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魚最容易生的病

2021-01-20 孔雀魚繁殖之家

很多魚友都會問飼主,他的魚是不是生病了,怎麼治?今天飼主就來說說,怎樣判斷孔雀魚生病了,以及怎麼提早發現、治療和預防。

孔雀魚最容易得的病:水黴、白點、針尾、縮尾、夾尾、腹水、腸炎。

除了腹水和腸炎是和餵食相關,其他常見的病,都與魚缸水溫變化與外來源細菌有關。

腹水和腸炎治療方法是一樣的,隔離,下鹽(鹽濃度在0.5%以下,食用鹽海鹽都可以),斷食。

讓孔雀魚自己恢復腸胃功能,治療過程中不能餵食,其一是孔雀魚吃不下,其二是有進食病更不好治。

剩下的病症,統一採用:隔離、升溫、下鹽、觀察的方法來治療。

飼主的養魚理念是,給予魚健康的微生物水環境,同時加鹽刺激,激發魚的恢復能力,讓魚自己恢復健康。

很多魚友會傾向於用藥,飼主覺得,由於孔雀魚的個體比較弱,雖然藥物會給孔雀魚提供一個無菌環境,但是在這個環境待久了,脆弱的免疫系統會被摧毀,離開了這個環境,就是死亡的來臨,而且長期會產生抗藥性,再次生病,下藥就不管用了,藥物也可能影響孔雀魚的繁殖能力。

小魚其實和大魚沒有什麼差別,它也會的和大魚一樣的病,但是小魚沒有大魚方便觀察,所以魚友一般只能觀察到一些很明顯的病症:小魚針尾。

小魚針尾的因素非常多:最主要的一個是溫差過大,其次還有細菌、遺傳、水質變化等。

治療也很簡單,下鹽、升溫、觀察就好,輕度針尾一晚上就好了,中度和重度針尾就要更注意觀察了。

很多魚生病,並不是立馬會顯現病症,都是由於輕度轉到嚴重,如果魚友能觀察到病症之前的狀態不好,及早幹預,孔雀魚生病的概率就會降低,治癒的效果就會更好。

生病前的徵兆:

泳姿慢而無力,喜歡趴缸底或者躲避行為,縮背鰭,餵食不搶食,被其他魚啄。

出現以上的現象,魚友就要開始注意了,狀態持續不好的話,就要考慮隔離、下鹽、觀察了。

上一篇忘記放豐年蝦的孵化視頻了,這次補上~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催更!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

