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自主與合資的地盤之爭解析
2008年08月19日 10:00 來源:三秦都市報
國內汽車市場競爭固然激烈,但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的競爭卻一直並未刺刀見紅。原因在於一直以來雙方都井水不犯河水地在各自劃定的區域內下功夫,少有正面交鋒。然而今年情況卻有所不同,福特副總裁許國禎曾直言不諱地告訴記者,國內汽車市場在一線城市已近飽和,而競爭的主戰場將轉移到二線乃至三線城市。而這正是自主品牌以往的主要市場。同時,不斷發展的自主品牌也非常期望在合資品牌的主要市場一線城市有所作為,因此近年來也不斷的對敵方區域進行滲透。既然自主合資雙方都不再畫地為牢,那麼汽車市場的競爭格局自然隨之改變。
過去20多年中,合資與自主汽車品牌一直處於隔離狀態,特別是轎車產業,一向視合資為主流,而主流企業搞自主品牌幾乎流於空喊口號,走了30年 「以市場換技術」之路,並沒有用國內市場換來一個像樣的自主品牌。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中國汽車業的自主陣營和合資陣營卻出現戲劇性的錯位逆轉。自廣州本田宣布推出自主品牌的時間表以後,國內許多汽車合資公司都以高姿態迎合「自主」這個概念。似乎在表明,「自主」與「合資」並不矛盾,都不過是市場手段。從這個意義上說,汽車業的「自主」多元化正是市場化的勝利。
另一方面,自主品牌也開始湧現一股「合資潮」,奇瑞、哈飛和吉利等紛紛打開合資之門。事實也是,既然合資企業能叩開「自主」大門,自主品牌企業又為何不能放言「合資」呢?自主品牌企業要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尋求生存和發展壯大,很有必要借鑑和採用各種有利於自身發展的模式或方法,當然不排除與外方進行合資合作。中國汽車業出現的自主陣營和合資陣營的錯位逆轉,正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的必然結果。
另外一個「錯位」逆轉現象,則表現在市場的分割上。過去,合資車企與自主企業似乎有一種劃地而治的默契:前者重兵布防各大中心城市,而後者的勢力範圍則為中心城市外的二三級市場。雙方井水不犯河水,倒也「和平」相處了許多年。然而,這種「和平」也終於被打破了,近幾年在汽車銷售通路上已出現這樣一幕———合資車企忙「下鄉」,自主品牌擠「進城」。
目前,一汽大眾、上海大眾、上海通用、長安福特等主流合資企業,正在加速「落子」二三級市場的步伐。在業界,一般將「三大經濟圈」內的小城市及周邊輻射地區和大城市郊區、周邊縣市歸為二級市場,而中小城鎮及廣大鄉村被歸為三級市場。如果說,前幾年高成長性的二三級市場還只被視為汽車業的一隻潛力股,那麼從現在開始乃至到未來若干年,正在「蛻變」成一隻真正的藍籌股,為越來越多的汽車業投資者所認同。
過去二三級城市一向是自主品牌所倚重的銷售大本營,現在當合資品牌出現「下鄉潮」時,自主品牌自然會受到極大衝擊。於是,比亞迪、華晨、奇瑞等自主品牌也奮力布局中心城市,開始「農村包圍城市」的絕地反擊———進軍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中心城市,直搗合資品牌的「老巢」。於是,描畫出活生生的一幅新版「圍城」圖:「城裡的人要衝出去,城外的人要擠進來」。「下鄉潮」與「進城潮」的交叉興起,正表明中國汽車業為衝刺1000萬輛目標開始新一輪的出擊。
第三種「錯位」逆轉,則表現在產品的選擇上。以往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角逐時,一直避免正面開戰而堅持打「遊擊戰」 ———主要在合資品牌暫時不感興趣、售價低於8萬元的AO和AOO級車上做文章。如今,一向重在「中高端導入」的合資品牌也開始啟動低端市場。如今年年初,一汽豐田推出新威馳,其產品首次進入10萬元以內;3月底上海通用推出排量為1.2升的樂騁,售價僅為6.99萬元;今年年中,廣州豐田也已推出售價低於新威馳的雅力士。而此前,大眾已推出低端車型朗逸,雨燕、森雅、馬自達2等車型也已在市場上和自主品牌車型近身肉搏。低端車市場由自主品牌唱主角的局面正在悄然發生變化,其曾經的優勢市場正在被蠶食。
於是,自主品牌企業不得不調整策略,如吉利、奇瑞、比亞迪等一批自主品牌車企也開始向上攀爬,到中高端領域去尋找機會。從今年4月北京車展上,能明顯感覺到這一變化———奇瑞26款參展車型中有12款首發新車,其中不乏中高端車型;吉利更是攜23款新車同臺亮相,涵蓋轎車、SUV、計程車、跑車以及方程式賽車;華晨也放出「要做精品」的豪言。可以預見,隨著越來越多汽車企業戰略轉型,提升品位、打造精品將成為今年自主品牌眾多企業的主旋律。
一股力量向上分享中高端,另一股力量往下分食低端,兩股力量在各細分市場上下接火,可能將引發車市新一輪品牌大戰。也許,這便是今年車市的最大看點。
【編輯:張豔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