有任何監管的行業!」陳雲坦言:「由於個人體質及催乳師手法的原因,有的催乳師催乳後,給產婦按得不下奶,以後孩子都得吃奶粉。遇到這種情況,催乳師一般道個歉就過去了,顧客一般也不會深究,誰會有功夫因為這事去打官司!」
「現在這行的人員魚龍混雜,可是沒有人來管!」陳雲說,她們其實一直盼著能有政府部門出面規範催乳師這個行業,也好讓她們能大大方方地替人催乳。
行業無監管 選擇需謹慎
哈醫大四院婦產科的韓世玉介紹說,催乳師要學習許多科目,中醫理論、乳房保健、母乳餵養、經絡知識等20多種相關專業知識,還要學習基本的禮儀和育兒知識,並不是簡單就可以掌握的。
此外,一些人聲稱「持證上崗」也不可信,因為國家還沒有對催乳師頒發相關資格證書,催乳師手裡最有公信力的證件,也僅僅是按摩師資格證,那完全是兩個概念。此外,產婦在購買、食用催乳湯等催乳產品前,最好到醫院進行診斷,不要隨便聽信催乳師的推薦。
對此,哈市衛生局醫政處處長張奉國表示,多數「催乳師」都是通過「師傅帶徒弟」的形式誕生,這也給一些無技術專長和資格證書的人員混跡市場提供了機會。因此,市民如果有需要,選擇「催乳師」進行服務時一定要謹慎考慮。(記者 張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