相關焦點

  • 孔雀魚縮尾病的發病原因 孔雀魚縮尾病怎麼治療?
    很多飼養過孔雀魚的魚友相信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吧,飼養一段時間孔雀魚尾鰭夾角在明顯的變小,而且嚴重時縮成一錐形,魚只不斷地搖動身體,喜聚集於水面或水底的角落,最後死亡。這就是孔雀魚感染了縮尾病,這種要是沒有及時治療很容易造成孔雀魚死亡,也是孔雀魚死亡的多數原因。那這種病的病因是什麼該如何治療呢?
  • 孔雀魚最怕針尾病,但對此真的束手無策嗎?學會4點健康養魚
    前言:孔雀魚的繁殖能力強,成年孔雀魚母魚每隔一個月就能繁殖一窩小魚,每窩小魚少則幾十條,多則上百條。所以人們形象地稱孔雀魚為「百萬魚」,意思就是說孔雀魚好養活,易繁殖。針尾病是孔雀魚小魚苗夭折的頭號元兇。「針尾病」也叫做「縮尾病」,因其症狀直觀表現為尾鰭縮在一起,漸漸地扇形尾鰭縮成了針狀尾鰭,故而得名「針尾病」。幾乎所有的觀賞魚都可能會患針尾病,其中孔雀魚針尾病最具代表性。
  • 孔雀魚怎麼養不死,最經典的孔雀魚飼養技巧告訴你
    因為孔雀魚的適應能力比較強,所以很多老玩家覺得孔雀魚飼養起來比較容易,但是對於新手而言,飼養孔雀魚卻並不簡單,那麼新手該如何飼養孔雀呢?下面就教教你,孔雀魚怎麼養才能保證不死,怎麼才能飼養出優品質的孔雀魚來。
  • 孔雀魚繁殖季節開始,擔心爛尾病騷擾,我該怎麼辦
    不過今天先告訴大家一個知識,繁殖前孔雀魚比較容易得爛尾,因為氣溫高,水的質容易被細菌破壞,公魚間會時不時打個架,尾鰭容易受傷,加上細菌感染就爛掉了。爛尾的原因:孔雀魚爛尾可能是由於細菌、黴菌及相互打鬥留下的傷口所引起的疾病。
  • 孔雀魚繁殖季節開始,擔心爛尾病騷擾,我該怎麼辦
    不過今天先告訴大家一個知識,繁殖前孔雀魚比較容易得爛尾,因為氣溫高,水的質容易被細菌破壞,公魚間會時不時打個架,尾鰭容易受傷,加上細菌感染就爛掉了。爛尾的原因:孔雀魚爛尾可能是由於細菌2、在100千克水中放痢特靈3~5片,浸洗病魚30分鐘。3、在100千克水中放土黴素5~8片浸洗消毒,可預防感染此病。4、病魚撈出後,用0.1-0.15%濃度二氧化氯進行全缸水體消毒,靜止半小時後再放魚5、用慶大黴素浸洗,在100釐米X50釐米X35釐米的水族箱中放2支。6、用1%食鹽水浸泡病魚,直至痊癒。
  • 孔雀魚爛尾處理辦法
    養殖孔雀魚的密度過大,出現水質環境的惡化、水溫驟變溫差達到5攝氏度,魚突然遭到不能忍受的冷刺激而發病;換水、清缸、撈魚時,產生內、外傷而受到細菌病毒的感染;不定時、定質、定量、定位投餵餌料,造成魚兒營養不良等等  二、孔雀魚爛尾症狀  病魚遊動緩慢,食慾減退,嚴重時停止攝食,魚體失去平衡,病鰻易吊掛於食臺上;尾鰭及尾柄處充血、發炎,鰭條末端蛀蝕,鰭間組織被破壞,鰭條散開,
  • 孔雀魚的白點病
    水黴雖然是孔雀魚的常見病,不過白點也是和水黴差不多頻率的病~孔雀魚的白點相對比較頑固,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 孔雀魚常見疾病
    孔雀魚白點病1.孔雀魚鬆球病(立鱗病,炸鱗病) 4.松球病症狀:又名立鱗病。原因:與爛尾病一樣,卡拉姆那裡斯細菌感染為原因。輸入孔雀魚帶來的新感染症狀:鰓部腫脹而在水面痛苦中勉強呼吸,並且合閉尾鰭而不時在搖頭,做不自然的遊水動作,不久,魚體呈白濁狀而衰弱致死。原因:由輸入孔雀魚帶進來的細菌為感染因素。而一旦發現感染的魚只時,必須隨即隔離於其它魚缸。初期者,只有換水可改善。治療:可使用一些市售的殺菌劑來進行藥浴,大部份的情況都會有所改善。
  • 孔雀魚的3種生病根源
    今天第一篇文章是飼主接的廣告哈~第二篇才是孔雀魚的內容,魚友看到廣告不要錯過第二篇內容哈~魚友飼養孔雀魚,會遇到很多魚體內或者體外病的困擾
  • 孔雀魚爛尾怎麼辦
    很多人都喜歡孔雀魚,因為孔雀魚體型優美、色彩絢麗,非常好看。不過飼養過孔雀魚的人都知道,在水質以及環境上一定要細心,不然孔雀魚容易發生爛尾情況,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孔雀魚爛尾怎麼辦吧!孔雀魚爛尾的原因1、長期不換水,不清洗濾材,腐殖質過多、水質環境變壞。2、養殖孔雀魚的密度過大,出現水質環境的惡化、水溫驟變溫差達到5攝氏度,魚突然遭到不能忍受的冷刺激而發病。3、換水、清缸、撈魚時,產生內、外傷而受到細菌病毒的感染。
