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23日 13:20 來源:中國網
參與互動從BP機到智慧型手機,通訊技術的革新改變了人們的社交方式;從綠皮火車到高鐵動車,交通技術的進步讓出行變得更簡單;而養牛技術的迅速迭代和普及,正在推動中國乳業向上向好。
牧場提升,技術細節是關鍵
李勝利教授講解飼餵重點
3月21日,2017年首場牧場主大學奶牛「金鑰匙」技術示範專場活動落地,60餘位牧場主從江蘇、河南、安徽等地趕到山東泰安,跟隨中國乳業「最強大腦」學習時下流行的養牛技術。
「我今年計劃新開一個牧場,配備的擠奶設備和這裡的一樣,這次特意來取取經。」 能到中國一流水平的牧場交流,女牧場主付畢翠特別高興,她把擠奶廳裡的關鍵環節一一記錄下來,遇到問題馬上請教現場技術專家。用她的話說:「和這麼多專家面對面,同時解決牧場各個環節的問題,這樣的機會實在太難得。」
同為奶業娘子軍,牧場主鄭燕紅雖是半路出家,也總結出一套自己的養牛經:「圍產牛要保持好心情、奶牛也得坐月子、犢牛的初乳量要足夠、每天調整臥床的舒適度。」幾次牧場主大學培訓下來,她的牧場平均單產已從2014年的20公斤提升到現在的35公斤。看到示範牧場整齊的青貯切割面,她感慨自己的牧場仍然有許多技術細節需要改進。
品質提升,管理理念要開放
牧場位於乳業產業鏈前端,有著極為嚴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在一般情況下禁止向非工作人員開放。而蒙牛牧場主大學聯手合作夥伴澳亞牧場,迎接專家團評估指導,向學員們開放參觀,這也是澳亞集團COO楊庫的別有用心:「沒有完美的牧場,只有不停的進步,專家們現場評估提出的問題非常接地氣,對牧場管理很實用;另一方面,向夥伴牧場分享澳亞牧場的技術和管理經驗,也是我們的責任。」
正如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教授評價:「澳亞牧場是現代化的大牧場,各項指標堪稱一流,而像蒙牛這樣的大型乳企,它的規模奶源已經佔到100%,為消費提供更高品質的牛奶。」
蒙牛牧場主大學開辦四年以來,有超過3500位牧場主參與現場培訓和技術交流,他們不僅能同步到最新的養牛技術,也更加認同蒙牛對品質和責任的追求。通過資金幫扶與技術服務,蒙牛牧場主大學帶動826家合作牧場從24個牧場管理維度全面提升。除此之外,蒙牛制定的中國首部牧場標準化操作規程SOP,已在合作牧場投入使用,從生產流程和管理方式上保障牛奶的安全與品質。
營養升級,小康社會要健康
好人養好牛,好牛產好奶。蒙牛藉助自身資源優勢,培養最優秀的中國乳業人才,生產好品質的中國牛奶。也通過「營養普惠」的方式,引導中國人特別是青少年,將飲奶作為生活習慣,為人才健康打基礎。蒙牛副總裁石東偉表示:蒙牛在用創新和工匠精神打造國際乳品品牌的同時,與各方攜手積極踐行「營養普惠」理念,用扎紮實實的行動助力健康中國夢。
乳業不僅與國民生計息息相關,更關係到國民健康。蒙牛通過牧場主大學這樣系統化、規模化的活動,從技術上和觀念上影響、帶動原奶合作夥伴提升,用匠心鑄造牛奶品質,用責任心助推中國大健康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