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魚友都會問飼主,他的魚是不是生病了,怎麼治?今天飼主就來說說,怎樣判斷孔雀魚生病了,以及怎麼提早發現、治療和預防。
孔雀魚最容易得的病:水黴、白點、針尾、縮尾、夾尾、腹水、腸炎。
除了腹水和腸炎是和餵食相關,其他常見的病,都與魚缸水溫變化與外來源細菌有關。
腹水和腸炎治療方法是一樣的,隔離,下鹽(鹽濃度在0.5%以下,食用鹽海鹽都可以),斷食。
讓孔雀魚自己恢復腸胃功能,治療過程中不能餵食,其一是孔雀魚吃不下,其二是有進食病更不好治。
剩下的病症,統一採用:隔離、升溫、下鹽、觀察的方法來治療。
飼主的養魚理念是,給予魚健康的微生物水環境,同時加鹽刺激,激發魚的恢復能力,讓魚自己恢復健康。
很多魚友會傾向於用藥,飼主覺得,由於孔雀魚的個體比較弱,雖然藥物會給孔雀魚提供一個無菌環境,但是在這個環境待久了,脆弱的免疫系統會被摧毀,離開了這個環境,就是死亡的來臨,而且長期會產生抗藥性,再次生病,下藥就不管用了,藥物也可能影響孔雀魚的繁殖能力。
小魚其實和大魚沒有什麼差別,它也會的和大魚一樣的病,但是小魚沒有大魚方便觀察,所以魚友一般只能觀察到一些很明顯的病症:小魚針尾。
小魚針尾的因素非常多:最主要的一個是溫差過大,其次還有細菌、遺傳、水質變化等。
治療也很簡單,下鹽、升溫、觀察就好,輕度針尾一晚上就好了,中度和重度針尾就要更注意觀察了。
很多魚生病,並不是立馬會顯現病症,都是由於輕度轉到嚴重,如果魚友能觀察到病症之前的狀態不好,及早幹預,孔雀魚生病的概率就會降低,治癒的效果就會更好。
生病前的徵兆:
泳姿慢而無力,喜歡趴缸底或者躲避行為,縮背鰭,餵食不搶食,被其他魚啄。
出現以上的現象,魚友就要開始注意了,狀態持續不好的話,就要考慮隔離、下鹽、觀察了。
上一篇忘記放豐年蝦的孵化視頻了,這次補上~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催更!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