  • 孔雀魚的常見疾病和治療
    新手魚友最頭疼的就是孔雀魚看著狀態不對,但是又不知道是哪裡不對,特別是綜合幾個疾病,卻無從下手,更慘的是狠下心用魚藥,結果直接送走,內疚又心疼! 孔雀魚正常的溫差範圍:22-28度,低於22或者高於28孔雀魚就會不舒服但能忍受,低於20或者高於30可能直接掛。 一天內孔雀魚接受的水溫溫差:大魚不超過正負3度,剛出生小魚不超過正負1度。 溫差型疾病的最大原因就是魚友換水,換水規律而且動作輕柔就可以避免大部分的病原。
  • 孔雀魚的常見患病原因
    例如爛鰓病、水黴病就是通過此途徑感染的。 在自然界撈活餌,投餵和移植到魚缸裡時,由於消毒、清潔工作不徹底,往往也會將病菌及害蟲帶人魚缸,傷害孔雀魚的健康。例如小瓜蟲病、爛鰓病等都是感染髮病的。 家養孔雀魚全靠人工投餵飼養,如果投餵不當,或飢或飽及長期投餵幹餌料,餌料品種單一,缺乏動物性餌料等,這樣孔雀魚就會缺乏營養,造成體質衰弱,就容易感染患病。
  • 孔雀魚疾病的預防與治療
    4.疾病的入侵:無仔細觀察便將魚兒隨意移入,造成疾病的傳染,或撈過病魚的網子與水管不經消毒便去撈健康的魚,以及病魚缸沒有降低水位及打氣量,造成飛沫傳染。5.器材的不合適:最易發生在隔離槽,也就是產房。網目太大或太粗糙,易引起魚兒的皮外傷,導致感染死亡。
  • 判斷孔雀魚腹水!
    ,不知道大肚子孔雀魚是懷孕還是腹水,今天就讓魚友自己也能分辨,懷孕還是腹水!最簡單的分辨腹水的方法,就是看孔雀魚的屁屁。母魚的胎斑一般是看得見的,而且懷孕時肚子越大,胎斑越明顯。而腹水的母魚胎斑會越來越小,甚至看不到胎斑,原來胎斑的部位被白色的東西擋住。懷孕是母魚的正常生理現象,它不會影響母魚的身體特徵。就算生產,母魚也能保持正常泳姿。
  • 孔雀魚養殖,經典的孔雀魚養殖方法,老魚友養孔雀魚的經驗秘笈!
    文|大李話魚歡迎點右上方【關注】,查看2000餘篇水族文章及視頻資料,您的鼓勵是我努力的唯一動力最近總有網友留言,讓詳細的介紹一下孔雀魚的養殖知識,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它了。其實,孔雀魚之所以被稱作「百萬魚」,是因為生仔特別多,這種小型魚並不好養,但是架不住數量多呀,有時候死的哪條都不知道,何談傷心呢?所以,養殖孔雀魚,大多人享受的都是群魚的魅力。孔雀魚養殖,經典的孔雀魚養殖方法,老魚友養孔雀魚的經驗秘笈!八大重點,你不知道哪個都不行!
  • 魚兒裡美麗的不只有美人魚,還有孔雀魚
    世界上最早的孔雀魚飼養發展是因為防治蚊蟲的關係,使得原產於中南美洲的孔雀魚,得以使其分布到全世界大部分的地區。而孔雀魚經過過去幾十年的發展、培育,現在已普遍受到全世界的水族愛好者青睞。由於各地區的審美觀和偏好的不盡相同,所以逐漸發展出各地區特有的孔雀魚系統。孔雀魚怎麼養?
  • 孔雀魚爛尾的最佳治療方法分享
    很多人都說孔雀魚飼養難度比較低,因為孔雀魚的適應能力強,但是對於新手飼養者來說,不免會 因為一些飼養方法不當,而引起孔雀魚的身體一些不適
  • 孔雀魚常見病預防與治療----針尾
    就是孔雀魚患病之後,尾鰭夾角明顯變小,甚至呈錐形,如同針尖一般。孔雀魚的觀賞價值很大一部分就在尾巴上,得了針尾病的魚幾乎完全喪失了觀賞價值。        針尾的原因。針尾病的發生有很多因素,比如說殘餌沒有及時清理,飼養密度太大,溫差太大等等,總結一下就是水質惡化,病菌滋生。        針尾的症狀。
  • 為什麼孔雀魚經常會爛身,真的沒有容易飼養的孔雀魚了嗎?
    即使是鴻運當頭孔雀魚暫時來看也是非常正常的狀態,只有全紅孔雀魚出現了大幅度爛鰓的跡象,而昨天在雙劍孔雀魚中竟然發現了有部分出現了水黴的跡象,目前也只能採取加溫的保守治療手法,因為魚缸裡栽種的水草,下藥也很麻煩,我也不希望把它們倒來倒去再去給別的魚缸帶菌。
  • 孔雀魚最合適的溫度是多少?
    孔雀魚在溫度方面的要求並不苛刻,在孔雀魚的原產地的溫度常年維持在21—29℃之間,目前孔雀魚市場已經非常成熟,玩家們對於孔雀魚的繁育更是老生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