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似鳥雀,翅似蝴蝶……美麗的「蝴蝶鳥」來六渡了。嚴冬,本是觀鳥淡季,但「蝴蝶鳥」的到來,點燃了鳥友的熱情。天剛蒙蒙亮,數十位觀鳥者便聚集在房山區十渡鎮六渡村的懸崖絕壁下,戴著口罩、裹上大衣,翹首企盼,只為一睹「蝴蝶鳥」的芳容。
吳世京攝
鳥兒很漂亮
翅膀扇動 猶如蝴蝶飛舞
清晨,陽光越過高山,照射到懸崖上,觀鳥的人們立即進入狀態。他們眼睛緊盯著取景框,手指虛按著快門兒。「鳥兒要來了。」有人小聲嘀咕著,話音未落,快門聲此起彼伏……鏡頭中,一隻形似蝴蝶的鳥兒出現了。陽光灑在它的翅膀上,黑色、紅色、白色、金色……絢麗奪目。鳥兒先是鑽進草叢中尋找食物,而後又飛上崖壁眺望,黑豆一樣的眼睛炯炯有神。這隻「蝴蝶鳥」在大家面前停留了足足3分鐘。
「蝴蝶鳥」學名紅翅旋壁雀,個頭兒和麻雀相仿,但比麻雀漂亮得多。黑色的翅膀上有兩抹亮紅色,還帶著白色斑點,翅膀扇動,猶如蝴蝶飛舞。這美麗的「鳥中明星」有一雙強有力的爪子,使它能夠停留在懸崖絕壁之上,也因此得名懸崖上的「蝴蝶鳥」。
紅翅旋壁雀屬北京的留鳥,但也遷徙。只不過不似大雁等候鳥的南北遷徙,而是垂直遷徙——夏季在海拔較高的地方生活,冬季則會飛往海拔較低的地帶。
老李是最先在六渡村發現「蝴蝶鳥」的「鳥友」之一。「十渡是黑鸛之鄉,早些年我們來這裡就是為了拍黑鸛。」2010年冬天的一個中午,老李在翻看拍攝的圖片時,偶然發現離黑鸛棲息地不遠的崖壁上,有一隻紅色翅膀的鳥。經過多方諮詢,他才知道這是紅翅旋壁雀,在北京地區很罕見。
一位在拒馬河流域進行生物多樣性調查的專家介紹,目前十渡地區紅翅旋壁雀的總數量大約在20隻左右。除了六渡,二渡等地也發現過。「我們野外調查的結果表明,紅翅旋壁雀喜歡在懸崖附近覓食,這也是在六渡比較容易拍到的原因。」專家說。
觀鳥很嚴格
禁止誘拍 還需約法三章
觀鳥的人中有一對夫婦很特別,他們並沒攜帶相機。這是住在六渡村的蔡豐永、劉紅霞夫婦。兩人裹著厚厚的軍大衣,戴著棉帽,站在前往最佳拍攝地的小路上,一會兒看看懸崖,一會兒看看來路。見到臉兒生的記者拿著相機,蔡豐永迎上來,說:「您頭一次來吧?希望您能文明觀鳥。我們都痛恨誘拍行為!」
整個上午,蔡豐永一直在寒風中陪著攝影愛好者們拍鳥,制止不文明的觀鳥行為。
原來,幾年前,就是在這懸崖之下,曾有人為了拍紅翅旋壁雀,竟用大頭針將麵包蟲固定在木頭上。鳥兒或許是太餓了,不僅吃了麵包蟲,還將大頭針也吞了下去,沒飛幾步遠,就重重地摔在地上。當人們在雜草叢中找尋「蝴蝶鳥」的屍體時,那位誘拍者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後來我們將鳥兒送去了動物醫院解剖,大頭針已經刺破了它的內臟。」蔡豐永扭頭看了看懸停在懸崖上的「蝴蝶鳥」,聲音低沉了下來。
現在,來到這面絕壁下拍照的人,大多由熟人介紹。如果有生人來,除了禁止誘拍,還要約法三章——不要大聲叫喊,要慢慢接近,避免讓鳥兒產生恐懼;不能追鳥,要學會「守株待鳥」,讓鳥類飛進鏡頭裡來;不能做任何可能傷害鳥兒的行為,要讓鳥類呈現最自然的神態。
愛護很體貼
越冬加餐 餵食挺有講究
蔡豐永夫婦經營著一家餐廳,名為「鳥友之家」。一座灰白色三層小樓,屋內風格獨特——牆壁上、樓梯間,張貼著近200張鳥類圖片,是135種在北京記錄到的鳥類,每一張圖片都堪稱「數毛級別」(指圖片清晰度),全部來自饋贈。與營業執照掛在一起的,是北京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站和房山區園林綠化局共同授予的「愛鳥人家」金色牌匾。
老蔡說,房山十渡,拒馬河穿鎮而過,兩岸山清水秀,風景如畫。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河邊就已建成700多家民俗戶。當時,主打菜是魚蝦、野雞野兔,城裡人也喜歡到山裡「嘗鮮」。但是,過度獵捕,當地食物鏈遭到破壞,野生動物減少。
2003年的一天,民間野保組織黑豹野生動物保護站的隊員,走進老蔡的民俗院做宣傳。一個數字令老蔡夫婦震驚——兒時經常能在河邊見到的黑色大鳥黑鸛,在十渡鎮的數量只有個位數了,就連花點兒、蟲魚、豆角魚也都消失了。
「可不能讓家鄉的綠水青山毀在我們手裡。」老蔡說。很快,在多位朋友的幫助下,他的餐廳裡掛上了當地野生鳥類的知識展板,宣傳介紹鳥類知識。各種野味也從菜譜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野菜、粗糧、柴雞和柴雞蛋、燉菜等農家特色飯菜。
夫婦倆的床頭,擺放著各種鳥類書籍,手機微信加了2000多位好友,他們還創建了3個500人微信群發布鳥訊。一有空,他倆就到周邊的河灘山林裡觀察鳥類的生活習性和出沒規律。一來二去,倆人對鳥越來越熟悉,不少鳥友還請他們做嚮導。「比如這紅翅旋壁雀,分辨雌雄很簡單,雌鳥下巴上有一塊黑……它們每年12月從高山上下來,第二年開春再飛回去。」老蔡說。
護鳥17年,老蔡夫婦也成了愛鳥志願者,家門口的大部分鳥兒都能叫出名兒來。他們還救助過受傷的貓頭鷹。
老蔡家餐廳外有個魚池,養著上千斤活蹦亂跳的泥鰍;窗臺上,一個塑料盒裡,則是一大堆麵包蟲。這是老蔡從50公裡外的房山城區買回來,專門為黑鸛、紅翅旋壁雀準備的越冬口糧。
「現在天兒冷,大部分河面封凍了,野鳥不好找吃的,自然也就不願意出現了。」蔡豐永說,「鳥友之家」門外的拒馬河因為有活水,不易結冰,正是鳥類捕食的絕佳場所。「我尋思著,可能會有更多鳥來,我就給它們準備點兒加餐。」從2018年開始,夫妻倆每年都要掏4萬多元,給過冬野鳥買吃的。「給野鳥加餐,我們諮詢過專家,每次並不會給太多,既能保證鳥類安全過冬,還能保留捕食的野性。」老蔡說。
(原標題:美麗的蝴蝶鳥來六渡了 懸崖上的蝴蝶鳥與護鳥人)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陳強 安旭東攝
流程編輯:u010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