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根髮絲都散發著生命的氣息,都與你的現在乃至未來息息相關。
真羨慕有一頭青絲的年輕女子,也羨慕滿頭銀髮的矍鑠老人。與頭髮的顏色無關,皆因她們有足夠的發量。想想自己,始終被自己不多的發量煩惱著,真是「煩惱絲」啊。
因疫情,這是我大半年來第一次踏進理髮店。一進門,熟識的店老闆悠悠來一句:燙一燙,遮一遮吧,還是我來弄吧。誰叫我從善如流呢,燙就燙吧。無需為燙什麼髮型而煩惱,一切以看上去多些為第一要務。燙髮的操作一如既往,乖乖坐著,看著鏡中自己的一小撮、一小撮頭髮被店老闆搓成細線再纏上塑料棍固定,目測滿頭也不足二十個,塑料棍間的大片頭皮清晰可見,看來頭髮又比年前少了些。偶爾拉到我的幾根頭髮,我就緊張發聲:千萬給我留著,別扯斷了。引得周邊的顧客一陣竊笑。
正自心中哀嘆,旁邊老阿姨領著剛理完髮的小孫子出門,臨出門前來了這麼一句:「蠻可憐的,發量只有我的一半。」看著她仍然烏黑而豐厚的發量,心中不由一虛,趕緊催促店老闆上藥水馬上用毛巾包起來。
前段時間,大學老同學碰頭,不免說起大學時的趣事。同寢室的同學打趣我,問我每晚還編不編小辮。自小發量不多的我大學時每晚睡前的動作就是編一個一個小辮子,目的就是第二天早上解開後頭髮能看起來多一些。你看,風華正茂時已被「煩惱絲」困擾著,更何況是年近五十的現在,且早已沒有了天天編小辮的耐心與心性,天天頂著稀疏的頭髮,不時哀嘆一句「真是渾欲不勝簪啊」。
曾經有一陣,周邊同事興起假髮風。有一同事專門定製了兩頂假髮,據說價格還不菲。假髮看著不錯,戴上去人也精神。我不禁也蠢蠢欲動起來,於是嘗試著購買了一頂。可能質量一般,總覺戴著不服帖,再加上天氣緣故,戴得三心二意,後來也就偃旗息鼓了。後來,陸續又買過滿頭假髮、半頭假髮、墊發片等,換了一種又一種增發的洗髮水後,最後回歸原生態。但對鏡哀嘆時,我知道我對頭髮的執念依然在。
其實,我一直覺得中國人的頭髮裡深藏著感情。中國人自古就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之說,因 「受之父母,不敢毀傷。」不敢毀傷之發中,隱藏著子女對父母的無限感恩。幾百年流傳下來的男孩留小辮子的習俗現在還在一些地方能看到,它是父母長輩希望孩子平安健康快樂長大的一種情感寄託。嬰兒出生後剪下的頭髮做成筆,再把筆贈予孩子,鼓勵孩子用自己的毛髮之筆,書寫自己的完美人生,這同樣也是一種愛。
我對頭髮的執念又何嘗不是一種愛呢!不知怎麼,看到掉落的頭髮總讓我聯想到生活中的樹,它那飄飛的黃葉以及日漸稀疏的枝丫。可是,明年春風中又可見喜人的嫩芽在枝頭。可是,人呢?即使植髮、接發技術再高超,也抵不過大自然的規律啊。都說歲月無痕,我分明能從每一根掉落的頭髮中看到。所以,每根還在的頭髮都值得珍惜啊,因為每一根髮絲都散發著生命的氣息,都與你的現在乃至未來息息相關。珍惜每一根還生長著的頭髮,就像抓住了每一個實實在在的日子。
頂著細卷的頭髮,我走出理髮店。往後的日子,我依然會每天認真打理我不多的頭髮,依然為煩惱絲而煩惱,希望它們掉落的速度能緩些再緩些。(祝青)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