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第一六三二期;歡迎關注。
八大山人畫像
朱耷號八大山人, 是清代的山水花鳥畫家。他所創造的作品有構圖奇、形象簡、筆墨精、意蘊深等的特色。通過對朱耷代表作品的分析, 可以把朱耷的筆墨語言特點總結概括為造型美、用筆美、節奏韻律美這三大點。朱耷以其繪畫藝術所展現的獨有的筆墨語言美, 對後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在中國繪畫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1「簡約而深刻」的造型美
八大山人雖然山水和花鳥畫成就都很高, 但就其筆墨造型方面來講, 其花鳥畫作品中的物體形象更具特色。他所塑造的形象, 往往在充分發揮其筆墨韻味的同時, 還達到了藝術性與概括性的高度統一。
朱耷 雞雛圖
《雞雛圖》雖然全圖僅有一隻雛雞, 用墨極少, 但是卻生動的表現出了小雞的相貌神韻和毛絨絨的質感, 可以說他把筆墨的含蓄概括發揮到了極致。但是他所塑造的形象卻又不顯單薄, 形態變化依然豐富而有內涵。
朱耷 雙鷹圖
「正如清秦祖永所言:『八大畫以簡略勝。』可以說他的作品中幾乎很難找出其中可以取消的贅筆, 同時也很難去設想何處還能多加一筆。在藝術上要做到這一點上極難的事, 堪稱得前不見古人, 後亦少來者。」綜上所述, 我們可以總結出其作品中的造型雖然看似很簡, 但給人的感覺卻不簡單, 相反他所表現出的對象卻很深刻。所以把八大山人的這一特點概括為「簡約而深刻 」的造型美。#2「簡蒼勁圓晬」的用筆美八大山人的作品中往往線條很有骨力, 可以把八大山人的這一筆墨語言概括為「蒼勁圓晬」的用筆美。「無論是繪畫或者是書法, 在線條的表現上可以講是棉裡藏針, 給人以表面光滑而內含堅質之感。並且越到晚年, 筆法越含蓄而圓潤。可以說能夠達到像八大山人這樣的書法和繪畫的線條, 三百年也沒有人能夠超越他。」
朱耷 河上花圖
如八大山人晚年罕見的大幅作品《河上花圖》全卷, 八大山人用蒼勁有力的筆法寫出幾條荷梗, 用筆中鋒, 很有篆書的味道, 形成了剛中帶柔、挺拔奔放的線條美感。「綜觀全卷, 其蒼勁圓轉的荷梗, 大筆重按的荷葉, 輕柔婉轉的荷花、以及高空墜石似的苔點, 遊龍盤空似的柳枝蘭竹……把各種筆意之美都綜合到了一個畫面上了。」
從這幅作品中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其受書法篆刻的影響很大, 恰如八大山人的研究者王方宇先生曾經說過的一段有意味的話:「張大千曾問李瑞清, 八大山人寫過沒寫過篆書, 李瑞清先生指向一幅《荷花圖》說:這荷梗就是篆書。」這裡正是說明了八大山人書畫用筆相通的思想。
當我們欣賞八大山人所作蓮荷的長莖時, 那屏氣呵成的一筆, 如果沒有相當功力的中鋒書法能力, 是畫不出來的, 也正應了這句「畫得道, 可通於書, 書得法, 可通於畫, 殊途而同歸」。可見八大山人的繪畫理念中書畫合一的思想貫穿於其創作的整個過程之中。#3「自由超脫」的節奏韻律美
八大山人的書畫比較講究墨色的濃淡、乾濕、枯潤的變化。並且朱耷善於利用生宣紙的特性, 他通過對毛筆中含水量的控制, 使筆墨在生宣紙上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僅為中國寫意畫開闢了一個新的天地, 更為其更好的表達內心的情感提供了一個媒介, 使其繪畫作品充滿著自由超脫的節奏韻律感。
朱耷 水木清華圖
例如八大山人的作品《水木清華圖》可以說更是水墨淋漓酣暢、疏密有致。在用筆上, 八大山人以極有力度韻味的線條寫出了荷梗的態勢, 並且他把荷花荷葉集中處理在畫幅上部。在荷葉的塑造上, 可用「如潑如傾」這一詞來形容, 可謂乾濕皴擦並用, 墨色的分布上也充滿著濃淡的節奏, 使以闊筆橫掃、墨氣淋漓的大片荷葉與細筆勾勒出的潔白溫潤、疏密有致的荷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使看似自由隨意的作品, 不僅充滿著強烈的節奏韻律, 同時又給人以自由超脫之感。
不僅這幅作品如此, 在八大山人的很多作品中, 我們都可領略到其作品獨有的這種自由超脫的節奏韻律美。
朱耷 清塘魚荷圖
在當今這個注重文化發展的社會, 八大山人的獨創思想帶給了我們很多啟示。
朱耷的藝術所展現的筆墨語言美, 無論從技法上還是從形式上都給後人以很大的啟發和影響。面對這樣一位偉大的藝術家, 對於他的筆墨語言研究, 對人們更系統的了解八大山人, 以及當代中國畫如何繼承傳統和發展中國畫創作, 都有現實意義和理論價值。