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豆寶奶奶(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打針,幾乎是所有孩子童年時期,最害怕遇到的事,一聽說要打針,還沒走到醫院門口,就開始哭鬧。
家長為了讓孩子不抗拒打針這件事,也是無所不用其極,哄騙、利誘、威脅,各種軟的硬的手段都用上,但效果甚微。
5歲男孩打針「碎碎念」,一邊安慰自己一邊討好醫生
最近,網上出現了一個打針「碎碎念」的小男孩,用自己的本色演出走紅網絡。
這個5歲的小男孩,一開始和其他小朋友一樣,表現出了對打針的極度恐懼,當輪到他打針時,不自覺地向後退縮。
但前有護士阿姨伸手在召喚著他,後有父母督促著他,眼看是肯定逃不掉了,小傢伙急中生智,開了口。
他央求護士阿姨說:「阿姨求你了,別把我扎出血好嗎,給我打不疼的針。」在得到了護士阿姨肯定的答覆以後,他極不情願地伸出了自己的胳膊,只見護士阿姨「手起針落」,只用了幾秒鐘,非常熟練地就完成了整套動作。
就這麼幾秒鐘的功夫,這個小男孩哭喪著一張臉,嘴巴一會兒也沒消停,用哭腔不停地念著:「哎呀,哎呀,媽媽呀,好嚇人呀,媽媽救我!」
在打完以後,他還是繼續委屈巴巴地念著:「媽呀,真的好嚇人呀,嚇死我了。」
就是這幾秒鐘的表現,這個小男孩得到了網友們大量的點讚,有人覺得,這小孩太逗了,簡直是「戲精本精」,表情太到位了。
還有網友指出,小男孩這樣的表現,不僅能緩解自己的緊張,而且能討好打針的護士阿姨,是個高情商的孩子。
孩子對「打針」過度恐懼,家長該怎麼幫孩子克服
不管是生病還是種疫苗,打針是所有孩子都繞不去的坎,家長怎麼做,才能從心理上幫助孩子克服呢?
1)鼓勵引導孩子
家長在平時教育孩子時,不要把「吃藥打針」,作為一種恐嚇孩子的手段反覆使用,那樣只會加深孩子對打針的恐懼,也不要用欺騙的辦法,告訴孩子打針一點都不痛,這樣的做法只能騙到孩子一次,而且聰明的孩子也騙不了他們。
正確的做法是告訴孩子,要做一個有勇氣的人,這麼一點小疼痛很快就會過去的,而且表現良好的話,還能給其他小朋友做一個好的榜樣,他們喜歡的那些動漫英雄人物都是不害怕打針的。
如果孩子表現很好的話,事後也可以給孩子一點小獎勵,鼓勵他們不再害怕打針。
2)一直陪伴孩子
打針除了帶來疼痛感外,還因為孩子完全處於陌生的環境,要和陌生的醫生護士接觸,這些帶來的不安全感,造成了孩子的恐懼。
在打針的整個過程中,家長最好都陪伴著孩子,抱著孩子,用撫摸和語言減少他們對於陌生環境的害怕,肢體上的接觸有類似於鎮靜劑的效果,這樣做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安全和支持。
3)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當孩子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打針這件事上時,哪怕只有一分的疼痛感,因為注意力過於集中就會變成十分的疼痛,這樣痛苦的記憶,只會讓孩子更加地懼怕打針。
家長在打針時,最好可以想辦法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可以帶上孩子最喜歡的玩具或零食,或者在打針時,讓孩子看一會他們最喜歡的動畫片。
或者準備一個全新的玩具,在打針時拿出來給他們,這些都可以有效地轉移孩子的注意力,減輕他們的痛苦。
害怕打針是人的本能反應,並不是孩子嬌氣膽小,家長要理解,孩子們在醫院裡各種讓人頭痛的反應,用安撫、鼓勵、轉移的辦法穩定他們的情緒,讓他們能夠儘量少受痛苦配合醫生。
今日話題:你家娃害怕打針嗎?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和我們分享你的看法
PS:本文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擴展一:幼兒園給娃餵「紅色水」,媽媽去學校調查,知曉真相後滿面愧色
擴展二:小學生滿分作文走紅網絡,老師看完也自嘆不如,表達能力太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